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积邮🍀
gamefanzhang
关注数: 69
粉丝数: 237
发帖数: 5,903
关注贴吧数: 11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12 离上次发记录贴过了大概半年时间,拼拼凑凑又买了几枚,这上限200一枚的标准,感觉国内快玩不动了,最近发现国外有些流通铜币还挺便宜,下次开个国外铜币记录贴
京剧净角上线,今年的标签计划完成 等马年纪念币发行了,一起网购省个运费
虽然是外国的,好歹也是铜元 最近主题有点跑偏,发现国外有不少流通铜币也不错,相同品相比国内价格还便宜,从欣赏的角度来说,更有性价比
刚玩,貌似这款比较经典 脆脆的盒子,不过这个品种应该没啥假货吧,刚入坑,刷到这款铜币时,就觉得眼前一亮,然后发现托奶是款经典,果然好的设计就是不一样
外国铜币有造假的吗? 最近入了两个卢森堡,这种不值钱的应该没有人造假吧
最近入了个户部十文 品相还算过得去,就是字面上半圈的齿稍短了些,过两天砸了盒清理一下污迹
凡人修仙传自制吧唧大合集 联名众筹已无法满足,开启自制邪修之路
强迫症的票名左上方连 现在由于各种奇葩版式,一年也收不了几套这样的左上方,也好,省钱了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11 妥妥的品相派萌新,加上手头拮据,继续在9~10级币徘徊
2025纪念币标签进度2/3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听说没约完,面值搞一枚应该没问题
有人说假,是我的路走歪了? 入了几枚铜元,有人说不对,但又没明说哪里不对,有点自我怀疑了,是我走歪了?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10 自23年7月发的第一个记录贴,到今天正好一年半,个人觉得铜元还是比银元好玩。一是经济上入坑门槛低,二是包浆颜色丰富,三是传世美品的少,能体验不断寻觅的乐趣。
为什么铜元会呈现出不同颜色的包浆? 个人猜测,铜元包浆的颜色,主要由铜元表面的氧化物主要成分所决定。如果以氧化亚铜(Cu2O)为主,则呈现枣红色,如果以氧化铜(CuO)为主,则呈现黑色,但多半都是二者兼有,则呈现不同程度的褐色,即巧克力色。此外,铜元中还有其它金属杂质,有时会析出表面形成氢氧化物和氧化物,也会影响包浆的颜色
人民币评级行业标准发布 不知道现代纪念币今后会不会参考此标准
萌新的铜元收纳方法——自制评级 铜元的保存收纳方式很多,老玩家大多是以纸夹+钱币册的方式来整理的,简单方便,还可以做标记。也有采用各种带内衬的透明圆盒,方便欣赏,上手把玩。更有一些精品玩家直接入手评级币,或者买了裸币送N、P入盒,高端大气上档次,但需要一定的经济实力。
2025纪念币自制标签进度(1/3) 明年发行3枚,蛇币标签直接用了生肖邮票的图,觉得这个设计挺好的,3条蛇组成一个福字
玩铜板的太小众吗? 吧里基本看不到有什么交流的,入手渠道太少
说实话,集邮30年第一次看邮展,下午2点去入场很快,没有排队。但是盖戳和买邮品的还是排了一堆人,像我这种只玩裸票的就不去“嘎闹忙”了
今年的币算是齐了,装盒 我也是佩服自己的耐心,楞是等到最后一枚发行,省2个运费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9 萌新继续在市场上淘点便宜货,消费水平还是控制在每枚200以内。 现在对铜元品相的要求,首先还是看打制状态,字口必须全,齿尽量全,可以隐约可见。底板没有大伤,包浆不能太花,锈尽量少,结晶锈硬锈等无法通过物理方法抠除的锈坚决不要。 似乎要求有点多了,又穷又菜又爱玩
学习假币制作水平2 基本都是某鱼的经典假币
学习一下现在假币的制作水平 单从字口压力一点,是不能用来判真了
两山标签试试效果 等待旦角发行,没得玩自己找点乐子,无奈峨眉山找不到好素材,先做两个
这么假的币竟然也有人拍 微拍堂的托还真多,假的图谱上都找不到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8 便宜的看不上,好品又超预算,只能佛系收集
@美藏雅风轩,请勿盗我的图,发在你错漏百出的帖子里 你喜欢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胡言乱语,我懒得理,但不要盗我的图和抄袭。本来我的学习心得有人分享转载是好事,但是被你盗图抄袭,放在错漏百出的帖子里,我觉得有点恶心。
不同时期影写特征的深入研究 不同时期影写特征的深入研究
影写版印刷特征的深入研究 自1959年北京邮票厂成立以来,我国影写版邮票印刷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影写版印刷技术也在不断的升级和改进。不同时期的影写版,呈现出的印刷特征也会有所不同,按制版工艺来分,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1959-1985,照相腐蚀凹版;1985-至今,电子雕刻凹版。下面就深入探讨一下,这两种影写制版方式的印刷特征有何不同。 先看一张对比图,大家能看出这两种工艺的网点区别吗? 最直观的区别是:照相腐蚀凹版的网点呈圆形,大小基本相同;而电子雕刻凹版的网点呈菱形,且大小不同。为什么两种影写版的印刷网点特征不同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今年的标签指标已完成 3枚币准备等发行完一起网购了,省2个运费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7 到今年5月份,入坑就满一周年了,标准仍然停留在200以内,但是对品相的要求却越来越高,起初只要字口龙头清楚就行,现在除了看齿还要看底板包浆。如今的主要矛盾已成为:日益增长的品相要求与低下的消费水平之间的矛盾
玩铜元先学点化学基础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应该和铜元包浆颜色有关,分享出来一起学习】 金属铜多呈现红褐色,这是由于其表面带有薄薄的蓝紫色氧化膜和红褐色氢氧化物而形成的。铜经常有不同的颜色,比如黑色,红色,灰色,咖啡色等。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不同的颜色呢?
