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知骞🐒 耿知
关注数: 108 粉丝数: 315 发帖数: 11,798 关注贴吧数: 35
东赵下峪的那个仿木结构古墓应该整体迁建晋中市博物馆 山西发现金元时期仿木结构彩绘砖雕墓 为研究葬俗添实物资料(图)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www.workercn.cn2017-04-06&urlrefer=f6ef6e3de50a520460f21bf61f49484d 11:15:21来源: 光明日报 分享到: 更多   原标题:山西发现金元时期仿木结构彩绘砖雕墓  墓室西壁 晋中市考古研究所供图   5日从山西省晋中市考古研究所获悉,考古工作者在晋中市榆次区东赵乡下峪村抢救发掘出一座金元时期的仿木结构彩绘砖雕墓葬,出土文物有瓷钵、瓷盏、木枕、串饰、银耳环等。专家介绍说,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金元时期榆次地区的葬俗及历史又增添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3月24日,晋中市文化局接到榆次区东赵乡下峪村村民王学林反映,他在自家院子里挖自来水窖坑时发现一座古墓葬。3月27日晋中市考古研究所正式开始对该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至4月2日结束。经过一周时间的发掘清理,取得了重要成果。   据介绍,该墓葬为一仿木结构彩绘砖雕墓,由墓道、墓门、封门和墓室等四部分组成,墓道南向。墓道为长方形竖井式,斜坡底;墓门券顶,条砖封门;墓室为砖砌,平面呈方形,叠涩顶,方砖铺地。墓室装饰砖雕仿木结构,包括倚柱、阑额、普拍枋、斗拱、橑檐枋、檐椽、望板、滴水等建筑构件,四壁还用砖雕砌有假门、桌椅、灯檠等。室内壁满抹白灰,并施红、黑、黄彩,其中普拍枋、阑额、拱眼、墓门彩绘有花草纹、波折纹和雷纹,假门两侧还用黑彩绘有人物。根据墓葬形制、装饰风格及出土器物特征,专家初步推测墓葬年代在金元时期。
“世界上最美的石雕洞窟”云冈石窟之【五华洞】 “五华洞”是对云冈石窟第9至13窟的俗称,因后世彩绘异常绚丽而得名,这也是云冈石窟中仅有的彩绘作品。 云冈五华洞位于云冈石窟中部的第 9——13窟。这五窟因请代施泥彩绘而得名。第 9、10窟为一组前后室结构的双窟,建于北魏孝文帝太和八年(484),太和十三年竣工,辽代曾在此兴建崇福寺。两窟平面近方形。前定南壁凿成八角列柱,东西壁上部雕出三间访木构建筑的佛龛,余壁满雕佛像、飞天。后室窟门上雕有明窗,北壁主佛是释迦佛。第10窟主像是弥勒。后室门拱内外两面有精雕图案花纹,结构严谨,富于变化。第11——13窟是一组,具有前后窟的第12窟为中心窟。11窟中立方塔柱,塔柱四面上下开龛造像,除南面上龛为弥勒外,均为释迦立像。东壁上部有北魏太和七年( 483)造像题记,是研究云冈开凿史的重要资料。窟东北有太和二十年( 496)铭龛和七佛立像。第12窟前正室和东西壁上部均雕出三间仿木构建筑屋形佛龛,前列两柱,洞开三门,窟顶雕有伎乐天,手持排箫、琵琶、横笛、束腰鼓等乐器,是研究音乐史的重要资料。第13窟本尊是交脚弥勒菩萨,高约13米,右臂下雕一力士托扛,既产生了力学作用,又兼具装饰效果。南壁上层的七佛立像和东壁下层的供养天人,皆为窟中精品。东壁佛龛形制各异。五华洞雕饰绮丽,丰富多彩,是研究北魏历史、艺术、音乐、舞蹈、书法和建筑的珍贵资料,为云冈石窟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照片由耿知骞摄影于“五华洞”保护性窟檐复建前,十分难得!)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