ygd13369 ygd13369
关注数: 9 粉丝数: 1 发帖数: 207 关注贴吧数: 0
日本售辱华游戏,上海市民均可被随意开枪杀戮 我发这个出来,不是在转载新闻,而是很奇怪一件事---- 腾讯2012年5月8日发了一篇最新的新闻 《日本游戏商售辱华游戏:上海市民均可被开枪杀戮》 并且,游戏里的“中国人被设计得胆小如鼠,一听到枪响立刻跪地求饶”。生活在北京的刘琳看此事后怒不可遏,已经对日本公司提起诉讼。 可是,看看腾讯评论上支持率靠前的评论里,这个时候“粪青”们在说什么---- ---腾讯明天开发一个日本人吃屎的游戏。 ---在别人的眼里 中国百姓过得就是这样的 你自己觉得呢? ----就是个笑话,有脸喷日本。你自己本国尊重过自己的子民吗? ----人家公司就是敢作敢当 我们要是这样做杀日本人的游戏 是审核不过去的 ----我们看的抗日电影里,小日本也是很畏缩的啊 ----如果该游戏未在中国发行,中国法院对此无管辖权,最多只能通过外交渠道进行交涉,或者由发行地华人华侨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不过话说回来,这本身就是一个游戏而已,不必大惊小怪上纲上线吧,美国大片和游戏里纽约洛杉矶华盛顿甚至全美国都经常被毁,也没见美国人起诉好莱坞和游戏公司啊!生化危机里几乎全美国人都成了僵尸了,也没见哪个美国人义愤填膺啊!我们中国人应该以大国强者的心态来对待外人对我们的误解甚至污蔑,不屑一顾或者一笑置之,这才是真正的大国风范强者气度! ----如果胜诉了,我也去告,一个人一万,中国14亿人口,告的你丫***破产 ---“百年大计、进度第一、质量第二、安全第三”。 ----倒是举真话,,至于满街的小广告,那是实情,,! 这些评论都是支持率靠前的。我很奇怪,平时激动的愤青哪里去了,怎么面对日本辱华时,就不破口大骂了??反而个个对日本辱华不在乎。反倒是一个女孩愤怒了,向法院递交了起诉。 奇怪的是,同类新闻里面还有三篇以前的新闻,是美国和英国辱华的。我点评论进去看了,基本就是破口大骂的。尤其是骂英国骂得最凶。美国人是打辱华广告说中国人抢占了美国人工作机会。英国人辱华是讽刺花样游泳时以调侃在英国遇难淹死的23名中国劳工为例。 美国英国的辱华感觉比日本这个可以随意杀死中国人要轻,同样是辱华,为什么不骂日本?反而骂英国,美国骂得凶。中国的倭粉是不是太多了?
感人,300韩国人组成爱心小组,四年深圳坚持助残。 深圳商报   由300个韩国人组成的“爱心小组”,多年来定点资助帮扶沙河街道办事处下属的60多名残疾人。爱心小组成员金永爱告诉记者:“我们生活在这个城市就是这里的市民,帮助残疾人是我们回报深圳的方式。”   丈夫被公司派来中国工作,金永爱带着孩子随丈夫离开汉城,目前在深圳已经生活了7个年头。7年来,金永爱一家完全融入了深圳这座充满动感的城市。   随着与社区的接触日益密切,他们发现,身边有不少需要帮助的残疾人。4年前,金永爱和生活在深圳的其他韩国人一起派代表走进了沙河街道办事处残联,了解到辖区有60多名聋哑、肢残和智力障碍的残疾人,于是,一个专门帮扶街道残疾人的“韩国爱心小组”成立了,而且规模越来越大,目前成员已经超过300人。   他们了解到,残疾人多数因为经济困难、行动不便,很少有机会出门,特别渴望与外界的沟通交流。针对这些情况,“爱心小组”成员设计了活动,他们带领残疾人到民俗文化村游玩联欢、请残疾人到深圳湾大酒店共度圣诞佳节、与残疾人一起举办丰富多彩的伤残运动会等等,活动受到残疾人和家属的欢迎。   “爱心小组”还从经济上帮助困难残疾人。爱心小组的助残资金一方面来自成员的捐款,一方面“爱心小组”为同胞开设了汉语培训班,所有的学费也成为助残资金。沙河街道办事处残联理事长叶厚梅告诉记者,4年来,他们资助街道残疾人的经费约20万元。(2004年05月16日)
感人,山东临清敬老院,老人们有个韩国女儿。 本报临清讯(通讯员王会廖乃军)5月2日中午,临清敬老院里的150位老人们端着“女儿”送来的香喷喷的鸡肉,边吃边高兴地聊天,聊着这位每月都来这里看望他们的韩国女儿安承美。   安承美来中国已经快三年了,虽然还没有学会说中国话,但对于中国的感情却越来越浓了。她投资的企业选择在临清老赵庄投资建厂之后,三十多岁的她很快就注意到了厂区对面只有一路之隔的敬老院。这里的100多位老人,更是让她想起了远在韩国的亲人。每到月末或月初,安承美就买上一些新鲜的水果、蔬菜、点心和其他食物,到敬老院里和老人们“拉家常”。一来二去,老人们对这位来自韩国的姑娘有了浓浓的亲情。“这孩子心眼好,又和善细心,不但不嫌弃我们这些老人,每月还到敬老院给我们聊天、送东西。虽然她说的话我们听不懂,都是别人说给我们听,不过看着她的脸,拉拉手就知道这个姑娘腼腆、可爱,让我们感到很温暖。”年近70岁的五保户王玉玲老人说道。   这里的老人们对这位不会说中国话的外国姑娘都特别喜爱,三十多岁的安承美在老人的眼里就是个大姑娘,老人也都这么亲切地叫她,她自己也很乐意这个叫法,常说自己就是这些老人的韩国女儿。每逢月末的几天,老人们都会翘首盼望着安承美的到来。   敬老院的工作人员介绍,老人们都很喜欢这个韩国姑娘,虽然在这里老人们都生活得很安逸,但也希望和人多交流,有更多的人关心,所以热情、善良的安承美很快就成了老人眼中的“好女儿”。   在安承美的办公室里,笔者看到,一面满载着临清市老赵庄敬老院150位老人的感激之情的写有“济困敬老、富人仁德”的锦旗,一直挂在她的墙上。这是老人们对她的惟一回谢。也正是这面锦旗,成了安承美永远也放不下的牵挂。“我的厂离敬老院很近,每次看到老人,就想起了自己家中的亲人。我都觉得该为他们做点什么,我做的事情微不足道,但我会坚持下去的。”虽然语言不通,但爱心无国界,双亲已不在人世的安承美,用自己的善举向中国人民表达着友谊,传递着人间真情。来源农村大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