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验田守望者 试验田守望者
disfjiosdjfiosd
关注数: 3 粉丝数: 5 发帖数: 1,626 关注贴吧数: 3
【国内旅行风景】新疆的秋天---大型组图 (转) 配上好听的音乐一首! http://www.dhxx.net.cn/bbs/images/upfile/2005-10/2005101225324.mp3 今秋的新疆之行让我的双眼彻底的经历了一次色彩洗礼,象是掉进了一个缤纷的童话世界,每时每刻睁大自己的眼睛,怕是错过了哪些记忆中没有的颜色,这迷人的色彩之旅…… 第一天:着陆乌鲁木齐 从东南飞向西北,乌鲁木齐确实如想象的那般遥远。5个小时的漫漫旅途,我飞过了雄伟的天山山脉,落入它怀抱的绿洲,深深的吸了口气:新疆,我来了!出机场,能感到秋天的一丝凉意,此时近傍晚7点,自然少不了对于时差的一番惊奇。从机场到市区,不少的工厂与烟囱,视线有些灰蒙蒙的,乌市带着重工业城市的烙印慢慢的靠近。近市区前堵车了,我端详着不远的乌市,嶙次节比的高楼伴随着不耐烦的喇叭声,与内地一般喧嚣的大城市。 到酒店有些天暗了,起风,感觉到的是阵阵寒意了。传来不好的消息,今晚乌市变天,冷空气侵袭,行程之一的喀纳斯已经落雪!我的心一下子收紧,莫不是又倒了霉。我似乎出游总是和好天气无缘,去年的香格里拉稻城之旅一路阴霾……哎,上天保佑!     天气闹得心情不好,也无暇欣赏乌市夜景,早早睡了。 第二天:乌鲁木齐-奎屯-克拉玛依-乌尔禾   一早吃完饭,背上包出门迎面飘来冰冷的雨点,真是倒霉透,我嘀咕着上车。车行出乌市,天还蒙蒙亮,没啥心思也就半昏睡过去,直到领队小李开始介绍。斜眼看看窗外的棉花地:广袤的土地!心里头却满是阴霾,正如浓云密布的天空让人发愁。同车的色友也似乎与我同感,大家不怎么说话,心里头期盼着阴转晴。 棉花地、西红柿、戈壁滩、浓厚的乌云,还有把草和树吹得奋力摇曳的大风…这是到奎屯前的印象。   刚打了个盹,醒来后发现天空突然间放晴了,心情也随之轻快起来!上天或许怜悯我们大老远跑来,让我看了半天的浓云后厚道的赶走它,谁知这几乎是北疆行期间我看到的最后的云朵,过后的几天天气似乎好的过分了,天空只是一片太纯净的蓝,少了云朵的点缀,也失去了些生动的元素,咳!   目光所及之处一望无际,地平线横亘于天地之间。汽车在笔直的路上行进,这时,星星点点的磕头机出现在视线中,慢慢的无边无际,兴致索然重复着磕头的动作,颇有一种置身于科幻电影中场景的感觉。“磕头机”,多生动的名儿!我们知道克拉玛依不远了。   午餐时间是下午三点,呵呵,时差让我提前填了些饼干。公路边上的小吃店里提供的全是手工制作的拌面,份特足,口感特Q,料特香——不过,这也只是头几天的感觉,后来的几天我想念大米。在路边小店还碰上了中国摄影报的车队,路线基本与我们相同,第一个目的地:乌尔禾魔鬼城,看黄昏落日。 ****我听到了魔鬼的声音!****   魔鬼城也叫风城,不仅因为它特殊的地貌形同魔鬼般狰狞,而且刮风时发出的声音如同魔鬼般令人毛骨悚然,这种特殊的地貌就是雅丹地貌。“雅丹”是维吾尔语,意即“陡峭的山丘”。而蒙古语则称为“苏鲁木哈克”,哈萨克语译为“沙依坦克尔西”,意思都是“魔鬼出没的地方”,它完全是大自然的手笔。不知多少年前,由于地壳的运动,这里形成了一些沙岩结构的山体,这些较为松软的岩石在千万年的剥蚀下,形成了千奇百怪的造型和大小小的洞穴。魔鬼城就是在这种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魔鬼城全景
