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昀
忻昀
关注数: 0
粉丝数: 7
发帖数: 3,195
关注贴吧数: 5
【雕吧原创】woshiymy
【雕吧原创】绝情谷之情花
【雕吧原创】心外无物
【雕吧原创】酒吧经典
【雕吧原创】寐惑丫丫
【雕吧原创】薇风兰影
【雕吧原创】醉舞月下雪
【雕吧原创】jingcrystal
【雕吧原创】kosose
【雕吧原创】豺狼很智慧
【雕吧原创】61.187.54.*
【红楼】奈何桥边,等你 作者:梅雪渡云飞 宝哥哥,我的一缕魂魄,随着逝去的风,来到了奈何桥边。透骨的寒风吹皱了我单薄的衣衫,冰凉的河水映着我憔悴的面颊。暝暝中,我期待着那红尘摆渡的老人,你可知,我愿用千年的等待换来你一瞬间的回眸。 宝哥哥,现在的你,想必是在宝姐姐的怀中,那么,你有没有到我的坟前洒几滴泪,为我写一篇悼词。我想是会的,我是你的林妹妹,你发了誓要娶我为妻的林妹妹。从前的柔情蜜意,如今都化成了逐水而去的花瓣,不知踪迹。空留下满腔的幽怨,不知向谁诉说。 宝哥哥,我本是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的绛珠草,你是赤瑕宫的神瑛侍者。每日里你用甘露浇灌于我,使我得以久延岁月,最终化为人形。那日日生成的情意,郁结在心中,终无别报,唯有以我一生的眼泪来还于你。 宝哥哥,自我到得你身边,你便以我为亲,时时看待,日日亲厚。却不想,来了个宝姐姐,项中一件金锁,煌煌生辉,上书:不离不弃,芳龄永继,恰正与你那宝玉上所书的“莫失莫忘,仙寿恒昌”相得益彰,怎不教我五内如焚,顿生凄凉。虽则你睡里梦里都记得我们的木石前盟,可又怎能敌得过这金玉良缘。每每醋意儿生起,众人都道我言语刁钻,却不知是心下惶恐,不知怎样才能得偿心愿。父母双亡,又有谁能知心知意,暖我心肠。 宝哥哥,潇湘馆内,翠竹生阴,湘竹洒泪,我守着这摇红流泪的烛,听着秋窗外秋风萧瑟,秋雨凄凉,想着慈父远别,爱母难归,唯有将思念都化作了泪珠儿,暖一暖冰凉的脸庞。潇湘馆外,那几树春花,怎奈得住冰刀霜剑严相欺,纷纷洒落尘埃。我的命运也象这花儿一般,零落成泥碾作尘。我自怜花人笑痴,手把花锄葬花魂。也只有你也是怜花之人,稍解我哀惋之情。 宝哥哥,世人皆道我爱使小性,牙尖嘴利,只有你能明白我的心思。我就象一只病弱的猫一样,处处提防着人们对我的伤害。没有利爪,没有强壮的身躯,只有瞪大了一双眼睛,竖起一身的绒毛,把远未长成的牙露出来。即使这样,又怎能抵挡得住那森森的利剑。其实,我又何尝不想在温馨的环境里,睡在暖暖的怀中,任人抚摸。也许只有我身边的人才能感受到我真实的性情。大观园里丫头对主子皆畏惧如虎,又有哪个象紫娟一样,把我的命运时时放在心头。全不顾自己的安危,以假试真,试出了你的真情。 宝哥哥,我知道你一个心儿在我身上,我又何尝不是一个心儿都在你身上。那年里,你头戴斗笠,身披蓑衣,像极了那画儿上的渔公,不由得,我就想起要做一个渔婆,与你斜风细雨不须归。我不要你功名利禄,不愿做一个悔教夫婿觅封侯的怨妇,我只愿与你守着些须产业,每日里梅竹伴卧,诗酒渡生。即使清贫,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那时,我的心病自会痊愈,不再会是这思虑忧愁中病弱的身躯,不再哭泣的我,会是一个温柔贤慧,活泼可爱的妻子。 宝哥哥,好可惜呀。世人容不得我与你这份木石前盟,只爱那金玉良缘。他们要的是在众人面前的行事大方,要的是一个听话的奴妻,却不想要一个真性情、懂爱情的女子,他们用自己的标准扼杀了我们的爱情。哈哈哈,这就是人间哪!又怎能有容我之地。过去的一切都烟消云散。我的泪,也流到了尽头,流成了一座坟丘,一个小小的土馒头。睡在里面的我,没有了爱,没有了恨,没有了焚毁诗搞时的痛彻心扉。留下来的是一个虚无的灵魂,就这样游荡到了奈何桥边。 宝哥哥,河面起风了。这里的天,永远都是空寂的,永远都充满了冰凉的气息。如此单薄的我,怎么没有感觉到过多的寒意?难道,是我的心比这天气更加的冰冷,才会感觉不到吗?也许是吧,为你流尽一生的泪,也流尽了我心中的热量。 宝哥哥,你在那里还好吗?家族的不幸已经铸成,你又该怎样去安身立命?或许你会和宝姐姐平安渡日,举案齐眉。我相信,以宝姐姐的聪明智慧,自然会把日子过得妥妥贴贴,不需你更多的劳神费力。虽然在世间的时候,我吃宝姐姐的醋,时刻都提防着她,可现在,却是只有她更适合你呀。或许,你看破红尘,做了和尚,正应了你时时对我发的誓。青灯古佛,破衣芒鞋,随缘而化。正所谓,无立足境,是方干净。了(liao)了(le)了(liao)了(le),一了百了。 宝哥哥,红尘事已然了却,你又会在何方?我又该去何方?我们是否,还有下世的缘份?奈何桥边,我能等来你回眸的一撇吗?
