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庙前江水碧
黄陵庙前江水碧
关注数: 17
粉丝数: 356
发帖数: 19,385
关注贴吧数: 0
重庆恶狗杀人事件 “59号别墅藏獒” 前天咬死客人! 一年半前就曾伤人 至今“犯案”3起为何始终“逍遥法外”? 这只藏獒去年曾咬伤过小区业主。据目击者说,前天咬死客人的两只狗,其中一只就是它 去年1月29日,本报报道了59号别墅藏獒伤人事件 北部新区一小区59号别墅,藏獒就是在门前(画圈处)把人咬伤致死 本组图片均由本报记者李一鸣摄 前天下午,北部新区汽博中心一栋别墅内,突然冲出两条烈犬,将一个55岁男子的双腿咬烂,男子当场殒命。 这并不是唯一一桩悲剧,去年1月27日,也是这栋别墅,也是这两条烈犬,将小区里两名在湖边垂钓的业主咬伤。 两次事情发生后,狗的主人都没有现身。 去年被咬伤的业主 听说59号别墅的藏獒又咬人了 保安还提醒我们离远点 前天下午5点半左右,一个不愿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给我们打来电话说:“我们小区59号别墅的藏獒,把一个司机咬死了,那人的骨头都被咬出来了,太可怕了!” 我们心里猛地一跳,因为很难忘记,去年1月底,也是这栋别墅的藏獒和另一只不知名的烈犬,咬伤了小区里两位业主。 昨天中午,赶到小区,联系我们的知情人士却迟迟不愿露面。我们联系上去年曾被咬伤的业主张先生,他住在这个小区的花园洋房区,事情过去了1年半,但依旧还能在他的手臂上看见明显的几个牙印。 “昨天晚上我和另外一个业主钓鱼回家,也听见有人说这事,具体情况还不清楚,不过,保安特别提醒我们离59号别墅远一点。”张先生又叫来另一个业主高先生,带上我们一块来到59号别墅附近。我们在别墅外围的湖边转了一圈,没有看见藏獒的影子,老远扔了几个石子过去,没有动静,去敲这幢别墅的大门,也没有人应声。 物管服务处 客人带着司机来找别墅主人 “客人躲开了,司机被咬了” 张先生和高先生带我们找到小区的物管服务处,门口一个年轻的保安正在执勤,上前打听,保安说是有人被藏獒咬了,但不是业主,是59号别墅的来客,后来110和120来了一会就走了,也不知是谁报的警。 “听说被咬的人是狗主人的客人的司机,当时客人和他开着一辆奔驰车来玩,客人躲开了,没怎么受伤。”保安戴着墨镜一边给进小区的车开门,一边跟我们说话。 我们走进物管服务处打听,两个女工作人员的说法也跟保安一样,不过她提醒我们和张先生、高先生:“那家的藏獒是很厉害,你们平时不要靠近他们别墅外的湖边。” 人和医院急诊科 确实接到被狗咬伤的求救 送来时呼吸心跳都停止了 此时,最初联系我们的知情人士不愿再接电话,最后,我们通过120打听到,他们确实有接到这个小区的报警求救,一个人被狗咬伤,已经送到人和医院。 在人和医院急诊科,一个护士听说我们是来找一个被狗咬伤的人,她翻开出勤的记录本,问:“是1期59号别墅的藏獒咬人吗?伤者何伟(音),55岁,男性,我们去的时候那个人的呼吸和心跳已经停止了,后来转到重症监护室抢救,要不你们去那边看看?” 在重症监护室门口,一个护士走了出来,向她打听伤者的情况,护士说,当天晚上就已经死亡了,“没有家属来,后来我们通知殡仪馆的车把死者接走了。” 殡仪馆工作人员 两只脚的骨头都能看见 “旁边有人喊,放灵堂不要放冻库” “我们去医院接人时,有一个30岁左右的小伙子在旁边,个子高高的,长得还蛮标致,腋窝下夹着一个皮包,像老板经常夹的那种包。”一碗水殡仪馆的一个工作人员一边比划着,一边说,“那小伙一直给我们说,人不要放在冻库,要放灵堂,他反复强调了3次。” “这有什么区别?”我们问。 “放灵堂的费用比放冻库要高一些。”