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司徒德琰 大司徒德琰
关注数: 46 粉丝数: 48 发帖数: 3,633 关注贴吧数: 2
成贵高铁 351座桥钻193个隧道 成贵铁路贵州段今日开工,将成南下出川最快“高速路” 昨日记者获悉,成都至贵阳铁路贵州段将于今日在毕节举行建设动员大会,该线路四川段将于本月26日在宜宾举行建设动员大会,届时成贵铁路全线将正式开工。记者了解到,成贵铁路是继成渝客专、成西铁路、成雅铁路之后,今年内我省开工的又一重大铁路项目。该项目预计2015年可建成通车,届时成都坐火车到贵阳的时间,可由12小时缩短为3个小时左右。 按规划沿途经过13站 根据线路规划方案,成贵铁路线路具体走向为:从成都出发,沿成绵乐城际铁路到乐山,向东经四川省犍为县、宜宾市、长宁县、兴文县,云南省的威信县、镇雄县,贵州的毕节市、大方县、黔西县,东至贵阳市。 该线路成都至乐山段近期利用成绵乐城际铁路,乐山至贵阳段一次新建双线,新建线路全长519.363公里,工程总投资746.1亿元,其中环保投资约17.61亿元,线路设计行车速度250公里/小时,并预留有提速至350公里/小时的条件。 全线设乐山南、犍为、屏山、宜宾东、长宁、兴文、威信、镇雄、毕节、大方、黔西等13个车站,另预留与成绵乐城际合设乐山站,成贵客车联络线引入贵阳北站。 建成后车程缩短9小时 成都至贵阳铁路沿线多处于高山河谷地带,隧道群较多,高桥也较多,全线桥隧比为79.2%,其中设桥梁351座、隧道193座。 本项目由铁道部、四川省、云南省、贵州省合资建设,项目工期5年,预计2015年可建成通车。目前成都至贵阳最快的火车运行时间近12小时,新线路通车后,去贵阳坐火车不超过3个小时,比现在的列车运行时间缩短9个小时左右,这将成为成都南下出川最快捷的一条“高速通道”,坐火车将成为市民的首选。 同时,成贵铁路今后将成为除成昆线外的第二条南通道铁路,构建起我国西部地区快速客运骨干网,形成西南至华南沿海及湘闽赣浙地区区际快速客运通道,形成一条快速的出川通道,沟通成都和贵阳这两大西南客运中心。 达万铁路改造完西南又添东出新通道 昨日,达州至万州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正式竣工,火车运营时速将提高到80至100公里,该线路与昨日通车的宜万铁路一起,开辟了西南地区一条东出的新通道。 达万铁路电气化改造工程于2009年9月动工,在保持8个站客货运输原貌的基础上,新开10个中间站。达万铁路主要担负川东北、甘南地区货物与渝东北、鄂西地区客货交流的运输任务,同时也为达州、梁平、万州等沿线市区县的地方客货运输服务。改造完毕开通运营后,可开行牵引4000吨重载货物列车,开行列车数由原来的13对增加至30对,运输能力成倍扩张。 2015年坐火车重庆到贵阳只要2小时 昨日,重庆至贵阳铁路(重庆段)扩能改造工程举行建设动员大会,标志着该工程正式开工。重庆至贵阳铁路设计时速200公里,将于2015年建成通车,今后重庆至贵阳客车运行时间将由目前的10.5个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扩能改造工程将在重庆至贵阳通道内新建双线铁路,与既有的渝黔铁路形成三线格局,与在建的兰渝铁路、贵广铁路共同构成高标准、大能力、快速度的铁路通道,是西北、西南至华南地区快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沟通重庆、贵阳两市的城际铁路。 华西都市报记者王伟
宋代宰相制度 宋初,沿袭唐朝后期制度,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为宰相,而以参知政事为副相。从尚书丞。郎到三师皆可加此等衔为宰相或副相。尚书令、侍中、中书令等三省长官,品高位重常"缺而不置"。    元丰改制,以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行侍中事,为首相;以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事,为次相。名义上恢复三省,实际上趋于一省,次相以兼中书侍郎因请旨而更接近皇帝。副相,包括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和尚书左、右丞。徽宗时,一度将首相改为太宰,次相为少宰。    