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团保三 军团保三
关注数: 8 粉丝数: 119 发帖数: 4,447 关注贴吧数: 8
火丁研究生毕业论文 《专心继承 探索发展》   程派艺术诞生70余年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业内和票界时而掀起的“程派热”便是明证。我牢记著名戏曲评论家冯牧先生的一段话:“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过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活动在一个时期也许曾经昭然煊爀与世,但随着时光的消逝,他们的音容便在人们的记忆中逐渐淡褪了。但也有这样的艺术家,他们的艺术生活、他们的艺术创造及其影响,不但不会与岁月共逝,相反地,却会随着时间的转移日益扩大,日益深远,会使人们由于它们的逝世所造成的惋惜与追念之情,与日俱增,历久弥深。”(冯牧:《秋声漫记》)程派艺术的创始者程砚秋先生就属于这后一种艺术家。他创始的程派艺术,魅力长存,光彩犹新。因此程派的后继者永续不断,薪传不止。近年来,多所艺术院校的各届毕业生中都有程派演员被国家剧院、剧团解收。在票界,程派爱好者遍及海外和宝岛台湾,在内地,程派票友被邀到电视台演唱更是常见。这给程派艺术注入了活力,市城派艺术拥有了广大的观众。      作为程派的后继人,我曾随着程派热潮而暗自庆幸,为选对适合自己条件的流派而沾沾自喜。同时还认为:1.唱了程派传统戏就是继承了程派艺术;2.在新排的剧目中,人物角色用程腔演唱就是发展程派艺术。我就这样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地演出《锁麟囊》、《荒山泪》、《春闺梦》、《北国荭姑娘》、《火醒神州》等戏,可谓:只忙演出有关事,不想艺术怎提高。我在这样的循环演出生活中越来越有空虚感,总觉得缺少点什么,心里不踏实。曾自问:这就是继承发展程派艺术吗?在演出后的小憩之余,在慢慢的领悟中我逐渐找到了答案:只唱几出程派戏和在新剧目中的人物用程腔演唱绝不能算是真正的继承和发展程派艺术。正是在流派艺术的继承与发展这一问题上走入了误区,才影响了自己在艺术上的提高。一个青年流派演员,对于流派艺术,至关重要的是要明确地认识继承与发展的问题。1.要继承与发展就得不断地刻苦学习技艺;2.不断地探索流派发展的规律;3.不断地大胆实践以求艺术上新的突破,否则只能成为因袭操作的机器人,落入艺匠行列。      走出京剧艺术流派发展认识上的误区,不但是演员本身的需要,而且也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同时也是世界文化的需要。就我们国家现有的艺术门类而言,假如我国没有话剧,世界各国有;假如我国没有芭蕾舞,世界各国也有;假如我国没有杂技,世界各国还有;但假如我们国家真的没有了京剧,那么,世界上也就没有了京剧。可见,京剧的存在是多么重要。京剧不但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粹,而且也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程派艺术是京剧艺术中瑰丽多彩的一部分,因而继承发展程派,也正是继承发展京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经过两年多的研究生班系统全面的学习与导师、艺术家的教导,我对流派的继承与发展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诚如程砚秋大师在形成自己的流派的过程中所昭示的:不脱离传统的继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我在这篇论文里,力图概述我艺术思想提高的心得体会。      必须走好专心继承的路      徽班进京已经二百多年,京剧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京剧之所以能够代代有人传,凭借了多种多样的传承方式。不论是官方办校,还是个人带徒弟,都是为了把艺术传给下一代,不使之失传。教着肯传,学者肯继,也就是通常所讲的继承。用萧长华先生的话讲,叫做“替祖师爷传道”。萧老所说的道就是指艺术,行话叫做“玩艺”。说得直白一点就是戏,是把一出以出的戏传下来。萧老为什么偏要说传道呢?常言道:“家有家规,道有道法。” 萧老用“传道”一词,字虽不多,内涵极深。萧老所说的“传道”,就是只要把艺术的“道法”传下去,学习这就是要把“法”学下来,掌握好,才能举一反三,以一变带万变。也就是说,把艺术的“道法”学会了,至于你在什么地方施展法术,那就由施法者本人作主了。如果你不懂艺术的“道法”,你根本无法可施。如果你对艺术“道法”只是一知半解,会一两招就想上阵,也不能有大的作为,因为你不知艺术“道法”奥妙所在。只会几出戏,觉得词学会了,唱也会了,路子也会了,戏排完了,也演出了,这和学会一两招就上阵是“同属一则”。因为你对艺术的“道法”也就是艺术的“公式”没弄懂,就是演出多少出戏,也只是“形似”,达不到前辈艺术家所说的“神似”。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