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曙光
东部曙光
我歌颂朝阳,歌颂他为世界带来黑暗中的第一丝光明!
关注数: 28
粉丝数: 180
发帖数: 2,696
关注贴吧数: 7
北昆体系的钟无艳脸谱的第二种勾法:牡丹额
胡谈京剧(1):趟马比威风,马童壮声势 小子曾经借着一时血气上涌,凭着自己对京剧百分之一都不到理解写了几个关于此的帖子。自以为写了点什么了不得的东西,写完之后多次检查,发现有大量的纰漏错误。有的说的又太少太浅,说起来我也是偏科严重,着重关注京剧中的武戏。然而京剧必须要文武兼顾,否则耽误对对方的理解。所以放下身段,从零开始,重新学习。但又实在放不下已经有的,所以把我所知道的一些小杂碎拆的零一点,编成一个个小题目。说起来以前写的都太大太泛,一下子下进去容易找不到主题,所以这次采用这种方式,每次都有一个不同的小话题,这样延伸也不至于离题太远。 今天第一个题:戏中的趟马和马童。说多说少在我,下一个话题,待定 (高盛麟《古城会》)
经典京剧剧照大放送 闲来无事,号召老郭封箱戏,虽说武场子已经水到一定份上了,但是努力要嘉奖!其实明眼人老戏迷一眼就能看出这出戏捋了哪几出戏的剧本,这也算是尊古了。 老爷戏剧照
兄弟剧种绝活放送(2) 今天放送的是猴戏的鞭套子,不过是人家绍剧的。早期京剧骨子老戏武生也有鞭套子,不过很简单。比如《艳阳楼》里花逢春有一套(不过现在本戏多宗厉慧良一派,所以很少见了),还有《洗浮山》里贺天宝有“托塔顶鞭”一招。 到了近代,最出色的武生鞭套子莫过于盖叫天当年在连台本戏《西游记》里“闹龙宫”一折里孙猴试宝耍的一整套鞭套子。盖叫天的兄长就是唱武旦的,自己最早坐科也有点武旦底子。据说他就是根据武旦常打的双鞭出手设计出独属于武生的整套鞭套子。后来沪上梨园界有能力的无不效仿。最绝的莫过于麒麟童的高足小王桂卿的“巧耍四鞭”,老人到了晚年身手依然不减当年。但是倒霉的是,近几十年这一手就没下文了。盖派张家武生由于其唯美、难度又太高一直势微。这套鞭套子也就埋没了。 不过有幸的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六小龄童之父六龄童在上海闯生活时,正逢盖叫天之子张翼鹏靠着四十八本《西游记》名震上海滩时,六龄童就和兄弟天天去看戏,暗着就捋叶子,就学到这套鞭。早期完全模仿,光注重了技艺而忽略内在,乃至叫人戏称“大猩猩”。后来六龄童遍访名师,以张家猴戏为基础,加上自己苦心钻研,终于独创出属于绍剧自己的猴戏。接下来截的几个动图,是九十年代六龄童和自己的弟子协力演出的全本绍剧《孙悟空大闹天宫》中“闹龙宫”一折里的耍鞭绝活。六龄童主要捋老张家的能耐,这套鞭套子也就顺理成章成为他戏中的一部分,为当今研究盖叫天猴戏艺术提供难得的借鉴。
兄弟剧种绝活放送(1) 莫名其妙想把一些和京剧有关系的兄弟剧种的绝活,太大众的就不录入了。本贴只更两期,今日绝活:川剧《金山寺》。 按说我看过的川剧《金山寺》的版本也不少了,这出之所以能冠绝所有剧种脱颖而出,就是绝活甚多。变脸、托举、滚禅杖、诸多水精的扑跌等等。而且还保留了小青这个角色可以由武生演的习惯。但这个版本的优秀很大程度是主角的腰功太硬了!是我见过所有戏曲演员里腰功最硬的。而且还有京剧里失传的顶级毯子功,什么地转子,五梅花。我想如果京剧演员也能有这么强的腰功就牛了。不过这么演妆容易花,对于京剧来说就不唯美了。
高盛麟先生素身身段图谱 摄于《高盛麟评传》一书
李洪春口述(9):梨园行风俗迷信三则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提升个人水平,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8):梨园掌故之义务戏、行会戏和应节戏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提升个人水平,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7):我的老师王鸿寿(5)(完结篇)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提升个人水平,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6):我的老师王鸿寿(4)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提升个人水平,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5):我的老师王鸿寿(3)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4):我的老师王鸿寿(2)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让大家开开眼!!! 让大家开开眼!!!
