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R_小林 RR_小林
关注数: 38 粉丝数: 239 发帖数: 22,435 关注贴吧数: 16
旧酒新瓶,史上三大“傲腾”技术 自intel第7代cpu开始,引入了一个“革命性”傲腾技术,使用该技术必须要配合intel傲腾内存达成,实际上就是把一个比硬盘快但比内存慢的傲腾16g ssd充当低速硬盘的缓存盘。(低速盘不一定是hdd,但不是hdd的情况基本没人会需要加速) 但原来在这技术发佈的足足5年前,已存在类似的技术,下文将作介绍: 在介绍前,先讲一下所有技术共通的原则 “整個作業系統以及軟體的部份會在 SSD 上,一般日常作業時的活動也會都在 SSD 部分作業。 所以整個操作時候就會覺得是用 SSD 的感覺,但是當你系統比較沒有在做運算或是檔案存取時候,作業系統自己會判定檔案的歸屬,把一些大的資料檔案在背景偷偷搬移到 HDD上” 上文是引用自Apple技术的介绍,因为是繁体网站所以直接贴上没转简体字。所有以下介绍的技术也是这样的原理,所以可以判断,为了达到理想性能,最小要求使用的缓存盘有系统的一半容量,最高接近两倍差不多,最适合使用是64g至256g容量,当然如果你家是用上5t以上小姐姐特大盘,可以考虑使用更大的ssd。 下面开始正式介绍: 1. Intel Smart Response (ISRT) 由2012年Intel z68开始引入的技术 当时Ssd价格高贵,刚好适合给低阶玩家用低容量ssd使用,所以是合适的时代,可惜被intel失败的市场策略玩死,败因很多 — 当初只支持高阶晶片组,但我都用z68了还会差钱买ssd哦? — 一直不更新,最大只支持128g ssd,完全过时。现在intel大概是想用傲腾取代它,但其实isrt自由度远比傲腾强,更新isrt才是正路。 2. apple fusion drive Apple 2012年左右由macos10.8后更新而来的apple版isrt,在别家不同的是,win系软件全都要在安装完以后通过软件方式增加,macos则可以在系统安装前进行组合,增加安装系统的速度 相比intel是成功的,原因如下 — 苹果选用的ssd比较好 — 除了1t只用16g ssd外,2t以上用128g ssd,足够安装完系统后还有大量空间做缓存 — 不止支援128g ssd,已经有人改装过250g ssd使用,不过由于imac改装难度相对高,很少人选择自行升级 — 苹果没有放弃旧用户,试过至少2010年以后的产品(包含旧MVP)也支持这技术 苹果其实产品定价很不良心,但亦远比intel良心,苹果并不放弃旧用户反而是一种自信表现,“我的新产品就是有本事使人们乐意升级” 3. Amd storemi Amd于2018年推出,免费提供x470等400系主板(及未来产品)用户使用的软件,操作简单,安装完后选快盘和慢盘组合即可,最大支援256GB ssd作缓存,如超过250g,软件会把剩下的部份变成一个新盘,不过这也是缺点,因为它软件层面设定ssd要完全格式化才能混合,意味我有500g ssd的情況下,不能先用250g安装系统,再把余下的用作混合,而必須使用另一块ssd,希望下个版本能改善,当然这是大多同类软件的通病 Amd亦没有放弃旧用户,300系主板用户只要买19.99美金的软件授权即可使用,至于其他旧主板甚至intel主板是否支援,可要看有没有勇者尝试,和apple一样,都比intel良心多了 其他系列 1. ExpressCache等第三方软件 对,其实能做到类似isrt技术的软件多的是 2. 真傲腾 亦是最垃圾的“傲腾” 如我开始时所而,要做到合格性能,至少要有64g空间才足够,而800p是完全不足的 另外,别看到它叫傲腾内存,就认为它能当内存用,是不可以的。 它内存的命名只是速度能和内存比肩(事实只是中级pcie ssd性能),大概就只是个便宜的ramdisk方案产品 如果买块真正高性能Ssd,配合isrt使用,远比傲腾性价比更高,intel还是好好更新isrt,别拿傲腾来骗人了
