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影摇风 竹影摇风
关注数: 61 粉丝数: 52 发帖数: 1,539 关注贴吧数: 20
青岛市政府副市长徐振溪一行来我县参观考察 张新强陪同   来源:昌乐传媒网 时间:2014-1-6 8:01:59 作者:特邀记者 刘建国 记者 秦波 任鹏   昌乐传媒网讯(特邀记者 刘建国 记者 秦波 任鹏)1月5日上午,青岛市政府副市长徐振溪一行来我县参观考察。县领导张新强、田永全、张宝峰分别陪同。   徐振溪一行先后到山东梦金园珠宝首饰有限公司、中国宝石城、市民文化体育公园、卡纳圣菲等地进行了参观考察,听取了有关情况介绍。徐振溪对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表示赞赏。他说,近年来,昌乐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转变作风、改革创新,全力推进“三个昌乐”建设,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科学发展实现了新的突破。特别是积极推进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狠抓生态环保治理、大力培植千亿级产业等思路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切合昌乐实际,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企业总部基地公园、寿阳山养老产业功能区、县文化中心等“十个一”工程加快建设,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长足发展。   徐振溪指出,昌乐县发展变化的事实证明,县委、县政府推进发展的总体思路清晰、目标任务明确、工作重点突出、措施办法有力,走出了一条快速发展、科学发展的道路。只要按照既定的思路坚定不移地贯彻下去,昌乐的工作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
1200头“美国猪”入住鄌郚   昌乐传媒网讯 (记者 宋涛 通讯员 朱岩强 葛静静)亚太中慧高山生态养殖项目作为鄌郚镇今年新引进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重点项目,让鄌郚农业发展迈上新的起点。在两个月前,企业检疫人员就远赴美国进行选猪,经过一个多月的隔离期,与今天凌晨1点钟,1200头美国优质冠军猪乘飞机抵达青岛机场,经过几个小时的路程,成功抵达鄌郚镇,开始了在中国的生活。   鄌郚镇中慧牧业董事长张勇向记者介绍到:“我们这一次应该是我们近几年来全国一次运来1200头,应该说规模最大的一次。所以我们这次引进它也是想彻底改变一下目前中国种猪的一个现状。再加我们跟美国的合作模式也是中国首创,真正的一种首创,这是一次真正的合作,而不是单纯的买卖关系,我们也是为了一种长远,把国外那种先进的技术引回中国来。”   “首先这猪生产性能特别的好,猪的厂家在这行已经干了15年了,这些所有的猪肉质好,生产力高。”美国春溪农场博士戴尔告诉记者。   每个环节的注重代表着精心,每个精心的环节代表着模式转变。全新的设计理念,全自动喂料、温控、通风系统及全漏缝地板工艺,实现猪场管理的智能化和精细化,该项目的实施推广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更是将成为鄌郚农业现代化路上的典范。
鄌郚“雨罗山”地瓜“走俏”千佛山山会   昌乐传媒网讯(通讯员 高伟仁 张高铭)10月21日,为期10天的“2013济南千佛山重阳山会”落下帷幕,昌乐鄌郚镇泊庄村农民、雨罗山彩色地瓜合作社理事长吕来祥也返回了昌乐,带来了喜讯:雨罗山彩色地瓜在山会上大受欢迎,共售出地瓜11000多斤,实现销售收入21700元。   据了解,作为本届千佛山山会上唯一的“自产自供自销”的农产品展位,雨罗山地瓜一亮相就大受欢迎,成为本届山会上200多个展位中最受瞩目的展位。紫皮紫瓤、黄皮黄瓤、红皮黄瓤、红皮白瓤四种类型、按照有机标准种植的纯天然地瓜,遭遇济南市民热抢。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等省级媒体,都对该展位作了采访报道。