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源蜂业 爱蜂追逐
主营:土蜂蜜/诱蜂蜡/品质保证信誉第一!
关注数: 58 粉丝数: 665 发帖数: 9,175 关注贴吧数: 68
【06-03 | 作弊投诉】举报驾照考试吧2.3号候选人投诉 【06-03 | 作弊投诉】举报驾照考试吧2.3号候选人 投诉ID:粉红色杜蕾斯晨 投诉ID:驾考通关℉ 竞选贴吧:驾照考试 竞选链接:http://tieba.baidu.com/p/6716950356?share=9105&fr=share&unique=40156FF08B742A7401F7013CDB274580&st=1591122766&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1.5.1&sfc=copy 竞选链接:http://tieba.baidu.com/p/6717338313?share=9105&fr=share&unique=D02763A8841A17D47C025E4F09C34B32&st=1591122878&client_type=1&client_version=11.5.1&sfc=copy 举报理由: 1.先说2号投票人,下面这些都是一个人的小号,帮他投票人的这些名字格式基本雷同,100%是作弊。 2.3号投票人看这些帮他投票的人就知道利用小号给自己上票而且名字还是宣传广告的,3号投票人要不是有投票规则他这个大号一个帖子都不会发,选吧主的目的就是要让贴吧有利的发展拒绝广告。这个人在贴吧有几个小号。取的名字基本都有驾考和驾校相关的都开了会员,如果让3号投票人当选上吧主他的其它几个小号就会胡作非为广告满天飞。 选吧主至少不能存在作弊,开小号给自己上票也不是那么回事,还有如果让一个驾校的人担任吧主同时宣传驾照业务的这个贴吧基本会弄的乌烟瘴气。 不得不说还是以前靠发帖当选吧主更深入吧友心,现在这种投票规则各种作弊各种开小号给自己投票的。
工产群处理方法 工产,养蜂基本都遇到过,处理方法各说各理,网上有很多贴子,这里仅说说个人看法,怡笑大家。 工产分为前期,中期,后期,三个阶段。一般地说,蜂群失王超过12天,就有可能出现工产了,这个时候属于前期工产,群里还有一部分未封盖的大幼虫,工产的症状是巢孔里产有两粒或一粒卵,然后脾上到处起有急造台。这个时候一般不用处理,留一个合适的王台就可以了,其它处理掉罢,免得同时出两王分蜂。直至新王产的第一批卵封盖,就会发现有好多雄蜂台,并且在脾的中间部位,不是在边角,好奇怪吧,其实是原来的工产卵发育成的,如果急造王交尾不成功再次失王,这时就进入中期工产。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工分蜂,组建交尾群,新王交尾不成功,直接进入中期工产,现象是,脾孔里有2.3.4粒卵,脾上只有封盖子,没有幼虫,或者巢孔里装满好多糖,工蜂变很黑亮光滑,尾部尖尖,并且很凶,一动就要蜇人,这个阶段有的人说可以介入王台,也可以介入老王,老实说,我个人不支持介入王台,因为介王台风险太大了,原因是时间不等人了,已经过去20多天了,如果介入王台,新王出壳后那些已经工产的工蜂会去咬新王,要么咬残,要么直接就驱赶出箱冷死在外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的人在处理工产群时老不成功,明明放有王台又见住出壳,怎么过两天处王就不见了,越搞越麻烦,相信这种现象好多人都遇过。   正解的做法应该是介一个老王进去,直接从别的群拿个王进去,宁可让别的群失王起急造台,介入老王的同时,还要介入一个已经出壳一部分工蜂的封盖的子脾,(这项最重要)那怕是出了一半过,孔里又已经产了卵的脾都不要紧,这样做主要原因的工产群里那些还没有工产的蜂已经全是老蜂,没有能力泌王浆了,但还可以喂蜂粮,蜂王不至于饿死。问题是没王浆老王不产卵,就会出现一种怪现象,明明放有个老王在群,怎么育出来的封盖子都是雄蜂,哭吧。放个盖子脾目的是在于利用老蜂喂新蜂,新蜂泌浆喂蜂王,王产卵,这样才可以把工产群接力接上去。如果中期工产处理不好,老是介新王不成功,还是由于流蜜期只顾打糖不注意到失王,这就进入了后期工产,后期工产的群已经超过3分之2的工蜂产卵了,整群工蜂非常黑亮,孔内有七八粒卵,并且早期产的雄蜂卵又已经化羽,工蜂都懒洋洋爬在脾上,不怎么出勤,这时的蜂群已经没什么利用价值了,直接烧了又见可惜,要是马上都死光光就好办,问题是还能保持三周左右不会死光,若要处理,还是有办法的,呵呵,这样的群,可利用价值只有两项,保温与防敌,这时候要把群里所有的脾都清掉,冲水后放到别的群去,然后从别群提一封盖子脾和一个糖脾进去,或者子脾上部有糖也可以,然后再介入一王台,利用些小尚未工产的工蜂喂出壳的新蜂,新蜂保护新王直到交尾成功,等到新王产卵,工产蜂估计也死光了,一个新的蜂群重新形成,不好的地方就是工产蜂会把脾上的大小幼虫,卵都清掉,会给人一个错觉,以为是得了什么病。(打了这么多字真费力,希望对各会蜂友养蜂有帮助。)