李洪春口述(3):我的老师王鸿寿(1)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2):离开北京后的苦逼生活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题目是我为了接地气后加的。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在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京剧行规和民族习惯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在主要扑在戏曲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7):我的老师王鸿寿(5)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在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6):我的老师王鸿寿(4)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在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4):我的老师王鸿寿(3)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题目是我为了接地气后加的。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在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4):我的老师王鸿寿(2)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题目是我为了接地气后加的。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在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3):我的老师王鸿寿(1)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题目是我为了接地气后加的。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在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2):离开北京后的苦逼生活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题目是我为了接地气后加的。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在主要扑在京剧教育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李洪春口述:京剧行规和民族习惯 (本篇摘自李洪春老口述京剧专著:《京剧长谈》 作者介绍:李洪春(1898-1991),京剧表演艺术家,红生演员。原名李春才,1898年5月25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京,1991年病逝于北京。 李老一生能戏无数会戏甚多,人送美号“通地教主”,曾拜南派京剧戏祖,当代老爷戏创始者老三麻子王鸿寿为师,主攻老爷戏,期间还学到大量传统老戏,一生在主要扑教戏事业上,在解放前就教导出大量名角,许多名角亦来请教李老京剧艺术,为后来继承京剧艺术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老郭戏单之浅谈(2) 同志们,老郭和麒麟社轰轰烈烈的京剧演出季暂时告一段落了,但是我们对知识的渴求,对传统艺术的探究,以及最重要的,对连报菜名都不会,愣说自己是新相声的无能主流的无情鞭笞是不能少的!我们要坚持学习,发扬老和精神,打击假恶丑,认清真善美。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精神贡献:充实自己的艺术造诣。 好了,我编不下去了!之前那一贴以盖叫天盖老的最后一段为结尾,戏码介绍是必不可少的,但是要了解南派戏,必须要了解南北京剧派系组成和代表人物,最基本的京剧常识要认识到。我写戏码以外的普及也正是为此。闲话不多说,我今天就从上海早期文戏名人说起。欢迎大家来找茬,咱们秋后算账!
入手两本好东西 品象相当不错,书香已经透出来了郑法祥那本就是长春本地老图书馆流出来的货,还保留着老式的登记签
老郭戏单之浅谈 说实在的,这份戏单真是把我惊着了。我之前以为麒麟社的戏单是为了痛快嘴写着玩的,按这半年的演出情况来说,老郭是真会,但也只停留在会上了,细研究其实很粗糙。尤其这份戏单里南派戏很多,而且全是联弹,这是最好编词的腔,哪怕忘了捋着调现编都赶趟。汪曾祺说过他小时候乡下的草台班子常这样。这也是很多南派戏进不了京的原因,乡土气息太重太粗线条,京城艺术是要精进提炼的。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为这些就否定了他们的价值,今天我就按照我看过的北派戏讲下对应的南派戏,有错误请内行指正补充,咱虚心接受批评。
戏曲浅谈(探) 前几天老郭的几出大戏终于开演了。看风评质量应该不错。当然存心抹黑的人就不要听了,没营养!前段日子确实是烦心事太多,所以之前的贴子只写了5贴就中断了。总想着继续补完这些东西(实际上补不完,这就是另一个济公传,坑里套坑,坑死为止)。但莫名其妙就断顿不是我性格。所以我还是打算痛快痛快。当然,一个新开始当然要有一个新名字。我把前几贴的大题目里猴戏的副标题去了,看着顺点。这叫做不破不立。 (下图李少春闹天宫剧照)
浅谈(探)京剧:猴戏(5) 果不出我所料,第四贴不是一般的难产!不是什么审核就是有什么敏感词。有时候写着写着我都怀疑自己是不是冲撞什么了,一个劲儿走背字儿。好几次都是用迂回作战的模式直接贴图。本贴已经更到第五章了,第四章越写越心烦,索性差不多了,把一段东西一分为二写。所以这一贴开头,我接的是上一贴结尾。另外,还是得谢谢各位支持。闲话少说,打板就唱!