他说。 他沉默了一会儿,又说:“死者主要受伤的部位是两个小腿和双脚,两只脚的骨头都能看见,我们去的时候,都觉得这条狗太凶恶了。”他分析,有可能是双腿失血过多,导致了死亡。 “藏獒的主人来过吗?”我们问这位工作人员,他说,死者家属和藏獒主人都没有露面,“听说死者的孩子在日本,还不知道父亲死了,只是听说出事了,正在赶回来。早上还有警察来查看过呢。” 知情人士终于露面了 藏獒张着血盆大口,满地都是血…… 带着疑问,我们再次返回出事的59号别墅,最先给我们打来电话的那位知情人士终于接通电话,他说,当时在附近散步,听见59号别墅那个方位传来呼救声,他跑过去,只见别墅大门口一只凶猛的藏獒张着血盆大口,地上躺着一个人,满地都是血。 “听说是藏獒主人的客人和司机开车过来玩,刚进别墅大门,藏獒和另一只烈犬就朝这个司机扑了过来,主人招呼不住两只狗,只好先把其中一只牵住,结果藏獒就对着那人撕咬,我看见骨头都被咬出来了,说当场就被咬死了,太惨了。”他说,不一会警察和医生赶过来,把人抬走了,然后就看见几个保安和清洁工找来水和拖把,把门口地板上的血迹赶紧冲洗了。 去年1月,今年5月,加上前天下午…… 烈犬伤人至少已3起,为何仍“逍遥法外”? 这个小区的1期是由联排别墅和花园洋房组成,一排排别墅围着小区里的一个湖泊修建,湖的沿岸修建了一圈公共步道,不仅设有健身器材还有坐椅,主要是方便小区的业主锻炼和休闲。但59号别墅的住户却把自家别墅下面的步道圈了起来,里面绿树成阴,还修建有一个凉亭。 1年前,张先生就是在这附近的一个观景平台被咬伤的。当时,他和另一个洋房业主潘先生相约来到这里钓鱼。下午大约5点,附近突然冲出来一条大狗,咬住了潘先生的左腿,后来,又出来几个人,说是潘先生的鱼竿惊扰了狗,所以才导致狗咬人。气愤不过的张先生和对方争执了几句,也被两条恶犬扑上来咬伤左臂。“整个过程持续了三四分钟。” 藏獒伤人的事情并不仅此。就是今年5月份,他在这附近钓鱼时,又听见有3个年轻人呼救,跑过去看,也是这家人的藏獒咬人了。“他们3个想翻木栏杆从被圈的步道过来,哪知道刚翻进去,就听见狗叫声,一个人的脚被咬了,一个人跑的过程中脚崴了,还有个人幸运地逃出来了。”张先生说,当时还是他打的电话报警,并叫了120过来救人。 据了解,小区业主们曾联名要求处死恶犬,但是至今它们仍“逍遥法外”。 违章建筑去年被勒令整改,为何依旧是原样? 去年发生恶犬伤人事件后,有业主在小区张贴呼吁书,称59号别墅业主侵占公共绿地。随后,北部新区管委会有关部门调查后发文,勒令其整改违章建筑。当时的整改文件还被张贴在小区各个公示栏里,但时隔1年半,这里却依旧保持着原样。 当时整改通知书上写的,这幢别墅的主人叫张曦,但住在里面的人姓于,养藏獒的也是他。“我被咬伤时,那个姓于的说,是张曦把别墅送给他住的。我要他道歉,他说,拿钱解决就是了,感觉口气很大。”张先生说,尽管后来姓于的这个人对他进行了赔偿,但一直没有出面表达歉意。 这栋别墅还有很多“神秘”之处…… 保安巡逻都不敢靠近它 对59号别墅业主于某的印象,保安们称,因为接触不多,不太了解,只是知道于家有多辆好车,此外印象最深的就是于家养了4条烈犬,“其中有条狼狗养在步道旁,那狗太凶了,我们夜间巡逻都不敢从那里经过。” 出事后狗主人从未露面 去年1月27日发生恶犬伤人事件后,经警方证实,有一个姓邹的男子,自称狗主人的代理人,来到医院协商事件的治疗问题,并垫付了4000多元医药费,后来赔了4万。当时采访还留有这个代理人的电话,我们给他打过去时,却一直关机。这次和上次一样,藏獒的主人也没有露面,显得很神秘。在网上输入小区的名字和张曦,信息竟然是小区的开发商,但不知道这个张曦和59号别墅业主张曦是否同一个人。本报记者 蒋炀 实习生 魏彦 活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被恶狗咬,这次居然咬死了人,而且是主动纵狗行凶,明显就是一桩故意杀人案,这事情一拖就是1年多,真不知道唱红打黑的重庆是怎么保障市民安全的,真不知道平安重庆是口号还是幌子。
