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水貂💋 louloubaobao
关注数: 11 粉丝数: 6 发帖数: 1,420 关注贴吧数: 11
1462(转载)    1462是一辆绿皮火车,在京沪大动脉上唯一尚在运行的绿皮火车。 我从来不听民谣,也不知道周云蓬是谁,纯粹因为豆瓣的排行榜才买了这本书,那批购入的书全都看完了也没有动它,又购了一批也读完了,实在没书看了才抓起它,读到五分之四的时候还在疑惑周云蓬究竟是不是个盲人。 它的名字也是购买的原因之一,绿皮火车陈旧、廉价、肮脏、混乱、最关键的是慢,在这个人人都追求快的时代里,就像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跟不上前进的步伐。 我也不明白1462怎么能运行在京沪大动脉上,特快、直快、动车、高铁风驰电掣,1462像头老牛,吭哧吭哧、不紧不慢的踱着有点沉重的步伐、按部就班,从来不因为被超越而急躁,也从来没有被淘汰的担忧。学生时代有幸乘坐过一次,从上海回家,20个小时,学生票半价26元。上个月我从上海回家坐高铁,3个小时,350元。 就像它肚子里的人,器宇轩昂,骄傲的有些张扬,蛇皮袋是天桥上最时尚。就像它肚子里的人,灰头土脸,内敛的有些呆滞,蛇皮袋沉重的快要爆炸。连它的列车员,好像是空中小姐没当成而退求其次,一样的程式微笑有礼貌。连它的列车员,好像是在铁路上做了一辈子快退休,拿着快板一个车厢一个车厢的说山东快书。 就是一个车厢一个车厢的说山东快书,然后那些灰头土脸上岁月的皱褶就荡漾开来,呆滞的眼睛里放出光来,然后你就最原始的快乐起来,远比坐在一间移动的办公室里亲切。 《绿皮火车》就像1462,它慢慢的说着非我族类看不明白的故事,带一点乡土的快乐,带一点我行我素的洒脱,一路伴着世人看不见的田野乡歌。如果通过《绿皮火车》说民谣歌者的生命力,无异于通过1462说庞巴迪模块的先进性,我不懂,也不是它们的精神所在。就是晃荡,1462晃荡过江南江北长江黄河,绿皮火车晃荡过路,晃荡过人,晃荡过歌,它们不约而同的在这个目标明确的世界上晃荡着。带着缓慢,带着悠闲,带着随遇而安,不可避免的带着所谓贫穷,所谓无奈,但当贫穷不是负担而是无所失的轻松,当无奈不是迷茫而是无所求的坦然,这《绿皮火车》就走得如1462上的山东快书一样轻快。 懂得绿皮火车,就如珍视1462。 写到末尾,我又查了遍1462的时刻表,空调普快四个字刺痛了我的眼。1462,你还是一列绿皮火车么? 原帖地址: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book.douban.com%2Freview%2F5661707%2F&urlrefer=ef297b43b8b4ff6c2f95768b13f5e87d
显卡基础知识,不懂的朋友先补习下【转载-shuaizmj原创】 显卡 显卡作为电脑主机里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喜欢玩游戏和从事专业图形设计的人来说显得非常重要。目前民用显卡图形芯片供应商主要包括ATI和nVIDIA两家。 显示卡(Display Card)的基本作用就是控制计算机的图形输出,由显示卡连接显示器,我们才能够在显示屏幕上看到图象,显示卡有显示芯片、显示内存、RAMDAC等组成,这些组件决定了计算机屏幕上的输出,包括屏幕画面显示的速度、颜色,以及显示分辨率。