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pillar wepillar
关注数: 1 粉丝数: 66 发帖数: 2,278 关注贴吧数: 6
对心经的疑问,烦请各位佛门师兄给予解惑,阿弥陀佛 按说心经应该是玄奘翻译过来的,他有五不翻原则,这样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其翻译的版本中既有当时唐朝的“白话文”,又夹杂着一些音译,比如般若波罗蜜多、三藐三菩提等,按照玄奘的解释,这些词语是秘密、多重含义等,故只好通过音译翻过来。 那我的疑问就来了,玄奘法师,您当时的年代是按我们现在的立法是公元600年左右,而心经初始问世的年代应该是公元前500年左右,您当时学习心经已经是此经面世1000多年了,您当时学的梵语的发音和心经面世时的发音一样吗?要知道1000多年,语言的发音变化是蛮大的,同样的词语,比如“三藐三菩提”原来心经面世时的发音是A,玄奘法师当时学的梵语发音应该就成了B了(1000多年了,音应该是变化无疑),再用汉字把这个音发出来,差不多是B- ,我们现在的年代距离玄奘那时又过去了1400年,我们现在看到的心经的汉字,我们用现在普通话读起来,发音又变成了C,因为同样的汉字,这1400年,发音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江西福建那些地方的客家话就可以推断出来)。既然发音变了又变,那么大家读的bo ruo, san miao san pu ti就更失去了心经面世时的意义。还不如智慧意译更切实际,传播佛学不是诵读经文,而是切实的按照经文的意思去行事,就像整体诵读经文或抄写经文的成不了佛而按照经文去行事的才能成佛一样。所谓的普渡众生,玄奘您应该让众生明白经文的意思,也就是通俗易懂,否则只能束之高阁,众生敬而远之了。所以我还是建议佛家传播佛教文化应该多整些白话文出来
对心经的疑问,烦请各位师兄给解惑一下,多谢 按说心经应该是玄奘翻译过来的,他有五不翻原则,这样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其翻译的版本中既有当时唐朝的“白话文”,又夹杂着一些音译,比如般若波罗蜜多、三藐三菩提等,按照玄奘的解释,这些词语是秘密、多重含义等,故只好通过音译翻过来。 那我的疑问就来了,玄奘法师,您当时的年代是按我们现在的立法是公元600年左右,而心经初始问世的年代应该是公元前500年左右,您当时学习心经已经是此经面世1000多年了,您当时学的梵语的发音和心经面世时的发音一样吗?要知道1000多年,语言的发音变化是蛮大的,同样的词语,比如“三藐三菩提”原来心经面世时的发音是A,玄奘法师当时学的梵语发音应该就成了B了(1000多年了,音应该是变化无疑),再用汉字把这个音发出来,差不多是B- ,我们现在的年代距离玄奘那时又过去了1400年,我们现在看到的心经的汉字,我们用现在普通话读起来,发音又变成了C,因为同样的汉字,这1400年,发音又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江西福建那些地方的客家话就可以推断出来)。既然发音变了又变,那么大家读的bo ruo, san miao san pu ti就更失去了心经面世时的意义。还不如智慧意译更切实际,传播佛学不是诵读经文,而是切实的按照经文的意思去行事,就像整体诵读经文或抄写经文的成不了佛而按照经文去行事的才能成佛一样。所谓的普渡众生,玄奘您应该让众生明白经文的意思,也就是通俗易懂,否则只能束之高阁,众生敬而远之了。所以我还是建议佛家传播佛教文化应该多整些白话文出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