那飘香的狗肉 杨庆华 那飘香的狗肉……青年点,这个称谓好多年没人叫了,六十岁以上的人,当年有过下乡插队经历的知青,一辈子也忘不了。当年六八届老知青来农村后,条件比较艰苦,住在老乡家,住在生产队队部,分散各处,吃了不少苦,现在回想起来当时他们也不大,都熬过来了,真不容易。七O年前后,国家拨了一笔巨资,各地纷纷建立了青年点,把一个大队的知青聚集在一起,配有当地老贫农帮助打理喂猪、种菜等农副生产,有专门的炊事员做饭,建立了团支部,情况大有好转,生活走上正轨,为以后各届毕业生来农村提供了良好保障。我们是1971年底来到了辽中县于家坊公社花家房大队青年点。青年点建筑呈东西走向,大约有四十米长,中间大门里是伙房,左右两个灶台,一个给人做饭,一个给猪烀食,北墙是仓库,放粮食、咸菜缸等杂物。东侧住女生,进门后五个穿堂套间,每间可住四五个人。晚上把女寝室大门插上,各屋都安全了。设计上比较人性化,考虑了女孩子的特点。西侧住男生,五个封闭单间,北窗是走廊,五个单间门,有点象现在的小招待所。寝室都是朝阳,大通炕,晚上做完饭,炕热乎乎的,冬天舒服,夏天可完蛋了。我住第一个屋,炕头。关节有点毛病,喜欢热一点。夏天在炕上垫一个木板,底下用砖隔开,解决了“烙饼”的问题。好象是七三年夏天,挺热。点里人不多,回家避暑去了,男生有七八个人。因为没有任何降温设备,连手摇扇子也没有,晚上睡觉栋门大开,窗户大开,家徒四壁,无须防贼,一个个赤条条呼呼大睡。朦胧中被隔壁小亮子扒拉醒,贴我耳边说:快起来,我那屋进来条狗找食,我把它关屋里了。说话间家里这几个老兄都蹑手蹑脚爬起来了。我们站在窗外看到一只大黄狗正在第二个房间地上转来转去。那是饿的,找食来了。“打死它,烀狗肉,改善一顿!”,小亮子恶狠很的说。“对,我去找家伙,拍死它!”张安国一锤定音。张安国,六八届老生,会武术摔跤,胆子大,有一手“飞石打飞鸟”绝技,鸟到手,把胸脯毛拔掉,吭哧一口咬下一块肉,他说大补,让人瞠目结舌。他的话无疑是号令,我们手持铁锹、锄头、木棒,纷纷从窗户跳进屋,站在炕上,瞬间,雨点般打在那只可怜的大黄狗脑袋上。刚开始,它还叫唤几声,在地上躲来躲去,无奈空间太小,都在打击范围之内。它慢慢的不能动了,几个暴徒毫不手软,锄头铁箍打在头上发出骨裂的“砰砰”声。当小亮子最后一击打完后,我们确认它死了。那年头,人都馋红眼了,倒霉的狗啊,本来想半夜觅点食,却成了人的腹中物,真是误入歧途枉断命,一失足成千古恨哪。安国大哥、小亮子,兴奋的把狗抬到伙房开始收拾。女生被吵闹声惊醒,也披着上衣站在旁边看热闹,早有那明白事的张罗点火烧水了,一派过年景象。我困劲上来了,悄悄溜进屋里倒头便睡,下半夜了。清晨,我迷迷糊糊听见伙房有生人说话声,爬起来看究竟。出大事了。狗的主人家离青年点不远,夜半点里灯火通明,杀声阵阵,继而炊烟升腾,人进人出忙个不停。猛然发现家犬没归,预感不妙,偷偷前来查看,这才叫苦不迭。畏于青年儿(当地人称我们为:青年儿。)正在兴头上,站出来怪罪恐凶多吉少,骑车急怱怱跑到大队书记家告状。大队书记领着大队治保主任,携狗的一家主人来到青年点说事。了解了真相,书记说:既然已经这样了,也不怪青年儿,他们以为是野狗吶。狗肉也快熟了,你们家拿走吧,青年儿就别吃了。这一家人早有准备,马溜拿来几个大盆,热乎乎的狗肉装盆端走,一块没剩。连狗肉汤都用水舀子装桶里拎走了,更狠。张安国两眼通红,恶毒的目光直送人家到门外,这一夜算是白忙活了。小亮子眼巴巴的看着眼前的场面。