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5219 横滨悦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关注数: 119 粉丝数: 252 发帖数: 4,457 关注贴吧数: 107
**的中年——姜文(二)中年是**的现实。当我们终于可以腰缠 **的中年——姜文(二)中年是**的现实。当我们终于可以腰缠万贯时间的时候,才知道中年并不是我看到的表象,**的中年不仅消融掉我浓密的长发,也弄丢了我蓬勃的激情和梦想,有些时候,一觉醒来尽然忘记了很多重要的记忆。更要命的是孤独开始富得流油,忧伤也异常亢奋,唯一不变的是毛哥对我的冷若冰霜,也没有几间出租房让我每天检查。现在明白,人生的境界不是天天幸福,而是天天不烦。有一些思念和牵挂可以入梦,梦会绵长,有一些爱好可以入心,生活就会充实,有一两个人懂你的沉默黑夜就不会漫长,有一两个圈子可以分享,时间就会缓慢,没有爱好,时间就会无聊,没有兴趣,生活就会无味。人生不是竞走,用最快的速度到达终点,而忽略了一路的风景和喝彩,这不是中年。 中年不是摇滚,持续的愤怒和亢奋不会快乐,我见过一个斗士,每见一次,斗士都是一副忧国忧民的样子,这个社会仿佛没有一件让他可以称心的事情,鲁迅一般。人生活在极端,总会倾斜,特别是一个女人,忘记柔软等于慢性变态。中年也不是民谣,清新到忘记年龄,单纯到忽略世事,都是要不得的,不能跟生命较劲,弄好了就是刘晓庆,弄不好就成了刘胡兰。中年更不是学院派的民族唱法,千人一面,千人一声。登不上大雅的舞台,又不屑于乡野僻壤的原生态,活得活得就忘记了来路。中年更要懂得敬畏,敬畏生命,敬畏生活,敬畏阅历,敬畏年龄。中年应该有两种事应该尽量少干,一是用自己的嘴干扰别人的人生,二是靠别人的脑子思考自己的人生。
人生的真谛:诗意地栖居,然后悄悄地走掉 李银河9小时前 · 人生的真谛:诗意地栖居,然后悄悄地走掉 李银河 9小时前 · 中国著名社会学家 我爱遥想宇宙。我想的时候,心中渐渐被恐慌充满。我希望自己不要老想这件事。从一天想起几次,到几天才想一次,到一个月也不想一次,到一年也不想一次,最后达到永远不想的境界。将来就那么糊里糊涂地去死有什么不可以呢?何况想也想不出个结果。如果真能想明白,如果这事真有一个标准答案,想想未尝不可,可是我已经从十来岁一直想到退休的年纪,还是没想明白,这种折磨到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每当我把这件事往深里想,就开始变得战战兢兢。好像一个手握探雷器正在探雷的工兵,一不小心就可能粉身碎骨,至少也得缺根胳膊断条腿。 一个黑漆漆的空间。硕大无朋的天体在黑暗中游荡。每个天体都相距很远,有的距离不是以万亿公里计,而是以光年计。这其中的一个星球,就是我短暂的栖息之地。我在其中存活的时间满打满算也就几十年。即使我活到了一百岁,在宇宙中也不过是短短的一瞬。当我逝去之后,一切的一切都像没有发生过一样。所有的喜怒哀乐都不激起一丝涟漪。从本质上说,我和一块石头没有区别,都是宇宙的尘埃。 我有答案了吗?可以说有了:安静地度过这段时光,这个生命,从无到有,再从有到无。最重要的是安于所拥有的,并不去费力追求什么。凡是能带来痛苦的事情都不去做。只是随手采撷一些生存所需之物,优哉游哉度过此生。因为没有任何事情值得付出让自己感觉痛苦的代价;没有任何事情值得焦虑,值得追求。 小时候,我们有着蓬勃的生命力,它推动我们去努力做各种事情。但是到年纪大了,我们才终于弄明白人生的真谛:那就是,诗意地栖居,短暂而充满诗意地栖居。然后悄悄地走掉,在浩瀚的宇宙中消散,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像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没有一个人能摆脱这种命运,包括那些最伟大的人。 态度决定人生的高度