浅谈(探)京剧:猴戏(4) 稀里糊涂居然更到第四贴了,按东北人习惯是很忌讳这个四的,不好听。我预感这贴写得不会有多顺。可能方面是来自多方面的。前一个写李万春老的大素材之所以我自己都感觉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因为粗略看了一遍万春老的回忆录。怹老人家随便讲点经历就够我吃一辈子的了。但是这一贴讲李少春我感觉明显力不从心。一来,是因为怹本人关于个人艺术叙述不多,大多是外人的描述;二来影像资料太少。录音资料倒是留了一大堆,绝大多数叫于魁智配了像。水准怎么样搁在一边,好歹留下一份音像各异的资料。至于影像,仅留下可怜的区区两部半,两部整的,一个是日本公演留下一出和谷春章先生合演的三岔口,那还是日本录下的,要不这个也留不下;另一部就是在戏曲史乃至中国电影史都有一号的野猪林(片名是林冲雪夜歼仇记)。至于那半部,恰恰是给李少春闯下小半辈子名号的大闹天宫。最初仅仅是有一段偷桃的录像。近年来有高人不知从什么渠道又搞到将近两分钟的影像叫兄弟们过了瘾。就这两段半的影像教我们知道了李少春传说中神乎其神的技能名不虚传!活神仙并非浪得虚名!所以接下来听我细细道来:神仙,是怎么练成的! (镇楼图:大闹天宫出场。威风凛凛煞气腾腾!)
浅谈(探)京剧:猴戏(3) 写三之前必须得感谢@ 迷彩大白兔💤, 以及@yymg777两位吧友。写这个贴子最初纯粹一时兴起图个爽快。我觉着贴吧就是把自己知道的事公布出来让同好的兄弟姐妹们一起看过、了解,有感动一起流泪,有乐事一起大笑,尤其郭吧这个环境。我们每个人去看老郭都是为了找自己的乐子,从这个角度说,贴吧和老郭都是同一种汲取养料的地方。至于得到的东西个人各取所需,也没有硬要人达到统一标准的事。就像老郭唱戏,可能某个吧听说“郭德纲又唱戏了”,吧友就可能很泾渭分明得站成两派,有说“郭德纲一个说相声的搅和什么戏曲,相声都没说明白就用那草台班子演法来毁戏了”,或者是“我不管老郭唱成什么样我都爱,人家老郭为戏曲做多大贡献你们永远不知道”等等诸如此类。我属于典型中立派,两种看法在我眼里都需要且有必要存留下去,这样不仅是对艺术和艺术家的欣赏评判有帮助,更是对我自己有一个反躬自省的好处。 话说多了,总要在顶楼聊点与贴子主题有关的东西。从第一篇贴子开始我定的大方针是只说猴戏,偶尔掺杂一些相关的武生知识,说到最后发现我肚子里这点东西实在窝不住了,于是第二贴一开始我就说“以猴戏为纲介绍名家武生”,说完这话再写我就两种心情,一是痛快,总算有机会显摆一下我这点玩意儿了,等再写写我就后悔喽!整整一贴连一个李万春的十分之一都没介绍完!我看贴子底下的层数够了我便和别人说歇两天。一来是这几天因为身边的事实在心烦得缓缓,二来也好找找资料丰满一下。今天这个时候我觉着就正好。先开这个头。至于能更多少看我个人能力吧! 然后还是每贴必备镇楼图:活神仙李少春演得闹天宫中同样是偷桃盗丹一折中的剧照,我第一篇贴子的镇楼图是怹姐夫李万春的同一题材的剧照,大家可以对比一下两派风格,至于更多的我先卖个关子,等我下面细细道来。
