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没如梦 还没如梦
关注数: 28 粉丝数: 208 发帖数: 33,751 关注贴吧数: 54
正史就应该相信吗?我们来动动脑子,看看可爱的《清史稿》 我们来看看可笑的《清史稿》是如何污蔑我大清的敌人的。 最著名的有网络上被某些别有用心分子到处流传的《包村惨丵案》。据说是一个人,走访浙江省诸暨县包村,亲耳听闻的一起太平天国对这个村子的惨烈屠丵杀,屠丵杀了多少人呢?“合村死者,盖十余万人” 天涯转载: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club.kdnet.net%2Fdispbbs.asp%3Fboardid%3D1%26id%3D3061926%26page%3D1%261%3D1%233061926&urlrefer=742c681b2262641b5b6cd3590e6372ec 当然,这个作者胡编乱造也就算了,因为,他连为我大清编订《清史稿》的那些御用文人相比差之远矣。 为此,我们来看看《清史稿》是怎么记述上面这次事丵件的。 截取清史稿《包立身》传: 包立身,诸暨人。家五十八都之包村,世业农。性朴鲁,里党莫之重。咸丰 十年,忽能言休咎,多奇中。节食茹素,夜则结跏趺坐。时贼氛渐逼,人怀忧惧, 争奔询,立身惟以行善为勖。人疑信参半,不知其娴武略也。 十一年九月,贼陷绍兴府,他贼复自金华来,诸暨亦陷。於是首倡义旗,从 者响应。村踞山,三面皆水田,惟一路由塍埒达村。贼焚掠至其地,立身以静待 动,入者辄为所毙。避贼者麕投之,栖止无隙地。乃益选壮勇成劲旅,贼来攻, 数不胜。立身不出村剿贼,贼至则战,战则身先,当其锋立踣。众见贼易击,虽 文弱者亦挥戈从事,间谍入村者,罔弗获。无事则焚香默坐,有所指挥,从之必 胜,远近惊以为神。贼惮甚,使素稔立身者招降,立斩之。乃悉纠数郡悍党,更 番进攻,而往者辄衄。群贼闻调攻包村,如就死地。相持八九月,大小数十战, 毙贼十馀万,精锐强半尽。 贼目有周姓者,眇而通形家言,乃周览村外,悉其川源山脉。会旱,溪流弱, 贼壅其上流,遂无涓滴。村外井水,贼举腐尸填之,出汲,则先以火器越井而阵, 后人出尸乃得汲,腥秽不可饮,然且难得。人众食寡,贼又四面断粮道,不得达, 贼遂索战无已时。每合阵,所损相当,势不能久持,终无一人言降者。贼遂阴穿 隧道而以金鼓声乱之,立身不之省。 七月朔日,贼穴隧道自村社庙出,即纵火焚庙,众出不意,大乱。贼遇人即 杀,未遇贼者亦仓皇图尽。立身见事败,与其妹凤英率亲军数千人死战,溃围出, 至马面山。贼蹑之,围数匝,鏖战不得脱,中炮死。凤英亦力竭自刎死丵,全家皆 遇害,从者亦无一得脱。合村死者,盖六十馀万人。 呵呵,一个村子,被几十万太平天国“刁民”围攻八九月,斩杀贼人刁民十余万,自己村子最后被攻破,合村死者,盖六十馀万人。 我们只能感叹,中国人命真不值钱,这场类似于淮海战役的大战役,居然只在浙江一个村子里面发生,真是雄伟,奇葩啊。 再此,我们不妨回过头来好好看看,诸如《明史》张献忠屠川杀人六万万。包村惨丵案,合村死者盖六十余万,这样的谎言,为何会堂而皇之的位列“正史”之中? 到底是写书的人有问题,还是读书的人有问题。 我想,这是两边都有问题的。 写书的人,也许是迫于压力,也许是为了逢迎上级,肆意污蔑敌对势力,将之丑化,恶化,白痴化。这种风气,几乎就断绝了中国传统史官,秉笔直书天下事,不为君王喜怒忧,的高尚史官精神。 想当年崔杼杀史官,史官们可以一个一个硬着脖子面对屠刀。可如今呢?中国受到了什么影响,才让这么一帮帮文人的骨头断了,风气折了? 不可否认,作为一个非科班生的历史爱好者,我很多时候无法分辨史书之伪作,无法明晰到底这件事发生过或者没发生过,这要大量的时间和阅读经历。 可笑的是,现在的科班生们,却没有花时间去找寻这些错误,这些漏洞,反而高举《正史》为圣经。这是一种什么态度? 失去质疑的能力,人类就失去了进步的动力。 科学是质疑天下的学问,那么人文科学难道就不能够吗?