如何调整蜂脾 调整蜂脾关系是管理蜂群的一种技术手段。人为的给蜂群安排相应的蜂脾关系,可以改变蜂群的内在条件,引起数量和质量的变化。一张标准脾,两面爬满蜂大约有3000只,为一框蜂。一群蜂有几张脾,有几框蜂,是蜂多脾少,还是蜂少脾多或者是蜂脾一致。即蜂和脾的比例,叫做蜂脾关系。  通常使用的有蜂多少脾(蜂数比脾数多3成以上)、蜂略多于脾(蜂数比脾数多1~2成)、蜂脾相称(蜂数和脾数基本一致)、脾略多于蜂(脾数比蜂数多1~2层)、脾多于蜂(脾数比蜂数多3成以上)等蜂脾关系。  蜂脾关系的运用,贯穿于蜂群的饲养管理整个过程,一年四季,不管是繁殖期还是越冬期、越夏期,都要涉及到如何掌握蜂脾关系。管理蜂群时调整蜂脾关系不能凭主观愿望决定,必须根据蜂群、气候、蜜源等客观因素来决定。如果不分什么样的群势和蜜蜂品种,不分处在什么样的气候和什么样的蜜源条件下,均按相同的蜂脾关系布置蜂巢,那么,只能阻碍蜂群的发展,这样管理有害于蜂群。因此,要准确观察气候和蜜源的变化,针对蜂群的消长规律及其所处阶段的特点,相应地运用蜂脾关系,使当时所使用的蜂脾关系有利于蜂群的繁殖、生产和越冬。  在蜂巢里,巢脾之间的距离叫蜂路。在处理蜂脾关系和调整蜂巢时,都要根据不同季节的需要,使用不同宽度的蜂路,通过扩大或缩小蜂路,可以使蜂群达到密集保温或疏散通风的目的。  在春、夏、秋繁殖期常用9~lOmm蜂路,为什么要使用这种规格的蜂路呢?因为爬行的蜜蜂身高4mm,蜂路两侧巢脾上爬满蜜蜂,背靠背占8mm,还有1~2mm的空隙,这样既不防碍蜜蜂在巢脾上工作,又有利于蜜蜂护巢、保温、通风等活动,所以这种规格的蜂路适合繁殖期使用。  在春季繁殖期,有时使用7mm蜂路这是一种最小的蜂路,只能容许蜜蜂挤在蜂路里工作,这种蜂路在脾多于蜂的情况下可使用一个阶段,但时间不宜过长。  在流蜜期,气温高,蜂群强,可使用12~14mm蜂路,以适应蜜蜂贮存和酿造蜂蜜的需要。  越冬期一般使用12mm左右的蜂路,促使蜜蜂在结团时加厚蜂层,有利于安全越冬
要养好中蜂,必须常年保持蜂多于脾! 中蜂在长期的自然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固有的蜂脾关系,但在中蜂生活的不同阶段,其蜂脾比例是不同的。在自然蜂巢或土桶里饲养的中蜂,由于巢脾一旦造成就是固定的了,蜜蜂只能被动适应,而蜂箱中的活框饲养条件下,我们可以根据蜜蜂群势的变化,灵活调整巢脾数量,以满足中蜂不同生活阶段所需要的蜂脾比例。 蜂脾关系包括: 蜂多于脾:是指蜂巢内的蜜蜂布满所有巢脾后还有蜜蜂多余 蜂脾相称:是指蜂巢内的蜜蜂正好布满所有巢脾 蜂少于脾:是指蜂巢内的蜜蜂没有布满所有巢脾。 (一)繁殖期的蜂脾关系 繁殖早期蜂多于脾,因为在蜂群刚进入繁殖期时,一般群势较小。 蜂王产卵后,稀少的蜜蜂对蜂巢保温和幼虫的饲喂均不利,所以在这个时期应该蜂多于脾,使得蜂巢内蜜蜂拥挤,有利于保温和饲喂。 到了繁殖中期,有部分早期的幼蜂已经出房,大量的幼虫也已化蛹,蜂群群势开始增长,此时保持蜂脾相称即可,或蜂略多于脾。 (二)流蜜期的蜂脾关系 流蜜前和流蜜初期蜂略多于脾,流蜜期脾略多于蜂或蜂脾相称,流蜜后期蜂多于脾。 根据中蜂的生物学特性以及长期的饲养管理经验发现,中蜂喜欢密集,长年保持蜂巢内蜂多于脾,这是养好中蜂的诀窍。 春季:较多的蜜蜂有利于保温与饲喂幼虫。 夏秋季:较多的蜜蜂有利于蜂群扇风降温,防御胡蜂、巢虫等敌害。 冬季:有利于蜂群结团,减少运动,节省饲料,保证安全越冬。 流蜜期:可使蜂群采集快,蜂蜜成熟早.产量高。
中蜂分蜂要点 中蜂,又称中华蜂、中华蜜蜂、土蜂,是东方蜜蜂的一个亚种,是双牌县蜜蜂养殖的当家品种。中蜂能利用零星蜜源、采集力强、利用率较高、采蜜期长及适应性、抗螨抗病能力强、消耗饲料少等意大利蜂无法比拟的优点,非常适合我县山区半山区定地饲养。中蜂的唯一缺点是分蜂性强(分蜂也是蜂群发展的本能),处理分蜂也是中蜂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为避免自己蜂场自然分蜂造成的损失,从养蜂的实际情况出发,经多年实现与摸索,总结出以下几种中蜂人工分蜂的方法,扩群增殖,收到了显著效果。现将经验介绍如下: 均等分蜂法 选择6-7框蜂的强群,将蜂箱拿开,在原箱正中左右两边放置2个相同的蜂箱(两箱间隔1米),巢门开口相同,把原有群的子脾、蜜脾和蜜蜂平均放入2两个蜂箱内。1箱放入原来的蜂王,另一箱诱入1只新产卵蜂王或者成熟王台,也可两箱都诱入成熟王台,如果群有王台,则去除多余的王台,仅保存最好的1个。放置好后,采集蜂回巢时,不见原来位置的蜂箱,不得已分向左右两侧箱内飞入。如发现一箱的蜜蜂较少,就把这箱向原位置移近些,或把蜂多的那箱移远一点,两边均衡后停止移动蜂箱,以后蜜蜂数自然就平均了。此法的优点是对蜂群影响较小,可在较快的时间内化解“分蜂热”,有利于新分群蜂王交尾不成功后的蜂群合并。不足之处是易受地域限制,不能无限期等距离均衡分蜂,长期等距离均衡分蜂会造成蜂群摆放过于集中,增加盗蜂的几率。同时为了两箱蜂平衡,移动蜂箱费时麻烦。