浅谈(探)京剧:猴戏(2) 上个礼拜开始,应好友之托,同时响应郭吧戏曲艺术滥觞之大潮,我开了一贴专门介绍京剧猴戏,刚开始仅仅介绍了杨小楼和李万春二位菊坛先贤艺术的冰山一角,主要是脑子有点死,总是脱不开仅介绍猴戏的窠臼。后来越往后写越觉着这招不好使,因为无论如何也得介绍介绍这几位爷的其他武生艺术。南北武生大家如果能有一号的,大多在猴戏上有所成就。所以索性就以猴戏为纲,介绍各位大家的武生成就。这是另开一贴的原因之一,其二就是热度上我那一贴有所欠缺。我也是俗人,脱不了希望许多人来增热度回帖的俗事。所以还是老话:还望大家多多捧场,谢谢了! 上一贴在此:http://tieba.baidu.com/p/5326749448?share=9105&fr=share&see_lz=0&sfc=copy&client_type=2&client_version=8.8.8.6&st=1506089898&unique=672CC414D660F66A3CF1B7C815C4EE6C我上次介绍李万春的时候没介绍完,需要上一贴的知识补充,麻烦没看上一贴的各位可以先了解了解前贴知道一下。 (镇楼图董文华董爷,猴戏大家,师承二春猴戏表演艺术之精华,能戏甚多,我后面还要介绍也不多说了)
浅探(谈)京剧:猴戏 开这贴的原因主要是因为@ymgg777同志,应最近老郭频繁演戏的大潮,此公发了一贴脸谱大全,我帮忙顶了不少相关知识。这位爷便劝我开一贴露露能耐。这下把我瘾头勾上来了。虽推脱素材不够,但打铁还需趁热,趁着兴头尚在说干就干。说起来我看戏也全是因为老郭,没他我估计这辈子找不着这么大乐。 开头先来一个大家最熟悉的类别,猴戏 说起猴戏,很多人想起六小龄童,作为绍剧猴戏世家,他那功夫确实好,但说句实在话,如果没有京剧猴戏多年的浸润,他章门猴戏绝没今天这个成就。这个我会在后面解释。猴戏,同老爷戏一起,作为京剧界最为特殊又难拿捏的两个戏类。是相关有志于此的演员需要一辈子钻研的东西。猴戏的所有东西,包括戏码,表演程式等等都不是一般人掌握的了的。别看猴戏绝大多数就是演孙猴子,但就这么一个角色,在不同戏里,不同的时间段,不同的角色地位都有不同表演技巧,能叫人琢磨一辈子!因此无论京派海派都在京剧繁荣期出现一大批猴戏名家和猴戏流派。在这些戏里有涌现出大量的绝活令人应接不暇。今天我就给大家开开这个眼。大家有懂行的别客气,我说错了就直接指出,嫌我讲浅了没办法,毕竟科普,请大家多多捧场。谢谢了! (下图为北派猴王李万春老于晚年所演《安天会》剧照,脸谱为倒栽桃谱式,戴钻天盔,穿团龙箭衣)
旧事重提,德云社义演《法门寺》 多年之前,在德云社尚未分崩时,为替西南旱灾募款,德云社全体人员通力合作了一出法门寺,这一版本贵重在有一折多年不演,只有侯派才有的“刘瑾逛花园”,最近翻出一看整体气氛极佳,因为是相声团体反串,可能有那么一点不正经,但如果从正经的角度来看,哪位同志能帮我点评一下这出反串质量如何?