一切来的太突然了,这一喜一忧让人无法接受。亮子的小眼睛含着泪水,他多么渴望能吃上一顿这香喷喷的狗肉啊。听说大队开了广播大会,告诫各家各户把自家的狗看好,尤其是晚上。再跑到点里让青年儿打死,格杀勿论。从那以后,村里再不见家犬乱窜,倒也整治了陋习,庄稼院一片安宁。事情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每当我们聚在一起回忆往事时,还是扼腕叹息:他们再晚来一小时,那狗肉就都装进人肚子里了,看谁能咋着?唉,那飘香的狗肉………写于农历丙申年、十月。
没了
没了
没人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聂绀弩66年说的 现在农夫也不好当。从前的农夫向地主纳了地租之外,那块地怎么种,他有完全的权利,他有种地的本领可以完全自由地施展在那块土地上。现在的农夫一点权利没有,叫你种什么你就得乖乖地种什么。种了之后,全部被人拿走,结果自己一无所有,这样的制度是没有办法搞生产的。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和谐啊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了
没人了
没人
没了
没人啊
没了
没了
转的 很多蒙古族朋友,尤其是东北地区的蒙古族,很多人除了蒙语名之外还有汉姓汉名,他们的汉姓有什么来源吗? 东北农区蒙古族一般指的是大清国哲里木盟和卓索图盟的使用蒙古语族语言的人群的后裔,主要分布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通辽市、兴安盟、赤峰市、辽宁省西北部、吉林省西部、黑龙江省西南部及河北省承德市,由于近百年来的迁徙和庞大的人口基数,东北农区蒙古族后裔已经遍布内蒙古各盟市,甚至全国各地,是中国蒙古族的主体。 汉姓是东北农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所有人都有汉姓,跟你说「我没有汉姓」那是在遮掩而已。汉姓分两类:1)由北元时期传承下来的部落或氏族名称而改的,如吴(乌梁海)、白(拔野古)、戴(泰亦乌)、云(永谢布)、魏(畏兀儿)等;2)北迁的中原农民(佃农、包衣、工匠、墓丁等)的姓氏,如张、李、王、赵、孔、姚等。 这里出现了一个比较陌生的概念,「东北农区蒙古族」,这怎么理解呢? 农区蒙古族指的是传统上主要从事种植业生产的蒙古族,除了东北农区蒙古族以外,还有内蒙古西部地区的土默特、东鄂尔多斯(准格尔旗、达拉特旗)农区蒙古族。大清国时期一些中原农民刚迁到哲里木盟和卓索图盟时还使用汉语方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做最脏最累的活儿,但通过努力,几代后汉语农民后裔的母语完全蒙古语族化,社会地位不断提高,并与当地北元后人通婚,这个过程中,有一些人可能放弃了自己原来的姓氏而改用了一些象征更高社会地位的姓氏。 其实融入到农区蒙古族中的中原农民数量比一般想象的要更庞大,这个可以通过农区蒙古族和其他地区当地蒙古族在常染色体、Y染色体、线粒体基因上的明显差异推测出来,农区蒙古族和华北地区的汉族基因亲缘度是很高的。 可不可以认为东北的蒙族聚居区都是农区? 东北有牧区蒙古族,如果锡林郭勒盟也算东北地区的话,包括锡林郭勒盟当地的(不是后迁来的农区蒙古族)、清朝昭乌达盟的后人(如阿鲁科尔沁旗、巴林左右旗、翁牛特旗、克什克腾旗)、呼伦贝尔盟的巴尔虎、布里亚特、厄鲁特,除了这些以外,剩下的全部可算作农区蒙古族。农区和牧区通婚很常见,区别主要在于语言文化、生产方式、自我认同等。 