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色自我º 本色自我1
坦坦荡荡,本色依然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94 发帖数: 6,181 关注贴吧数: 7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劳而获。权当是一次历练吧,我像你一样大的时候经历比你曲折多了,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吃苦,才懂得一切都来自不易,才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才知道感恩社会,感恩爹娘,感恩他人,敬畏人生。相信你能经受住这次考验,走完这段难忘的经历,迈出人生坚实的一步。祝你好运! 这段勉励儿子的话,是前天发给他的。儿子是河南农大准大二学生,再过几个月就满二十岁了,假期归来歇了一段时间就出去打工了。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子能适应吗?自理和适应能力欠缺的他能尽快融入角色吗?能让老板和顾客满意吗?会半途而废吗……数不清的疑问搅得我吃不好睡不香,内心也是五味杂陈七上八下,剪不断理还乱。既想让他出去历练历练提高挑战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各种各样的猜想.疑问.担心.顾虑.不安.不舍和害怕,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觉体会的淋漓尽致。从儿子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复中体味到他工作的不确定性,每天一两万步的运动步数不用说定是来去匆匆了,几句“透忙”“还行”寥寥数语的回复感受到他时间的不允许及稍感上岸的些许安慰。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啊。 ……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又给了这么多或长或短或远或近的就业岗位,锻炼了自己,带动了他人,为社会输入了正能量。衷心祝愿和祝福普天下和我孩子一样经历的大学生们勇敢的迈出这荣光的一步,哪怕是短短的十天半个月,也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历练,经受住了这次接地气的小考就不简单,值得骄傲和点赞。重返校园后你们也有资本和资格和同学们分享假期的快乐和浪漫,以后的人生也一定会走得阳光自信潇洒辉煌! 祝福你们!
悠悠父母心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天下父母心,天下没有不劳而获。权当是一次历练吧,我像你一样大的时候经历比你曲折多了,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吃苦,才懂得一切都来自不易,才明白父母的一片苦心,才知道感恩社会,感恩爹娘,感恩他人,敬畏人生。相信你能经受住这次考验,走完这段难忘的经历,迈出人生坚实的一步。祝你好运! 这段勉励儿子的话,是前天发给他的。儿子是河南农大准大二学生,再过几个月就满二十岁了,假期归来歇了一段时间就出去打工了。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儿子能适应吗?自理和适应能力欠缺的他能尽快融入角色吗?能让老板和顾客满意吗?会半途而废吗……数不清的疑问搅得我吃不好睡不香,内心也是五味杂陈七上八下,剪不断理还乱。既想让他出去历练历练提高挑战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又各种各样的猜想.疑问.担心.顾虑.不安.不舍和害怕,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感觉体会的淋漓尽致。从儿子有一句没一句的回复中体味到他工作的不确定性,每天一两万步的运动步数不用说定是来去匆匆了,几句“透忙”“还行”寥寥数语的回复感受到他时间的不允许及稍感上岸的些许安慰。真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啊。 …… 感恩这个伟大的时代,让孩子们接受高等教育的同时,又给了这么多或长或短或远或近的就业岗位,锻炼了自己,带动了他人,为社会输入了正能量。衷心祝愿和祝福普天下和我孩子一样经历的大学生们勇敢的迈出这荣光的一步,哪怕是短短的十天半个月,也是人生中难得的一次历练,经受住了这次接地气的小考就不简单,值得骄傲和点赞。重返校园后你们也有资本和资格和同学们分享假期的快乐和浪漫,以后的人生也一定会走得阳光自信潇洒辉煌! 祝福你们!