读史谈标点! 现代人常有个误会,中国古代文言文没有标点符号的,所以才造成阅读困难和阅读歧义。可是中国古代到底有没有标点呢? 先让我们看看今天的国际通用标点符号的来历。 大学者亚里士多德(前384~前322年)在《修辞学》中提到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前540~前470年)的著作因为连写难以断句。林著指出西方新式标点系统的奠基人是意大利语法学家和出版家A.马努提乌斯(约1450~1515年)。他以语法原则取代诵读原则制定五种印刷标点:逗号(,)、分号(;)、冒号(:)、句号(。)和问号(?)。他的家族在百年间出书近千种,行销欧洲各地,这几种基本标点为各语种普遍采用。欧洲各语种也逐渐形成自己的标点体系,英语标点是在18世纪晚期才完备的。 看了这些,想必大家也明白了。 哦,原来西方的标点符号也是就是近几百年才完成的啊。 是的,中国引进西方的标点符号也就是清末同文馆的一大批翻译工作者共同完成并且引进的。 可问题就来了,没有标点符号的古代,读书不是超级困难? 其实压根不是如此。 千百年前,无论中国还是西方,都有一套不规范的标点符号在读书人之间通用。 举个熟悉点的例子,中学课文韩愈的《师说》一篇里面就有“句读(dou四声)之不知,惑之不解”的句子。其实早就告诉我们,古代的中国也是有标点的,这个标点符号就叫做句读。 句读的发明。 句读一词最早见于后汉何休的《春秋公羊传解诂序》,云:“援引他经,失其句读,以无为有,甚可闵笑者。”高诱在《淮南子叙》中又说:“自诱之少,从故侍中同县卢君,受其句读。”由此可知,句读一词的出现至少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唐沙门湛然在《法华文句记》中说:“凡经文语绝处谓之‘句’,语未绝而点之以便诵咏,谓之‘读’。”就是说“读”表明语意未尽而需要停顿,“句”表明文辞语意已尽。 句读的发明,其实也是古代文字系统的一大创新,也是无可奈何的一种选择。 汉字被发明之时,可没有今天这样多的字数,这样多的意思。 这是任何语言创始时期的共同点。 但汉字发明之时,先贤们也早就想到过断句的问题了。所以古代汉字有专门的断句字,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之乎者也”。当然,还不止于此,如“微”(微斯人,吾谁与归)“夫”(夫战,勇气也)“兮”(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 但随着平时表达意思的需要,这些拟声词,语气词也有越来越多的含义了。此时用起来就不那么方便了,因此句读慢慢出现在了人们的面前。 而统一标准的句读,则是在社会进一步进步,文字进一步需要的体现,也就成了现在的国标标点符号。 因为中国并非拉丁语系的字符语系,中国人的方块文字,决定了中国没有符号的概念,因此,中国没有发明推广出一套成文的标点符号。 但是古代读书人也绝对不会如今天的人一样,看着没有标点的古文而倍感无奈。 读书人们用自己的双手,解读文章,并且因为汉语的优美华丽,朗朗上口而能轻易的分出段落。 标上自己的解读方式,就成为了句读。 句读的学习,在韩愈的《师说》里面也有详解,那是一个古代“小学生”的必备功课。 当然,这有人可以以此联想到古代以此限制普通百姓读书的能力等政治方面。 在此就不做评述了。