普天同庆有人在优酷上放了张翼鹏 普天同庆 有人在优酷上放了张翼鹏大公子的金钱豹界牌关两戏片段,清的要命,列位可以看看之后互相评价评价,
闲话“玉堂春” 最近老郭在《坑王驾到》中一个猝不及防给我们换了一个题目(尽管预告里打过预防针),致使许多同仁纷纷疾呼“还我冯天奇”,且不说老郭的真正意图,其实我觉得人家可能是对着这一个题材说疲了,明显越往后说越没有当初的那种新奇劲了。作为十年老纲丝至今仍旧记得当初听《善恶图》《白宗巍坠楼》《枪毙刘汉臣》等一大批牛逼节目时的那种瘾头,恨不得熬夜也要知道主人公最后命运的向往。(为此不知睡坏了多少耳机)但这些年老郭太忙,优秀作品乏善可陈,特别是单口,相信一大批纲丝都是和我一样奔着老郭单口去的。但坑王之前几段小的却是强差人意,尽管看得出来足够功夫,但也是匆忙赶场之作,节奏过快,甚至为了勾人硬安进入一个扣子(没错,我说的就是宋金刚,那是个缺德扣加死扣。根本不是解开的),所幸在于,我们有了坑王,一周一更,符合当今小书馆的频率,书目也多是失传八棍儿,听着过瘾解渴,但对于冯天奇这样一个相对较长的书目确实是需要缓冲期,因为这种书书套子里引人入胜情节较密集,这不是成本大套一说说一两年的,等又有什么呢?我再举个例子:我同时也是王玥波的书迷,王胖子这个臭缺德的一部隋唐接扫北加征东加征西说了整整7年,吊了无数书迷的胃口。而且这也没完,按他意思要把薛刚反唐也说了,但这一大套就让人一时吃怕是吃不消,所以就要听听剑侠图清清耳朵。但这工程太大,没个几年说不完,况且就算反唐完事就完事了?不能,《绿牡丹》呢?《月唐》呢?《五代残唐》呢?这些是当年评书大家品正三的拿手“品八套”,三皮要是说了可就厉害了!当然,我们也可能是被坑的很痛苦的,但痛并快乐着!广大纲丝同仁与此一比,也是可以理解的了。自然,老郭换个书目也没什么不可以的了。 书归正传!题目叫 闲话玉堂春 ,这个故事打明朝一直传下来几百年过去了仍旧那么鲜活,可见其艺术之魅力。尤其在北方戏曲曲艺之中更是一种符号式象征,就像白蛇传一样什么样的曲种都可以加以改编。其中又以京剧为集大成者。相信就算讨厌京剧者也不可能不晓得“苏三离了洪洞县”吧!所以这个故事的生命力远超出常人想像,这力量是跨时代的。此次老郭重说玉堂春我很高兴,从第一回效果来看,老郭功力已相当纯熟。弹幕里说的也纷纷是老郭扮老鸨子多么像。而且老郭说的很多情节是外人可能在本已经听过的玉堂春故事里根本不知道的。来此开帖目的也正是为了扫盲,所以就让我们从戏曲,尤其是京剧的方面看一看这出大戏究竟有多大学问。(看本贴一定要有耐性,因为说到某些事时我说不准就岔别的地方了) 未完待续
论长春这个城市与老郭的关系 郭老师在十五周年庆典开幕式时曾提过一位评书大家:固桐晟,固老一辈子有一个自己在评书界谁也比不上的成就:《清宫秘史》,这以后再说。固老有一个侄子,是相声大家赵佩茹,是老郭的亲师爷!而固老这一辈子最后的一个职业,就是长春市曲艺团团长,吉林市曲协副主席。就去世在长春。另按:前些日子听金文声老爷子的评书,金老提到固老也曾经教过金爷清朝的评书,这么说,固老也算老郭一位师爷了 生平介绍 固桐晟(1903—1972),评书演员。