前不久刚刚接入全国高铁网络的通辽市,也是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个接入全国高铁网的城市,看到相关报导都在宣传通辽市的草原文化,包括在沈通城际动车组列车上。 通辽市应该考虑更多地挖掘和宣传真正的当地的农区历史文化,目前的宣传可以说想法值得肯定,但内容值得商榷,和当地真正的历史文化有相当程度的脱节。通辽市的历史文化与契丹的传承关系有多少,目前不好说,相关研究很少,目前可以看到的是北元后裔+华北汉人+旗人(满洲、锡伯)大融合形成的东北农区蒙古族图景。 大清国时期哲里木盟的北元后人包括科尔沁部落联盟、一些扎剌亦儿部、郭尔罗斯部、杜尔伯特部等等,每个地方的历史发展脉络都有自己的特点,要单个地研究,同时兼顾彼此的联系;卓索图盟很复杂,北元后人包括喀喇沁部落联盟、土默特部落联盟、一些兀良哈(和乌梁海啥关系不清楚)、还有库伦这个大杂烩的曾经由藏区喇嘛统治的旗。 也就是说,通辽的文化本身就是非常多元的。 嗯,其实很多元。清末民初,卓索图盟很多地区民不聊生,大量蒙古语族居民北迁哲里木盟,和哲盟的蒙古语族居民融合,所以今天的通辽市、兴安盟等地的蒙古族一般都有祖先来自卓索图盟(辽西、赤峰南部、承德),而辽西、赤峰南部、承德的卓盟后人则并没有和哲盟的融合(因为没有多少南迁的)。 那东北农区蒙古族的传统文化和生活习俗是什么样的呢? 东北农区蒙古族的传统文化,除了语言以外,和汉族无异,饮食习惯和汉族一样,节日风俗一样,口头文学也都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传奇小说,对于北元的民间记忆几乎不存在(更别提成吉思汗时代的了)。 藏传佛教的传统在清朝兴盛过,现在已经式微,民间萨满传统仍有保留,汉传佛教等汉地宗教文化在民间也有较大影响,丧葬习俗也和汉族无异,总体无神论为主,加上一些朴素的传统文化保留。卓索图盟南部的农区蒙古族(喀喇沁)已经转用汉语,那里是山区,经济不发达。卓索图盟其实都是燕山的东脉,风光曾经很壮丽,当然也很贫困。 也许京沈客运专线的通车会给卓索图盟故地带来新的生机吧。那您认识蒙文吗? 回鹘蒙文不懂。 您不懂传统蒙文吗?您是没有学习过? 嗯,没学过。回鹘字母嘛,难学,需要时间和精力,尤其是拼写是在古代语言基础上,和当代口语脱节很大。 您还没说农区蒙古族的饮食文化呢,我们就以通辽为例好了,毕竟是全中国蒙古族最多的城市。通辽蒙古族的传统里有手把肉和奶茶吗? 农区特色美食:饺子(扁食)、炒米、黄米粘豆包、荞面饸饹、荞面饼(懒人饼)、猫耳朵汤、牛犊汤、高粱米饭、馅儿饼、猪肉排骨、野鸡骨咸菜、奶皮子、奶豆腐、酸奶油、猪血肠…… 跟我们认知中的东三省饮食好像没什么区别…… 的确没什么区别……农区的蒙古族也都睡火炕、喝红茶。 没有包袍奶? 没有包袍奶!至于穿着,和汉族无异,旗人的影响比较大。 生产生活方式上蒙古族和汉族有区别吗? 农区蒙古族现代化进程开始得比较早,清末开始办新式学堂、办实业等,但明显的现代化是从伪满洲国时期开始的,而大规模的现代化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农业机械化、农业商品化,大量农民外出务工,高等教育也开始普及,总之,农区蒙古族和汉族一样,一直是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的。需要注意一点,内蒙古有很多汉族牧民,蒙古族的主体不是牧民而是农民。 农区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都一样吗? 