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2006 秦时明月2006
关注数: 7 粉丝数: 8 发帖数: 1,763 关注贴吧数: 2
谈音乐人——左宏元【转】 左宏元,笔名古月,是正统音乐科班出身的,在写流行歌曲之前,他已经是创作过很多著名儿歌,如“郊游”、“丑小鸭”,军歌如“蓝天白云”、“前程万里”的大师级人物了。他创作的范围很多元,也因为有深厚的音乐基础,使得他写歌的风格格外活泼,常可因人、因电影剧情,天马行空、恣意挥洒。        左老师成名的很早,台湾第一首打入香港市场的国语歌“今天不回家”就是他的作品,那时还是群星会的时代,他就已是流行歌首屈一指的大师,连刘家昌都曾是他的学生,还有台湾第一部连续剧“晶晶”的主题曲,也是他的作品,主唱者邓丽君更是左老师所一手提拔的。“海韵”、“千言万语”、“我怎能离开你”、“风从哪里来”、“君在前哨”都是出自左老师之手。连我们常听到的“娜奴娃情歌”、“山南山北走一回”这一类较有地方色彩,像是民谣山歌一般的曲子,也是他的大作。他歌曲中旋律之轻妙,让我不禁想将他举为流行歌中的“雷诺瓦”。        六十年代,流行歌曲与文艺电影紧密结合,算是市场行销学最成功的一种典型,那时左宏元、刘家昌、骆明道,并称为电影作曲, 背景音乐创作的三大家。而左宏元+琼瑶+凤飞飞的铁三角组合,更雄霸了台湾国语歌坛长达五年之久。随口一提“我是一片云”、“月朦胧鸟朦胧”、“一颗红豆”、“金盏花”、“奔向彩虹”你一定倍觉熟悉。这个时期左老师的作品偏向于三拍子华尔滋的旋律,相当口语化, 也因为故事是由琼瑶的原著小说改编的,通常就会以书中现有的歌词来谱曲,因此同一个歌词,可能出现好几个曲调的版本,如 “我是一片云” 就有(一)(二)两个版本、“奔向彩虹”也有(A)(B)两个版本,还有更多的插曲亦同,往往一快一慢,相互辉映,这在当时,甚至到今天都还是算是很特别的作法。除了主题曲外,电影插曲部分更有多首畅销程度更甚主题曲者,如神话(“梦的衣裳”电影插曲)、聚也依依散也依依(“聚散两依依”的插曲)…等。可能台湾最早的电影音乐在左宏元时代就已经成型了。        他创作的中期赶上了民歌风潮,左老师作品的风格也变得更为清新、毫无压力,配合当时新一代歌手的特质,他创作了不少歌手的成名金曲,如银霞的“你那好冷的小手”、陈淑桦“娃娃的故事”、沈雁“踏浪”、“在这里”,江玲的“我的小妹”……,有这些旋律明快、记忆点强烈的歌曲,要想让歌手不红恐怕都难,而这些不落俗套的歌曲不难让人联想到他所创作的儿歌,他这回运用回流行歌曲上,颇有一番妙趣;如同刘家昌之于孙仪一样,古月与庄奴的搭档在后民歌时期也是唱片上常见的黄金组合。        左老师后期成名的作品较少,但都有一定水准,他开始转向大型历史剧, 琼瑶清装电视剧的主题曲、配乐的创作及唱片监制上。综观他的作品里,有一部份是最特别,无法由别的作曲家取代的,就是小调风格,       他擅长加入台湾传统歌谣的元素(如歌仔戏)及中国传统的五声音阶,配合千回百折的转音,让他创作的小调歌曲,十足充满了韵味,当然也充分考验著演唱者的歌唱技巧。于此,发挥的最淋漓尽致的歌手,应为邓丽君、凤飞飞与蔡幸娟,如同刘家昌一般,左老师的歌几乎每位畅销歌手都演唱过,他对于流行音乐的贡献就是他创造了一条真正属于台湾风格的音乐,这是与当年东洋或西洋歌曲完全不同的路线
新世纪音乐顶尖音乐家和作品【转】 推荐背景音乐:喜多郎《宋家皇朝》http://www.laiting.net/play/147554.htm新世纪音乐介于古典乐和轻音乐之间,但新世纪更富于变幻,因为她并不是单指一个类别而是指一个范畴,她包括了几乎所有不同以往,象征着时代更替,诠释精神内涵之改良的音乐。因此,你会发现能被称为新世纪的音乐是如此丰富,一切自然界的声音都可能出现在音乐中,所有种类的乐器在此一视同仁,其中的人声更是丰富,从歌唱家到土著乐手,一切都是那么自然。就一般而言,新世纪还是有其特点的: 其一,新世纪音乐很少有强烈的节奏(但Enigma的音乐却有很明显的节奏),这点同饶舌和摇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后两者几乎通篇就是各种打击乐,除了节奏还是节奏。对于新世纪而言,有了节奏就可能受限制。其二,新世纪的旋律感常常很少。这点不同于流行乐,流行乐需要优美易记的旋律,以便于让每个人都能唱。有时候听了好几遍某首新世纪乐曲,还是记不住她的旋律,这便是新世纪赋予大家极大想像空间的原因了。 其三,新世纪音乐总是避免使用刺耳与急促的声音,因为这会增加音乐的压力,从而破坏聆听者的感觉。 其四,新世纪音乐的基础是是合音与和谐音,她摒弃了爵士和摇滚的发声方式,因为这会带来不和谐与不悦耳的感觉。