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钓鱼者 课堂钓鱼者
关注数: 91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19,300 关注贴吧数: 162
仔细想了想,大概知道为啥苟三家都比猎人还会挑衅了 主要原因还是苟啊,猎人扮演需要挑衅,但是为了扮演而被打死的猎人就没有任何价值了。所以猎人的扮演有两个要素,第一,你要会挑衅,第二,挑衅完了你能苟住不被打死。就目前来看,要么你很能打,所有看你不爽的人联合起来都打不过你(基本没人做到,哪怕是红天使都被六神联手炖了火锅),要么你很能苟。 从苟三家的技能来看: 占卜家从魔术师开始就在强调做准备,从无面人开始就在强调做坏事要穿马甲,从秘偶大师开始就在强调用小号踩陷阱,到了诡法师就开始随时用小号续命,到了古代学者就连大号都是历史投影的套娃,到了奇迹师直接就四个复活币。占卜家核心是啥,就是“脱了马甲唯唯诺诺,披上马甲重拳出击”啊。 学徒么,基本都在强化跑跑的技能,序列9还只是溜门撬锁玩越狱,然后序列876强化了一下小花招和危险预感,到了序列5开始,一路往上,直到序列1位置,学徒都在强调跑跑,遇事不对就闪现到地图另外一边去,跑到你吐了都追不上,所以高序列以后,学徒只要没有啥执念(比如某秘法师那个“我就是要干掉所有见到的亚伯拉罕家成员”),有点风吹草动就闪,基本也是抓不到的存在,哪怕是门这个被几个真神一起打的天使之王,最惨的结果也不过是被踹出地球。学徒的核心是啥,就是“装完逼就跑,真刺激”。 至于偷盗者,这个比较复杂一点,因为有阿蒙这个唯一性成精的天生挂壁到处刷存在感(不过也是很挑衅就对了)。但是实际上看,偷盗者的核心技能基本就是苟且偷生可以概括的。毕竟雅各和琐罗亚斯德两家被阿蒙追杀了一千多年,还能有不少人苟下来搞出个命运隐士会,就该知道偷盗者有多能苟了。 所以得出结论,做一个猎人,最重要的不是你有多能挑衅,而是你有多能在挑衅各种惹不起的对象以后还活着,从这一点看,(活着的)猎人天才都在苟三家说的倒是一点没错。不是说会挑衅的都去了苟三家,而是说所有会挑衅的新人里,加入苟三家途径的生存率最大。举个例子,比如各有十个挑衅天才分别加入猎人和苟三家,到了最后,加入苟三家的那十个里面能有两三个苟到序列5,一个苟到序列4,而加入猎人的那十个,在序列8挑衅者就因为挑衅惹不起的对象又没跑掉而死掉了9个,剩下一个也死在序列5升4的仪式里(因为挑衅队友,被队友同仇敌忾地做掉了)。
流浪地球到底踩了谁的尾巴? 流浪地球的英雄主义和好莱坞的英雄主义最大的区别在于,流浪地球是从人类社会性角度进行英雄主义解读的。 刘启这个主角一开始就是明显的从叛逆、反对主流的类型(俗称吃饱了撑的),但在意外卷入一场全球人类高度组织化的救援中,在感受了人类自身高度组织化以后的强大魅力后,转变了思想成功融入社会主流的典型。 因此,大部分居于社会主流,从人类社会化合作中受益的人,会对流浪地球产生共鸣,而因为各种原因(比如三观不正,眼高手低,自命不凡,自我定位失误等)而融入主流有困难的个体而言,这种着重与描写人类社会化一面的集体英雄主义的电影,就相当于踩着了他们的尾巴,因为这些边缘化的非主流人物,实际上内心是渴望成为主流的,但是他们却过于自命不凡,认为自己能够通过一个舞台以强烈地表现自我个性的方式,以使主流社会向其个人的自我个性屈服的方式承认其地位(归根结底,大概就是一股子“错的不是我,是这个世界错了,我要改变这个世界”的中二思想)。 在这种思想下,好莱坞的个人英雄主义情节很能给他们共鸣,尤其是代表人类主流社会组织体系的政府各种失误作死,然后代表非主流的主角,通过一路反抗政府的过程拯救世界,最后实现个人击败主流社会体制,被主流社会承认的终极目标的情节。 但是在流浪地球中,这一切都不可能发生,人类全球组织化的救援行为,能够压倒所有个体和小群体的所有独走的能力。片中联合政府体现了一个合格的现代政府所以要的所有组织力和决策执行能力,哪怕是在最绝望的时候,联合政府依然能够组织起最后一次三个转向发动机等离子体过载喷射的救援行动。而吴京饰演的刘培强,最后的牺牲也是站在作为组织合作的一份子的立场上的。 这部电影彻底宣言了边缘非主流群体在社会主导地位的竞争上的彻底失败。打破了非主流们最后的梦中的一点可能的自尊。 就像地球离开木星引力圈以后,成为一个初级驾驶员,进一步参与流浪地球计划组织体系的刘启看待那票反对势力的年轻人一样,那个眼神就是“你就是个弟弟”。这样的情节和描写,戳到了那些边缘化非主流群体最大的痛处,因为他们哪怕通过网红的方式获得了关注和流量,到最多也就是个被人看着娱乐一下的,依旧缺乏他们最渴望得到的承认和重视,在主流社会中,自然没有话语权。
说实话,能不能不要再等到还剩一百多天的时候再来妄想逆袭了 现在到19年高考就剩不到150天了,90%的人基本已经定型,逆袭成功的概率微乎其微。与其还在妄想逆袭,不如老老实实对自己做个全面诊断。 整天到晚看到一堆自信心爆棚的帖子,内容无外乎于“自己只是不愿意学所以咋滴咋滴的,最后一百来天该怎么做,能不能逆袭……”。还是省省吧,一百来天,除非是真的智商140以上记忆力超群,或者是意志力极强,足够执行某些要求极高的复习计划,否则连把基础框架从头构建巩固一遍都不够。 特别是对于基础不行的考试,还是不要迷信啥解题技巧了,所有的技巧都是建立在巩固的基础上的,基础不牢靠,哪怕你背了一大堆技巧,上了考场也不一定能对应得上,因为很多题型需要用好几种解题技巧混合使用。高考题不存在即简单又通用解法的。 以数学的几何为例,对于几何题目而言,唯一通用的解题方法就是以大量计算作为基础的解析几何,所有问题建系设点用函数向量表示进行计算,极为消耗时间(同时还考验计算的基本功),而如果你想通过某些特定定理和公式进行快速解题,那么你必须拥有建立在牢靠的基础上的数学直觉,对基础公式推导的深度和广度都必须有足够的延伸,你才有能力在看到题目的瞬间,快速联想起某些公式之间的跳板,并将其混合使用。 不要过高地估计自己的智商或者意志力,如果你真的智商超群或者意志力坚韧,你也不会沦落到需要逆袭地步了。这种时候任何鸡汤对你都是有毒的,还不如老老实实盘点一遍自己的问题,真的基础不行的话,能降级回去重修高二时最理想的,因为你这个状态一百多天上考场,不说十成十完蛋,九成九是要翻车。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