南宋初年,以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宰相,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并改为参知政事为副相,废尚书左、右丞官。从宰相官称来看,三省已并为一省。孝宗时,索性将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改为左、右丞相,参知政事未变(左。右丞相,唐玄宗时为尚书省长官,宋为中书的长官)。    宋朝还有一些特殊宰相官称。蔡京权势最盛时曾任"太师总领三省事",文彦博、吕公著曾以元老任"平章军国重事"和"同平章军国重事"。南宋韩侂胄当权时,曾任"平章军国事"。他不用军国"重"事称号,因为加上"重"字测权力受限制,只能过问重事;用"同"则权力不专⑴。蔡、韩的称号都是权臣耍弄权术的一种伎俩,并非宋朝常制。 枢密院的由来,也不一般。唐朝有左、右内枢密使,向由宦官担任。唐朝后期的枢密院是在三省之外复有一省,内枢密使是在宰相之外复有宰相,是正常国家机构之外的多余机构,是君主专制制度下宦官擅权的产物。唐末朱温在夺取政权之前,把掌握朝廷实权的宦官杀掉,改用文士为枢密使;同时使枢密使由全面掌权改变为专管军事。宋朝继承了五代的制度,也设立了专管武事的枢密院这一机构和枢密使这一职官。二府制下枢密使的设置,分了宰相的权,形成文武分权;同时又侵夺了原来专管军事的兵部的权力,宋朝枢密院长官自称"本兵"。    枢密院长官的官称,宋初为枢密使和枢密副使,或称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签书(署)和同签书枢密院事。元丰改制,专用知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等官称。改制时,曾讨论枢密院机构是否继续存在,有人建议把权力合并于兵部。神宗强调祖制,他说:"祖宗不以兵柄归有司,故专命官统之,互相维制,何可废也?"⑵因而元丰改制时唯独把枢密院这一机构保留了下来。宋朝的枢密使、知枢密院事照例用文人充任,副职有时用武人,充分体现了重文轻武的政制特点。    宋朝有"宰执"这一提法,是宰相和执政的合称。宰指宰相,只限于同平章事、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和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及南宋的尚书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和左、右丞相等首相和次相。副相包括参知政事,门下侍郎,中书侍郎,尚书左、右丞,与枢密院正副长官,合称"执政"。    宋初,中书和枢密院对掌文武二柄,权力不能合在一起,因此无宰相兼枢密使的情况。后来因用兵西夏,宰相与枢密院长官不相通气,对军事指挥不利,于是在庆历年间一度由宰相兼枢密使。西夏用兵结束,又恢复原状,兼职没有形成制度。到了南宋,一些权臣如秦桧、史弥远、贾似道等都曾以宰相兼任枢密使,但还不是定制。宁宗以后,宰相兼枢密使才成为定制。宰相不能兼枢密使,是防止大臣权重威胁皇权。后来权臣兼任两职,确实曾使皇权受到影响。
历代泸州 夏、商时属梁州之域。周代属巴国辖地。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春,秦惠文王派张仪和司马错灭巴、蜀,同年设置巴郡,辖包括江阳在内的大片土地。西汉景帝六年(前151年)封苏嘉为江阳侯,在长江与沱江交汇处(今泸州市江阳区)设置江阳县。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年),开发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置犍为郡,领江阳县。东汉献帝建安十八年(213年)置江阳郡。西晋仍置江阳郡。南朝刘宋、南齐置东江阳郡。梁武帝萧衍大同年间(535—546年)建置泸州。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泸州为泸川郡,仁寿中升为泸州总管府。唐高祖武德元年(618年)复置为泸州,三年(620年)置总管府,四年(621年)升为都督府。北宋泸州泸川郡置泸川军节度。南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年)升本路安抚使。