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舞耀阳 凤舞耀阳
1995五公中学求学
关注数: 1 粉丝数: 31 发帖数: 653 关注贴吧数: 5
吾有一朋友,在乡镇任主要领导。仕途上,他是一支绩优股,可谓春风得意,锦绣前程,成为一方诸侯指日可待。就在他的事业如日中天之时,忽然传闻他已向组织提出了辞呈,后经证实,确有其事。所为何故?熟悉他的人都是百思不得其解。 因为曾经和我共过事,所以我对他非常熟悉。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也为之困惑。论年龄,刚刚不惑之年,正是男人创业的黄金时节;论人品,他工作过的几个单位,从群众到干部,无不对其有口皆碑;论能力,20年的乡镇工作经历,从一般干部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对于基层工作,早已是轻车熟路,完全可以做到运筹帷幄;论家庭,贤妻幼子,条件不错,能干的妻子是他的坚强后盾;论身体,别说大病,就连感冒的次数也不多;论背景,虽说出身农家,据说也还有一定的人脉关系......无论从哪一方面,我都无法找出其辞职的理由。 于是,作为朋友,我决定做做工作。几杯酒下肚,话闸打开。面对我的质疑,他滔滔不绝的诉说着乡镇工作的艰辛:常年累月面对应接不暇的酒局,层出不穷的麻烦,昼夜不分的作息而感到身心疲惫。那一天,他肯定的告诉我,下这个决心是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深思熟虑,而且颇有破釜沉舟之势。他在向组织汇报前,从未向任何朋友提及,因为怕友人的车轮战动摇自己的决心。事后知晓,但木已成舟,别人的劝说也就无济于事了。 望着他浓密的头发中蹦出的些许白发,充满倦容的脸上露出的果断神色时,我知道我说的一切都是多余,而他依旧侃侃而谈。内心深处早已厌倦了这种周而复始的无序的生活,换个环境,虽然相对平淡,但工作相对单纯,生活相对规律才是他人到中年以后梦寐以求的生活目标。 至此,我已无话可说,反过来,对于他所做的决定多了一份理解。正如他所言,本人离开乡镇也仅仅两年多时间,对于乡镇工作的艰辛以及乡镇干部的苦楚,应该深有体会。 诚然,我在乡镇也工作了整整2年,从湖区到山区,从一般干部到乡镇领导。完全可以说,我对乡镇工作了如指掌,对乡镇干部的艰辛刻骨铭心。离开乡镇也是在我的迫切要求下才如愿以偿。 在一部分人的心目中,因为对乡镇工作知之甚少,所以对乡镇干部存在诸多误解。“山高皇帝远、不修边幅、吃吃喝喝、蛮横粗暴、无所事事”等等贬义词常常用在乡镇干部的身上,甚至有的人开口闭口“乡镇干部怎么怎么”,一副高高在上的神态,俨然乡镇干部低人一等一般。 客观的讲,这些观点和看法对绝大多数乡镇干部而言,有失公正。无数事例证明,在乡镇久经锻炼的干部,历经磨难,综合素质相对全面,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更胜一筹。我可以负责任地说,在乡镇工作多年的干部进入机关工作,无论什么岗位,基本上拿得起放得下,甚至游刃有余;反过来,久居机关的人初到乡镇工作,无论是谁,都有一个学习和适应的过程。 作为过来人,我和那位友人一样,有着同样的感受,乡镇干部的滋味,彼此心知肚明。啥滋味?记得在某乡镇工作期间,一位乡镇老领导曾经告诫我,要做一位称职的乡镇干部必须具备的条件,颇为经典。概括为九个方面,迄今为止,我仍然记忆犹新。 “会学”:农村工作错综复杂,牵涉的政策法律法规许许多多。下村工作尤其是处理麻烦和纠纷时,常常涉及到相关的政策界限和有关的法律条文,此时乡镇干部必须胸有成竹,傍木而行处理每一个具体问题,这样才能使群众心悦诚服。要做到这一点,靠平时的学习和积累。会学习,不断的充电,才能应对复杂的农村工作局面。 “会讲”:讲是乡镇干部的一项基本技能。接待群众来访,协调各种矛盾,参加各种会议,都必须发言。