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芯3Aº 理综鬼才
逃脱不了现实的枷锁,就在思想的世界奔跑。
关注数: 62 粉丝数: 226 发帖数: 3,592 关注贴吧数: 120
《Girls Band Cry》的摇滚魂:无条件自尊的音乐宣言 在众多音乐题材动漫中,《Girl Band Cry》引发了独特讨论。有人质疑它是否“真正摇滚”,但若从心理动机层面剖析,主角井芹仁菜展现的正是摇滚精神的核心——无条件自尊的坚定实践。 与此相对,作品中“钻石星辰”乐队的转向则揭示了有条件自尊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挣扎。 无条件自尊:仁菜的摇滚精神内核 井芹仁菜在首次发行歌曲播放量寥寥无几时,提出的问题是:“我们的音乐为啥不受观众们喜爱?”这个问题本身就折射出她无条件的自我接纳。 她没有质疑自己的音乐价值,而是质疑外界与音乐之间的连接方式。这种思维模式与心理学家阿尔伯特·埃利斯提出的无条件自我接纳高度一致。 仁菜的表现符合无条件自尊的特征:她的创作动机源于内在的真实表达需求,而非外部认可。当她的音乐不被理解时,她不会陷入自我否定,而是保持对自我价值的坚定认可。 这种特质让她在逆境中依然能保持创作的真实性与独立性,这正是摇滚精神中最为珍视的反叛与自主性。 有条件自尊:钻石星辰的困境 与仁菜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钻石星辰”乐队。他们在摇滚音乐销量不佳后转向偶像音乐路线,又在仁菜的摇滚路线爆火后再次回归摇滚。 这种行为模式展现了典型的有条件自尊。 有条件自尊者的自我价值感高度依赖外部评价与市场表现。钻石星辰的音乐选择不是基于内在艺术追求,而是随着外部认可的方向摇摆。当外界评价负面时,他们陷入双重困境:接受批评意味着否定自己,拒绝批评又否定之前的经验。 这种自尊模式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脆弱的高自尊”,即一种过分在意他人评价而变得脆弱不堪的心理状态。这种状态下的创作者难以保持稳定的艺术方向,容易被市场风向所左右。 摇滚皮与摇滚骨:自尊类型决定艺术高度 《Girl Band Cry》通过对比这两种自尊模式,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摇滚精神? 摇滚不仅仅是一种音乐形式,更是一种生活态度和价值选择。它要求创作者忠于内心,即使面对商业失败也在所不惜。 仁菜的无条件自尊使她能够承受负面评价而不迷失方向。这与心理学家提到的“在口水里游泳”的能力不谋而合。真正强大的艺术家不是不受伤,而是能够在批评中保持自我价值感。 钻石星辰则代表了艺术创作中的普遍困境:当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冲突时,如何选择?有条件自尊者往往倾向于妥协,寻求短期认可,却可能牺牲长期的艺术一致性。 自尊稳定性的心理机制 从心理学角度看,两种自尊模式的差异源于自我评价的标准不同6。 无条件自尊者将自我价值与存在本身绑定:“我是一个有目标、有选择的人,我和其他人是一样的。只要我作为人类大家庭中的一分子而存在,在某种程度上,我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不管我表现良好与否,他人认可我与否,我都会选择无条件地接受自己。” 而有条件自尊者则将自我价值与成就和认可绑定:“如果你表现良好或受到重要人物的认可,你就会自己尊重自己。你对自己的认可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评价。” 这种差异决定了创作者面对市场反应时的心理韧性与艺术坚持。 结语:摇滚精神的心理学解读 《Girl Band Cry》通过无刺有刺与钻石星辰的对比,展示了两种自尊模式在音乐创作中的表现。这部作品之所以“摇滚”,不在于它的音乐风格是否符合传统定义,而在于它对无条件自尊的推崇与践行。 真正的摇滚不是和弦进行或失真音色,而是敢于在世俗评价体系外坚持自我价值的勇气。井芹仁菜的角色塑造,恰恰抓住了这一核心精神:她的音乐或许不完美,但她对自我价值的无条件接纳,使她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摇滚音乐人。 在艺术创作领域,无条件自尊或许是最珍贵的创作心态——它让创作者能够超越短期认可,追求真正有长期价值的艺术表达。
