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大人 IP大人
关注数: 2 粉丝数: 330 发帖数: 52,668 关注贴吧数: 43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究竟外人是如何得知的? 按正史记载,魏书:曹操逃到此处还有【从数骑】,并非只身一人,且是突然到访,吕伯奢一家如何能仓促间对一个身带兵器且有骑兵随从的人下手抢劫呢?实在可疑,逻辑完全不通。 世语:曹操疑其图己,单刷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以为图己,杀人后感概:"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那么问题来了,这件事是如何保存记录下来的,当事人以死,外人如何得知?难道是曹操自己说出来的?特别是孙盛杂记,连杀完人后说什么话都知道,难道作者采访过现场的人?而且连原因都知道“太祖闻其食器声”,就算是被害者本人,也不可能知道曹操为什么杀人吧,就知道曹操莫名其妙的冲进来砍人,不认识的还以为曹操和这家人有仇呢。孙盛又是如何得知曹操杀人前的心理活动呢? 按世语的逻辑,吕伯奢出门,归后见一地死人,那又如何确定是曹操杀的人呢?万一是强盗入门,曹操武艺高强得以逃脱,强盗出去追杀曹操去了呢?而且吕伯奢又怎么知道曹操是因为“疑其图己”,这难道不是脑补? 再则,无论是魏书,还是魏晋世语,或则孙盛杂记,作者又是从哪儿得知还有这么一件事,从而记录下来的呢?曹操不说,外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遑论去寻找线索呢。那么问题来了,若真是杀错了人,曹操会自己说吗? 依我所见,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全部都是脑补。逻辑完全不通。
曹操杀吕伯奢一家,究竟外人是如何得知的? 按正史记载,魏书:曹操逃到此处还有【从数骑】,并非只身一人,且是突然到访,吕伯奢一家如何能仓促间对一个身带兵器且有骑兵随从的人下手抢劫呢?实在可疑,逻辑完全不通。 世语:曹操疑其图己,单刷八人而去。 孙盛杂记:以为图己,杀人后感概:"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那么问题来了,这件事是如何保存记录下来的,当事人以死,外人如何得知?难道是曹操自己说出来的?特别是孙盛杂记,连杀完人后说什么话都知道,难道作者采访过现场的人?而且连原因都知道“太祖闻其食器声”,就算是被害者本人,也不可能知道曹操为什么杀人吧,就知道曹操莫名其妙的冲进来砍人,不认识的还以为曹操和这家人有仇呢。孙盛又是如何得知曹操杀人前的心理活动呢? 按世语的逻辑,吕伯奢出门,归后见一地死人,那又如何确定是曹操杀的人呢?万一是强盗入门,曹操武艺高强得以逃脱,强盗出去追杀曹操去了呢?而且吕伯奢又怎么知道曹操是因为“疑其图己”,这难道不是脑补? 再则,无论是魏书,还是魏晋世语,或则孙盛杂记,作者又是从哪儿得知还有这么一件事,从而记录下来的呢?曹操不说,外人根本不知道有这么一件事,遑论去寻找线索呢。那么问题来了,若真是杀错了人,曹操会自己说吗? 依我所见,无论正史还是野史,全部都是脑补。逻辑完全不通。
根据后汉书记载,陨石坠营,刘秀并不在军中,为何把功劳算他头上 【时城中唯有八九千人,光武乃使成国上公王凤、廷尉大将军王常留守,夜自与骠骑大将军宗佻、五威将军李轶等十三骑,出城南门,于外收兵。时莽军到城下者且十万,光武几不得出。】 可见刘秀出城救援时,王莽军还并未完全包围昆阳。 ------------------------------------------------------------------------------- 【遂围之数十重,列营百数,云车十余丈,瞰临城中,旗帜蔽野,埃尘连天,钲鼓之声闻数百里。或为地道,冲輣童城。积弩乱发,矢下如雨,城中负户而汲。王凤等乞降,不许。寻、邑自以为功在漏刻,意气甚逸。夜有流星坠营中,昼有云如坏山,当营而陨,不及地尺而散,吏士皆厌伏。】 流星坠营发生时,王莽军已经将昆阳围之数十重,并且进行了一连串的攻城行动。 ------------------------------------------------------------------------------- 【六月己卯,光武遂与营部俱进,自将步骑千余,前去大军四五里而陈。寻、邑亦遣兵数千合战。光武奔之,斩首数十级。】 可见,刘秀此时才返回昆阳,发生流星坠营时,刘秀根本就不知情,为何都说是刘秀召唤的陨石,我寻思着,要算也只能算在昆阳城内坚守的王凤身上吧。且王寻军被陨石砸了,又被蘑菇云吓了,面对敌人,依然轻视啊。随随便便临时拼凑了几千人,就去迎敌。结果被斩首数十级。然后依然轻视敌人,叫大军不要动,我亲自出马灭了他。这不像是面对召唤了陨石砸他的位面之子的态度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