显示卡从早期的单色显示卡、彩色显示卡、加强型绘图显示卡,一直到VGA(Video Graphic Array)显示绘图数组,都是由IBM主导显示卡的规格。VGA在文字模式下为720*400分辨率,在绘图模式下为640*480*16色,或320*200*256色,而此256色显示模式即成为后来显示卡的共同标准,因此我们通称显示卡为VGA。而后来各家显示芯片厂商更致力将VGA的显示能力再提升,而有SVGA(SuperVGA)、XGA(eXtended Graphic Array)等名词出现,近年来显示芯片厂商更将3D功能与VGA整合在一起, 即成为我们目前所贯称的3D加速卡,3D绘图显示卡。 集成显卡 集成显卡是指芯片组集成了显示芯片,使用这种芯片组的主板就可以不需要独立显卡实现普通的显示功能,以满足一般的家庭娱乐和商业应用,节省用户购买显卡的开支。集成了显卡的芯片组也常常叫做整合型芯片,这样的主板也常常被称之为整合型主板。集成的显卡不带有显存,使用系统的一部分主内存作为显存,具体的数量一般是系统根据需要自动动态调整的。显然,如果使用集成显卡运行需要大量占用显存的程序,对整个系统的影响会比较明显,此外系统内存的频率通常比独立显卡的显存低很多,因此集成显卡的性能比独立显卡差很多。
奥斯曼帝国自我改造的失败及其原因 奥斯曼帝国曾经是个庞然大国,但18世纪以后急速衰落。在这个过程中,它曾企图自我改造,但最终没有成功。本文旨在追溯奥斯曼帝国自我改造的过程,并探讨其失败的原因。 一、由盛及衰 奥斯曼土耳其发祥于小亚细亚半岛,最初是突厥封建主建立的一个军事小国。13一14世纪,曾长期统治小亚细亚的基督教帝国拜占廷已衰败不堪;伊斯兰教的边疆战士(即“加齐”)乘虚而人,逐步排挤拜占廷,建立了一大批军事小国。由奥斯曼(1259一1326年在世)创建的国家位于小亚细亚半岛的最西北端,正好与拜占廷隔海相望。有利的地理位置使它成为伊斯兰教征服基督教的桥头堡,奥斯曼帝国就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 奥斯曼国家以军事立国。从奥斯曼开始,经过七代君主的征战,奥斯曼土耳其人不仅征服了小亚细亚半岛上其他土耳其加齐国家,而且消灭了拜占廷帝国,把国土一直推进匈牙利边界。再经过两代人,奥斯曼帝国已经是东起伊朗边界,西抵摩洛哥,南达埃及,北至奥地利的庞大帝国了,地中海几乎已成为它的内湖。1526年苏里曼大帝(1520一1566年在位)亲率大军征服匈牙利,三年后又打到维也纳城下,这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登峰造极,已发展到它的鼎盛高峰。 奥斯曼帝国早期的辉煌与加齐传统分不开。加齐世代生息在边疆地区,在这些地方,伊斯兰文化与基督教文化尖锐对立,战争频繁,冲突四起,生活环境十分艰险。在艰苦的条件下,好战尚武和虔诚笃信是其牛存的必要条件,加齐战士必须能吃苦耐劳,简朴勤奋,不贪图享受,经得起磨炼。奥斯曼早期几代君主的确体现了这些精神,比如每一代君主都能亲征作战,后宫简朴,身先士卒。苏里曼大帝年逾古稀还带病出征,最后病死在征途上。君主的勤奋带动了国家,使奥斯曼国家充满向上的生气。 加齐传统中有两个特点很有价值,保障它对基督教欧洲的优势地位。首先,它有一种相对平等的精神,在边疆传统中,加齐战士同甘共苦,没有高低卑下,业绩是决定地位的标准,提升不论家境出身。这种加齐传统留传给早期奥斯曼国家,使国家中等级界限松动,人人都可以通过奋斗而达到成功。关于这一点,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驻土耳其大使德?