农区蒙古族使用的蒙古语族语言的方言,不同地方有差异,但总体上都具备以下特点:吸收大量的汉语词汇,但语法结构与中古蒙古语一致,表达比牧区的蒙古语族方言(包括蒙古国的喀尔喀语)更简洁、更准确,很少使用为了填句子而使用的多余成分,这些方言虽然没有官方地位,但在农村小城镇广泛使用,生命力旺盛,是中国东北仅次于汉语的第二大语言。 农区蒙古语使用人数在东北地区比朝鲜语还多吗? 按使用人数的话当然比朝鲜语多了,农区蒙古族中每天使用或通晓蒙古语族语言的人口估计在200-300万之间,而东北使用朝鲜语的人口最多不超过150万吧。 通辽站报站用的蒙古语是哪一种方言?通辽的蒙语母语者能听懂吗? 察哈尔方言(张家口),不经过学习的话应该听不懂吧。 呼麦是蒙古族的传统艺术吗? 呼麦不是,中国蒙古族没有这个传统,农区更没有,农区连长调都没有。呼麦主要是俄罗斯联邦图瓦族的传统(当然图瓦族也是北元后人)。中国蒙古族在改革开放以后才开始听说有这个东西,怎么可能是传统艺术呢。 总之,中国农区蒙古族对自己的历史文化缺乏「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历史文化和家乡缺乏尊重,总纠结于当「纯正」的XX,不符合事实的东西老研究老重复,该研究的却很少有人研究,也是可惜。 不要老想着当别人,当好自己,充满自豪感地当好自己。 至于北元各部的历史和关系,比如喀喇沁和钦察的关系,阿速惕部后来怎么了,都不清楚,研究很少,清朝以后的还好,北元史是老大难领域,中国蒙古族的语言文化、身份认同,主要塑造于北元和大清。 东北农区蒙古族的北元先人(不是他们的汉人或满洲锡伯先人),主要是北元的「鞑靼」(包括北元本部和非北元本部的科尔沁)。本部指黄金家族(应该是托雷系)统领的那部分。 当然今天中国蒙古族里谁是黄金家族(托雷系)后裔,黄金家族到底有没有传下来都很难确定,待基因研究了。术赤系、察合台系黄金家族并没有统领北元,所以和中国蒙古族的历史文化形成无关,同理,忽必烈系的黄金家族和各突厥语族群体的历史文化的形成也无关。 一开始说到了汉姓,现在来说说汉名。汉名是农区蒙古族的另一个标志性文化要素,越是农村的老百姓,汉名越是普遍,越是入了城的知识分子越强调给下一代起一个「民族语言的名字」,其实汉名也是农区蒙古族的「民族特色」,与清朝时期哲里木、卓索图二盟的历史文化有关。 对于普通蒙古族农民来说,汉名一般非常朴素和直白,例如:海宝、海山、金山、银山、秀兰、秀英、海龙、俊杰、铁山、带小、铁柱、金花、雪梅等。既有汉名也有蒙名的人很多很多。就算是蒙名,农区蒙古族一般要在前面加上汉姓,如张阿尔斯楞、石巴图、李其其格、白萨仁高娃、李图们、孔特木尔巴嘎那、李宝音德力格尔等等。 藏语和梵语名曾经流行过,如今用的人很少了。哲盟和卓盟过去满语名字也流行过,如穆精阿、华凌阿、拉布都之类的,现在已经弃用了。 说回蒙古帝国相关的信息,其实术赤系、察合台系和托雷系政权在明朝时期还是保持联系的,而且在北元中衍生出来的挑战黄金家族的瓦剌,不仅几乎替代了北元本部托雷系黄金家族,而且也不断地和术赤系、察合台系政权冲突(最终准噶尔灭了察合台系的叶尔羌汗国,和术赤系的哈萨克汗国打得火热,西迁的土尔扈特则灭了诺盖帐),北元并入大清后察合台系也完蛋了,只有术赤系还撑着,大清开始扮演角色,察合台后人纷纷投靠满洲人反抗准噶尔,术赤系的哈萨克也加入,于是各黄金家族在大清国的大旗下灭掉了挑战黄金家族的准噶尔,维持了成吉思汗体系,但各家族间的联系早已消失,其统领的部众的历史文化也早已分道扬镳。 感谢您的细致讲解,让我们对蒙古族和蒙古历史有了新的认识。 嗯,慢慢梳理吧。@元风雅
没了
清空了
没了
没了
没人
没了
没了
没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