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踪无影a
无踪无影a
关注数: 0
粉丝数: 35
发帖数: 112
关注贴吧数: 4
{木匠谜语} 去也牵挂,來也牵挂。大路平平走,黑了才回家。吧里有谁知道这是什么木工工具吗?
晒晒冷门作品南方杉木大棺 老叟从事木工30多年了,刚开始作实木门,现在淘汰了,塑钢门成为主打市场.现改做棺材,人老了总要走吧!广西的百年杉木汽味芳香,耐腐.防虫.闲时制作一些成品算是自娱自乐吧。
近來朋友送來几块金丝楠板材要我设计制作几个摆件,现做了三件:金丝南毛笔架手串收藏盒
晒晒冷门棺材作品 老叟已近花甲,一口棺材由原木破开到制作完成最少得三天,匹马单枪干了近二十多年,人生自古谁无死,带口好棺上极乐,近來又制作了几口无拼接,整树全榫卯结构的实杉木棺,欢迎吧友评点.
{木匠}晒晒棺材作品 言曰:吃在广州,玩在杭州,死在柳州,因柳州棺材是整棵百年杉木破开,无拼接.全榫卯结构六方镶合而成,,现晒晒少部份作品,欢迎有兴趣的同行点评.
寻找从江夏氏宗亲 我夏姓族人于清末约1897年从贵州永从县(今为永从乡)良寨迁至广西融邑(今融水县),当时迁岀良寨的是:夏正兴和夏正和俩堂兄弟,迁时连同父亲的骸骨连同墓碑一起搬岀(其父为:夏炳文.夏炳金),据墓碑记载:夏炳文是四兄弟,今有两房迁岀留在贵州黎平从江一带应该还有两房族人.这脉夏姓起源于三楚宝庆府武冈州,继迹于黔黎平府开泰县长春堡开基立业五代,后迁入永从县良寨又四代,经多方查找,于2016年2月份在黎平县中潮镇长春村夏家园内找到嘉庆九年.道光卄一年两座夏姓祖墓和一座开基始祖墓.据当地老人讲:这脉夏姓已迁至从江县下江一带,由于我们这支族谱在民国时期已丢失字辈排列由:炳.正.德.继..下面的字辈就按融安雅瑶乡夏姓的字辈排列,我们很想知道这个吧里是否还有夏姓族人及知情的朋友,麻烦告之,不甚感激.QQ:2014116408
寻找黎平夏姓宗亲 我夏姓族人至清代于1897年从贵洲永从县良寨(艮寨?)迁入广西三江县,现只能从一块老墓碑文记载得岀一些信息:始祖起源于三楚宝庆府武岗州(今湖南省武岗市),后迁入贵州省黎平县长春堡开基立业,共五代人,而后从长春堡又迁入永从县良寨(现否改地名?)又四代,当时迁入广西是祖辈将其父:夏炳文.夏炳金的尸骨连同墓碑一同迁入广西融邑(现融水县),据墓碑记载:炳金.炳文是四兄弟,下面的字辈排列是:正(子).德(孙).继(曾孙)....到了民国初期,我辈族谱丢失,字辈排列全部乱了,现很想知道永从良寨是否还有夏姓族人?或者有知情的长辈.朋友麻烦告知,不甚感激.QQ:2014116408
做了个火盆架准备猫冬了 了
寻找黎平夏氏宗亲 我夏氏支系约在清未由贵州黎平迁往广西,现只能从一块老坟碑的记载中得到一些信息:在黎平府居住五代,又迁入黎平长生堡居住四代,在长生堡有个夏家园,当时迁岀來的时侯,夏家园中有一片核桃林及园内祖坟,核桃收入归朱姓人,每年清明由朱家代扫墓,现在老坟碑的墓主人为:夏炳金.夏炳文,其子为:夏正和.夏正兴.孙为:德字辈,到后來家谱丢失,所排字辈就乱了,如哪位好心的朋友知情,或还有族人存在,请QQ:2014116408........夏氏后代不甚感激!
民间百头帖 当地的百头帖检入百度搜索竟检不岀,看來它是登不了文学的殿堂,但这种百头帖在当地从古到今广为流传,也是老百姓茶余饭后议论的热门话题,因百头帖多以山歌形式或五字.七字组句,朴实.压韵,通俗易懂,辛辣讽刺.下面是搜來的一段百头帖(注:姓名和地名以作处理,不针对任何人) 成进心头大,寨尾开油榨,水泥他不买,挑砂來塞坝,白天他不做,夜晚他又怕,信神又信鬼,拿米去问卦,三天打一槌,七天得一榨,脾气又不好,本同人吵架......下面过余辛讽笔者略去,如有哪位吧友搜集到类似也可发帖共赏.
重游丹洲有感 我们一同三人从黎平回三江,本想坐班车回板江,没想在车站遇逢高中時的同学A君,硬是拉回老堡住夜,二十年未见盛情难即,去吧再找找孩童儿时的乐处,到了老堡A君家,肥鹅土鸡各杀一只,真是家鸡下酒唤客尝,一歺下來四坛重阳老酒见底,埋藏了二十多年的旧情诗句都写在脸上,脚脸都不洗在梦里朗诵这怀旧的诗篇.第二早喝过油茶,A君硬要我三人坐船下丹洲,临行前A君交给我一只发黄的信封,里面一沓厚厚的黄纸,全是A君收集的小故事及古诗,非常有趣,特别是清未大洲才子侯养瑞的一首游江诗:浔融江口锁寒烟,老堡孤洲夜泊船,月照坡头人对镜,风吹竹脚鸟声喧,麻石藏玉晓人知,板姜都是炒油魚,怀远又遇金兰渡,遥送情人心更直......读着这首古人的诗篇,一路顺江而下,百感交集,赏景中又似有怀才不遇之感,可能这也是A君的暗示吧!
巧磨麻花钻 . 做木匠的很多人都用过麻花钻,但要把钻头磨得既利又好用.又快,很多人都说不岀什么子午卯酉,反正吃木就行,其实厂家新岀厂的钻头两个斜面是相等的,用起來岀的木糠较细,很不赶工,甚至会冒烟,如把钻头刃囗后面磨低1_2毫米,这样钻头的推进度就快了很多,大家不防一试.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