小作文 送别 爸爸出门那天正好下雨. 他站在院子里看了一会儿朦胧的细雨,然后对我说:”我走了,你要好好上学”.然后扛起行李就走出院门. 我跟在他后面走上出村的那条小路.穿过一片小树林,道路两旁是很大一片庄稼地,新翻出的泥土被雨水打湿了,渠水在田地边安安静静的流淌,水面上荡开一圈一圈的小水花. 我跟在爸爸后面,望着他的背影在细密的雨丝里行走.我很想让他回一下头,和我说几句告别的话,哪怕安慰我一下也好,但是他一直昂头走着,没有看我,也没有说话。 拐个弯儿就是小桥.走过小桥,就是312国道.公路那么长,一直伸向很远的地方,爸爸要去很远很远的地方打工挣钱.我不喜欢那个地方,它让我变得孤单.在以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爸爸将不能陪我读书,不能陪我去山上摘野果子,不能在考试过后装作很严肃的样子,把我的奖状贴上快满的墙壁,而转过身,我却看见他的眼睛在笑…… 我在想着这些事的时候,看见很远的地方,有一辆蓝色的长途汽车,向我们这里驶过来,爸爸已经在弯腰吃力的扛起行李,我赶紧伸手帮他把行李背上肩头.不是怎的,我突然说了一句:”爸爸,加油!” 爸爸的肩膀动了一动,他终于回过头,艰难的笑了一下说:”涵涵,你要学着一个人走回去.别怕,加油!”然后,就挥挥手上了汽车. 长途汽车终于带走了爸爸,只留下一团淡蓝色的尾气向远方飘散. 我转过身,走过小桥,穿过小树林,向家的方向走去。爸爸不在家了,今后我要赶紧长大,帮他把家照顾好,他如果知道了,一定会很开心的. 我走上进村的那条小路,道路两旁是大片的庄稼地,渠水在田地边儿上安安静静的流淌.雨已经停了,田地里已经开始有人在忙碌着,远远的能听见淇河水在哗哗的响. 我挺直了胸膛,加快了脚步,仿佛我已经长大的样子,一个人向那条小路勇敢的走过去。 给妈妈的一封信 亲爱的妈妈: 现在是晚上7点,我坐在书桌前给你写信,嘿嘿,我能听见你在厨房里刷碗的声音,妈妈你辛苦了. 我能想象到你刷碗的样子:你的手浸在凉凉的水盆里,把洗碗布在碗里往外转两个圈,在水龙头下一冲就洗好了.我也会,真的.每次我说:”妈妈让我来洗碗吧”.你总是微微皱着眉头说:”不用了,你去学习吧”.于是我只好又回到书桌前继续写作业。 妈妈,其实我是真想帮你洗碗的.天又开始冷了,每年刚入冬,你手上的皮肤就开始裂了,透过开裂的伤口,能看见里面嫩红色的肉,我好心痛啊. 妈妈,我快11岁了。你已经照顾了我很多年了,可是你可能忘记了一件事,那就是我已经长大了,我已经可以帮你做很多事情了.每次帮你做事的时候,我总会觉得我像一个男子汉,就像爸爸一样.可是每次我想帮你做事的时候,你总是说,去学习吧,不用你帮忙.我好失望啊。 妈妈,我小时候你教我读泰戈尔的<金色花>,我现在还记得呢--------假如,我变成了一朵金色花,只为了好玩,长在树的高枝上,笑嘻嘻的在空中摇摆,又在新叶上跳舞,妈妈,你会认出我吗?你要是叫道:”孩子,你在哪里呀?”我静静的在那里匿笑,却一声不响…你说过,那时的我又单纯又可爱。妈妈,后来我也学习了一首诗,我背给你听: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喜欢这首诗,每当我读起这首诗,我就感觉自己又长大了一点.我决定了,等我长大了,就帮你做很多事情,就像一个男子汉一样。 妈妈,我知道你爱我远远超过了你自己,但是请你给我一点空间和自由,让我去锻炼自己,好吗? 妈妈,我要向你道歉,刚才,就是刚才趁你在厨房收拾的时候,我已经把地板拖干净了,垃圾也倒了,妈妈,作业我已经写好了,你就放心好了. 妈妈,一会儿你进来的时候,我希望你能坐下来,我要给你读书,就像小时候你给我读书一样:当你黄昏时拿了灯到牛棚里去,我便要突然的再落到地上来,又成为了你的孩子,听你讲故事给我听…那个我,就是长大了的我----您的儿子. 此致 敬礼 您的儿子:皓皓 2018年11月7日
