樱风🌸 Bernard国木田
本人男性,切勿看Id识性别
关注数: 328 粉丝数: 601 发帖数: 20,432 关注贴吧数: 38
刚在我妈微信看到的。。 有些人喜欢骂人,或在背后说别人的坏话。殊不知,当口出恶言成为习惯后,这些语言就成了心田的种子,早晚会带来恶运。 人说话时会产生声波,当我们说一些不中听、不吉祥的话时,常会听到人们说:“快闭上你的乌鸦嘴!”因为当“负能量”的语言声波一出,就会吸引“同频率”的事件上门(周易讲究同气相求),这就是为什么乌鸦嘴会特别灵验。 尤其是忿怒和怨恨时所说的话,那些话都带有很强的能量,再透过负向的振波,结果往往让人意想不到。我们曾听说过,某些人因为一时气愤,说出了重话,后来真的发生严重的后果。比方夫妻吵架,妻子对先生骂道:“你去死!”结果先生真的就死了;父亲对孩子叫骂:“有本事你就永远不要回来!”结果孩子因为一场意外就再也没有回去过。 也许会有人问:“我只是说说而已,又不是真的,有什么关系?”。这就好比医生误诊一样,告诉一个人得了癌症,我们想想这个人会怎样? 生活中常听到这样的故事,一位老人因胸部不适、咳嗽,吃药无多大改变,就去医院检查,结果诊断出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恶性肿瘤,医师说只能维持一两个月时间。病人听后吓破了胆,身体便开始恶化,咳嗽不停,体重迅速下降。第二天,没想到医院说把检验报告弄混了,老人没得癌症!获知实情之后,老人立即离床,行动自如,没过几天就出院了。 说恶语为什么会伤到自己 美国思想家埃默森曾经说过:“用刀解剖关键性的字,它会流血。”足见语言是有生命的,它具备了创造和毁损的能力。尤其是一个人的口头禅,一天少说也要讲上百句,这些口头禅的能量会不知不觉地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心态和命运。 所以,我们说任何话都要心存善意,在措词用字上面也不要太重。比方,如果有人触怒了对方,我们可以用“困扰”或“遗憾”的字眼来取代“气愤”或“忿怒”,想想看,当改用“遗憾”二字时,我们还会火冒三丈吗? 有道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一句九月霜。言语看似简单,但影响却相当深远。我们每个人都是魔法师,可以用言语对别人下咒,也可以用咒语帮助别人。更重要的是,一个人所下的每个咒语最后都会回到自己的身上,因为这个人是发出咒语振波的中心,不是吗? 每个咒语就像一粒种籽,在种籽里面,我们无法看到大树,但只要播下种籽,并持续浇水灌溉,种籽自然会把自己所需的东西,吸引到身边来,而成长茁壮。 人为什么要发菩提心 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有磁场和能量的,不管是石头、木头、桌椅,你、我,包括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都是有磁场的。而且现代物理学有一个最伟大的发现,那就是“物质就是能量”。这句话向我们揭示,物质只是能量的一种形式。 打个比方,人的身体看起来好像是由固体物质所构成,而这些固体物质可以分解成分子和原子,但根据量子物理学,每一个原子的内部有百分之99·9999是空的,以闪电般的速度穿梭在这些空间中的次原子,其实是一束束振动的能量。这些能量并不是随便任意振动,振动其实就是携带讯息,整个讯息场会把讯息传送到宇宙量子场创造物质世界我们所看到的实相。 佛教说:“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是说我们肉眼所见到的并非真实存在,肉眼看不到的才是真实的存在。说得更明白一点,我们看到房屋、墙壁、身体都不是真实的,它们只是纯粹的能量,由于电子的移动速度非常快,以致我们的肉眼看不出来,因而认为它们是一个实体。 科学爱丁顿说过:“我们总是认为物质是东西,但现在它不是东西了;现在,物质比起东西而言更像是念头。” 念头,没错,物质是来自念头,是来自我们的思想。如果不是先有飞机的念头,科技是无法创造出飞机的;如果不是先有写这本书的念头,这本书也不会呈现在你的眼前。 如果剖析一张画,我们会发现它是由画布和一些颜料所组成,但一幅画之所以变成美丽的图画,并非来自画布和颜料等物质的总合,它是来自绘图者的念头。如果没有那个想法,也就不可能有那幅画。 把一块方糖放在瓦斯上燃烧,只会产生火光、热和油腻的碳块,可是如果把它吃进肚子,却能创造出许多事物,为什么?是的,是因为思想,思想把糖所提供的能量变成了梵谷的名画、台北的101大楼、肖邦的《波兰舞曲》和米尔顿的叙事诗《失乐园》,这些都是思想的结果。 所以,我们不管现在过得是什么样的生活,是落破潦倒,是病痛悲苦,是一无所有,都没有关系,重要的是我们的意念,只要常发正念,总是往好的想,并深信不移,风水无处不在'风水除了环境风水外'还有心灵风水和行为风水等。想根本性改变命运'必须都得改变。
玩家变暴力的元凶:游戏难度(转自b吧) 电子游戏一向被认为造成玩家暴力倾向,例如《魔兽世界》、《GTA》什么的。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其实不是这样的,玩家的暴力倾向于电子游戏的内容无关,而是与给玩家带来的体验有关。   这句话如何解释呢,就是游戏如果给你带来轻松的体验即便是《GTA》也不会让玩家暴力,而如果一个游戏让你烦躁如《Flappy Bird》,那么你也会砸电视、砸手机、砸电脑。   这项研究第一次将注意力转移到了玩家的‘心理体验’上,而不单纯的只是评价游戏内容。作者来自牛津大学Andrew Przybylski 说“游戏难度太高,或者因为操作失误带来的失败,更会造成玩家的暴力倾向。任何一个让你想扔手柄的游戏,都是让人产生愤怒的源头。”   来自Rochester 大学的心理学家Richard Ryan 说:“当玩家觉得,他们控制不了游戏的时候,愤怒和暴力便出现了。”   在实验中,研究人员找来了600名学生,让他们玩不同的电子游戏,然后再测试他们的心理状态和感受。在一个实验中,首先让学生们双手拿着冰碗25秒(这样就会让手掌麻木,增加游戏操作难度),然后让他们玩不通难度的俄罗斯方块。   最后,让这些学生给下一组人员分配手拿冰碗的时间。结果发现,相比玩普通难度的学生,那些玩了高难度俄罗斯方块的学生会多分配10秒钟(冰碗冻手)给下一组人员。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发现,不是游戏内容,而是游戏操作难度,操作的上手性,最打击玩家,这样也最容易造成暴力倾向。研究人员接着调查了300名游戏玩家,得到的结果如推论基本一致。   这个有趣的研究结果告诉了我们,并非游戏内容暴力,就会造成暴力倾向,还得看游戏的上手性、操作性。 其实仆扯了这么多就是想表达仆终于知道为啥仆想砸板子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