宋、元之际,蒙古军入蜀,泸州城先后迁治于合江榕山、江安三江碛、合江安乐山,最终筑城于合江神臂崖,坚持抗战35年。元属重庆路。明太祖洪武六年(1373年)泸州直隶四川行中书省,九年(1376年)直隶四川布政使司。清嘉庆七年(1802年)泸州置川南永宁道(1908年改名下川南道)。民国初改泸州为泸县,置永宁道,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设置第七行政督察区。1949年12月3日泸县解放。1950年1月设置川南人民行政公署(省级,1952年8月撤销)。1949年12月设置泸县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0年9月改称泸县区专员公署,1952年3月改称隆昌专员公署,同年12月改称泸州专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称泸州专员公署)。1960年7月14日,国务院批复撤销泸州专区,所属市县划归宜宾专区。1983年3月3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地辖泸州市改为省辖市。
中国古代职官简要说明      中国古代职官体系虽一脉相承,但其间多有变化,我根据二十四史可以发现,中国古代职官的变化往往孕育于一些临时性的委任。      1.丞相职务的变化        丞相,秦设立,汉因之。西汉中改称为大司徒,东汉改为司徒,位在太尉之下。魏晋时期多以尚书令一职统领百官。南北朝罢司徒属官,司徒一职纯粹成为名誉官。唐朝设立三公,司徒位第一品,尚书令也成为虚位,一中书门下为宰相机构。宋朝以同平章事为宰相,参知政事为副相。元设丞相,明初罢。明朝中期内阁成员称相。      2.散官制度        西汉时,汉武帝分官员为内外朝以削弱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权利,尚书令,中书令,侍中,光禄大夫等内官权力加大,他们并无实际权限,成为散官。到了隋唐,演变出安排官僚品位高下,属品位性官职。 品位性官职进一步发展,就形成了散阶制。      附:唐朝散阶 开府仪同三司为从一品;   特进为正二品,光禄大夫为从二品;   金紫光禄大夫为正三品,银青光禄大夫为从三品;   正议大夫为正四品上,通议大夫为正四品下;   太中大夫为从四品上,中大夫为从四品下;   中散大夫为正五品上,朝议大夫为正五品下;   朝请大夫为从五品上,朝散大夫为从五品下;   朝议郎为正六品上,承议郎为正六品下;   奉议郎为从六品上,通直郎为从六品下;   朝请郎为正七品上,宣德郎为正七品下;   朝散郎为从七品上,宣义郎为从七品下;   给事郎为正八品上,征事郎为正八品下;   承奉郎为从八品上,承务郎为从八品下;   儒林郎为正九品上,登仕郎为正九品下;   文林郎为从九品上,将仕郎为从九品下。   太宗贞观十一年,设置武散官,也是二十九阶:   骠骑大将军为从一品;   辅国大将军为正二品,镇军大将军为从二品;   冠军大将军为正三品,云麾将军为从三品;   忠武将军为正四品上,壮武将军为正四品下;   宣威将军为从四品上,明威将军为从四品下;   定远将军为正五品上,宁远将军为正五品下;   游骑将军为从五品上,游击将军为从五品下;   昭武校尉为正六品上,昭武副尉为正六品下;   振威校尉为从六品上,振威副尉为从六品下;   致果校尉为正七品上,致果副尉为正七品下;   翊麾校尉为从七品上,翊麾副尉为从七品下;   宣节校尉为正八品上,宣节副尉为正八品下;   御武(侮)校尉为从八品上,御武(侮)副尉为从八品下;   仁勇校尉为正九品上,仁勇副尉为正九品下;   陪戎校尉为从九品上,陪戎副尉为从九品下。        3.部门的演变        秦汉实行三公诸卿制度(注意:不止九卿),其中有一卿名曰:少府,下有尚书台,中书台等机构。东汉时,尚书台权力加大,成为真正的中枢机构,曹魏时,两台分离出少府而独立,并在尚书台下设立,吏部曹,五兵曹等机构,设立尚书郎等职位,逐渐行驶全部行政权。隋唐设立尚书省,行使行政权,分设吏部,礼部,民部,工部 ,刑部,兵部。原来的诸卿虽然保留下来,但已成为尚书省甚至于各部的部门机构了。唐朝为避太宗讳改民部曰户部,后世因之。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