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得盆栽☜ hbtmjy
可得盆栽
关注数: 28 粉丝数: 301 发帖数: 3,700 关注贴吧数: 38
板凳须坐十年冷-----反思盆景养植中急于求成的现象 转自"雅槭庭——品种世界"(本文刊登于《中国花卉盆景》2009年第11期) 面对传统“岭南盆景”在市场经济冲击下日渐势微的颓势,近闻“岭南盆景”发祥地的广州流花西苑发起“重振岭南盆景辉煌”的号召,他们一面集中西苑员工队伍中盆景专业技术力量,同时面对社会各界广泛遴选一批制作盆景的优质“树仔头”,他们将遵从“岭南盆景”最传统的技法,以25年为期,培育出一批“岭南盆景”精品。看到这则消息,笔者兴奋不已,为这帮岭南人竖起了大拇指,终于有人挑起了这副历史的重担,用诸葛亮“授人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的话来形容应该恰如其分。 曾几何时“岭南盆景”是多么地辉煌,在我国五大盆景艺术流派之间独树一帜,代表着中国盆景艺术的最高成就。上世纪60年代,周恩来总理出访埃塞俄比亚,“国礼”就专门挑选了岭南盆景艺术大师孔秦初等人创作的四件盆景;1986年10月,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问广州,以“西苑”九里香盆景作为礼物回赠女王。截至上世纪末,在全国乃至海外率获大奖。在如今岭南盆景雄风不再,日渐衰微,日显凋敝的情况下,听到这帮岭南人竟然以25年为期,重新打造,有如一股清泉在岭南盆景干涸的土地上轻轻流淌,有如一阵清风在岭南盆景沉闷的空气中徐徐吹过,让我看到了岭南盆景的希望所在,看到了岭南盆景的明天,着实令人振奋。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之下,能够摆脱功名利禄和一切尘世的纷扰,潜下心来,戒骄戒躁,心磨成镜,愿以25年青春为代价,去培育一盆真正“岭南盆景”的年轻人,去踏踏实实地做一件事情是多么地不易,怎不令人肃然起敬。显得何等的弥足珍贵。这让我想起了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下决心“予购三百盆,皆病者,无一完者。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纵之顺之,毁其盆,悉埋于地,解其棕缚;以五年为期,必复之全之。予本非文人画士,甘受诟厉,辟病梅之馆以贮之。”的气概。 一盆高不盈尺的岭南树桩盆景,以缩龙成寸的艺术手法,把大自然的野趣和神韵浓缩在盆中,不出城廓而获山水之怡,身居闹市而有林泉之致;四季无常斗室可鉴,身有羁绊而神驰千里。正是这种艺术魅力,使得历代文人雅士钟情这种超然于山水之外的意境。一盆真正的“岭南盆景”,“截干蓄枝”起码要25年,很多精品盆景三四十年还不能定型,培育百年以上仍可赋予新的艺术内涵,让“岭南盆景”艺术能够秉承传统,得以发扬光大。 相比之下,我们中一些人,在盆景制作中最大的问题就是急于求成,缺乏耐性。很多人不要说25年,就是两年半也等不下去,今天栽下的桩子,明天就想成型,就想观赏,就想拿去卖大价钱。说到底就是急功近利,就是心性浮躁,内火太旺。常言说,着急吃不得热米饭,要有一颗平常心,不温不火,不骄不躁,假以时日,精品自然就出来了,精品是等出来的,不是急出来的,板凳须坐十年冷,这是玩盆景必须修炼的功夫,我们说养盆景能修身养性,陶冶性情,怎么陶冶,就是磨你的性子,什么时候性子磨好了,不急了,精品就出来了。