巴斯贝克有很深的印象。他曾在家书中陈述苏里曼大帝的用人方针:“苏丹在任命官员时,并不重视那些因拥有财产或地位而自命不凡者。……在职人员只有立功才能得到晋升……因此,在土耳其人中间,荣誉、重要职位和法官职务是作为对杰出才能和卓越贡献的报答。如果有谁不诚实、懒惰或粗枝大叶,他就会继续留在阶梯的最后一级,成为人们蔑视的对象。”①以业绩取人的风气保证了早期奥斯曼国家官员的进取心,与之对照的是,当时欧洲的封建社会等级界限森严,社会地位长期不变,完全是死水一潭。 其次是加齐传统中的宽容精神。一位英国历史学家曾这样评价早期奥斯曼国家的宗教政策:“奥斯曼帝国是欧洲的唯一国家,其中阶级之间没有法定的区别。其居民中也许有三分之一是土耳其人;但将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分开的是宗教而不是种族。伊斯兰教并非不宽容,只要交纳贡赋,它就对自成一体的犹太教徒或基督教徒赐以宽容,但同时又把他们排斥在权力之外。然而却没有什么障碍阻止人们改变宗教,叛教者比比皆是;即使对坚持其信仰的新教徒来说,土耳其枷锁也比天主教国家宽容得多。”②因此,许多非天主教地区宁愿接受伊斯兰教奥斯曼的统治,也不愿受所谓“正统”基督教会的迫害。奥斯曼宫廷欢迎基督教徒到奥斯曼来寻求进身之路,如果他们改变宗教,甚至可以做到像宰相这样的大官。这个传统正是加齐时代的遗产,因为在一个两种宗教文化激烈冲突的地区,过分强调信仰的忠诚就会把许多有能力的人赶到敌人方面去。与之相比,中世纪的基督教却实行宗教迫害,教会排斥异己,压制“异端”,以真理的垄断者自居,把人们的精神世界控制得死气沉沉。
谈一谈斯拉夫人的问题 简而言之,斯拉夫人(Slavs,本意为奴隶)是伴随着胡人(Huns,旧译匈奴)的脚步一同踏上历史舞台的,之前的一些民族,例如塔西陀、普林尼等人的著作中提到的一些部族,并无确凿的归属,伴随着之后的日尔曼民族大迁徙,斯拉夫人也开始了迁移。迁移后的斯拉夫人分为三支:西进的西斯拉夫人,南下的南斯拉夫人,留守的东斯拉夫人。西斯拉夫人主要包括波兰人,波希米亚人,摩拉维亚人,斯洛伐克人。南斯拉夫人主要包括克罗地亚人,塞尔维亚人,斯洛文尼亚人。东斯拉夫人即俄罗斯人。西斯拉夫人信仰天主教,其中尤其是波希米亚人的德意志化甚深,在胡司战争后才渐渐体现捷克民族特性,可以说捷克人是在16世纪之后才产生的。南斯拉夫人中的主要两支克罗地亚人和塞尔维亚人分别选择了天主教和东正教,成为日后兄弟阋墙的不幸的根源。东斯拉夫人在接受了瓦良格人的统治并选择了东正教,演化为俄罗斯人,进一步分出大俄罗斯人,小俄罗斯人(乌克兰人),白俄罗斯人。另外是一些其他和斯拉夫人相关的民族:波美拉尼亚人,普鲁士人,立陶宛人,拉脱维亚人是波罗的海语族,是斯拉夫人的近亲,但不是斯拉夫人。爱沙尼亚人是芬尼-乌尔戈语族。波美拉尼亚人和普鲁士人完全的德意志化了,立陶宛人在文化上更靠近波兰,拉脱维亚人和爱沙尼亚人由于历史上的条顿骑士团和圣剑骑士团的原因,较为德意志化。保加利亚人的祖先保加尔人是突厥种,进入巴尔干之后斯拉夫化成为保加利亚人。罗马尼亚人的祖先可以追溯到达契亚人,经过一系列的罗马化斯拉夫化成为罗马尼亚人。匈牙利人和斯拉夫人关系不大,祖先是马扎尔人,芬尼-乌尔戈种,圣斯蒂芬之后信仰天主教。东斯拉夫人由于历史原因偏居一隅,受游牧民族影响较大,故在文化上常被西欧视为鞑靼人。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