尤其是村上的会议,从村干部会到党员组长会,甚至一定规模的群众大会,乡镇干部往往是主角,讲话水平的高低对整个会议的成功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乡镇,如果不会讲,干部肯定寸步难行。 “会写”:现在乡镇办公室所写的材料,主要是两部分,岁末年初的迎检材料和正规会议的格式化材料。平时其他场合的讲话发言和情况汇报等,基本上都是“谁主管谁负责”,从工作计划到个人总结,从民情日记到大小会议的讲话,都要动笔,谁也无法代劳。要写、会写,也是乡镇干部的基本功之一。 “能吃”:乡镇干部走村串户,吃的是百家饭,有时吃碰饭。这个时候,无论餐桌上摆的是什么,也无论是否喜欢,别无选择只能吃;当在村里处理比较棘手的问题时,耽误了吃饭是常有的事,代销店里的副食品,方便面也只能吃。另外能吃还体现在和他人比拼上,比吃肉比吃饭等等,不一而足。 “能喝”:乡镇干部队伍里,女性一部分,男性几乎百分之百喝酒。据我的观察,其中好酒者不到百分之十,绝大多数都是不得已而为之。在乡镇,几乎天天有酒喝。下村工作要喝,镇里来客要喝,招商引资要喝,项目建设也要喝。村里喝谷酒,上面喝瓶子酒;夏天喝啤酒,冬天喝白酒,甚至有的时候是啤酒白酒红酒交织着喝。乡镇领导一顿饭赶几个场子敬酒,也是常有的事。联络感情、融洽关系、争取资金、引进项目,使乡镇干部不得不推杯换盏。酒宴结束,目的虽然达到了,但已是醉眼迷离。 “能熬”:上面机关里的干部每到下班时间,关门走人雷打不动,而乡镇干部则不然。由于责任制调整、维稳、征地拆迁等等,麻烦缠身而不得不坚守岗位,挑灯夜战那也是常有的事,有时甚至通宵达旦。每每此时,乡镇干部就必须“耐得烦、霸得蛮、熬得夜”。偶尔困意袭来,抽个空隙洗个冷水脸,振奋精神继续战斗。倘若遇上“吵人命”的麻烦,常常要熬上几天几夜,直到问题解决。 “做得”:身体健康,头脑灵活,反应敏捷,敢于做,善于做,这些都是“做得”的内涵。农村工作不是纸上谈兵,要靠干部亲力亲为去落实;农村工作错综复杂,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农村工作不能蜻蜓点水,要有脚踏实地的作风。身体健康气魄足是敢于做的基础;头脑灵活,思维敏捷是善于做的前提。 “忍得”:县令是七品芝麻官,乡镇干部是未上级别的干部。无权无职但责任不小。常常出现“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的状况。天天与农民群众打交道,难免会遇到性情暴躁,口无遮拦之人,说几句不三不四的话甚至骂上几句,此时作为干部不能与之计较,只能一只耳朵进一只耳朵出。另一方面,上级的任务都是指令性计划,会一开,行政命令随即下达,而到乡镇,很多事情不是开个会就能落实到位的。有时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仍与领导的要求有差距,这个时候,批评也就接踵而至。纵然有诸多的客观原因,也不能分辨,只能强装笑脸,重整旗鼓。 “舍得”:当乡镇干部特别是班子成员,天天早出晚归,根本没用节假日的概念。家就像一个旅馆,只有晚上才回来住宿。家中事务包括小孩的教育基本无暇顾及,家里的担子就撂在其配偶身上。为了工作,先要舍得小家。其次,乡镇干部还要舍得投入。与质朴的农民群众打交道,既不能像小商小贩一样工于心计,奸诈狡猾;也不能一副居高临下高高在上之模样。要带着真诚,舍得投入感情,把农民作为朋友。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农民群众的信任,有舍才有得。 ...... 二十年的农村工作经历,我见证了农村面貌的日新月异,见证了农村政策的不断调整和完善,亲自参与了农村里大大小小的各项事务。置身其中,一直以来,老领导的淳淳教诲记在心头,伴我成长,伴我走过了二十年来的每一个日子。 二十年风雨兼程的日子,我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了一个稳重的中年汉子。在基层,度过了我人生中的青青岁月。在乡镇期间,确实辛辛苦苦,忙忙碌碌,付出很多很多,但也是这一段工作历练使我成熟。点点滴滴,最是难忘。