北京人,满族,镶蓝旗。原名固松年,学名有德,曾用名张静泉。光绪二十九年夏历三月廿五日生于北京西单。他的贯口、判词和奏折是一绝。一生说过《列国》、《西汉》、《东汉》、《三国》、《水浒》、《千古疑案》、《明史》、《海瑞》、《聊斋》、《儒林外史》等二十多部古今评书。自编并出版评书《清宫外史》、《西门豹治邺》等。 固桐晟先辈是没落的清室镶蓝旗贵族,其侄赵佩茹是著名相声演员。他七岁起读书,1921年来到沈阳,喜听李庆魁说书。1924年父亲逝世。1926年来到营口,在坑洼甸书场登台讲述《燕山外史》,名声鹊起,后又到辽西锦州演艺,深受书迷喜爱。在此时间内,他苦学政论、史论、奏折、书序、传记、杂说等样式,丰富学识才情;试论国家大事、历史教训、山川风貌、社会习俗,使说书纵横捭阖且波澜起伏,转接之间意外难测。二十八岁时开始说自编的《清宫外史》(又名《九龙祚》)。全书情节起伏跌宕,人物活灵活现,尤其是对清宫的典章制度、风俗礼节均有批解。1932年农历二月廿五日,在沈阳小西门里西龙海饭庄正式拜李庆魁为师。此后在东北及天津等地说书。1934年认陈士和为义父,学说《聊斋》。后辗转于铁岭、辽源、沈阳、营口、天津一带,得到“高台教化”、“艺术超群”、“苦口婆心”、“谈古论今”等赞语。1948年在天津电台播讲《东周列国志》、《东汉》等专章。1952年到长春,参加吉林省曲艺团;1958年加入长春市曲艺团。老舍、郭沫若、陶钝都很关心《清宫秘史》,1961年曾有专人记录整理达四十余万字,但不幸在“文革”中散失。1972年8月5日在长春市西五马路二十七号家中逝世。(摘自度娘)
二十八宿雕像大观(希望自己在人前装文青的必看) 年前复习了一遍老版西游,非常偶然的机会弹幕里有人推荐去看看山西玉皇观的二十八宿雕像,说实在的,真把我镇着了。这二十八尊雕像没有一样的两尊。而且其神情,其姿态,其艺术感觉丝毫不比世界传世经典艺术品差半点!世人多知山西晋祠侍女像天下闻名,但这个我觉得不多宣传简直就是罪!令人不敢相信这就是古代的雕塑作品,叫那些笃定自己国家人像雕塑水平低的人死去吧! 闲话少说,上图! 东方青龙七宿 角木蛟星君
守岁了,全神下界,得熬一宿呀! 打算把金文声老爷子的青红帮演义听了,不然挺不住,谁还在?
久违了老友! 此书第一次与我见面是六年前,当时尚未迷上戏,就是翻翻玩。后来书店搬家,却没忘了搬走这个,六年了!这书躺在书店六年了!今天一见分外感慨,马上下手,不能对不起这段缘分!
郭鹤鸣名字来历 刚在评书大家连阔如先生的江湖从谈里见到的,我都惊了!
注意了注意了 水军第一拨大浪开始攻击了,现在改换策略了,在名字上做手脚了,喷子们想翻盖儿晒晒,可能吗?
快,同志们,帮我看看,这书值不值得买!
找到一本宝贝,果断拿下
小可爱早期出演第二发,人性的对比 刘墉铡阁老小岳留影
推荐 吧里的曲艺迷们,我强烈推荐各位听一听二人转的老回杯记,太好听了,老的二人转大戏又耐听又有趣,绝非电视里前两年流行的无聊调侃,有兴趣还可以上优酷听听东北大鼓,那里有大量的录像转播,这个和二人转一脉相承,曲调优美不亚于京韵,来看看吧!