【贴图】郭靖&黄蓉PS图
【贴图】神雕诸侠
【贴图】完颜萍&耶律燕PS图
【贴图】李莫愁PS图
【贴图】公孙绿萼PS图
【贴图】程英&陆无双PS图
【贴图】郭芙PS图
【人物】巾帼英雄平阳公主 http://post.baidu.com/f?kz=137771498唐朝吧作者:赵学儒 平阳公主,女中豪杰;威武将兵,旌旗猎猎。天下纷争中原逐鹿,驰骋疆场父兄齐名。不让须眉,独树一帜招兵马;数万人马,娘子军威天下闻。君不见,娘子雄关今犹在,千年犹忆女将军。 这个平阳公主,就是唐高祖李渊的第三个女儿,也是李渊嫡妻窦氏的爱女。她是一个真正的巾帼英雄,才识胆略丝毫不逊色于她的兄弟们。但她的名字和年龄在记录其事迹的《旧唐书》和《新唐书》中没有记载。后世写武侠小说的给她起了个名字叫李秀宁。有书说她是李世民的妹妹,其父李渊起兵时她的年龄是16岁。人们觉得如此低龄难以做成那么大的事,于是推测她是李建成的妹妹、李世民的姐姐,李渊起兵时她是20~26岁之间。 南北朝统一之后不久,中国又一次陷入了大分裂的状态。这次分裂的时间很短,隋文帝的外甥李渊只用了7年时间就击败群雄,再一次统一了天下。李渊能当上皇帝,固然与他个人的条件分不开,但更重要的,是他实在生了一群杰出的儿女。这群儿女中功绩最大的就是太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和三女儿平阳公主。 李渊将自己的三女儿嫁给了武将柴绍为妻。这位柴绍在唐朝的凌烟阁24功臣中排名第14,谋略出众,善于以少胜多,消灭薛举、刘武周、王世充、窦建德都有他一份功劳。消灭唐朝最后一个对手梁师都他还是主将。婚后,柴绍携妻定居长安城。 隋末民不聊生,天下大乱。隋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五月,李渊决定起兵。而当时李渊的胜出机会并没有多大。他的地盘在遥远的山西边境,远离首都长安和东都洛阳。手下兵力也不足,不过万把人,而且天天要面对突厥的进攻,最要命的是,他的家眷全都在长安,身边只有一个次子李世民跟着。他领兵离开自己的防地时,对外宣称是为了到江都去接应被困在那里的隋炀帝,可是他的行军方向却直指首都长安。这种“掩耳盗铃”当然瞒不过长安的隋朝官员。长安方面立即下令拘捕李渊的家人。逮捕名单中就包括了李渊的三女儿平阳公主和她的丈夫柴绍。 形势危急,平阳公主和丈夫快速商议,决定分头行动,柴绍直奔太原,而平阳公主则在后方进行各种安排。她很快动身回到鄠县(今陕西户县)的李氏庄园,女扮男装,自称李公子,将当地的产业变卖,赈济灾民,很快招收了一支几百人的队伍。很快李渊起兵的消息就传来了。平阳公主听到这个消息,决心要为父亲招募更多的军力。 她到处联络反隋的义军。这个年纪轻轻的女子,以其超人的胆略和才识,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就招纳了四五支在江湖上已有相当规模的起义军。其中最大的一支就是胡商何潘仁,当时他手下有几万人。平阳公主派家僮马三宝前去游说何潘仁归降。不知道马三宝使了什么手段,势力远远超过平阳公主的何潘仁居然甘愿做平阳公主的手下。平阳公主收编了何潘仁后又连续收编了李仲文、向善志、丘师利等义军,势力大增。在此期间,朝廷不断派兵攻打平阳公主。平阳公主率领的义军不但打败了每一次进攻,而且势如破竹,连续攻占了户县、周至、武功、始平等地。 平阳公主收编的这帮义军都是杀人不眨眼的强盗。如果没有几分真本事,就是男人也镇不住他们,何况其兵源还来自原本不相统属的系统。能够在短时间内将收编的乌合之众变为一支百战百胜的劲旅,取得如此大的战绩,足见平阳公主的组织能力和指挥能力实在是出类拔萃的。 这支由女人做主帅的义军,军纪非常的严明,平阳公主令出必行,整支军队都对她肃然起敬。在那乱兵蜂起的年月里,这支军队得到了广泛的拥护。老百姓将平阳公主称为“李娘子”,将她的军队称为“娘子军”。 娘子军威名远扬,很多人都千里投奔而来。不久,平阳公主的娘子军就超过七万人了。 平阳公主在军事上的直觉与见地,堪称天才,隋将屈突通就曾经在她手下连吃几场大败仗。 公元617年9月,李渊主力渡过黄河进入关中,这时他很高兴地看到他的三女儿已经为他在关中打下了一大片地盘。他派柴绍去迎接平阳公主。接下来,平阳公主挑选了一万多精兵与李世民会师渭河北岸,共同攻打长安。柴绍属于李世民的部下,与平阳公主平级。夫妻二人各领一军,各自有各自的指挥部(幕府)。11月他们兵打一处,很快就攻克了长安。
...........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