新一代Pcie数目分析 今代cpu极其混乱 有Coffee lake的标压 有Kaby lake g的amd混合u 有Kaby lake r的初代低压 而今日发现8259u等28w系统低压竟然分到coffee lake上,规格与8代标压低压却皆不同,想讨论一下 Pcie数目计算方式,就是cpu的数量加上pch的数量,得出结果就是,影响扩充性 主流低中位价游戏本,如8300h+hm370,就是16+16=32 其中一般Cpu的16条直连显卡,pch的4+4作pcie ssd,1条网卡,剩余3条看有没有其他的,这样的数量,以单路1080以下的笔记本来说,非常充分 而低压本的情况则是这样 8250u+soc(即是没有)=12+0=12 只有12条。。。 看到吗?和游戏本比根本严重不足 一般有两种配法 1.集显本 4(pcie ssd)+4(满速雷电)+1(网卡)+2(半速的pcie ssd或半速雷电) 2.独显本 4(pcie ssd)+4(显卡)+1(网卡)+2(半速的pcie ssd或半速雷电) 一般显卡和满速雷电只能二选一,而市场上能拥有满速雷电的,确实貌似只见于集显本上 一些例子,macbook pro 13 with touch bar,用的7267u(pcie 12条),右侧的两个雷口只有半速(估计是左侧共享x4右侧共享x2) Surface book 2用只x4去跑1060所以独显性能发挥有限且没有雷口 在Pcie ssd已经成为主流的今天,可以看到12pcie 数目根本不足够使用 当然如果另类的厂商会阉割Pcie ssd... 不过8250u是被amd临时迫出来的,所以会这样不奇怪 先谈一下G系列(8709g等),这傢伙自身有8条pcie,对比7700hq少了8条,相信这x8用作连直vega显卡,以最大接近1060性能来说尚可接受,而且cpu内部直连效果应该更好 配合的芯片是Hm175,所以判断是7700hq小超版本形成 Pcie=8+16 虽然Intel宣传上说g系适用于轻薄便携笔记本电脑,但实际上按游戏本的想法去想这u更好,pcie充足甚至再多加张显卡也不过份。。。 然后是8259u等28w的低压产品 未知是Soc还是会有配搭芯片,但pcie数加至16条了 即是甚么?今年的macbook pro 13可以全部满速雷口,如surface book更新可以分x8去1060上 如新轻薄本用上 将有4(pcie ssd)+4(mx150)+4(满速雷电)这种完美配合出现 至少16x才是真正轻薄本主流呀!
都在讨论x1c和t480s,我来说x1 yoga和table 有人會說我會被噴,我想不到何解 在喜歡Tp的人中,傳統者比較多吧 但我是那些一點也不傳統的,會選擇x1 yoga和taplet的人,看中的是甚麼? 可以手繪,實時設計需求者,既然是這樣的人,傳統的tp當然不入法眼,至於為何不選微軟親兒子,當然是因為親兒子做工太糟糕及接口太落後 先來看Yoga Better than 2017 model: 8th gen Intel Core i5/i7 CPUs, integrated UHD Graphics 620 Brighter screen option: 500 nits, HDR. Finally! Non HDR models still only 270 nits :( Faster LPDDR3-2166 memory Windows Hello support Optional physical shutter for webcam ("Windows Goodbye support" ;)) Same or similar as 2017 model: Weight: 3.08 lbs Screen 14", IPS, up to 2560×1440 Up to 16GB RAM Up to 1TB PCIe SSD Fibocom L850-GL LTE-A modem 2x USB Type-C TB3 ports 2x USB Type-A ports 1x HDMI port Fingerprint sensor 720p FFC (seems low..) Stated battery life: 12h (WQHD LCD) or 15h (FHD LCD) Starting price $1889 Worse than 2017 model: (arguable) One fewer USB3 ports Major shift: OLED display no longer available :eek: allegedly because of lower battery life No more Iris Plus 640 GPU model Yoga只是小改,沒甚麼大特色 然後這個Tablet真的讓我震驚 採用「3:2」比例面板!螢幕解析度為「3000 x 2000」!13寸ips 支援第八代四核心Core處理器 內建2個Thunderbolt 3連接埠! 主機重量僅1.27公斤! 老實說我只是看 Yoga更新,結果反而這個tablet更吸引我的眼球 雖然不是13.5寸,但亦是大尺寸3:2屏新選擇,不喜歡帶魚屏的人亦一定有同感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