白玉苦瓜 余光中似醒似睡,缓缓的柔光里似悠悠自千年的大寐一只瓜从从容容在成熟一只苦瓜,不再是涩苦日磨月磋琢出深孕的清莹看茎须缭绕,叶掌抚抱哪一年的丰收像一口要吸尽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完美的圆腻啊酣然而饱那触觉、不断向外膨胀充满每一粒酪白的葡萄直到瓜尖,仍翘着当日的新鲜茫茫九州只缩成一张舆图小时候不知道将它叠起一任推开那无穷无尽硕大是记忆母亲,她的胸脯你便向那片肥沃匍匐?用蒂用根索她的恩液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不幸呢还是大幸这婴孩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皮靴踩过,马蹄踩过重吨战车的履带踩过一丝伤痕也不曾留下只留下隔玻璃这奇迹难信犹带着后土依依的祝福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熟着,一个自足的宇宙饱满而不虞腐烂,一只仙果不产在仙山,产在人间久朽了,你的前身,唉,久朽为你换胎的那手,那巧婉千睇万睐将你引渡笑对灵魂在白玉里流转一首歌,咏生命曾经是瓜而苦被永恒引渡,成果而甘1974年完成释义鉴赏编辑这是一首含义深邃、思想深刻、艺术圆熟的咏物诗。诗人咏诵的是藏于故宫博物院的珍贵文物——白玉雕琢的苦瓜,然而这决不仅仅是简单的咏物,而是利用意象,以物寄情,表现了诗人珍惜文化传统、愿中华崛起的思想感情。诗中的第一节描写白玉苦瓜新鲜饱满,清盈圆润。作者说它像吸吮了“古中国喂了又喂的乳浆”,这寓意着赞美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的中国文化孕育着一代代中华民族儿女。正因为苦瓜自己的根深深扎在民族的土壤里,才激发了作者的诗情,用最美好的语言由衷地歌颂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节补叙白玉苦瓜生长经过,说它是大地母亲“苦心的悲慈苦苦哺出”,又说“钟整个大陆的爱在一只苦瓜”,这是从文物升华,将其作为祖国的象征咏唱。这从苦瓜被“皮鞋”“马蹄”“重吨战车”践踏过(象征祖国自鸦片战争以来——尤其是日寇入侵后所遭受的重重苦难)可进一步得到证实。第三节是诗人将自己融入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艺术超时间性的追求“在时光以外奇异的光中”,此“光中”是双关语,暗含作者的名字。他追求艺术能超越时间流芳百世,像“仙果”那样“饱满而不虞腐烂”,但他并不想不食人间烟火,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哺育他成长的大地母亲即诗中所写的“不产生在仙山,产在人间”,这充分说明余光中艺术理想并不是否定民族传统的“横的移植”,而是高度“重视回归自己的‘泥土’”。此诗无论是回忆沉思、抒情咏叹,还是写视觉味觉、色调韵律,都围绕着苦瓜这一轴心。结尾预言苦瓜,“不再是涩苦”,表明作者对中华民族的崛起,即不再被皮靴踩、重吨战车蹂躏充满了信心。作者曾说:“唯有真正属于民族的,才能真正成为国际的。”《白玉苦瓜》这首诗,典型地体现了他这种诗学观。这不仅从作者所歌咏的对象是中国特产可看出,而且从诗的丰厚的民族内容和象征意义,以及文言词语的运用和形式韵律所保留的“五四”新诗特色,也可印证这一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