轻松一下吧,各位说下自己身边的小吃。 我先说一个吧。 湖南特色,臭豆腐 长沙的臭豆腐称为“臭干子”,以火宫殿为官方代表,国朝太祖等曾光临并夸奖,美国《食品》杂志也亲临采访。火宫殿选用上等黄豆做成豆腐,然后把豆腐浸入放有干冬笋、干香菇、浏阳豆豉的卤水中浸透,表面会生出白毛,颜色变灰。初闻臭气扑鼻,用油锅慢慢炸,直到颜色变黑,表面膨胀以后,就可以捞上来,浓香诱人,浇上蒜汁、辣椒、香油,即成芳香松脆、外焦里嫩的臭干子。长沙街头也有很多民间制作臭干子的能手,例如南门口与劳动广丅场附近的“五娭毑”臭干子,深受长沙民众的喜爱,再下班时间经常需要排队一个小时才能买到几片酥香味美的臭干子。在以吃为特色的长沙文化里,火宫殿是臭干子的代名词,而“五娭毑”却是街头巷尾老少皆知的民间品牌。绍兴油炸臭豆腐是用压板豆腐切成2.5厘米见方的块,放入霉觅菜梗配制卤中浸泡,一般夏季浸泡约6小时,冬季浸泡约2天,然后捞起,用清水洗净,晾干水分,投入五成热油锅中炸至外脆里松即可,颜色为黄色,可蘸辣酱吃。武汉街头的臭豆腐多以“长沙臭豆腐”为招牌,但制作方式并不相同,是用铁板浇油煎,中不空并且为淡黄色。 长沙臭豆腐价格不贵,一般一块钱就能买两三片。 实在是我学生党时期的爱好。
【专题资料】转基因简介 无论小到细菌病毒,大到大象鲸鱼。 地球上的生物,无非是一套按照其体内设定好的编程程序运行的生命机械。                                                    -----《自私的基因》 基因这个东西,就像电脑编程的程序一样。 你可以在一台pc机中装入多种软件,然后让机器按照软件的命令运行。 基因,顾名思义,就是生命的基础因子。其核心很简单,就是四位核苷酸的编码。编码的不同,就像电脑中1010的排列不同而产生各种不同的程序一样。 所谓转基因是什么呢? 原来从人类发现基因,直到现在,还未有真正的破解基因的编码方式,也就是说,基因到底怎么编码我们知道了,可是编码的含义只知道一星半点。 但是人们已经可以开始利用这个技术为人类某福了。 怎么做? 也就是类似于中国人:“山寨破解windows”一样。 首先,找到一种我们需要的特性生物,然后找出他的编码他的特性的基因。然后导出这段基因再导入到我们的目的生物中。 这就是转基因了。 转基因的优势是使得目的物种获得了其种族本没有的特性。 具体优点上来说,就是产量高,病虫害少,生长迅速等(都是导入基因的功劳?也不一定) 但是,自然界石很奇妙的,每一个物种都是经过千万年的演化而来,他没有生长快,产量高等优点是有其道理的。比如该地区营养条件不合适,或者天候条件不合适,等等原因。 而现今人类在转入基因的时候,往往很难顾全所有因素。因此转入基因后会出现很多让人想不到的危害。 但没必要杞人忧天。 为什么? 因为自从有了生命一来,地球生命其实每时每刻都在转基因。自发的抢劫其它物种的基因,或者和其他物种交换基因。 小麦就是个典型的例子,小麦是有野生小麦的基因和黑麦基因融合的,本身就是抢劫了黑麦的基因,也就是天然转入了黑麦的基因。 所以说,转基因没什么可怕的。 转基因是一种正常的技术手段罢了。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