【我或我身边青年的生存状态】越折腾,越快乐 美国的年轻人,都是在换了四份工作后才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何况中国人口众多,要想一出校门就找到位置,谈何容易?不折腾怎么行。前几天见到好友艾伦,她告诉我,她马上就要去上海了。我诧异,她不是前不久刚换的工作吗?在光谷华中软件园的一家大型公司,收入稳定,职位也不错,她干吗还要这样反复地折腾呢?艾伦在大学时念的是市场营销专业。她立志,一定要成为一名销售精英。毕业三年,她已经前前后后陆续换了四份工作。第一份工作,她应聘的是一家微软(武汉)代理商公司旗下的销售人员,专门负责杀毒软件的销售。别看艾伦长得文弱,可拜访起客户来,她一点不比那些男孩子差。为了迅速打开局面,她穿着非常周正的职业装和高跟鞋,频繁地辗转武汉三镇,不厌其烦地寻找和拜访新的客户,经常跑得腿抽筋。尤其是酷夏,一个人背着大包小包,顶着大日头,一天下来浑身酸痛,吃多了闭门羹,也见惯了白眼。一年后,因为业绩突出,她被竞争对手看中,以更高的薪资和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她挖走。她不曾犹豫地就去了,半年后主动辞职。这一次,是因为有朋友打算单干,拉她加盟。她也觉得时机成熟,于是不动声色地去注册了公司,租了写字楼,买了必要的办公设备,开始创业。可是,好景不长,她发现合伙人并不能同甘共苦,愤而离开。接下来,她去了华中软件园,不到一年,25岁的她就做到了大区销售经理的位置。公司领导对她器重有加,逢有销售培训必派她前往。可是,她仍没有满足。这一次,因为公司的生产供应商上海总部的领导看中她的销售才能,决定挖她到总部接管销售,在上海进行半年培训后,再让她分管片区市场总体销售。我骇然于她的反复折腾。望着她,我问,难道你不觉得这样很累吗?为了工作,一次次地搬家,一次次地将业绩和位置拱手相让,你什么时候才肯稳定下来呢?她微笑着说,我一点不觉得累,过得很充实,很快乐。我正是在这种不断放手,不断开始新一轮的冲击中感受到提升的快乐,你想啊,没有这些折腾,哪来今天的成绩?所以,越折腾,越快乐。越折腾,越快乐!我若有所悟。我猛然想起了另一位在北京的同学娅子。毕业前夕,娅子已经考上了武汉市一家行政单位的公务员。可是,她不甘心每日平淡如水的生活,毅然拖着行李箱去了北京。初到北京的时候,她人生地不熟,没有工作经验,没有社会关系,她吃过最便宜的饭菜,租住过阴暗潮湿的地下室。可是,她对自己说,我来北京是来寻梦的,不做出点成绩来,决不回头。于是,在所有人不解的目光中,她默默努力,两年后成了一家大报的财经记者,主跑房产专版。后来,她看到房地产市场的前景,转攻广告,进了另一家报纸的广告部。半年后,报社决定设立上海办事处,她主动请缨前往。去年春节,她在电话里告诉我,办事处运转得很好,在外面漂泊了四年之后,她终于找到了事业根基,可以安定下来了。我为她长舒了一口气,这个不肯服输的女子,折腾得如此潇洒而刚强。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对人才和知识的需求正在不断扩张,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一时之间很难定位,需要不断地调整方向,才能扬长避短,有所发展。美国的年轻人,都是在换了四份工作后才找到合适自己的工作,何况中国人口众多,要想一出校门就找到位置,谈何容易?不折腾怎么行,不折腾,怎么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创造出合适自己的舞台?经常听到有人说,年轻是资本。可是,我们很多年轻人,往往不知道怎么把握这个所谓的“资本”。刚出校园,因为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开始意志消沉,不思进取,渐渐地随波逐流。创业有风险,不愿意干,换工作太折腾,不愿意去费那劲,于是,一个原本意气风发的人就慢慢地平庸了。其实,真正取得成就的人,正是那些敢于折腾,又善于折腾的人。所以,当你茫然时,请勇敢地选择折腾吧,把握了折腾的生活,才能透视自己未来的人生,体验到更多的快乐。
