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yP111
AndyP111
关注数: 14
粉丝数: 9
发帖数: 634
关注贴吧数: 11
是不是男生该看《肖申克的救赎》,女生该看《走出非洲》呢? 《走出非洲》告诉我们白羊女千万不要爱上水瓶男…… 但我却因它喜欢上了白羊女。
【水】吧里有喜欢《马丁伊登》的同学吗? 比他的《野性的呼唤》更直接。 摩羯都是好作家。
吧里有同学喜欢刘瑜老师的小说吗? 比如《烟花》《余欢》《1994》
刘瑜老师的粉丝里有摩羯吗?
【推书】《这一生再也不会有的奇遇》(豆瓣评分8.1) 以及作者喜多川泰的其他书。 读过感觉是《三日间的幸福》的原型。情节是瑕疵,太直白肯定有人觉得是鸡汤。
新人报道+求推荐 各位前辈好!作为后知后觉的典范,昨晚一口气补完的我惊喜的发现这个贴吧还有众多同好活跃。相信优秀的作品有穿越时空的生命力,我不会是最后一个。 “一个人的内心有多孤单,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当我看到公园里阿武在瑠可决定离开时不顾自己的恐惧和瑠可抱在了一起,我能体会到那是两颗孤独的心向彼此敞开了大门。“懂自己的人只要一个就够了”,我觉得阿武和瑠可之间称不上世俗爱情的感情才是本剧的精华。 然而对比share house中的朋友们,宗佑就不幸很多——他除了美智留一无所有,幼年的他被母亲抛弃,成年的他为了留住美智留已经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最后只能为了美智留结束自己的生命。如果他身边有哪怕一个朋友,恐怕也不会走到这一步——这也是美智留自责后悔的原因。所以虽然出场机会不多,这个角色却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虽然大部分是负面印象)。如果大家能意识到他只是个内心充满恐惧的孩子,可能也会对他宽容很多。 最后还是求各位前辈推荐类似的日剧!我悲观地认为这可能是我看过的最深刻的电视剧了,将人的孤独和痛苦描写到了极致。即使浅野妙子的编剧和上野树里的演绎再上一层楼,怕是难以超越这部作品。
【推书】向大神们推荐辻村深月的《太阳坐落之处》 内容提要:同学会回忆高中时的人际关系。剧情设置很巧妙,擅长心理描写。书荒的同学不妨一读,相信能从中找到“三浦”“雪之下”“由比滨”甚至“户部”。 轻国链接: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lknovel.lightnovel.cn%2Fmain%2Fvollist%2F1541.html&urlrefer=cb21b0206d815c7cc2832214c8774aef 真心欢迎大神们分享分析贴和讨论。 PS 同作者的《没有钥匙的梦》据说也很好看,而且已经翻拍成了电视剧。 PPS 《太阳坐落之处》已经翻拍成电影,期待中。
新人一枚,有没有大神对海老名这个角色分析一下啊? 或者我错过了之前的帖子?
【转帖】轻小说吧非常好的书评 http://tieba.baidu.com/p/3547463119
改变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想大概翻开这本书的人都会马上被吸引吧,即使大家极力避免被“无关”的事情吸引去注意力,理由很简单,因为大部分人和主人公的境遇是相同的,那就是失意。 很感激作者善意的给了个幸福的结局,即使只有三天也足够了,就像“朝闻道夕死可矣”。就像《麦琪的礼物》,幸福往往不是能用物质来衡量的。 从某种程度上主人公是要幸运一点,有青梅竹马的回忆和最后的邂逅,但这并不是必要条件。真正改变自己的只能是自己,如同书中所说,所有的设定可能只是一场幻觉,既然如此,为什么作为读者的我们不能自己创造一个呢? 人的价值真的是能用物质来衡量的吗?作者不也在质疑这一点吗?除了自己,没人可以说自己的人生没有价值。每个人都有独特性、都有存在的价值,这是无法量化的,真正重要的是幸福感吧;幸福是能够传染的,所以越幸福对别人的贡献越大吧。 可能与作者的年级、经历相似,书中的语言极其有吸引力,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豆瓣】不要有预设的人生轨道-《Starting Over重启人生》三秋缒 个人觉得,用通俗的话总结本书的结论,那就是:不要纠结僵硬的计划,时刻全力以赴。如果单纯地基于先入为主的印象认为这是一本讲时间穿越的书就大错特错了。相信在这个穿越题材泛滥的年代,任何人在无聊的时候都会胡思乱想如果自己能回到N年前(还多少保存着现在的记忆),一定会做些什么改变吧;然而书中的主人公却是在第一人生没有遗憾、只想完全重现的那种人。