等距离均衡分蜂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早分,如果蜂群已经起台,越早分越好,可从他群引入成熟台最好,防止分蜂后工蜂分蜂情绪尚在,驱动老王带走两边部分工蜂再次分蜂(新王出,两边无王台,分蜂情绪会较快消除);二是分蜂后要逐步向两边拉开蜂箱距离,以便于日后常规管理。三是晚秋和冬季不能分蜂,适合在分蜂季节。 自然与人工结合分蜂法 在自然分蜂季节里,只要排查到造有王台的蜂群,不等其王台封盖,就要将老王剪翅。可剪去一边翅的1/2,致使不能飞翔。一般在王台封盖后3-5天发生分蜂,晴天的10:30-16:30时注意观察蜂群,出现分蜂,只去箱前寻找落地的蜂王,一般会有蜂团围着蜂王,捉住将其囚入笼中放在巢门外边,片刻间分出的蜂群便会回到原箱中,稍待回箱蜂群安静下来,直接从原群提出6成蜂与框放入新分群。将蜂王也放入新分群,原群保存一王台与4成蜂即可,若找不到蜂王两边直接挂成熟王台也行。还可以在出现分蜂,分蜂工蜂以飞出还没回巢时,关闭原箱巢门,搬离原地稍远地方。在原箱位置放一个事先准备好的新箱和巢脾,找回落地的蜂王,蜂群失王而无法结团,蜂群重新回原址蜂箱,工蜂回巢时将蜂王放入新箱,等蜂群回箱后,把新箱放置于事先备好的地方。原箱搬回原址,打开巢门,留一最大王台,除去多余王台,这种方法回原箱的蜂极少。自然与人工结合分蜂法的优点是可有效防止分蜂跑蜂,同时实现控制下的人工分蜂,分蜂后新分群回蜂程度较轻,新分群出勤相对积极,可以相对随意摆放。不足之处:一是容易失蜂王,且分蜂启动失败后蜂群恢复正常快,不易被发现,易产生处女王自然分蜂。此方法要注意给蜂王剪翅时在确保不影响蜂王产子的情况下,采用不平衡剪翅法,让蜂王难予起飞;二是要清理干净蜂箱前场地,以便于发现蜂王。 远移法 将6-7框的强群,把箱里的子脾、蜜脾和蜜蜂平均放入2两个蜂箱内。原箱诱入成熟王台,留在原地。新分蜂群放入原来的蜂王,立刻搬到3km外的新地址,打开巢门,一个月后再移回场内。2014年本人将一箱蜂放在双牌县屠宰场的空闲厨房内,9月份厨房用时把蜂搬到4-5公里的五星岭乡长滩村,半月搬回屠宰场,许多蜜蜂还飞进厨房内,这事希望引起养蜂的重视。此法的优点分蜂后没有回蜂,避免了盗蜂的发生,两箱群势相当,蜂群发展快,出勤积极,适合蜂群数多的蜂场。不足之处:一是新老两蜂场地管理不方便。二是劳动强度大。 原场近距离移离动分蜂法 蜂群起台后将原箱搬离原址10米以外,找到蜂王带蜂带子提一框(最好子脾)放入新分群蜂箱,再加两块空巢脾,放在原址。原箱的老蜂会飞回到原址的新箱内,当天下午观察新分群蜂量,若原箱群蜂量较少,蜂少于牌,可再抽一脾抖蜂原箱后,将脾放入新箱,直到两箱蜂脾对称,原箱留一最大王台,除去多余王台。此法优点是可以任意定地分蜂。不足点是回蜂严重,易发生“和平盗”,新分群通常10天后才能恢复正常采集,容易造成幼虫受冻等。因而,此法要注意分蜂时机的选择,分蜂通常选在天气温暖的蜜源前期或中期,蜜源后期不宜进行分蜂,以防止发生盗蜂。此法分蜂发生回蜂的几率与王台成熟程度呈负相关,因而分蜂最好选在王台成熟期,越晚越好。 仿天然分蜂法 蜂群发展强壮,其中造有王台时,可将原群移开1.0-1.5m,原位置放一新箱,由原群提来子脾1框,上面带蜜蜂、蜂王(注意不要有王台)和带蜂的蜜脾1框放入。同时在新箱内补加空脾2-3张,再由原群提出不带王台的蜜蜂3框,将蜂扫落于新箱门前,仍把巢脾送回原群内。放在新址的原群不需幽闭,有一部分采集蜂将飞到原址的新箱内。原群选留一个优良的封盖王台,其余的王台完全割除,并加以奖励饲养。此法优点和缺点跟平等分蜂相似。
关于饲喂,个人建议 蜜蜂的饲料主要是蜜、花粉和水。当外界缺乏蜜源,蜂群生活和繁殖需要饲料时,则需提前饲喂。蜂场应预备充足的优质蜂蜜(蜜脾)及花粉(粉脾)供饲喂之用。在缺乏蜂蜜的情况下,可选用优质白糖饲喂,在有的季节也可用饴糖和液体葡萄糖饲喂。但是,不要喂甘露蜜、酸蜜、锈蜜和被农药污染过的蜂蜜,也不要喂质量差的红糖(黄糖)等,以免使蜜蜂消化不良,诱发蜂病或造成中毒。在缺乏花粉时可根据花粉的营养成分配置花粉代用品,花粉代用品一般用含丰富蛋白质的豆粉、酵母粉、脱脂奶粉等混合,加少量维生素B、C和无机盐等配制成。饲喂形式根据饲喂目的、蜂群对营养的需要而定。 一、补饲 补饲的目的是使蜂群免受饥饿。在早春,经过紧脾(缩小蜂路和蜂巢)、保温和开始繁殖时;在秋冬季储备越冬饲料时;在断蜜期巢内缺蜜或其他情况引起的巢内缺蜜时,都常采用补饲。 1. 补给蜜脾:把蜜脾插在边脾或边二脾位置。在秋冬季,为了使蜂群早断子,在气温将要降到10℃时,可把蜜脾插在蜂巢中央。但早春繁殖期或冬季蜜蜂结团时不可使用这种方法,以免子脾受冻,或蜂团被分成两半而造成损失。插蜜脾以前需要把蜜脾放室内加热到25~35℃。除冬季蜜蜂结团以外,插脾前可先把蜜脾蜜盖割开,喷少量热水。 2. 补饲蜂蜜:没有蜜脾可以用蜂蜜灌脾。灌脾方法是用水壶浇脾,这样容易灌入巢房,灌脾的蜜可加热至40℃。对于不需要加脾的蜂群,可用饲喂器补喂。用结晶蜂蜜可稍加水煮。蜜水比例为10∶1。