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stsource westsource
关注数: 7 粉丝数: 44 发帖数: 390 关注贴吧数: 11
张义尚:吴式太极诸名人传略 清庭倾覆,政治中心南移,诸武术名家亦随之先后南下,当时在太极拳方面,除了杨式而外,以吴式为盛。吴式的传承,是由旗人全佑先从露禅先生学习,后又列 班候之门得来。全佑之子吴鉴泉,早年任教于北京各大学,后来又在上海长时教拳,就当时之声誉说,除澄甫先生外,则是吴鉴泉先生了。吴先生之拳,特别长于柔 化,在致柔社周年纪念会上我曾亲眼见过先生表演,明年已六十开外,然举止轻灵,动作圆活,完全看不出有一点棱角滞涩的地方,真是令人佩服。不过就其架式之外形看,有点紧短前倾,不如杨式之中正安舒,大方开展,因之在自然松沉与气魄雄浑方面不够,此亦不可讳言者。先生之弟子,以徐致一为最著名,能以生理、心 理与物理力学解释太极拳之内含,其所著“太极拳浅说”与“吴式太极拳”,比所有的太极拳著作都好,乃能知道太极拳之真正味道者,不特陈、武、孙诸式著作不 能望其项背,就是陈微明、郑曼青编著之杨式的“太极拳术”、“太极拳体用全书”,也要稍逊一筹。杨式太极没有一本像样的书籍,李师的书很好,但又未能出版,确是憾事。此外吴先生的后学,还有先生之二子(名忘),其谓马岳梁与赵寿村、陈振民等,但究竟功力如何,我未见过,也就不敢乱说。不过我可以这样讲, 吴式的真传正授,是不错的,学者如无机会学杨式,遇着吴式,千万不要轻易放过,它和那些杜撰的或修正的太极拳,是不可同而语的。目前在上海的太极拳,无识 者流把陈式吹捧得相当高,实际上陈式的第二路炮捶,是百分之百的外家拳,第一路讲缠系劲,也只是在形质上的矫揉造作,不过比一般外家拳稍微柔和一点;还有 武式、孙式,比陈式又更柔一些,但武式松而不净,真正软沉松重的味道还未有;孙式是形意八卦的底子,讲主动的快,松软程序度尤差,更不要说轻灵虚无的境界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