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艾野 李艾野
关注数: 7 粉丝数: 58 发帖数: 3,521 关注贴吧数: 95
【萧十一郎·转帖】叶洪生论《萧十一郎》 台湾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叶洪生论《萧十一郎》—— 当代武侠变奏曲   ——论古龙「新派」模板《萧十一郎》 台湾著名武侠小说评论家 叶洪生 古龙本名熊耀华(一九三七~一九八五年),江西人,台湾淡江英专(即淡江大学前身)肄业。少年时期便嗜读古今武侠小说及西洋文学作品,初亦从事纯文学创作;一九六○年始尝试写武侠小说《苍穹神剑》,但技巧甚劣,有如故事大纲。嗣后,《月异星邪》、《剑气书香》、《孤星传》、《失魂引》等早期诸作,文情不俗,乃渐有起色,然基本上走的还是传统老路,未能突破创新。直到一九**年,他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压卷之作《浣花洗剑录》,始迈入佳境。再经过三年「浣奇花,洗神剑」的淬炼,终以《绝代双骄》、《铁血传奇》、《多情剑客无情剑》、《流星•蝴蝶•剑》、《萧十一郎》、《陆小凤》系列及《白玉老虎》等名著,独领台湾武侠界十年风骚,成为「新派」掌门。终其一生共写下七十余部武侠作品,拍成电影、电视剧者不计其数。   古今通吃与《少年行》的启示   在台湾早期武侠名家中,古龙是个极富传奇性的人物。他不像司马翎那样才华横溢,以《关洛风云录》(即《剑神传》前传)一书成名,而是逐步磨剑,创作七年后方臻炉火纯青之境,大红大紫!   是故当一九七六年春,古龙第一次接受笔者访谈时就坦白说:「过去还珠楼主、王度庐、郑证因、朱贞木以及金庸的小说我都爱看,而在台湾的武侠小说先驱者中,我唯一『迷』的只有司马翎,他算得上是个天才型作家。记得当年为了先睹为快,我几乎每天都待在真善美出版社门口,等着看司马翎的新书。后来一集追一集地等烦了,一时技痒,才学着写武侠小说。当然早期的作品很幼稚,不值一提,但近十年的作品自己也还满意。这或许跟我喜欢近代日本及西方小说,从中『偷招』有关吧!」   由此可见,古龙的确是大器晚成。然而其所以能一新又新,后来居上,且别开武侠小说新境界,一般多以为他是受到吉川英治、大小仲马、海明威、杰克伦敦、史坦贝克小说乃至尼采、沙特等西洋哲学的影响与启迪。这固然不错,但从「创新」的角度来看,笔者认为陆鱼的《少年行》对他的「刺激」无疑更大!因此不能不略谈此书。   《少年行》系陆鱼处女作,于一九六一年出版,为台湾武侠小说中首度在封面上冠以「新型武侠」者。当时真善美出版社发行人宋今人特为此书写了一篇介绍文字,盛赞其写人写景,落英缤纷!而「《少年行》的风格、结构和意境,除掉特别强调武功这一点外,较之欧洲十八世纪的文学名著,并不逊色。这种『新型武侠』的写法,是颇可提倡改进的。……」(见该书扉页宋今人《少年行介绍》,页三~十五)   此书在形式上,首开一章回套三子题纪录,在创作手法上,首次运用西方「意识流」技巧为楔子,而后以倒叙回忆带入正文,在文体上,则或文或白,活泼生动,耐人咀嚼。嗣后,陆鱼又撰《塞上曲》(一九六二年)等书,宋今人再加推介,「新型武侠」之名遂不胫而走。   正因「真善美」是台湾早期武侠出版界的主流派,在其刻意提倡与鼓励下,武侠作家乃纷纷跟进,而以「新颖侠情」或「新艺侠情」相标榜。古龙当时屈居二流新秀,自不例外,因发愤图强,遂有《浣花洗剑录》之作。   《浣花洗剑录》初试新声   如果说「旁门修成正果」是对古龙全盛时期(一九六七~一九七六年)的定评,那么《浣花洗剑录》便是其以「旁门」修练的第一部!   如果说「神龙见首不见尾」是对古龙「新派」武侠小说有始无终的褒贬,那么《浣花洗剑录》便是这条神龙之首!   作为一个改革传统武侠小说的「急先锋」,古龙汲取了日本名作家吉川英治的《宫本武藏》所彰显的「以剑道参悟人生真谛」、战前气氛及一刀而决,汇通了金庸《神雕侠侣》的「无招破有招」之说,而发为「无剑胜有剑」!于焉写《浣花洗剑录》便与众不同,境界自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