一个很有造型前途的新桩子到手,必须高标准,严要求,按照精品去设计,而决不能凑合,不能迁就,该下掉的枝干必须下掉,改不借枝的决不去借枝,从该出枝的部位去培养枝托,而不是从别的部位拉一较粗枝随意代替,以缩短培养年限。新桩子若有条件,直接下地培养,且不说用25年时间了,一般玩家要求不太高,至少用6年时间培育出一批三级过度枝,就是通常说的“三剪子”。具体做法是,用三年时间使第一枝托的粗度达到主干粗度的1/4以上,才能留2-3寸短截,此第一剪,再用2年的时间培育出第二剪,接着用一年的时间培养出第三剪,这三级过度枝每枝的长短走向可酌情解决。这样一来,通过六年的培育虽然不算成型,但已经具备了岭南盆景的雏形,以后就可上盆培育,玩味观赏了,岭南盆景的蓄枝截干就是这样做的。关键是很多人连这6年也等不下去,最终玩了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也没有玩出一盆像样的盆景来。 在盆景评比中,还有一种不良现象,就是指看树桩本身的艺术价值,而忽视后天培养。有些盆景获得大奖,并不是因为作者对桩材经过综合分析,融入自己的艺术构思,匠心独运,通过高超的技艺,和不温不火,脚踏实地的培育过程,终成正果,而是凭着树桩本身得天独厚的天然造型,稍加剪截,甚至原封不动地搬到盆中,说白了那就是个坯子,既看不到作者的艺术构思,也显示不出养植上的过硬功夫,获奖仅仅是出于偶然的原因,有幸碰到了天然佳材,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使然,于你得到它何干?这是一种守株待兔式的偶然侥幸,对这种可遇而不可求的盆景,大不可过誉。真正的艺术水平体现在对桩材的后天培养和因材施艺,刘仲明大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能够把非常普通的树材,甚至是别人弃之不用的桩子,点铁成金,化腐朽为神奇。比如那棵众所周知的福建茶《迎客》盆景,就是别人弃之不要的直干树桩,树干僵直,缺乏粗细过度,出枝又高,且左面缺枝,根也不好,在别人眼里几乎一无是处,可是经大师一造型,标新立异,利用树干三分之二出的枝条极力外拓,形成飘枝,从而成为全景中最抢眼的核心看点,可谓点睛之笔,大飘枝与左上方倾斜的顶片形成一个不等边三角形,在树势上取得均衡,其他小枝的点缀也十分得体,酷似傲立苍穹的黄山迎客松,大有玉树临风之感,取法自然,巧夺天工,妙手回春,一棵十分普通的树桩经过大师因材施艺,精心打造之后,竟成绝世精品,这才是我们应该向大师学习的真正的东西。
盆栽基本知识 看了许多刚入坑的盆友一直感叹这个树种不活,那个树长不好,树活了这病那病,又是大骂这个是奸商,那个是水货。 我一直以一个过来人身份指点下,本人入坑十多年头几年也是个盆栽杀手,通过多看书多摸索现在不管是网购牙苗或是裸根苗存活一般都是百分之九十,那些死翘翘的大多是剪死或是施肥过多死亡的。 首先花卉到手看下是不是原盆,是原盆换盆就剪下旁边的须根,盆下的根连土多去点,是裸根或是用黄土保湿的就要剪去三分之一的枝条和主根二分之一及少量须根,用杀菌水或生根水泡上半小时或更长(以苗粗的时间要长,松类,榆,桃树不泡)。用盆栽下面用窗纱盖上盆眼,放陶粒或小砖块以利排水本人以为放陶粒为盆的五分之一,松类四分之一为好。修剪好的伤口抹上红莓素软膏,松类用502以免伤口发黑不好愈合。 