夜神月不是中二,而是特权对人性的腐蚀。 《死亡笔记》不仅仅是一部关于超自然力量的悬疑作品,更是一则关于权力、正义与人性异化的深刻寓言。它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将“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之间的张力推向极致,并让我们看到,当人越过程序直接执掌生死,所谓的“正义”如何迅速沦为专制的遮羞布。 夜神月所持有的死亡笔记,本质上是一种不受制约的绝对权力。现实中的死刑执行必须经过严谨的司法程序:侦查、起诉、审判、复核——这些流程并非冗余,而是为了防止误判、维护程序正义所必要的制度设计。它们的存在,意味着国家权力在剥夺个体生命时必须保持谦抑与审慎。而死亡笔记的出现,彻底颠覆了这一逻辑。它使夜神月成为集警察、检察官、法官、行刑人于一身的“唯一神”,在四十秒内完成从“立案”到“处决”的全过程。这种权力的即时性与绝对性,恰恰是法治精神的反面。 夜神月的堕落轨迹,正是权力腐蚀人性的经典样本。他最初动机中或许带有某种理想主义的成分——清除罪恶,创造洁净世界。但一旦拥有了不经审查的权力,道德边界便开始模糊。从写下罪犯之名,到杀害调查他的南宫直美、L,甚至动念弑亲,夜神月一步步从“正义的伙伴”滑向“新世界的僭主”。他不再服务于正义,而是服务于权力的自我维持。他所执着的早已不是犯罪与否,而是谁阻碍了权力的运行——而所有阻碍者,皆可被定义为“罪人”。 克林顿那句“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揭示的正是权力与责任的对称关系:真正的权力来源于制度的授权,并始终受到监督与制约。而夜神月的权力却来自于一本无人知晓的笔记,它没有授权基础,也不接受任何审查。这种无源之权、无责之权,注定走向暴政。它看似高效地铲除了恶人,实则建立了一种更可怕的“恐怖统治”——任何人都可能因触怒笔记持有者而被无声处决,没有申辩机会,没有救济途径。 《死亡笔记》因此成为一则警世故事。它提醒我们:程序正义或许缓慢,甚至有时容错,但它构成了权力滥用的防火墙。抛弃程序,直接追求结果,表面上是在执行正义,实质上是在解构正义。夜神月不仅杀害了一个个具体的个体,更是在杀害“正义”本身——当他以神自居审判他人时,他已同时杀死了自己心中的人性。 真正的正义,从来不能由一个人、一本笔记所定义。它必须诞生于公开的辩论、严密的逻辑、对证据的尊重和对人性的谦卑之中。程序不是正义的障碍,而是它的必要条件——它不仅保护嫌疑人,也保护我们每一个人,免于被任意指定的“神”审判。
拉和爱在中国的热度差别 在国内漫展上,Love Live!系列(以下简称LL)相关的同人创作、COSPLAY和应援活动显著多于偶像大师系列(以下简称IMAS),呈现更高的热度。 模型猜想:“集体目标导向型企划”模型及其与中国社会文化结构的“同构性”是LL在中国拥有更广泛受众基础的关键因素之一。 模型核心阐述: 1. **预设框架与目标优先:** LL企划(尤其是μ's、Aqours、Liella!)的核心叙事逻辑始于一个**预设的、结构化的集体框架**(如面临废校危机的音乃木坂学院、面临合并危机的浦之星女学院、需要提升国际知名度的结丘女子高等学校),以及一个明确、紧迫的集体目标(阻止废校/合并、提升学校声誉、赢得大赛等)。这个框架和目标在角色登场前就已设定,具有强制性和外部压力。 2. 角色服务于集体框架:*角色(偶像)的引入、定位和发展,首要目的是填充并服务于这个预设的集体框架,以达成共同目标。她们的个性、才能甚至矛盾,常常需要在“为了学校/团体”的大前提下进行协调、妥协或克服。个体角色弧光往往围绕着“如何融入集体、为集体贡献力量”展开。 3. 集体利益高于个体: 叙事中反复强调的核心价值观是个体利益需要为集体目标让步。这体现在角色的牺牲(如个人时间、爱好、甚至健康)、对团队纪律的遵守、以及冲突最终以集体共识而非个人胜利为解决方案等方面。“大家一起实现梦想”是最高主旨,个体梦想的实现紧密捆绑于集体目标的达成。 4. “班级”式结构:这种“先有集体(班级/学校),再有个体(学生),个体服务于集体目标”的组织模式,与中国受众普遍经历的十二年基础教育中的“行政班级”制度高度同构: * 结构预设性: 学生入学即被分配到一个固定班级(预设框架),班级有共同的目标(升学率、集体荣誉等)。 个体嵌入性:学生作为个体加入这个已有框架,其角色(班干部、课代表、普通学生)服务于班级运行和目标达成。 *集体优先文化:“班级荣誉高于个人表现”、“个人服从集体安排”、“为班级争光”是普遍被倡导的价值观,个体差异常在集体活动中被调和或暂时压制。 目标驱动性:班级的存在和运作有明确的外部目标导向(中考、高考、评比)。 