还记得前年钢丝节上老郭嘴里的柳敬亭吗? 我找到原文了,大学者黄宗義写的,两人同时代,绝对靠谱
猜猜捧哏的小可爱是谁?
本是一个好书,却因厂公的存在而那么不是滋味!!!
这是一位东北评书艺人的功力,将整部封神榜跟中医医理联系在一起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p.weixin.qq.com%2Fs%3F__biz%3DMzA4MDkwMTYxMw%3D%3D%26mid%3D204444322%26idx%3D2%26sn%3D5621c22666145543d1895e2c5654827a%26scene%3D1%26srcid%3D0413260O8w6jXmNJWiFNnbtQ%26from%3Dgroupmessage%26isappinstalled%3D0%23wechat_redirect&urlrefer=e36ea569013b455ba9090057e3b9a600
头一水 终于等到了!终于等到了!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
明亮的忧伤 正在听青鸟2,好有感觉,在深秋的树林中,万树枯黄,涧水妖冶般清澈,怀着忐忑的心进去,阳光刺眼,但我却丝毫不觉温暖,反而忧伤更深。不怕大家不信,老家附近就有跟歌中描述的一模一样的景色,每年都会上那里吃秋,听这歌再一想,好不是滋味!!!
关于山西地方戏之特技 前两天看了一个关于山西地方戏特技的专题节目,有一项绝技耍蛤蟆,指在晋剧 观军书 中,饰演王彦章的演员利用绝技将脸谱上的蛤蟆耍动了,那节目里还有翎子功,跷功,斖屁股等,尤其翎子功顶厉害,大家知道什么地方戏特技,交流交流
近两期晓松奇谈有感 张学良其人,以金钱践踏大地,以跋扈混沌国土,只靠自己残缺性格支撑父辈余荫,然而,蚂蚁蚍蚨撼大树,连自己都看不清的人可悲又可恨。如同行于天空之恶龙,行云施雨全无拘束,最终汪洋大地。(个人是军火女王的粉丝,化用了里面的台词,望海涵。)
近两期晓松奇谈有感 张学良其人,以金钱践踏大地,以跋扈混沌国土,只靠自己残缺性格支撑父辈余荫,然而,蚂蚁蚍蚨撼大树,连自己都看不清的人可悲又可恨。如同行于天空之恶龙,行云施雨全无拘束,最终汪洋大地。(个人是军火女王的粉丝,化用了里面的台词,望海涵。)
无聊 刚才回家路过广场,因天气回暖,出来不少人,有放灯的也有放花的,因为凑热闹,便也买了十块一把的滴滴金玩,几根一起放一分钟不到带着火就没了,心情舒畅不少
想当年 我记得是哪年的村晚,还是马老祖唯一一次上的村晚,现场还搬到工体去了,全场又冷又黑,效果极差,结果第二天新闻联播向全国人民道歉,比比现在,这个脸呀,ccav这脸是大了还是小了?
我说 咱们可以讨论讨论国内禁片,较符合此吧氛围
矮大紧作一期闯关东话题效果应该不错 作为闯关东的后人,昨天突然想起这一话题,又复习一遍电视剧,一部记录片,激动的我热泪盈眶,中国的爱尔兰人,为了自己的活路,宁可死也要出关,世界上任何移民都无法比拟的伟大行程,如果可以的话,这一话题做出来应该不错
导演,就是导演 就这号的,大嘴巴子一万二反正扇,电炮飞脚随叫随到,不然对不起这一张天高地厚的脸!!!你丫导了什么东西,还恬不知耻在电视上浪,这一宿四个多小时给我闹得,悬一悬差点没活到猴年!
其实吧 小岳谦哥不露面偷着乐去吧!一世英名差点毁在四个多小时上,我连发六帖一解叫ccav精神强奸的不快,结果删的是一干二净,事后导演还恬不知耻打100分给自己,要脸吗?我此时心情就是哔哔哔(此处略去9632字),我诚挚并真实奉上百感交集的问候(此处略去1234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