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县114 泗县114
泗县114信息网,是一个致力于宣传泗县、发展泗县的商务信息网站,以服务经济、关注民生为己任,以本地化、生活化、互动性、及时性、开放性为目标,为商界人士打造优质信息交流的平台。
关注数: 11 粉丝数: 6 发帖数: 385 关注贴吧数: 7
圣贤故里、人文渭南          在三秦之东,渭水以南,有这么一块地方,她历史悠久,山河雄壮,人杰地灵,文化繁荣。她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存留着二十万年前人类生活的遗迹,她坐守西部东大门,阅尽唐长安的繁华……字圣仓颉、酒圣杜康、史圣司马迁在这里诞生,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北宋名相寇准、唐代军事家张仁愿在这里出生或居住;这里历史遗迹星罗棋布、民俗风情古老璀璨,这里还是中华诗歌的发源地……这便是圣贤辈出、人文荟萃的渭南。      仓颉,黄帝的史官,以上观天文,下知地理,洞察一切的超人智慧,仰观天象、俯察万物、将飞鸟山川河流印记于心,铭刻幻化,成为中国象形文字的始祖。白水仓颉庙内的仓圣鸟迹书碑,二十八个象形文字,便记载了一个历史过程;四十余棵千年古柏,树形奇特,郁郁葱葱,棵棵都有动人的传说。      杜康,落魄时以秫米为食,无意中藏于树洞的秫米发酵成酒。“宦海无望兮莫强求,造福民间兮乐千家”,他知秫米加上曲,兑上水就能生成这香汁,为人治病儿,喝着有味儿,为民造福,便在桑林中挖树洞来做酒,从此就以酿酒为业,开中华酿酒之先河。      司马迁,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继承父业为太史令,在主持历法修改工作的同时,撰写《太史公书》。虽因“李陵事件”遭受宫刑,出狱后仍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大秦帝国走向繁荣的印记还遗落在这里,焚书台熊熊的烈火,让大一统的思想随着辚辚的铜车马,传向洪荒四野,大唐诗圣的魂魄封存于此,白居易传诵千古的吟唱随着滔滔渭水,溶进了中华文明的长河,唐代军事家张仁愿、北宋名相寇准,在这片灵秀的土地上建功立业。      三千年前,西周王朝的采风史官摇着木铎,行走在黄河岸边,从芦苇荡里传出的歌谣深深的吸引着他:“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当得知“关关雎鸠”是描写周文王热恋美丽的洽川姑娘太姒的故事时,他如获至宝,连夜赶回了都城,从此,这首源于洽川的歌谣俚曲便传入宫廷,也成为《诗经》的开篇之作,而这片孕育出中国第一首爱情诗歌的灵秀之地,这方被尊为华夏诗歌源头的潋滟之乡,就是黄河西岸的洽川。      洽川自然风光宜人,罕见的瀵泉如颗颗明珠镶嵌在碧绿的荷塘芦荡中,数千只珍禽徜徉其间,你听那歌中唱到:“……湿湿的云,从很美很美的天边,飘落河之洲,只因为在这万顷芦荡摇曳的地方,有一位美女的倩影,辉映神州;柔柔的风,从很近很近的处女泉,泉边涌流,甜甜的歌,向很远很远的天涯海角奔走,只因为在这白天鹅展翅的地方,有一个崭新的故事刚刚开头……      渭南这片土地,在历史的长河中孕育文明、孕育先贤,她所拥有的深厚文化底蕴,已经成为保住我们民族记忆,保住我们民族情感的一片热土。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文化的一个动脉,那么渭南就是黄河这个动脉上一个重要的脉点。在这块一万三千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黄河渭河洛河共同哺育出了彪炳千秋的农耕文明,这是五百四十万渭南人的骄傲,这是渭南大地永久的自豪!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