“我头天买了红皮的和紫皮的两种,回去尝了尝,真有当年那个味。第二天,我带着三个老伙伴一起过来买的。后来,干脆定了110斤,让他们帮忙送到家了。”家住解放桥,今年71岁的陈大爷告诉笔者。   据介绍,本次雨罗山彩色地瓜在济南市场上的销售品种包括济黑2号、济薯22、红香蕉和烟薯25等,全部是从山东省农科院引进的最新地瓜品种。在种植过程中,合作社严格执行了统一供苗、统一标准种植,未使用任何农药和化肥,从源头上保证里地瓜好品质。“成立合作社的目的就是抱团发展,打造品牌闯市场,因此,保证地瓜品质是基础和关键。”吕来祥说。   泊庄村农民、合作社社员刘培相说:“俺庄坐落在雨罗山南坡,丘陵地、沙壤土和山泉水的生长条件下,一直就是地瓜的传统优势产区。今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聘请了山东农科院的王庆美教授作指导,引进了最新的地瓜品种,俺就跟着种了5亩紫薯。没想到,还没成熟,就有客户上门收购,给了1块8一斤的高价,我都没舍得卖。”今年,合作社共种植地瓜120多亩,还有部分没有采收,有兴趣的市民可以去尝尝鲜了。
鄌郚镇镇级视频监控网络平台 施工人员正在西石山村内安装视频监控线路工程师正在组装高清数字摄像头  昌乐传媒网讯(记者 宋涛 通讯员 刘向文 张高铭)今年以来,鄌郚镇以提高社会治安防控能力为目标,将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确立为十大为民服务实事之一,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助推“平安鄌郚”建设。   鄌郚镇西石山村位于镇区最东南角,地处与邻县交界处,外来车辆比较多。为打造平安乡村,保护农村群众的安全,村里在村口和主要街道安装了高清摄像头,这样,以后来往车辆、外来人员一目了然。潍坊宏泽电子公司前来负责监控设备安装的工程师刘官品告诉笔者:“我们这次安的摄像头是最先进的高清数字摄像头,清晰度非常好,而且配有红外装置,到了晚上也特别清楚。”看到安装摄像头,老少爷们都兴致勃勃地围了过来,村民马学成说:“安上这个以后村里就安全多了,咱老百姓心里也更踏实啦!”   技防建设是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为推动视频监控全覆盖工程的落实和开展,镇上专门抽调相关人员组成了工作组,并安排党政办副主任贾晋强同志具体负责。贾主任介绍说:“我们投资300多万元,建立镇级管理平台一处、村级管理平台52处,安装视频监控点300多个,其中镇区50多个、规模以上企业150多个,自然村100多个,全部安装完成后,就能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实时的监控覆盖。”   为最大程度上整合资源、提高效能、节约成本,鄌郚镇在视频监控工程实施过程中,进行了广泛的调研论证,确立了“合理规划、方便实用”的原则,将龙海民爆等部分企业原有视频网络接入统一平台,对38个村原有监控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在镇、村两级设立监控管理平台,实现了实时预览、远程管理、调阅播放、视频存储等多项功能。目前,部分视频监控点已投入使用,运行情况良好。视频监控系统的运用,大大增强了群众的安全感,对不法分子起到了强大的震慑作用,更为公安破案、水库防汛、森林防火、校园安全等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推进了“平安鄌郚”建设。
藕香弥漫仙月湖   昌乐传媒网讯(通讯员 刘海霞 王娜)仙月湖畔,汶河两岸,荷叶田田,藕香弥漫。   “这是水果藕,可以生着吃。”张桂红大嫂捧着刚挖出来的又白又嫩的莲藕,高兴地合不拢嘴。  远望,田田荷叶伴徐徐清风袅袅娉婷,近闻,连连笑声伴淡淡藕香不绝于耳。在高崖水库库区的汶河千亩生态莲藕示范区内,农民们正在荷塘内忙着采摘莲藕,一个个莲藕浮出水面,一筐筐莲藕叠放岸边,欢声笑语不断。   秋高气正爽,藕出在重阳。   经过四个月的精心管理,汶河千亩生态莲藕种植示范区,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迎来了第一个收获季。   基地负责人张建国告诉记者:“示范区内种植早熟品种的几个藕池,准备借助中秋佳节之际上市。据初步估算,亩产大约在五千斤左右。