一顿饭的感悟 我这个人有个臭毛病,习惯了的东西很难去改变。这不一早下来照例是几个经常光顾的早餐店,先是我家楼下的百姓小吃店,因为轻车熟路只顾玩手机,额头几乎碰到门框上,一抬头关门了,许是天热人家也累了想歇歇吧。这么想着转眼又到了隔壁的城南小吃店,又是铁将军把门。算了,看来是上天眷顾想让豆芽菜身板的我改善改善,干脆开开晕升级牛肉汤,又是奇了怪了,一向生意兴隆一座难求的西关牛肉汤店也是关门大吉。接下来又转了三家皆吃了闭门羹,真苦了俺这个铁杆粉丝了,转了三四条街,自己经常光顾的饭店无一开门。跑的满头大汗,转了三十多分钟,一看手机走了三四千步。一丝夹杂着不甘或者说是不服的怨气涌上心头,终于在大张后门的胡同里吃上了饭,一向偏僻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小店今天也大娄娄的过了一把翻身农奴做主人的瘾,排队等饭之余和老板闲聊,方知全县搞创建不达标的一律关门。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考,是关门应付呢还是关门整改呢?自豪的是自己十年前也曾是创卫队伍里的一员,也在一线前沿摸爬滚打了大半年,个中滋味心里明镜似的。究竟是堵大于疏还是疏大于堵?亦或疏堵结合?结合到什么程度?城管和商贩之间如何共存等?这个困扰了我多年的话题又一次脑海中闪现……真心希望城管和商贩能相互理解,不把工作停留在阶段性上。试想卫生整洁了,食客增多了,城管不来了,效益上去了,老婆满意了,孩子开心了,吃的放心了,睡的踏实了,家庭和睦了,社会和谐了,人民安居了,中华文明了,国泰民安了,为国奉献了…走着想着,想着笑着,那个美呀。咣当一声低脑又撞到了电梯门上。该,小老百姓瞎操的什么心,油费贵,电价高,水费涨难不成你就不活了,领着九级小职员的工资操着乡长局长县长的心,吃球一顿饭旦话不少累死活该!
我这个人有个臭毛病,习惯了的东西很难去改变。这不一早下来照例 我这个人有个臭毛病,习惯了的东西很难去改变。这不一早下来照例是几个经常光顾的早餐店,先是我家楼下的百姓小吃店,因为轻车熟路只顾玩手机,额头几乎碰到门框上,一抬头关门了,许是天热人家也累了想歇歇吧。这么想着转眼又到了隔壁的城南小吃店,又是铁将军把门。算了,看来是上天眷顾想让豆芽菜身板的我改善改善,干脆开开晕升级牛肉汤,又是奇了怪了,一向生意兴隆一座难求的西关牛肉汤店也是关门大吉。接下来又转了三家皆吃了闭门羹,真苦了俺这个铁杆粉丝了,转了三四条街,自己经常光顾的饭店无一开门。跑的满头大汗,转了三十多分钟,一看手机走了三四千步。一丝夹杂着不甘或者说是不服的怨气涌上心头,终于在大张后门的胡同里吃上了饭,一向偏僻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小店今天也大娄娄的过了一把翻身农奴做主人的瘾,排队等饭之余和老板闲聊,方知全县搞创建不达标的一律关门。回来的路上一直在思考,是关门应付呢还是关门整改呢?自豪的是自己十年前也曾是创卫队伍里的一员,也在一线前沿摸爬滚打了大半年,个中滋味心里明镜似的。究竟是堵大于疏还是疏大于堵?亦或疏堵结合?结合到什么程度?城管和商贩之间如何共存等?这个困扰了我多年的话题又一次脑海中闪现……真心希望城管和商贩能相互理解,不把工作停留在阶段性上。试想卫生整洁了,食客增多了,城管不来了,效益上去了,老婆满意了,孩子开心了,吃的放心了,睡的踏实了,家庭和睦了,社会和谐了,人民安居了,中华文明了,国泰民安了,为国奉献了…走着想着,想着笑着,那个美呀。咣当一声低脑又撞到了电梯门上。该,小老百姓瞎操的什么心,油费贵,电价高,水费涨难不成你就不活了,领着九级职员的工资操着乡长县长的心,吃球一顿饭旦话不少累死活该!