曾经我与一头毛驴成为好友,至今我还记得它的死亡。 它死的那天,我跑到现场。看它躺在磨旁,骨瘦如柴,毛色杂乱,瞪大眼睛。死相十分凄惨,唯独一条腿还使劲前驱。我知道它死时,仍是要拼命拉磨。因为昨天晚上,它说马上过节了,要最后努努力,把剩的400斤豆子磨完,完成任务,然后再回家好好休息。只是没想到,还是死在了磨上。 我刚刚认识它的时候,它还是驴中的劳模,青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我见过它磨面,步伐稳健均匀,面又白又细,没有一点杂质,而且一直勤恳任劳任怨,年年得到主人的称赞。 我听它说,磨面一开始也并不那么紧张,每天按时上磨,然后卸磨回窝。可后来事情突然起了变化,不知哪头毛驴不小心磨的面,混进了一点杂质,被投诉了,影响了主人的形象。主人决定改革毛驴磨面机制,谁磨的面,谁要负责,还成立很多的监管部门。 这样一来,原本干活的50头驴,硬生生的被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有宣传驴,负责高喊生产口号,宣传驴的先进事迹。有监工驴,负责监督驴干活。研究驴负责研究,先进的磨面方法。还有计划驴,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与任务。当然还有一些驴级别更高,负责管理其它的毛驴。最后剩下的才是这一线驴,等改革完毕,它一数才发现真正拉磨的一线驴,已经不到40%了。 从那之后,驴就明显感觉累了,原本50头驴磨的面,现在要20头驴去磨。加强管理后,驴的种类不断增加,一线驴的数量急转直下。很多驴不拉磨了,跑去干别的了,有的驴写生产计划,有的驴搞调查研究,有的驴还去搞文艺节目。于是驴的种类越多,干活的驴越来于少,活多驴少的问题,日益突出。 驴分了这么多类,每个类别都得具体干点工作。磨面的工作也要求,不断的推陈出新,来配合宣传工作。原来老老实实拉磨围着磨转圈不行了,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于是先向大马学习,借鉴马拉车的先进经验,大步拉磨,后来知道驴马差异太大搁置了。又学习牛耕地的方式直线拉磨,发现技术上做不到,也失败了。很多驴没办法了,就只能变着花样拉磨。有的跳着拉磨,有的爬着拉磨,有的跪着拉磨,有的打滚拉磨,折腾一天,腿都要断了。 折腾一圈,很多毛驴怨声载道,干劲不足。主人为了激励毛驴拉磨,就制定了一个计算工作量的办法。将驴每天拉磨的数量,磨面的数量、质量,都进行指标化管理,年底考核谁磨面多,就有奖励。奖励多的就可以积分,然后晋升为管理驴,不用再拉磨了。我当时就提醒它,不要再相信主人了,他曾经在驴面前放过一根胡萝卜骗你们。 可它不听,还是拼了命的干活,连续三年都是第一。它自己带上大红花的时候,都觉得要熬出头了。可后来,主人却提拔了另外一头驴,原因竟然是那头驴会唱歌,是稀缺的驴才,给主人挣了面子。从那时起,它的信心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慢慢的开始心灰意冷。 我看它意志消沉,无心磨面,也曾劝过它离开,找一份轻松点有前途的工作。很多毛驴出去拉车、载客,一样可以过得很好。可它自己坚持认为,磨了这么多年的面,什么都不会了。年纪大了,拉车载客都不容易,已经学不会了。拉车自己没有那么大力气了,载客弄不好会伤到客人。现在虽然不如意,但总算安稳,就这么混着吧。 可就算混日子,也还有那么多的活要干。我看它每天依然上磨磨面,下磨回圈。转磨的时候没精打采,脚步散乱,磨出来的面有粗有细,有的还带着土,精气神完全不复当年。 终于有一天,毛驴还是倒在了磨边,就像主人号召的“好毛驴就要死在磨边”。主人来的时候,哭了半天,一滴眼泪没有。只是说起来它曾经多么优秀的毛驴,把一辈子献给了磨面事业,号召活着的毛驴们向它学习。 等围观哀悼的毛驴散开之后,我看主人走进厨房,吩咐厨子,把驴杀了,肉炖了,皮熬成阿胶,给太太补补身体。