外来的蜂蜜要用双重锅隔水加温至70℃以上经1小时左右消毒。 3. 补饲糖浆:用优质白糖喂蜂较为常见,糖与水比例为10∶4,另加入0.1%酒石酸、柠檬酸,加热、充分溶化后,凉至微温时于傍晚用饲喂器补饲,加酒石酸等的目的,是为了促进蔗糖转化为单糖和预防结晶。在微温的糖浆中加入0.1~0.2%的蔗糖酶等可促进蔗糖转化为单糖,有利于蜜蜂消化吸收。补饲一般分1~3次喂足,喂的次数多或糖浆水分含量高,会刺激蜂王产子,在冬季不利于蜜蜂安全越冬。 二、奖饲 目的在于刺激蜂王产卵和工蜂积极哺育幼虫。奖饲是在蜂巢中贮蜜尚足时,或在经过补饲的基础上进行。奖饲时蜂蜜或糖浆的浓度较稀,一般蜜(糖)与水的比为1∶1。奖饲次数与数量应根据天气、蜜源、蜂群内部状况(蜂势、子脾、贮蜜)而定。例如,早春奖饲开始时子脾较少,消耗小,可隔1天1次。随着子脾面积扩大,巢内消耗增多,可每天1次,一直奖饲到外界有大量蜜粉采入止。每框蜂每次奖饲50~100 ml,以不压缩产卵圈为准。奖饲与补饲的不同是:奖饲的饲喂量小、浓度低、次数多、时间长;补饲则量大、浓度高、次数少、时间短。 饲喂方法可根据气温、群势而定,一般是采用巢内饲喂。饲喂器放在巢内隔板外侧的保温物上和覆布下,覆布与框梁之间横搭数根10~20 mm粗的木条。饲喂时只需掀开覆布的一角,不会散失巢温。如果气温低,群势较差,也可箱底饲喂,用一个长15 cm,宽6~7 cm,高1.2 cm的铁盘,从巢门口送入箱内喂给。气温适合,蜜蜂出巢,群势较强,可箱外饲喂,即将饲喂器在天黑以前放在每个蜂箱的巢门板前,饲喂器的上沿与巢门板相平,便于蜜蜂爬出巢门采食。为了预防盗蜂,过4~5小时后,或于次日天亮前将饲喂器撤回。饲喂时,必须在饲喂器里面放有浮板或草秆,使蜜蜂采食时不致淹死。 三、饲喂花粉 目的是给蜜蜂、幼虫补充蛋白质饲料。在越冬后期和早春,最理想的方式是补给上一年秋季保存下来的花粉脾。其次是补饲花粉,这种花粉是用脱粉器收集蜜蜂采集的花粉团,经晾干加蔗糖制成。如果没有花粉脾及花粉,可采用人工花粉代替。花粉及代用花粉的饲喂方法有下列几种: 1. 粉喂:取花粉或代用花粉,放在容器里,喷洒少许蜂蜜,边喷边搅拌,拌成松散的细粉粒,将其撒入巢脾上半部的巢房中,再往巢房里灌稀蜜水,当花粉房里冒出气泡时,停止灌蜜水,并立即把灌好的粉脾插入蜂巢;晴暖天气可以将花粉或代用花粉撒在空蜂箱或面盆等容器里,喷少许蜜水放在蜂场场地上,让蜜蜂采集。 2. 饼喂:将花粉或代用花粉加等量蜂蜜或糖浆(糖与水比为2∶1),充分搅拌均匀,做成饼状,外包蜡纸,两端开口,放置于框梁上供蜂采食。 3. 液喂:将代用花粉加糖浆10倍,经煮沸待凉,每群隔夜喂100 ml。如果发现饲喂器底有沉积物,应及时清洗,以防发酵变质。 上述喂粉法,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例如,紧脾、加脾或蜜蜂能飞出和无盗蜂时采用粉喂,结合奖饲用液喂,寒潮来时用饼喂。 四、喂水 一个正常的蜂群为了维持生命和调节蜂巢的温湿度,每天需采水200~300 g,尤其是巢内幼虫脾面积大和高温季节,需要的水量更多。水分主要来自花蜜和蜜蜂外出采的水。人工喂水,可以减少蜜蜂外出采水造成的损失。喂水方法有: 1. 箱内喂水:春季巢内子脾多,需要较多的水分,一般与奖饲结合,饲喂器内晚上盛糖,白天盛水。高温干燥季节在纱盖上覆湿毛巾,并经常在湿毛巾上洒水;转运途中巢内加水脾,或在蜂巢外侧放一饲喂器,里面放一团吸饱水的脱脂棉。 2. 巢门喂水:在蜂箱前侧,巢门踏板上放置盛水的瓶子或塑料袋,用纱布从瓶内把水引伸到巢门口内1 cm处,蜜蜂可以从湿布上吸取水分。
移虫育王容易被忽略的一些注意事项及操作细节 下月就是三月,南方很多地方就可以开始人工育王了,根据自已多年来养中蜂的实践和其他多位意蜂师傅总结的经验教训,下面我谈谈提高移虫育王成功率的一些容易被初学者忽略的一些事项,下面以摘要的形式汇总一下,欲力求全面,但仍存在偏颇之处在所难免,不足之处望批评指正。本篇仅供参考而已,望起到一些抛砖引玉的作用,讲述不到的,欢迎到留言处予以补充、斧正为谢。 忽略一:把握不准何时育王,乱择期育王 各地育王的时间不尽相同,同处一地,高海拨与低海拨的气温环境有差异,同一种蜜粉源开花先后因地势有有差异,低海拨地区有效积温累计总量比高海拨多,所以同一种蜜源,会出现山下花已开,山顶花含苞的现象,这就是地方小气候决定了育王时间不一的差异,但总体来讲,育王时间的选择应是初春气候暖和了进行最好,北方初春由于气候较寒,一般在4月中-5月上旬,四川、湖北、江苏、江西、浙江一般于3月上中旬,广西、广西、海南育王时间可提早,实在搞不清育王时间的,蜂友可结合当地其他蜂友的育王时间来确定自己的育王时间。一般以当地油菜花盛期育王,末期换王。如非大流蜜期,只是有辅助的蜜粉源,可通过挑选强群或人工合并强群,不断进行奖励饲喂,刺激蜂群快速发展。然后再进行育王。 忽略二:不问天气不问环境,随喜好妄为 有蜂友因急于扩大蜂群,拨苗助长,从来不考虑天气状况,也不考虑外界有没有蜜粉源,也不考虑蜂群的群势,把人工育王的一些要素(前提原则)置之不顾,造成人工育王失败。