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q1950 cq1950
关注数: 42 粉丝数: 89 发帖数: 2,239 关注贴吧数: 70
一段真实的历史与人性的故事 现在的骗子甜言蜜语、毫无人性、防不胜防! 故事发生在酉阳县丁市镇中坝村 回顾曾经,虽然有些许的凄苦,但是更多的是看到一张张朴实真诚的脸庞和一个个热情助人的身影。 纵观尔今,尽管看似繁华通达,然而人心有变,似曾相识的山峦仿佛笼罩一层蒙蒙灰雾,雾霭出现的人难以揣测其心为何类? 要说碰到这个骗子加白眼狼还得从40多年前说起…… 公元1969年初,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春节刚刚过去不久,学校就把能招集到的学生都送到酉阳当知青了。 那时的知青16、17岁的年龄,骤然离开繁华的都市、离开家人,来到几近原始的荒山僻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存难度是相当的大。 当时是没水、没电、没路!风调雨顺时,路旁边的水井(水凼)还有一些蓄水,如果多几天不下雨就很可能没水用了。 条件好的照明用煤油,差的就用油松劈成筷子状的小条,聊以当灯照明。路基本上就是沿着树林、灌木中石头较多的地方“走”出来的。 生活资料也极其匮乏,全部调料就是水和盐巴,能有回重庆带来的盐、味精、色素的混合体,名曰“固体酱油”的东东就是很好的了。菜的品类也极少,以老酸菜和干菜为主,夏季有点辣椒、四季豆和瓜类。 粮食方面,知青由于有政策保障,基本上都有供应粮,除了特殊情况基本不会差吃的。而农村的社员家庭,粮食还是比较难挨的。 虽然那时的生活资料是极度贫乏,但是人们的思想是健康和真诚朴实的。那个时代的社员和知青是有真正的友谊的。 记得刚到5队不久就过大年了。虽然粮食是粮站供应,但是菜是马上种不出来的。所以我们的菜都是各家各户陆续送来的,其中有一户还送了一块约一斤多的腊肉。 现在来说,一、两斤腊肉完全是小意思。但在那个年代缺乏猪肉,这腊肉堪比现在的“上八珍”。所以到现在仍记忆犹新。对当时送腊肉的那家人至今也没有忘记。 (未完待续)
一段真实的历史与人性的故事…… 现在的骗子甜言蜜语、毫无人性、防不胜防! 回顾曾经,虽然有些许的凄苦,但是更多的是看到一张张朴实真诚的脸庞和一个个热情助人的身影。 纵观尔今,尽管看似繁华通达,然而人心有变,似曾相识的山峦仿佛笼罩一层蒙蒙灰雾,雾霭出现的人难以揣测其心为何类? 要说碰到这个骗子加白眼狼还得从40多年前说起…… 公元1969年初,那是一个寒冷的冬天,春节刚刚过去不久,学校就把能招集到的学生都送到酉阳当知青了。 那时的知青16、17岁的年龄,骤然离开繁华的都市、离开家人,来到几近原始的荒山僻岭,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存难度是相当的大。 当时是没水、没电、没路!风调雨顺时,路旁边的水井(水凼)还有一些蓄水,如果多几天不下雨就很可能没水用了。 条件好的照明用煤油,差的就用油松劈成筷子状的小条,聊以当灯照明。路基本上就是沿着树林、灌木中石头较多的地方“走”出来的。 生活资料也极其匮乏,全部调料就是水和盐巴,能有回重庆带来的盐、味精、色素的混合体,名曰“固体酱油”的东东就是很好的了。菜的品类也极少,以老酸菜和干菜为主,夏季有点辣椒、四季豆和瓜类。 粮食方面,知青由于有政策保障,基本上都有供应粮,除了特殊情况基本不会差吃的。而农村的社员家庭,粮食还是比较难挨的。 虽然那时的生活资料是极度贫乏,但是人们的思想是健康和真诚朴实的。那个时代的社员和知青是有真正的友谊的。 记得刚到5队不久就过大年了。虽然粮食是粮站供应,但是菜是马上种不出来的。所以我们的菜都是各家各户陆续送来的,其中有一户还送了一块约一斤多的腊肉。 现在来说,一、两斤腊肉完全是小意思。但在那个年代缺乏猪肉,这腊肉堪比现在的“上八珍”。所以到现在仍记忆犹新。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