致敬嵩县吧:和谐兴吧 公园漫步,偶见门前立一石碑,上书一“和”字。驻足凝目视之,感慨万千。细思之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万事万物概莫能外,怎一个“和”了得?国和民富足,家和万事兴。由此联想到我们共同为之废寝忘食如痴如狂的大众平台贴吧。入吧一个多月,写了不少贴子,但从未对吧事有过置评,写的都是凡人小事。站在“和”字碑前,秋风拂面,细雨霏霏,引发无限遐思,加之二两小酒下肚,算是有了一些底气。冒昧就吧事说上几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妥之处,权当深秋黑夜里的一颗流星,任其自生自灭罢了。 众所周知,贴吧是一个公众化的大众平台,没有门槛限制,更无需出入证。吧友的年龄 学历,文化层次,认知,经历,修养及生活环境等千差万别,自然眼光和见解也不一样。因此不能求全责备一概而论,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允许每个吧友对人对己对事对物发表不同的见解和看法。当然前提是“和”字当头,诠释真善美,鞕打假恶丑。对个人负责,对他人负责,对吧友负责,对社会负责,一分为二发声,客观公正评论。古人说“和而不同”,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具有差异性的不同事物的结合统一共存, 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前时吧主和崔之间的误解不也在相互理解中化干戈为玉帛了,可见和解和谐才是王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心底无私天地阔。学会包容,学会善待 学会理解,求同存异,共谋发展,才是贴吧繁荣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和乐,和美,和睦,和平,和气,和善 和顺,和谐,和声,和煦,和蔼可亲,和风细雨 和颜悦色,和衷共济……让我们和字当头,以和为贵,在吧主和吧务的引领下,十八万吧友和睦相处,能文则文,能评则评,百轲争流,百家争鸣 把嵩县吧发扬光大光耀嵩州。
原创;父亲的七台收音机 昨天,上高一的儿子星期回来了,让我买一台校园随身听。由此我想起了一生酷爱广播的我的父亲。 说起父亲与广播的结缘,还得从40多年前说起。 上世纪60年代父亲被划成右派,下放回原籍农村劳作动改造。性格耿直的父亲整日唉声叹气,精神极度颓丧,刚过而立之年头上就添了许多白发,和许多老农一样自制了烟袋,大口大口地抽了起来。母亲心急如焚,一咬牙把家里的一头猪卖了,到集上换了一台收音机。为此我们家忍饥挨饿了一年,母亲说权当给找个伴吧。苦日子里有了广播的陪伴,父亲的情绪慢慢有了变化,精神头好了许多,话题也多了起来,常常拿广播里人事来说道,有时也会伴着广播里唱段哼几句,母亲悬着的心才算放了下来。 忽如一夜春风来,1978年父亲得到了平反。可家里穷得连父亲报到的路费都没有,母亲提议把收音机卖了换些路费,父亲坚定地摇了摇头,悄悄上后山砍了一根车轴,卖了5元钱。至今我仍清楚的记得报到那天父亲肩上扛着一百来斤的木头,腰里还别着那台锈迹班班的收音机。 后来的日子自然是越来越好。1988年我家购置了第一台电视机,再后来把电脑也搬回了家。父亲依然机不离身,总是乐呵呵的说,在家看电视,出门听广播两不耽误,咱不能“喜新厌旧”嘛。 2008年10月10日,父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整理父亲遗物时,发现了七台行态各异的收音机。掐指算来父亲与广播相依相伴了40年。昨晚,在给孩子随身听的同时,给他讲了七台收音机的故事。想到父亲辛苦持家不缀劳作的点点滴滴时,我几度哽咽泣不成声,儿子也是潸然泪下 尽管我知道他不一定是被我讲的故事所感染,但我仍然感到欣慰,至少他幼小的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得到了一次升华。今天我拿出这段记忆与吧友分享,一为教导儿子勿忘家风,二为告祭与广播相伴终生的父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