哺育群箱内温度应在25-30℃,处女王交尾的温度15℃以上,此期温度需呈上升且稳定的趋势,天气晴暖,不下雨,天空能见度好,天气阴沉,雾雨飞飞,交尾容易失败。即使有新王出台,交尾成功的机率会太低的。所以育王前要对当地半个月的气象提前做一个了解。这就是所谓养蜂人也要上知点天文,下知晓地理啦。 忽略三:操作时间安排不当,前后乱次序 关于育王是一个育雄蜂、择母群取大卵、组建哺育强群、组建单箱交尾群或多室交尾群,确定好交尾群摆放场所等等的一个小系统工程。首先在一个月前确定好移虫育王的时间节点,然后在移虫育王的时间前往前移20-25天开始育雄蜂,或者观察有无大量的雄蜂卵产生的现象,或根据情况调整蜂群使蜂群育雄蜂。其次是在移虫育王的前10天确定好母本群(即要从中获取幼虫的蜂群),控王产卵并进行奖励饲喂,按照人工移虫的时间节点前向前推第4天放1张已育过一批到二批新蜂的产卵空巢脾。用产卵控制器控制在放的那张空巢脾使蜂王在一张脾上产卵,若无控制器,可通过提掉空巢房多的脾,留一张蜜粉脾,一张老熟子脾,一张幼虫脾,用隔王板隔起来,这样蜂王无处产卵,只能在这张刚插入的空巢脾上。第4天可取出做种用虫源的,刚好是刚孵化出来的一日龄内的幼虫,这便不用去辨别幼虫虫龄就知道提出来的一定是1日龄的幼虫啦。第二次移虫的温度不要低于20℃,也不要高于30℃,相对湿度在80%左右较好。最好在明亮的无风的室内进行较好。第二次移虫后可以检查王台情况,进行淘汰劣,差,半露茧,没被接受的王台。交尾群的组建应在第二次移虫后的第8-9天完成,摘台介入交尾群的操作时间在移虫后的第9-10天进行。 忽略四:育王布巢乱摆乱放,不明蜂习性 哺育群(育王群)的巢框布置是遵循蜂群生物学的特性而进行的,哺育群布置根据蜂场自身情况进行布置,像中蜂大都是平箱养殖,意蜂大多是高箱的情况比较多,如果用有王群组建哺育群,那么对于哺育群的布置就分为平箱哺育群布置和巢继箱(高箱)哺育群的布置。平箱哺育群的布置见下图1,高箱哺育群的布置见下图2,哺育群要求强群,蜂多于脾,中蜂的群势不低于5到7框,南方地区的框数在5框足蜂以上,北方地区的框数应在7框足蜂以上,意蜂的群势应不低于7框以上的足蜂。如果蜂场群势普遍不能满足要求,可通过前期蜂脾调整及合并群,也可外购强群,从而实现强群哺育的要求,争对双王,如是高箱,巢箱及继箱各有一王,则把继箱的蜂王提下到已隔成两室的巢箱内,继箱放育王框进行哺育,一般上继箱是在第一个蜜源到来的前10—15天进行;如果是巢箱养着双王,方法同前述。哺育群总的要求强群、哺育力强,适龄蜂密集,健康无病,有分蜂性倾向的蜂群会更易被工蜂接受较好的哺育。如无分蜂倾向的蜂群,可通过将蜂群调整为足够的强,足够旺,这样容易导致蜂群内有分蜂热的要求,另可通过介入王浆框前提走蜂王,让蜂群有失王的感觉后再将王浆框插入,这样接受会更快,哺育蜂王的要求会更强烈,更积极。 忽略五:管理不善任期自然,致前功尽弃 不严格操作程序,插下哺育框后不予以奖励饲喂,不适度给予箱内部适度保温,特别是在初春时节进行育王的,就算温暖已到来的南方,气温仍有反复,波动仍然明显,偶有“倒春寒”及寒潮逆袭,所以,时刻应保持戒备的状态。一般情况下确保哺育群箱内的温度应在25-30℃,这样才能维持蜂团中心温度达到育子哺育的需要。 忽略六:不注重育王的品质,有奶便是娘 一是没有对母本群的原蜂王质量进行评估,人工育王的时间安排上没有做好前期准备,想到育王了随便整一群进行取卵,另移虫后没有对王台的封盖情况做一次淘汰性的检查工作,发育不良,不健全的王台最后导致新出蜂王质量差,为快速增值蜂群,管它好王差王,分蜂介入了再说。几年育王从不考虑优化、引进或选育,导致全场蜂群的发展参差不齐,越养越不给力。 忽略七:不坚持最后一公里,大意失荆州 王台内孵化期间,不注意天气状况变化,遇“倒春寒”或灾害性天气等,巢内温度没有保证,以致王台内蛹虫胎死腹中;另哺育群的奖励饲喂,不坚持到底,两天打鱼三日晒网,接续不上,内耗营养供给不足致蜂王发育不良;王台新出蜂王如遇劣性天气,没有在应交尾的时间段内控制好出巢交尾的时间,要么出巢迷失或是被天敌吃了,要么控制交尾时间过迟,以延误了处女蜂王正常的时间段;介王操作不小心,没有对失王群的蜂脾进行检查是否有王台及毁除王台的操作,致介王不久分蜂不断,蜂群减量损失;最郁闷的是介王不当,工蜂把蜂王围杀了。所以,前后做好,环环相扣,尽量避免损失的。