第一年种植,主要是保质量,创品牌,往高端发展。现在,第一个藕池已经出藕三分之一,样品也已送到管委会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接着我们就分类包装,打入不同的市场。目前,也有一些客户慕名来订购,现在的市场价格每斤在4.5元左右,效益比较好。”   “这些藕全部使用的有机生物肥,不用任何农药,再加上仙月湖这么干净无污染的环境,产品绝对有机生态。”示范区的日常管理员、合作社社员刘来香补充道。   据了解,汶河千亩生态莲藕示范区,是高崖水库库区“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发展路子的生动实践,通过招商引资开发建设的生态循环种植项目。该项目通过土地流转形式,由潍坊东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8000万元建设,规划面积1000亩,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基地”的发展模式,与前河野、后河野、东后河野村党支部,联合注册成立了昌乐县竞成生态莲藕产销专业合作社,大大提升了农民专业组织化程度。   目前,示范区已发展生态藕池120亩,秋后计划再扩种480亩,争取到明年年底达到1000亩的规模,建成库区万亩有机高效特色农业园示范项目。
鄌郚中草药农业助民增收致富 昌乐传媒网讯(记者 宋涛 通讯员 王子柱 张高铭)鄌郚镇按照抓特色、上规模、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加快推进传统农业转型,因地制宜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努力提升全镇农业规模化、组织化、集约化和品牌化水平,带动广大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通讯员张高铭:我身边的这些植物名字叫做玄参,是一种具有滋阴、降火、除烦、解毒的中草药,将于10月份在鄌郚镇中草药种植基地全面上市。 鄌郚镇东李村位于鄌郚镇区西北,村里土地多为山岭薄地,山上又没有水源,基本上相当于靠天吃饭,以种植玉米、小麦、花生为主。农民收入水平偏低。像赶上今年这样雨水少的年份,玉米、花生就会严重减产,给村民造成了不小的损失。镇上针对这一情况,镇政府积极外出招商,成功引进了昌乐华地丰中草药科技有限公司,在村里发展中草药种植,流转土地150亩,试种了白术、瓜蒌、丹参、玄参四种草药,破解了村里久久不能发展的难题。 昌乐华地丰中草药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经理丰玉成告诉记者:我们经过今年试种,玄参跟白术在咱这里可以大量发展,我们明年200亩,全部都是白术,在我们那里(安徽)土地长出来的还不如在这里长得好,我们准备在这里,以白术为昌乐的一个标志,把它发展起来。 据了解,华地丰中草药科技有限公司由“华佗故里,药材之乡”安徽亳州华佗村的三位中草药专家共同投资兴建,计划在我县发展万亩中草药种植基地,受鄌郚镇适宜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该公司率先在鄌郚扎下根,与东李村联合成立光福中草药种植合作社,种植了这150多亩中草药。谈起下步的发展,他们充满了信心。 昌乐华地丰中草药科技有限公司基地经理丰玉成:让咱农民都去种咱药材,在当地建一个种药草的销售市场,公司就是联合社加合作社,现在公司已经成立23家合作社,主要发展农民种植,后顾保障有联合社来给他提供。 今年以来,鄌郚镇立足土地、山岭、人力等资源优势,开拓思路,借助外力,助推特色农业发展。与山东贝隆杜仲等12家农业公司、科研院所合作,重点建设了雨落山核桃基地、打鼓山杜仲产业园等6处新型特色农业园区,进一步培植壮大了本之源育苗、青上金银花、芦家山红豆杉繁育基地等4处苗木基地。今年新发展核桃、玫瑰、杜仲、大樱桃等优质经济林3000多亩,栽植各类苗木150多万株。特色农业产业真正成为鄌郚农民增收致富的“加速器”。