曾经我与一头毛驴成为好友,至今我还记得它的死亡。 它死的那天,我跑到现场。看它躺在磨旁,骨瘦如柴,毛色杂乱,瞪大眼睛。死相十分凄惨,唯独一条腿还使劲前驱。我知道它死时,仍是要拼命拉磨。因为昨天晚上,它说马上过节了,要最后努努力,把剩的400斤豆子磨完,完成任务,然后再回家好好休息。只是没想到,还是死在了磨上。 我刚刚认识它的时候,它还是驴中的劳模,青年才俊,前途不可限量。我见过它磨面,步伐稳健均匀,面又白又细,没有一点杂质,而且一直勤恳任劳任怨,年年得到主人的称赞。 我听它说,磨面一开始也并不那么紧张,每天按时上磨,然后卸磨回窝。可后来事情突然起了变化,不知哪头毛驴不小心磨的面,混进了一点杂质,被投诉了,影响了主人的形象。主人决定改革毛驴磨面机制,谁磨的面,谁要负责,还成立很多的监管部门。 这样一来,原本干活的50头驴,硬生生的被分成了不同的种类。有宣传驴,负责高喊生产口号,宣传驴的先进事迹。有监工驴,负责监督驴干活。研究驴负责研究,先进的磨面方法。还有计划驴,负责制定工作计划与任务。当然还有一些驴级别更高,负责管理其它的毛驴。最后剩下的才是这一线驴,等改革完毕,它一数才发现真正拉磨的一线驴,已经不到40%了。 从那之后,驴就明显感觉累了,原本50头驴磨的面,现在要20头驴去磨。加强管理后,驴的种类不断增加,一线驴的数量急转直下。很多驴不拉磨了,跑去干别的了,有的驴写生产计划,有的驴搞调查研究,有的驴还去搞文艺节目。于是驴的种类越多,干活的驴越来于少,活多驴少的问题,日益突出。 驴分了这么多类,每个类别都得具体干点工作。磨面的工作也要求,不断的推陈出新,来配合宣传工作。原来老老实实拉磨围着磨转圈不行了,不符合时代的潮流。于是先向大马学习,借鉴马拉车的先进经验,大步拉磨,后来知道驴马差异太大搁置了。又学习牛耕地的方式直线拉磨,发现技术上做不到,也失败了。很多驴没办法了,就只能变着花样拉磨。有的跳着拉磨,有的爬着拉磨,有的跪着拉磨,有的打滚拉磨,折腾一天,腿都要断了。 折腾一圈,很多毛驴怨声载道,干劲不足。主人为了激励毛驴拉磨,就制定了一个计算工作量的办法。将驴每天拉磨的数量,磨面的数量、质量,都进行指标化管理,年底考核谁磨面多,就有奖励。奖励多的就可以积分,然后晋升为管理驴,不用再拉磨了。我当时就提醒它,不要再相信主人了,他曾经在驴面前放过一根胡萝卜骗你们。 可它不听,还是拼了命的干活,连续三年都是第一。它自己带上大红花的时候,都觉得要熬出头了。可后来,主人却提拔了另外一头驴,原因竟然是那头驴会唱歌,是稀缺的驴才,给主人挣了面子。从那时起,它的信心受到了摧毁性的打击,慢慢的开始心灰意冷。 我看它意志消沉,无心磨面,也曾劝过它离开,找一份轻松点有前途的工作。很多毛驴出去拉车、载客,一样可以过得很好。可它自己坚持认为,磨了这么多年的面,什么都不会了。年纪大了,拉车载客都不容易,已经学不会了。拉车自己没有那么大力气了,载客弄不好会伤到客人。现在虽然不如意,但总算安稳,就这么混着吧。 可就算混日子,也还有那么多的活要干。我看它每天依然上磨磨面,下磨回圈。转磨的时候没精打采,脚步散乱,磨出来的面有粗有细,有的还带着土,精气神完全不复当年。 终于有一天,毛驴还是倒在了磨边,就像主人号召的“好毛驴就要死在磨边”。主人来的时候,哭了半天,一滴眼泪没有。只是说起来它曾经多么优秀的毛驴,把一辈子献给了磨面事业,号召活着的毛驴们向它学习。 等围观哀悼的毛驴散开之后,我看主人走进厨房,吩咐厨子,把驴杀了,肉炖了,皮熬成阿胶,给太太补补身体。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