春季中蜂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养蜂生产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周期变化,蜜粉源植物的花期和蜂群内部状况也呈周期性变化,蜂群的四季管理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蜜蜂的繁殖、生长、生产的特点。 一、春季管理技术就是处于繁殖期蜂群的管理技术,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观察飞翔 冬蛰后,蜜蜂在早春暖和的晴天,出巢排泄腹中积粪,朝着蜂箱和蜂场上空绕飞,这时要趁机仔细观察蜜蜂飞翔的情况。越冬顺利的蜂群,蜜蜂飞翔特别有劲,蜂群越强飞出的蜂就越多。有的蜂群因某种原因而越冬不顺利,蜜蜂的举动便显得不同。在它们出巢后,可以看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蜜蜂肚子膨胀爬到巢前板上,就在那里排泄,说明这群蜜蜂在越冬中受到不良、潮湿的影响;有的蜂群出箱迟缓,飞翔蜂少,而且飞的无精打采,说明群势弱、蜂数少;还有从巢门出来的蜜蜂毫无秩序地在箱上乱爬,像是寻找什么似的,如果把耳朵贴近箱侧,就可听到箱内混乱声,这些特征说明群内失王。在管理上,要把以上不正常的蜂群作上记号,等到大规模的飞翔活动结束后,立即检查不正常的蜂群,寻找病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凡失王的或劣质王的弱群应迅速合并。 2、速查补救 个别蜂群做急救后,应对全部蜂群依次进行快速检查,检查项目:蜜蜂的概数;现存饲料的多少,并作出“多”、“少”、“够”、“缺”等符号;有无蜂王;巢内潮湿与否、有无露点和下痢的迹象。快速检查,不必检查全部巢脾。发现缺点如不需急救,可把情况记下而继续检查其它蜂群。如果箱内备有蜜脾,可在检查时顺便调给急需的蜂群,同时将蜂空脾撤出。 3、清理箱底 在良好条件下越冬的蜂群,死蜂不多,不过几十只。如果越冬不顺利,箱底会堆积很多发霉死蜂,产生恶臭,这种死蜂可能成为传染病的来源,快速检查时应结合清扫箱底,避免蜜蜂将死蜂和蜡渣搬出,扔得蜂场到处都是,扫出的死蜂要拣出其中的蜡渣,把死蜂焚掉,蜡渣化蜡。 4、全面检查 快速检查后,等到晴天的阴处气温不低于14度时,作全面检查,最好能有一些蜜源,以免发生盗蜂妨碍工作。在检查时,根据群势把蜂巢缩小,抽出余脾,作好保温。全面检查后,选无风晴天,进行换箱和清理蜂巢,把蜂群分批依次换进消毒、干燥、清洁的蜂箱内,同时把巢框刮干净,除去蜂胶、蜂蜡下痢的斑点和霉迹。 5、奖励饲养 初春时节,天然花粉少,而蜂王已开始产卵,在有蜜无粉的情况下,可将购买的花粉或脱脂大豆粉蒸熟,每公斤加200克蜂蜜搅匀装脾饲喂蜂王。早春气候较寒冷,蜜蜂很少出巢采水,因此需用棉花浸水放在蜂路上,每天更换一次。如巢内缺蜜,在晚上用2:1糖水饲喂。通过奖励饲喂,极有利于促进蜂王产卵。 6、扩大卵圈 如蜂王所产卵偏于巢脾一端,应选其中的一脾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扩展满桩。若只有3框子脾,两大一小,则应将小的脾调入中间,待小脾扩展到全框后再加脾。脾应加在子脾外边、饲料脾里边第2脾的位置上,先加的脾最好用育过卵虫的暗色巢脾,这样蜂王易接受,产卵较快,保温性能也好。 7、弱强互补 早春弱群保温及哺育力差,产卵圈扩大有限,可将弱群的卵虫抽给强群,换入空脾,让蜂王产卵。这样既可发挥弱群产卵力,又能充分利用强群的哺育力。待强群新蜂陆续出房时,再将强群中带幼蜂的脾和正在出房的老子脾补给弱群,就可使弱群变为强群。一个大群与一个小群同箱饲养,如将小群留一脾作为繁殖区,余下的全部补给大群,可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组织成强大的生产群。 二、流蜜管理 主要蜜源植物花期时,一般是蜂群的发展阶段和分蜂阶段。流蜜期中如过分限制蜂王产卵,在流蜜后期常造成群势下降,这是应考虑的问题。 1、勤采蜜 保持蜜蜂经常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消除分蜂热。注意及时采蜜,既能消除分蜂,又增加产量。 2、组强群 主要流蜜初期,要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如估计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蜂群的强弱和采集力密切相关,强大的蜂群必须在大流蜜期开始时组成。 3、适群势 流蜜季节,应掌握流蜜期前发展群势。流蜜期中补充蛹脾,延续群势;流蜜期后,互相调整蜂群,抓紧恢复和增殖工作。 4、巧利用 在主要流蜜期中,要充分利用“强群取蜜,弱群繁殖”,“新王群取蜜,老王群繁殖”,“单王群取蜜,双王群繁殖”等因地因时的措施,以解决采蜜和繁殖的矛盾。 5、善管理 流蜜时期应根据花期长短、蜜源相距远近,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在短促而丰富的主要流蜜期,蜂王所产的卵,要经5-6周才能成为采集蜂,对于采蜜期蜜源的作用很小,而且还要占用哺育蜂,影响采集工作。因此,这时用隔王板限制蜂王产卵或提离蜂王,诱入王台或处女王,中断产卵,能提高产蜜量。如流蜜期长,或与下个蜜源相隔很短,就要尽力为蜂王产卵准备条件,或由副群补助蛹脾给采蜜群,使采蜜群长期维持强大的群势,如作长途转场,应边采蜜边繁殖,才能不断增强采蜜力量。 