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andong511 tiandong511
一个开朗的人
关注数: 38 粉丝数: 186 发帖数: 6,304 关注贴吧数: 3
《大唐玄奘》有感 从来都说,佛法无边,想来是一个距离现在很远的概念。 有人会问,佛在哪里,它又做了什么? 西行前的玄奘似乎略懂佛法,只是读多了些寺院的清规戒律,并不知晓佛法的精髓,所以选择西行。 西行的玄奘,看过了杀戮,看过了流离,看过了荒凉,最终看到了生死。 天竺,他一心向往的佛国,应该有的平等,应该有的淡然无争,应该有的心灵救赎,却是那样的名不符实。 那么一路追的佛陀到底去了何处? 菩提树下,净水池旁,涅槃重生,罪孽尽除。佛祖有了,佛心也净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陀在自在,自在在菩萨,菩萨自自在,即自在菩萨! 心无旁骛,随心而动,随力而为,即见如来。
《大唐玄奘》有感 从来都说,佛法无边,想来是一个距离现在很远的概念。 有人会问,佛在哪里,它又做了什么? 西行前的玄奘似乎略懂佛法,只是读多了些寺院的清规戒律,并不知晓佛法的精髓,所以选择西行。 西行的玄奘,看过了杀戮,看过了流离,看过了荒凉,最终看到了生死。 天竺,他一心向往的佛国,应该有的平等,应该有的淡然无争,应该有的心灵救赎,却是那样的名不符实。 那么一路追的佛陀到底去了何处? 菩提树下,净水池旁,涅槃重生,罪孽尽除。佛祖有了,佛心也净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佛陀在自在,自在在菩萨,菩萨自自在,即自在菩萨! 心无旁骛,随心而动,随力而为,即见如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