“发展路”修到农民家门口   “发展路”修到农民家门口   本报讯 (记者宋涛 通讯员王子柱 张高铭)路通财通,道路通百业兴。发展经济、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是硬道理。鄌郚镇结合建设新农村的好政策,打通32条村级交通命脉,让村民受益。   8月18日,记者在鄌郚镇崔家漳河村主村道路硬化现场看到,一片忙碌施工景象。多年来,崔家漳河村村民一直以种植西瓜为主,无籽西瓜让村民富裕了,生活条件提升了。此次硬化道路东西长800米,南北长400米,贯穿于全村东西南北。工程完成后,不但可改善全村200户村民的出行条件,更使得西瓜运输变得方便、快捷。   在施工现场,记者见到一位老人一直靠在工地上,不时和干活的人说着什么。打听后得知,老人名叫吕念端,曾担任过村主任,目前是村里的道路施工监督员。他现在每天必做的就是冒着高温和工人们一起上下班,监督道路治理。“作为老干部有时间,来帮着监督施工,看着点,发挥一下余热。”吕念端说。   今年以来,鄌郚镇抓住我县被评为“全省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的有利时机,积极争取上级政策,为村民着想、为村民办事。小北良村、东钟家庄村至北鄌郚联村路、南展村至东刘家沟村联村路等多条道路全面施工,将彻底解决剩余村庄断头路、联村路未硬化的盲区。   鄌郚镇村级道路负责人战培新告诉记者:“2013年,我们镇村级文化工程是32个项目,到目前为止完成了4个,开工了10个,有8个已经打起灰土来了,2个正在搞路基工程。”   宽敞平坦的“村村通”道路,所带来的效益已不仅仅是某一个村庄通了水泥路这么简单,它是一个城镇形象全面提升的表现,更是一个村走向致富的带动点。32条“村村通”道路,让鄌郚镇把“发展路”、“富裕路”修到了农民家门口,为农民致富创造了条件。
天蓝 地净 山青 水秀   昌乐传媒网讯(通讯员 刘向文)徜徉九曲河畔,看那河水碧波荡漾,漫步马驹岭上,看那鲜花竞相吐蕊,音乐文化广场上喷泉翩翩起舞,人们在这美景中美了、醉了……钟继福是鄌郚河西村的村民,他现在最喜欢干的一件事就是吃完饭围着马驹岭溜一圈,他感慨地说:“没想到俺这山旮旯镇,现在成了国家级生态乡镇”。   让山绿起来。近年来,该镇在 “生态鄌郚”建设进程中,围绕“生态观光旅游、音乐文化风情”城镇建设主题,突出山岭绿化,打造特色林业产业。今年重点实施了“三山、三岭、一路、一河”八大绿化工程,重点打造了打鼓山万亩杜仲产业园、金山千亩生态园、雨落山千亩核桃基地、马驹岭生态园、南展岭、善庄摩天岭等。今年新栽植杜仲1000亩,各类杂果1300亩,核桃600亩,黑松4万株,法桐6万株,其余苗木数十万株,成方连片造林600亩,苗木在精心管护下已绿树成荫。   让水清起来。结合全县深入开展河流治理的大势,该镇大力度实施白浪河源头保护及镇域汶河、柳溪河、九曲河、映沙河的保护及治理工作,连续6年与潍坊百大汽车园合作共同开展“绿丝带”保护母亲河白浪河源头植绿行动,今年又把九曲河整治纳入重点实施工程,对九曲河镇区段2000米河道及两侧大堤进行彻底整修、加固,同时配套进行道路硬化、亮化、绿化及休闲、娱乐、健身等基础设施建设,将其打造成特色鲜明的沿河滨水景观带,目前改造工程已基本结束,修建桥梁2座,拦河坝5座,疏浚河道840米,修砌河堤1680米,搬运土石3万多方,其余配套工程正在实施。   让村庄美起来。结合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开展,大力提倡“六化”,杜绝“六乱”,使村庄的“脏、乱、差”现象得到彻底整治,清出了多年的“老面盆”。该镇还积极探索村级环卫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推行“周通报、月点评、季考核”的考核模式以及“一月一重点”的现场检查督导机制,通过系列措施的施行,全镇环卫一体化工作水平大幅提升。大力度实施村庄绿化、硬化、亮化工程。今年又组织对村庄绿化进行了全面提升;结合农村公路网化工程,实施了20个村庄,全长15公里的农村道路硬化工程;有8个村庄进行了村庄亮化,目前全镇村庄亮化率达75%,力争两年内实现全覆盖;积极开展生态文明村的创建,该镇的北鄌郚村被评为“省级生态村”,上河洼村被评为“市级生态文明村”。   让群众富起来。围绕群众致富增收,突出生态主题。充分发挥青上金银花观光采摘园的示范带动作用,今年新发展金银花种植面积200亩,示范园的金银花深加工工艺获“国家林业产业创新奖”;流转土地400亩建设金山“育繁推”一体化育苗基地基地,现有银杏苗木300亩,紫花玉簪2000万株,紫露草500万株,金娃娃200万株,下一步,计划扩大规模,打造北方最大的紫花玉簪繁育基地;与胜利药业凤起日化公司合作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投入1500万元,流转土地500亩建设玫瑰园一处,作为公司的原材料供应基地,为当地群众增加致富途径的同时,也提供了一处休闲旅游的绝佳去处。