在80年代中期新世纪已经逐渐成熟,杂志开始设立新世纪榜单。1986年举办的第29届葛莱美奖的奖项中,也增设了[年度最佳新世纪唱片]的奖项,第一个获得这个奖项的是演奏竖琴的奥地利籍音乐家:佛伦怀德。这算是New Age首度明确地成为音乐类别之一的标志。 以下给各位推荐各国有代表性的新世纪音乐大师的顶尖作品,希望各位喜欢。1. Kitaro - Dance of Sarasvati“我从来没有学过音乐课程,我的创作灵感完全来自大自然。在过去的二十年间,我学到了很多的音乐技巧,我将是回到自己原始的立足点,用心灵的情感进行一次快乐而悲伤的宇宙旅行。我们愿望是通过音乐达到和平。大自然激励了我,我只不过是个使者。”——喜多郞。 Kitaro(喜多郎)是日本最好的新世纪音乐家,原名高桥正则,生于爱知县丰桥市,获得了第43届格莱梅最优秀新世纪音乐专集奖(此前他获提名达五次之多)。1953年出生在日本一个信奉神道教的农民家庭。虽然受西方文化的熏陶,但他却始终坚持传统的价值观念。喜多郞在上中学的时候就开始弹电吉它,组织了一个名叫“信天翁”的乐队。1970年,喜多郞开始演奏键盘,并且组织了“远东家庭乐队”发行了两张德国革新派的摇滚专辑,这是他“印象主义”音乐创作的开始。1972年,喜多郞赴欧洲旅行,遇到了德国革新派合成器演奏天才克劳斯·舒而茨和“新世纪”音乐蝗先驱“橘子之梦”乐队,从此开始爱上合成器,由此改变创作方向。他上山下海采集大自然的种种声音,然后用日本乐器、小提琴、长笛、吉它、西藏号角鼓、东南亚民间打击乐将之合成在一起。大自然的魅力在他那里演化为东西方文化交融的魅力。 自第一张唱片《星际旅行》发行以来,他已经出道整整二十个。最近出版了第二十张专辑《Mandala》。近年旅居美国纽约。1997至1998在全世界超过00个城市进行第四次巡回演出。喜多郞的作品覆盖很多的方面。描写大自然的,包括《丝绸之路》、《敦煌》、《风神》等充满宗教色彩的《Mandala》。记叙神话故事的,如《古事记(Kojiki)》;电影电视音乐,如《宋家皇朝》,早期的《天与地(Heaven And Earth)》等。对这么多种题材的音乐,他都有不俗的表现。 喜多郎曾移居到科罗拉多州海拔3000米的洛基山中,正是严寒与寂静的环境孕育了喜多郎的音乐。据说他还在中国敦煌隐居了10个月。有意思的是喜多郎从未接受过音乐方面的教育,甚至看不懂五线谱。《Dance of Sarasvati》是喜多郎为《寻找他乡的故事》所配的乐曲。《寻找他乡的故事》道出中国人在世界各地挣扎奋斗的感人故事,令观众认识到在世界各地——从马达加斯加到冰岛,从突尼斯到百慕大,居然有许许多多感人的中国人的故事。中国人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亲切感,《周易》云“不能安土,不能乐天;不能乐天,不能成其身”。这首曲子可以听到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呼啸凛冽的寒风、祥和的佛号、家乡的鸟语花香的声音和游子思乡而归的心声,是喜多郎不可多得的佳作。
公正评价一下家驹的吉他 应该没有人说过家驹的吉他是亚洲第一.亚洲第一也没有在中国.即使国内有好多人都在说某某是第一.我想当事人并没有这么说过.因为每个吉他手都知道人外有人这句话.连歇斯当年回答乐迷这个问题时都说:"我认为我只是一个吉他爱好者”第一这个概念有很多种.技术,速度,感觉,创作....也许很多吉他手在他的每一个领域里都是最出色的.但不要忘了所有这些最终都是为音乐而服务的.家驹的吉他肯定不是最好的.但这很正常.因为他是一个主唱和主创.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创作上.创作和唱歌是他最大的才华。事实上家驹的吉他水平也是不错的。86台北演唱会上好多东西都是家驹弹的。在当时来说家驹作为一个主唱吉他弹到这水平在乐队中也是很少见的。至于说家驹的吉他是亚洲第一,我也不赞成。因为说这话的人有点让人无奈。比较是要分清具体哪方面的。你不能让一个弹钢琴的和一个唱美声的比。但是家驹却能够很好的把吉他技术融入到创作当中。听过出自家驹之手的那些精彩的木吉他Solo.不得不发出由衷的感叹.他能够不打折扣的把吉他技术转化为音乐.这相对于那些有着十成技术却只能换来三成创作的吉他手来说有着明显的区别.技术只是练琴时间上的问题,而对音乐的感觉则是靠先天性成分的.贝多芬和朗朗,谁的钢琴水平更厉害些呢?我想应该是朗朗.但是你会认为谁是音乐大师呢,我认为是贝多芬.这也许就是天才和人才的最大区别..搞音乐不像是做体力活.不一定你下的工夫就和你的成绩成正比.要不世界上所有弹吉他的和搞音乐的都成了大师了.