三、组群采蜜 中蜂一般不易养成和保持强群,且好密集,以及造脾不易满框等,以致难上继箱,所以,流蜜期中,应保持平箱采蜜。管理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采蜜群势。中蜂小群也能积蜜,但产量低;群势过强,易出现分蜂,一般采蜜群势,宜保持5-6框足蜂,放脾7-8框。 二是收脾贮蜜。中蜂喜在子脾上部和前后空房贮蜜,随后逐渐伸向两侧边脾,因此造成蜜压卵圈,即蜜压脾,易酿成分蜂热,对保持群势和采集不利。所以,流蜜初期,宜及时采收子脾贮蜜。 三是老脾贮蜜。流蜜盛期利用意蜂或中蜂深房,老脾插在子脾旁边,因为老脾是选陈旧的,且巢房较深,蜂王不喜欢在其中产卵,可专作蜜脾。 四是取蜜抖蜂。流蜜期工蜂采蜜时,抖蜂容易,但因新蜜掺入,蜜质变稀,所以,群数少的,选择上午工蜂出勤时,迅速取蜜,蜜源浓;群数多的,更应提前取蜜,流蜜末期,抖蜂易引起追脾螫人和盗蜂。中蜂入夜,蜂性安静和顺,恰和意蜂相反。因此,抖蜂取蜜可在暖和夜晚,采用微弱红灯照明,以免盗蜂和追脾螫人,并应于当日下午抽选蜜脾置隔板外,慎勿带王。
春季中蜂管理应注意的事项 养蜂生产随着一年四季气候的周期变化,蜜粉源植物的花期和蜂群内部状况也呈周期性变化,蜂群的四季管理也要相应变化以适应蜜蜂的繁殖、生长、生产的特点。 一、春季管理技术就是处于繁殖期蜂群的管理技术,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观察飞翔 冬蛰后,蜜蜂在早春暖和的晴天,出巢排泄腹中积粪,朝着蜂箱和蜂场上空绕飞,这时要趁机仔细观察蜜蜂飞翔的情况。越冬顺利的蜂群,蜜蜂飞翔特别有劲,蜂群越强飞出的蜂就越多。有的蜂群因某种原因而越冬不顺利,蜜蜂的举动便显得不同。在它们出巢后,可以看出一些不正常的现象:有的蜜蜂肚子膨胀爬到巢前板上,就在那里排泄,说明这群蜜蜂在越冬中受到不良、潮湿的影响;有的蜂群出箱迟缓,飞翔蜂少,而且飞的无精打采,说明群势弱、蜂数少;还有从巢门出来的蜜蜂毫无秩序地在箱上乱爬,像是寻找什么似的,如果把耳朵贴近箱侧,就可听到箱内混乱声,这些特征说明群内失王。在管理上,要把以上不正常的蜂群作上记号,等到大规模的飞翔活动结束后,立即检查不正常的蜂群,寻找病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凡失王的或劣质王的弱群应迅速合并。 2、速查补救 个别蜂群做急救后,应对全部蜂群依次进行快速检查,检查项目:蜜蜂的概数;现存饲料的多少,并作出“多”、“少”、“够”、“缺”等符号;有无蜂王;巢内潮湿与否、有无露点和下痢的迹象。快速检查,不必检查全部巢脾。发现缺点如不需急救,可把情况记下而继续检查其它蜂群。如果箱内备有蜜脾,可在检查时顺便调给急需的蜂群,同时将蜂空脾撤出。 3、清理箱底 在良好条件下越冬的蜂群,死蜂不多,不过几十只。如果越冬不顺利,箱底会堆积很多发霉死蜂,产生恶臭,这种死蜂可能成为传染病的来源,快速检查时应结合清扫箱底,避免蜜蜂将死蜂和蜡渣搬出,扔得蜂场到处都是,扫出的死蜂要拣出其中的蜡渣,把死蜂焚掉,蜡渣化蜡。 4、全面检查 快速检查后,等到晴天的阴处气温不低于14度时,作全面检查,最好能有一些蜜源,以免发生盗蜂妨碍工作。在检查时,根据群势把蜂巢缩小,抽出余脾,作好保温。全面检查后,选无风晴天,进行换箱和清理蜂巢,把蜂群分批依次换进消毒、干燥、清洁的蜂箱内,同时把巢框刮干净,除去蜂胶、蜂蜡下痢的斑点和霉迹。 5、奖励饲养 初春时节,天然花粉少,而蜂王已开始产卵,在有蜜无粉的情况下,可将购买的花粉或脱脂大豆粉蒸熟,每公斤加200克蜂蜜搅匀装脾饲喂蜂王。早春气候较寒冷,蜜蜂很少出巢采水,因此需用棉花浸水放在蜂路上,每天更换一次。如巢内缺蜜,在晚上用2:1糖水饲喂。通过奖励饲喂,极有利于促进蜂王产卵。 6、扩大卵圈 如蜂王所产卵偏于巢脾一端,应选其中的一脾前后对调,使卵圈迅速扩展满桩。若只有3框子脾,两大一小,则应将小的脾调入中间,待小脾扩展到全框后再加脾。脾应加在子脾外边、饲料脾里边第2脾的位置上,先加的脾最好用育过卵虫的暗色巢脾,这样蜂王易接受,产卵较快,保温性能也好。 7、弱强互补 早春弱群保温及哺育力差,产卵圈扩大有限,可将弱群的卵虫抽给强群,换入空脾,让蜂王产卵。这样既可发挥弱群产卵力,又能充分利用强群的哺育力。待强群新蜂陆续出房时,再将强群中带幼蜂的脾和正在出房的老子脾补给弱群,就可使弱群变为强群。一个大群与一个小群同箱饲养,如将小群留一脾作为繁殖区,余下的全部补给大群,可在大流蜜期到来之前,组织成强大的生产群。 二、流蜜管理 主要蜜源植物花期时,一般是蜂群的发展阶段和分蜂阶段。流蜜期中如过分限制蜂王产卵,在流蜜后期常造成群势下降,这是应考虑的问题。 1、勤采蜜 保持蜜蜂经常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消除分蜂热。注意及时采蜜,既能消除分蜂,又增加产量。 2、组强群 主要流蜜初期,要有足够青、壮年蜂的强群。如估计群势不足,应提前20天补充蛹脾,蜂群的强弱和采集力密切相关,强大的蜂群必须在大流蜜期开始时组成。 