但也正因为不用纠结是否会改变未来的科幻小说设定,作者能够放开手着重描写人物的经历和思想;讽刺的是,即使没有刻意维护历史,还是会有“分身”出现;幸运的是,虽然历史的趋势不是一两个人能够改变的,但身边的人的命运却可以,当主人公决定放弃重现的想法时,至少他记忆中的历史改变了,“分身”得到了幸福,自己也得到了救赎。我觉得本书的精彩之处不在设定,而在于对人生的思考;当然这不是什么理论的哲学书,作者的思考都是借由一个故事表达的。常识告诉我们,时间穿越是不可能的、第二人生也是如此,但换个角度来说,如果把所谓的“第一人生”当做自己的理想或者目标或是他人对自己的期许,即使没有时间穿越的设定不也说得通吗,这个时间穿越的设定只是为了更具体地把这个飘忽不定的理想目标期许表现出来。的确,每个人都希望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也就是被社会认可,但是因为这种成功的高度一致性,使得人们忽略了自身的特殊性(姑且不论周遭的环境),所以当人们想要重现别人的成功时,往往事与愿违。有目标固然是好,但要是从众的预先设定milestone(比如XX岁前必须结婚),未免对自己有些苛刻。对于第二人生偏离预想轨道的原因,作者是正确的,那就是没有尽全力。即使不去利用预知的信息干预社会,主人公对于自身的前途也太懈怠了,以至于要表里如一地降低自己的知识水平,直到以往的积累已经不够用时才发觉为时已晚。作者的比喻非常恰当,如果目标是第一名最后取得第三名,那么当目标是第三名时怎么可能还是第三名?然而美中不足的是作者有陷入宿命论的倾向,认为后来境遇的严重错位都是因为一次“认错了人”。不能否认对于一个人某件事情会起着决定命运的作用,但我觉得更根本的原因在于自身的态度,那就是“想要重现第一人生”;总抱着这样的态度,一旦出现偏差就会被动地去弥补,想“回到正轨”,等于丧失了很多灵活性。事实上主人公最终获得救赎正是在放弃了要重现的念头后,讽刺的就像作者所说,所谓的愿望,是在放弃之后马上实现的存在。对于书中的语言,个人认为非常吸引人。论剧情本书肯定比不上那些构思缜密的推理小说,但简单的设定加上生动的语言足以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甚至一读再读。同样的感觉也出现在我阅读渡航的《春物》时,一方面是因为都能从故事中感受到真实进而感受到作者的诚意,另一方面则是书中的一些语言堪称经典,引人深思、极具哲理,这方面本书因其短小精悍的篇幅而更高密度。相比之下,同样是探讨人生的小说,白石一文和片山恭一的语言总让人觉得太严肃压抑(和话题有关),而樱庭一树(例如《荒野》)和杉井光(例如《请记得我》)似乎在刻意渲染一种忧郁的气氛。不能不说作者的后记非常吸引人。因为想要满足自己的喜好而写书,而不是常见的为了迎合大众,这种动机非常理想化。文艺作品如何权衡创作者本人的意愿和市场的需求一直是个问题,但两者不一定互斥;作者的思考可以很深邃,但如何深入浅出的表达出来甚至引发共鸣就非常考验作者的功底。小说这种问题如此流行就是因为通俗吧,但如何讲故事讲好,就像作者所说的作者的叙述和读者的期许之间的矛盾。固然“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作者心中和笔下的哈姆雷特只能有一个,作者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可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的人,所以才会有大众和小众之分,也就是说所有的作品,这世上总会有人觉得非常好和非常不好。作为普通的读者只能在茫茫书海中抱着可遇难求的态度等待机遇,尤其是那些喜好偏颇的读者们。作者说这世上接近几乎不存在理想的书(正如作者所说“人与人心灵契合的那个瞬间,本来就是一辈子少有的时刻”),想必作者几年后回头看自己的书也不会觉得十分满意(甚至可能刚刚写完就会这么觉得,就像作者文中所说“主观的回忆在说出口的瞬间已经魔法尽失”),但可能一些读者会觉得非常好,一切都关乎时间和经历,这也是产生共鸣的基础。作者的动机让我联想到那些孜孜不疲创作同人志的创作者,如果不想让某个故事完结,最好的也是最简单的办法就是自己去创作。好的故事总会在人们的心田播下种子,之后的成长已经不是原作者所能控制的了。这就像爱情的化学反应。最后我觉得能读完书而觉察不到努力的痕迹才是作者的荣幸(当然也不能感到没有努力的痕迹),这说明一切已经非常自然。对于我来说,我非常享受这个故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