流行音乐为何越来越垃圾? 我觉得现在的流行音乐几乎都是带有商业性的.其实商业化也没什么不好。谁都希望自己的音乐会得到大众的认可。我指的当然是保持创作水准和自己音乐初衷的前提下。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商业运作.任何东西都摆脱不了商业,音乐自然也躲不过商业这一关.所以这里就不去讨论商业化的问题。因为这已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音乐就类别而言.应该分为古典(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也应该肯定不属于严肃音乐。那么他就属于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流行音乐这个概念本来是好的。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不乏有很多经典之作。但发展到现在却成了垃圾的代名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音乐理念上的原因,一提起古典音乐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艺术。这一点不假。因为有众多的音乐大师给我们流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不得不承认那是真正的艺术。那些考入音乐学府的人都仰望着那些大师,渴望自己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但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很出色。但即使是这样,无论如何在现在的音乐领域也出不了象巴赫,贝多芬这样伟大的音乐家和那些不朽的作品。正如我国的文化领域再也出不了孔孟老庄之类的人物。然而这部分人虽然在古典领域没有什么成就。但从骨子里也看不起流行音乐。在音乐学院的眼里,流行音乐是很俗不入流的,是旁门左道,不屑染指。他们只知道说流行音乐如何垃圾。却不会去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种状况。这类人有点象孔乙己,不伦不类。说到底是虚荣心在做怪。 在这方面我认为三宝做的比较不错。三宝出生于音乐世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十一岁学习钢琴,十三岁进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附中学习小提琴。一九八六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自一九九零年开始,三宝分别与广西歌剧院交响乐团、武汉舞剧院交响乐队及中央芭蕾舞交响乐队、北京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一九九七年后成为自由音乐人。 在民族学院学习期间,三宝对欧美流行音乐产生极大兴趣,开始尝试流行歌曲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敢于不顾别人说他是古典逃兵。而改行从事流行音乐创作。在我看来是很值得佩服的。事实也证明了他在流行音乐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流行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改善流行音乐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可以从他的众多流传的作品可以反映出来。
流行音乐为何越来越垃圾? 我觉得现在的流行音乐几乎都是带有商业性的.其实商业化也没什么不好。谁都希望自己的音乐会得到大众的认可。我指的当然是保持创作水准和自己音乐初衷的前提下。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商业运作.任何东西都摆脱不了商业,音乐自然也躲不过商业这一关.所以这里就不去讨论商业化的问题。因为这已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音乐就类别而言.应该分为古典(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也应该肯定不属于严肃音乐。那么他就属于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流行音乐这个概念本来是好的。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不乏有很多经典之作。但发展到现在却成了垃圾的代名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音乐理念上的原因,一提起古典音乐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艺术。这一点不假。因为有众多的音乐大师给我们流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不得不承认那是真正的艺术。那些考入音乐学府的人都仰望着那些大师,渴望自己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但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很出色。但即使是这样,无论如何在现在的音乐领域也出不了象巴赫,贝多芬这样伟大的音乐家和那些不朽的作品。正如我国的文化领域再也出不了孔孟老庄之类的人物。然而这部分人虽然在古典领域没有什么成就。但从骨子里也看不起流行音乐。在音乐学院的眼里,流行音乐是很俗不入流的,是旁门左道,不屑染指。他们只知道说流行音乐如何垃圾。却不会去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种状况。这类人有点象孔乙己,不伦不类。说到底是虚荣心在做怪。 在这方面我认为三宝做的比较不错。三宝出生于音乐世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十一岁学习钢琴,十三岁进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附中学习小提琴。