积极推动万亩杜仲生态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稳步推进;高崖、赵家岭一带新发展优质果品种植基地面积1000余亩,全镇新注册林果专业合作社4家,其中金林蜜桃合作社获得“市级专业合作社”荣誉称号。   鄌郚镇正以最美好的姿态成为一座生态宜居小城镇,在生态和宜居的完美融合中,一幅群众幸福、环境优美、独具魅力的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鄌郚:“五新社区”开启农民新生活   昌乐传媒网讯(记者 宋涛 通讯员 葛静静 高蓓蓓)   “新居所、新设施、新环境、新管理、新生活”,在鄌郚镇,建设“五新”社区的思想已经深入人心,农民的生活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   现场主持 张高铭:这里是鄌郚镇沙埠沟社区整体搬迁的施工现场,我身后的4栋26户楼房目前全部封顶。   鄌郚镇沙埠沟村共有168户村民,这次社区一期规划建设72套楼房,30户老年安置房。社区建成后,村民们将全部搬到新村里居住,搬入新居后,将对原址进行土地复垦,能节约出土地79.4亩,继续用于发展现代高效农业大樱桃。   鄌郚镇汉城建筑公司经理 吴汉成:接着能入住,老百姓自己捎着锅碗瓢盆,床就行了,别的都不用自己管,简装,套装门,、刮瓷,铺地面砖。   据上次记者来这里采访仅仅过去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工程进展非常迅速,工程按照计划在汛期之前完成了主体封顶。   鄌郚镇汉城建筑公司经理 吴汉成:盖了这一期不够,需要一百多户,再盖二十四五户,就在这个地方。   在社区建设过程中,鄌郚镇充分尊重民情民意,走“先建设后安置”的路子,确保不影响当地群众的生产生活。在鄌郚镇另外一处“五新”社区——辛庄社区,记者看到,80户二层楼房全面铺开,部分楼房实现了封顶。   鄌郚怎中辛庄村支部书记 秦同礼:建设一层再有三天就能结束,后面二层这个月底基本就能结束了。   群众安居乐业,经济快速发展。社区建设中,鄌郚镇将全镇114个自然村划分为8个中心社区和18个一般社区,以鄌郚、漳河、包庄、北鄌郚4个条件相对成熟的原乡镇政府驻地社区为示范点,以点带面推动社区建设的顺利开展,逐步提高群众对农村社区的认同感,推进集中居住区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副镇长上阵推销鄌郚西瓜19日,作为2013中国(昌乐)国际宝石博览会重要活动项目的昌乐西瓜展览评比大赛在昌乐县宝城街道老槐树文化广场举行。在活动现场进行了优质农产品、西瓜新品种、新技术及农业投入品展览,还有西瓜评比和吃西瓜大赛等环节。 19日上午10点,在西瓜评比中,来自鄌郚镇田家洼生产基地的滕纪中种植的“帅童”西瓜夺得综合评比一等奖。据了解,西瓜评比以参赛西瓜的糖度、外观、皮厚薄度等多项指标进行评比。种植西瓜20多年的滕纪中说,自己种的瓜自己心里有数,来之前就对夺奖充满了信心。现在滕纪中已经是一家专业瓜果种植合作社的书记,带领104户种植户一同发展瓜果种植业。 “大家都来尝尝咱鄌郚的第一西瓜”。在活动现场的鄌郚镇西瓜展台上,鄌郚镇副镇长徐子坤亲自上阵切西瓜给前来参观的宾客品尝。徐子坤告诉记者,他这次来就是想推荐一下鄌郚西瓜,加上自己镇产的西瓜又夺得了一等奖,今后镇政府也将继续对西瓜种植加大扶持力度。 本报记者 李晓东冠军2分种吃下6斤西瓜在19日举行的昌乐西瓜展览评比大赛中加入了吃西瓜比赛的环节,10名现场报名的选手现场拼吃。比赛开始前,选手们一人面前摆着一盘西瓜,还有两名女“吃货”也在其中。随着裁判员一声令下,10名选手便迅速捧起面前的西瓜,拼命地啃起来。女选手相对比较秀气,一口一口地咬,而男选手则不同,完全不顾形象,整张脸几乎埋进西瓜里。两分钟计时结束,来自宝城街道的闫先生在两分钟内吃掉5.89斤的成绩成功夺得冠军。 “一下吃了7块,起码这一天别让我再看见西瓜了”。赛后的闫先生说,看起来简单的吃西瓜,仅吃了几块就撑了。本报记者 李晓东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