添了一个抠锈新装备 让锈迹无所遁藏
非铜元请勿发在本吧 一眼不开门的银元就不要拿出来忽悠了,懂行的都懒得理你,连我这新手都看不下去了,就是可惜没吧主删帖
【8格车】逆推,复刻,二改,实体 感觉各厂家的成品套总有点不满意,于是参考RB上的moc改改,不管好不好看,自己中意就行了
认识一下京剧币上的乐器 作为一个戏剧外行,对京剧币上的这些乐器完全不认识于是稍稍学习了一下,这些乐器从左到右分别是:三弦,月琴,京胡,檀板,锣,单皮鼓
独家个性封装已到货 不用预约,不用排队,方便省时,MS69,独家标签盒封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标签先准备好,看这炒作势头,估计要花10块买一枚了
在抠锈的路上孜孜不倦 强迫症实在接受不了有锈的铜元,刚玩的时候买生坑货来洗,但洗完依然有黑底,包浆也破坏了。现在只买原味带浮锈的,手工清理一下,效果还是挺好的,渐渐可以看图就能分辨浮锈还是生根锈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6 最近对连叶纹产生了点兴趣,单纯就是喜欢欣赏,收集了常见的版式,预算标准还是稳定在百元
普版的才有能力挑点好品的 感觉楷书比隶书好看
希望明年的生肖能正常一点 四轮注定是不完整了
近三全楷书连叶纹 传世好品的铜元确实不多,看着喜欢就入手了,只玩龙板不玩旗,但对连叶纹情有独钟
降龙十八掌--飞龙在天 好像含“东”的龙很像,含“江”的龙也差不多,还是川龙形态多样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5 转眼入坑5个月,主要以收集龙纹欣赏为主,不玩版。记录下入手价格,给同为新人的吧友一个参考,渠道基本在淘宝直播,咸鱼,贴吧,微拍堂,漏肯定是没有,只求不被坑就好
这枚四川如意龙开门吗? 学习精华帖的时候,翻到的图,感觉这枚字口挺怪,铜质也挺差,请大佬们鉴定一下,给小白解解惑
砸盒技术日趋娴熟 为了统一收纳也是拼了
国家公园刚到货 一枚足以,多一枚都嫌多,现在纪念币的乐趣就只剩下做标签了
继续砸盒清理工作 上一个带绿锈的,砸盒清理废了,急需一个没难度的找回一点信心
试验宣告彻底失败 抠完锈全部漏铜,看来硬绿锈不能完美去除。准备这一片打磨光重新养包浆了
这几天啃了个硬骨头 不是干了什么大货,只是清理了一枚铜元,都是硬锈,用上了钢针一点点抠,累计花了近3个小时。有老洗,包浆底色不太一致,但是底板好,三全深打,清理完还是挺漂亮的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4 新入的一小波清理好了,整理装盒
开启铜元清理工作 一小波已到货,开始清理工作,工具先准备好
最近入的几个铜元 还在路上,等到了要好好清理一下污迹和浮锈,那枚湖南直须龙貌似有很大挑战
工艺品做工也很细致 不得不说,现在的工艺品做工也不错,大名誉品就搞个来填坑,除了包浆,其它工艺都不是问题了
推荐2个公众号一起学习 铜元学堂和蒋氏精评
大佬们来鉴定一下真伪 都是网上找来的图,大家一起学习学习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3 依旧在几十块的水平徘徊
请教铜钱铜板能发挂号信吗? 看交流有人发挂的,但又听人说挂号不能发金属的东西,是各地邮局管的不一样?
萌新的平价铜元入手记录2 最近到处逛,又淘了一些便宜货。妥妥的品相派,要求也不高,就是字口和龙头清楚就行,不玩版,主要是没那个实力
蛮有意思的龙板分类 网上看到一篇文章,截图分享一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