3、适群势 流蜜季节,应掌握流蜜期前发展群势。流蜜期中补充蛹脾,延续群势;流蜜期后,互相调整蜂群,抓紧恢复和增殖工作。 4、巧利用 在主要流蜜期中,要充分利用“强群取蜜,弱群繁殖”,“新王群取蜜,老王群繁殖”,“单王群取蜜,双王群繁殖”等因地因时的措施,以解决采蜜和繁殖的矛盾。 5、善管理 流蜜时期应根据花期长短、蜜源相距远近,采取不同处理方式,在短促而丰富的主要流蜜期,蜂王所产的卵,要经5-6周才能成为采集蜂,对于采蜜期蜜源的作用很小,而且还要占用哺育蜂,影响采集工作。因此,这时用隔王板限制蜂王产卵或提离蜂王,诱入王台或处女王,中断产卵,能提高产蜜量。如流蜜期长,或与下个蜜源相隔很短,就要尽力为蜂王产卵准备条件,或由副群补助蛹脾给采蜜群,使采蜜群长期维持强大的群势,如作长途转场,应边采蜜边繁殖,才能不断增强采蜜力量。 三、组群采蜜 中蜂一般不易养成和保持强群,且好密集,以及造脾不易满框等,以致难上继箱,所以,流蜜期中,应保持平箱采蜜。管理中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采蜜群势。中蜂小群也能积蜜,但产量低;群势过强,易出现分蜂,一般采蜜群势,宜保持5-6框足蜂,放脾7-8框。 二是收脾贮蜜。中蜂喜在子脾上部和前后空房贮蜜,随后逐渐伸向两侧边脾,因此造成蜜压卵圈,即蜜压脾,易酿成分蜂热,对保持群势和采集不利。所以,流蜜初期,宜及时采收子脾贮蜜。 三是老脾贮蜜。流蜜盛期利用意蜂或中蜂深房,老脾插在子脾旁边,因为老脾是选陈旧的,且巢房较深,蜂王不喜欢在其中产卵,可专作蜜脾。 四是取蜜抖蜂。流蜜期工蜂采蜜时,抖蜂容易,但因新蜜掺入,蜜质变稀,所以,群数少的,选择上午工蜂出勤时,迅速取蜜,蜜源浓;群数多的,更应提前取蜜,流蜜末期,抖蜂易引起追脾螫人和盗蜂。中蜂入夜,蜂性安静和顺,恰和意蜂相反。因此,抖蜂取蜜可在暖和夜晚,采用微弱红灯照明,以免盗蜂和追脾螫人,并应于当日下午抽选蜜脾置隔板外,慎勿带王。
中蜂加脾扩巢的时机及技术措施 春季适时加脾扩大卵圈,是春季养蜂的关键技术之一。加脾扩巢过早,寒流侵袭蜂团收缩,会冻死外圈子脾上的蜂子;加脾扩巢过迟,蜂王产卵受限,影响蜂群的增长速度。蜂群加脾扩巢可能影响蜂群保温。早春蜂群恢复期不加脾。 春季蜂群更替阶段,由于越冬蜂生理机能衰退,饲喂能力低,每只工蜂只能哺育1.1只幼虫,要集中优势力量培育出第一代子脾。新蜂生理机能旺盛,1只工蜂可哺育3.14只幼虫。当子脾中的虫、卵、蛹比例在1:2:4时即可加脾。如果卵虫比例大应暂缓加脾,防止幼虫过多超出工蜂哺育能力,幼虫因获得饲料减少而发育不良,易染蜂病,至使采集力下降。 蜂群渡过恢复期后,群势开始缓慢上升。早期气温较低,群势偏弱,蜂群扩巢应慎重。初期扩巢可先用割蜜刀分期将子圈上面的蜜盖割开,并在割盖后的蜜房上喷少许温水,促蜂把子圈外围的贮蜜消耗,扩大蜂王产卵圈。割蜜盖还能起到奖饲的作用。蜜压子脾还可将子脾上的蜂蜜取出来扩大卵圈。外界粉源丰富,也会出现粉压子脾现象,要解决这个问题可在连续阴雨天把边粉脾放到隔板外侧,使蜂群集中消耗子脾上的贮粉,扩大产卵圈。天晴后蜂群大量采粉时,再把隔板外侧的粉脾放回隔板内侧,供蜂群继续贮粉。蜂王产卵常常偏集在巢脾的前部,可将子脾间隔的调头扩巢。蜂巢中脾间子房与蜜房相对,破坏了子圈完整,蜜蜂将子房相对的巢房中的贮蜜清空,提供蜂王产卵,以促使子圈扩大到整个巢脾。子脾调头时应结合切除蜜盖,并应在蜂脾相称或蜂多于脾的情况下进行,避免低温季节调头扩大产卵圈后使蜂子受冻。还可将小子脾调到大子脾中间供蜂王产卵。 采取上述措施后,蜂子又已满脾,就可以考虑加脾扩巢。蜂群加脾应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1、巢内所有巢脾的子圈已满,蜂王产卵受限; 2、群势密集,加脾后仍能保证护脾能力; 3、扩大卵圈后蜂群哺育力足够。 初期空脾多加在子脾的外侧,万一加脾后寒流来袭.蜂团紧缩,冻伤蜂卵损失较小。气温稳定回升,蜜蜂群势较强,可将空脾直接插入蜂巢中间,有利于蜂王在此脾更快产卵。 蜂群春季管理的蜂脾关系一般为先紧后松,也就是早春蜂多于脾,随着外界气候的回暖,蜜源增多,群势壮大,蜂脾关系逐渐转向蜂脾相称,最后脾多于蜂。具体加脾还应根据当地的气候、蜜源以及蜂群等条件灵活掌握。巢内所有的巢脾子圈扩展到巢脾底部,封盖子开始出房,即可加脾。加脾时,应选择蜂场保存中最好的巢脾先加人蜂群。蜂群发展到4~6足框时,可加础造脾,淘汰旧脾。外界气候稳定,蜜粉源逐渐丰富,新蜂大量出房,则可加快加脾速度,但每个巢脾的平均蜂量至少应保持在70%以上。加脾时,应将过高的巢房适当地切割,保持巢房深度为10~12mm(毫米),以利于蜂王产卵。 当蜂群内的巢脾数量达到6张时,标志着蜂群进入幼蜂积累期,此时暂缓加脾,箱内的巢脾已能满足蜂王产卵的需要。蜂群逐渐密集到蜂脾相称时,再进行育王、分群、强弱互补和组织采蜜群等措施,直至蜂群发展到满箱时可考虑加浅继箱。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