【心态】脱掉“硕士帽”去就业(转) 当初考研带着些许盲目,以为考上了研究生,就业就能高枕无忧了。研三的生活是忙碌的,除了未完成的试验,未发表的论文,还有一项艰巨而又必须完成的任务——找工作。近20年的寒窗苦读,该是实现人生价值、回报父母和社会的时候了。本科毕业时,铺天盖地都是“大学生就业难”的报道,于是咬咬牙,考研吧。然而,硕士学位快拿到了,却发现就业之路依然坎坷。高校和研究所要博士,企事业单位一般要本科即可,硕士则被悬在半空中,有点高不成低不就的意思。我是学理的,所学专业曾被各路专家一致看好,然而现实似乎总是滞后于理论。我都快读完硕士了,该专业的就业仍是“叫好不叫座”。参加的第一场招聘会是学校组织的,一家公司邀我去面试。上网查了一下,发现单位对应聘者学历的要求是大专以上,便放弃了:我没有把自己的“价位”定得太高,但也不想降格处理。也许是上帝想惩罚我没有珍惜这个机会,此后很长一段时间,我投出去的简历都杳无音信。参加了数家企业的宣讲会,他们都信誓旦旦地表示:我们只看能力,不看学历,只要你是我们想要的人才,都可以得到机会。其潜台词十分明显:欢迎研究生加入,但待遇和本科生“一视同仁”。北京的研究生招聘专场被寄予厚望,然而,去过的人都知道,和蜂拥而至的应聘者相比,提供的职位太少了。我当天上午10点半进入场馆,就已经有数家单位挂起了“职位已满”的牌子,不少人抱憾而归。形势是严峻的,于是,不论是在招聘会还是在网上,我发现适合的职位后,不再计较是要本科生还是大专生了,只要符合条件,便小心翼翼地呈上一份简历,保证月薪面议,随时可以上岗,但还是投得很多,应者寥寥。就在我为求职无门而郁闷时,大学同学的一番话点醒了我。他告诉我,在参加工作时,他的薪水是所在部门最低的。而现在,他的工资排前三位,比一些硕士甚至博士还要高——不要问单位能给你多少,而应该问你能为单位带来多少。在正常运转的单位,你所创造的价值和你的收入一定是成正比的。他让我好好想一想:自己的优势在哪儿?自己的不足是什么?能否提供用人单位所需要的东西?一连串的问号让我变得冷静:研究生教育和社会需求本身就存在脱节的现象。经过三年的再学习,自己除了参与过几个科研项目,在某个问题上钻研得较为深入,各项能力并没有显著提高,缺乏社会经验仍然是软肋。最近几年,各个层次上的人才培养一直在扩大。所学专业在各地高校遍地开花,毕业生数量已经远远超出了市场需求。因此,丢掉学历的标签,去寻找一份和自己兴趣、能力相匹配的工作才是最重要的。当你不能改变环境时,唯一能改变的就是自己。当初考研带着些许盲目,以为考上了研究生,就业就能高枕无忧了。殊不知,对发展方向缺乏准确的定位让自己虚掷了近三年的光阴。一心搞科研的同学读完硕士直奔博士、博士后了,不管能否功成名就,那也是学术人生,也将桃李芬芳。本科毕业就参加工作的同学即使没有闯出一番天地,也积累了从业的“经验资本”。而自己,在学校“半工半读”之后,才发现前方迷雾依旧,需要左冲右撞探出一条路来。好在自己清醒得还早,好在自己“知耻而后勇”,好在我的能力、技术等这些硬件也是不差的。有人说,态度决定一切。我不再只是埋怨,而是仔细考虑应该往哪个方向走。我想找一份能让我获得成就感的工作,而不是能“配得上”研究生这个身份的工作。当我改变了求职的态度时,脚下的路似乎宽了许多,面试的机会也逐渐多了起来。2006年12月,我终于收到了第一份邀请——去网站做编辑。经过利弊分析,我认为这份工作并不利于我今后“过渡”到更为理想的状态,便选择了放弃——我相信我还会有更好的选择。时间过得很快,2007年已经掀开了新的一页,我坚信:只要找准方向,不懈努力,我会迎来就业的春天。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