一九八六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自一九九零年开始,三宝分别与广西歌剧院交响乐团、武汉舞剧院交响乐队及中央芭蕾舞交响乐队、北京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一九九七年后成为自由音乐人。 在民族学院学习期间,三宝对欧美流行音乐产生极大兴趣,开始尝试流行歌曲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敢于不顾别人说他是古典逃兵。而改行从事流行音乐创作。在我看来是很值得佩服的。事实也证明了他在流行音乐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流行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改善流行音乐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可以从他的众多流传的作品可以反映出来。
流行音乐为何越来越垃圾? 我觉得现在的流行音乐几乎都是带有商业性的.其实商业化也没什么不好。谁都希望自己的音乐会得到大众的认可。我指的当然是保持创作水准和自己音乐初衷的前提下。这个社会到处充斥着商业运作.任何东西都摆脱不了商业,音乐自然也躲不过商业这一关.所以这里就不去讨论商业化的问题。因为这已经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 音乐就类别而言.应该分为古典(严肃)音乐和通俗音乐(流行音乐).摇滚乐也应该肯定不属于严肃音乐。那么他就属于流行音乐的一个分支.流行音乐这个概念本来是好的。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不乏有很多经典之作。但发展到现在却成了垃圾的代名词。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个人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是音乐理念上的原因,一提起古典音乐人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艺术。这一点不假。因为有众多的音乐大师给我们流下了无数的经典作品。不得不承认那是真正的艺术。那些考入音乐学府的人都仰望着那些大师,渴望自己也能取得这样的成就。但事实上只有一小部分人会很出色。但即使是这样,无论如何在现在的音乐领域也出不了象巴赫,贝多芬这样伟大的音乐家和那些不朽的作品。正如我国的文化领域再也出不了孔孟老庄之类的人物。然而这部分人虽然在古典领域没有什么成就。但从骨子里也看不起流行音乐。在音乐学院的眼里,流行音乐是很俗不入流的,是旁门左道,不屑染指。他们只知道说流行音乐如何垃圾。却不会去用自己的行动来改变这种状况。这类人有点象孔乙己,不伦不类。说到底是虚荣心在做怪。 在这方面我认为三宝做的比较不错。三宝出生于音乐世家,四岁开始学习小提琴,十一岁学习钢琴,十三岁进入北京中央民族大学音乐系附中学习小提琴。一九八六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自一九九零年开始,三宝分别与广西歌剧院交响乐团、武汉舞剧院交响乐队及中央芭蕾舞交响乐队、北京交响乐团、中国交响乐团、中国歌剧院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合作演出;一九九七年后成为自由音乐人。 在民族学院学习期间,三宝对欧美流行音乐产生极大兴趣,开始尝试流行歌曲创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他敢于不顾别人说他是古典逃兵。而改行从事流行音乐创作。在我看来是很值得佩服的。事实也证明了他在流行音乐上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对流行音乐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对改善流行音乐的现状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这可以从他的众多流传的作品可以反映出来。
BEYOND希望我们做什么? 14年前家驹离开了BEYOND离开了我们。带着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留给我们无限的伤痛和怀念。 家驹已经离开了我们。这是一个残酷的现实。这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难以抚平的创伤。我们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我们对家驹的怀念。怀念也许是我们唯一能做的。 2005年BEYOND正式宣告解散了。从此结束了一个乐坛的神话。辉煌留在了昨天。其实解散也许是乐队的必然结果。重要的是BEYOND已经深深扎根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家驹的离去也没有被我们忘记。更多的人在家驹离去后喜欢上了他们的音乐。BEYOND所带给我们的影响不是任何一种音乐所能替代的。他们的音乐打动着我们的灵魂。我们从他们的音乐中找到了理想青春和激情。无论是 固执的,平庸的,快乐的,麻木的 灵魂。都能在BEYOND的音乐当中找到一种寄托,感受到一种力量。我从不相信什么青春永驻,永垂不朽。但我相信BEYOND精神会永远延续下去。 当一切都以成为事实。我们只能去面对。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对过去的缅怀当中。我们应该走的更远。BEYOND精神----超越。我们要不断的超越自己,超越过去,超越现在。岁月带走了BEYOND昔日的辉煌,却带不走BEYOND留给我们的震憾和影响。BEYOND是我们的骄傲.是我们的榜样.但不可以作为我们每天挂在嘴边炫耀的资本.我们也决不能一直沉浸在伤痛之中。我们必须振作起来,化悲痛为力量,继续走我们以后的路。用行动来祭奠家驹。来继承BEYOND的精神。而不仅仅是停留在怀念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