同构性与受众共鸣: 认知熟悉感:LL的叙事结构和核心矛盾(个体如何在一个预设的、有目标的集体中找到位置并贡献力量)与中国青少年和年轻成年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最熟悉、历时最长的社会组织形式——“行政班级”——高度相似。这种深层的**结构同构性**带来了天然的认知熟悉感和理解上的低门槛。 情感代入感: 受众(尤其是学生群体和刚毕业的年轻人)很容易将自身在班级生活中体验过的集体荣誉感、同伴羁绊、个人与集体的张力、甚至为集体目标奋斗(或妥协)的经历,代入到LL的故事和角色互动中。LL提供了一种艺术化的、理想化的“班级奋斗”图景。 价值认同感:尽管现实中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可能更复杂甚至存在冲突,但“集体成功需要个体努力与付出”这一核心信息,在LL中被浪漫化呈现,契合了被中国社会文化(尤其是教育体系)所广泛**内化和强化**的集体主义价值取向。 虹咲学园偶像同好会:模型内的变体 虹咲是LL系列中的一个特例,它弱化了“预设的、紧迫的集体外部目标”(没有废校危机),更强调“同好会”性质,聚焦于个体偶像因热爱而聚集、追求各自独特的“最闪耀的瞬间”。这使其在情感基调和组织模式上更接近IMAS的个体导向,也部分解释了它在吸引偏好个体故事的粉丝上的成功,但整体上并未动摇LL主系列“集体目标导向”的核心模型。 结论: LL在中国漫展文化中的显著热度,部分可归因于其“集体目标导向型企划”模型与中国受众成长过程中最核心的社会化经验——“行政班级”制度——在结构、运作逻辑和核心价值观上存在深刻的同构性。这种同构性提供了强大的认知熟悉感、情感代入感和价值认同感。
AI绘图 把用户的简介也放上去了 midjourney/nijijourneyにドハマりしてます。しかし、AIアーティストだのAI絵師だのと嘯くつもりはなく、「midjourney/nijijourneyで作成しました」=「midjourney/nijijourneyと共同で作成しました」というスタンスです。私が作成し、公開したイラストのご利用は、・個人使用(SNSのアイコンなど)はOK・(無いとは思いますが)商用利用や自作発言はNG2023/09/02 追記・YouTubeなどに配信する動画への使用、及び、マインクラフトなどのゲーム内での表示などは一切NGとさせていただきます。ご使用の際の声掛けなどは不要ですが、どのイラストが使われているのか知りたい気持ちはあるので、「この作品の、何枚目の◯◯を使わせてもらいます」みたいな感じで教えてもらえたら嬉しくなります!必須ではないです!2023/01/22追記申し訳ありません、リクエストは受け付けておりません。私の作りたいもの、見たいものを作っていきます。ただ、反応やコメントがあるキャラとかは作る頻度が増えたり増えなかったりするかもしれません?反応をいただけるのは素直に嬉しいのですが、そこに固執してない、承認欲求が他人様よりか乏しいので、自分でも多分そういう「他人様に見てもらうために」というやる気は持てないんですよねぇ。というわけで、今後も好き放題私が好きなものを作っていくので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2023/05/20追記「ノット・クリエイター(リ不)」からアカ名を変えました。リクエスト申請が未だにあるからです。なんか、リクエスト募集したらお金だかアマプラのギフト?だか貰えるんでしたっけ。それなら尚更、私がリクエストを受け付けることはありません。改めて、【AIを用いて私が利益を受け取る事は一切ありません。】(見てくれた方からのイイネとかお褒めの言葉以外)私は私の趣味目的でのみAIイラストを作成し、アップします。それを誰かに見て楽しんでもらえるならば尚良し、それだけの事です。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2023/06/13 追記私がアップした作品にタグを付けていただくのは嬉しいし楽しいので、有り難く見させてもらっています。正直「こういうタグついたらいいなぁ」とかいうのも若干あります。ただ、イラストそのものやキャラクター、元作品、ネタタグ、AIに関するタグならばいいのですが、「私を褒めるタグ」は、お褒めの言葉ほど不相応なので、「私を褒めるタグ」はつけないでいただきたいと思います。クリエイターではないので。……こんな悲しい文章を打つことあるんだ…?人生って面白いですね!「作者は頭おかしい」とかは大丈夫ですよ、周知の事実なんで!一応作品の責任者には当たりますので、見る人が不快になりそうなタグは消しますけどね。私を褒めるタグもその一種だと思ってます。それではよろ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