再一个就是缓苗了,种好以后一定要浇好浇透定根水那怕是下雨天这个水也一定要浇,水浇好后放置阴处(通风要好,但不是风口处)7/10天后就可见散光了,缓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记得这样一句话(干养根,湿养叶)很多花宁可干点都不要多浇水,但要多喷水,个人以为施肥对于小苗就大可不必,树桩,小苗大多过完夏天至秋天就可施薄肥,换而言之缓苗期开花结果这个事就不要做,有花蕾的就全疏掉,真要看就留一两个花蕾就行,对于施肥在缓苗期可施下千分之一的,对于喜酸花卉定期施,缓苗对于盆内杂草不要乱拔留下来,草倒伏了这才浇水为好,手痒爱浇水的盆友可购至一个喷壶,少浇水多喷水打湿叶面为王道,四,五月如有雨天让树桩,小苗淋上个1,2天雨对于缓苗更好。
盆栽怎样入门(原创) 看了许多刚入坑的盆友一直感叹这个树种不活,那个树长不好,树活了这病那病,又是大骂这个是奸商,那个是水货。 我一直以一个过来人身份指点下,本人入坑十多年头几年也是个盆栽杀手,通过多看书多摸索现在不管是网购牙苗或是裸根苗存活一般都是百分之九十,那些死翘翘的大多是剪死或是施肥过多死亡的。 首先花卉到手看下是不是原盆,是原盆换盆就剪下旁边的须根,盆下的根连土多去点,是裸根或是用黄土保湿的就要剪去三分之一的枝条和主根二分之一及少量须根,用杀菌水或生根水泡上半小时或更长(以苗粗的时间要长,松类,榆,桃树不泡)。用盆栽下面用窗纱盖上盆眼,放陶粒或小砖块以利排水本人以为放陶粒为盆的五分之一,松类四分之一为好。修剪好的伤口抹上红莓素软膏,松类用502以免伤口发黑不好愈合。 再一个就是缓苗了,种好以后一定要浇好浇透定根水那怕是下雨天这个水也一定要浇,水浇好后放置阴处(通风要好,但不是风口处)7/10天后就可见散光了,缓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记得这样一句话(干养根,湿养叶)很多花宁可干点都不要多浇水,但要多喷水,个人以为施肥对于小苗就大可不必,树桩,小苗大多过完夏天至秋天就可施薄肥,换而言之缓苗期开花结果这个事就不要做,有花蕾的就全疏掉,真要看就留一两个花蕾就行,对于施肥在缓苗期可施下千分之一的,对于喜酸花卉定期施,缓苗对于盆内杂草不要乱拔留下来,草倒伏了这才浇水为好,手痒爱浇水的盆友可购至一个喷壶,少浇水多喷水打湿叶面为王道,四,五月如有雨天让树桩,小苗淋上个1,2天雨对于缓苗更好。 待续
一盆"树王"宣示了盆景界的浊气转 一盆"树王"宣示了盆景界的浊气!  一盆"树王"宣示了盆景界的浊气!   文|刘惠忠   2016年的第九届中国盆景展览落幕已有一段时间了。这届展览如历届展览一样都给全国各地盆景爱好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迹,不同的是前八届给人一种振奋,对我国盆景艺术发展充满希望,而这届留下的却是迷茫。根源在于此届展览所产生的“树王”。   对于“树王”名称的疑惑,我在《守规矩——协会生存与发展的根本》一文中进行了论述。这里,我就盆景展览设立“树王”大奖、评比规则发表个人的看法,希望对我国盆景艺术发展有所益处。   全国盆景展览走过了三十多年,每届都产生了一批金奖,都代表着我国盆景艺术的最高水平,累计起来数量也不少了。就此设立盆景艺术作品大奖,促进我国盆景艺术水平提高是十分有益的,也是十分必要的。但参评的作品应该是历届的全部或大部分金奖作品的参加才能显示大奖的公平性、合理性。   盆景艺术作品大奖名称必须高雅,应该面向社会征集,理事会讨论决定,简单的“树王”似乎太低俗、不慎重,当然带给盆景爱好者是一头雾水。既然是评比就要有规则,包括严格的程序、评比的标准。   然而,第九届中国盆景展览在组委会的精心细致的设计下评出了中国的第一盆"树王"。这个"树王"的产生是自中国盆景几千年发展史以来,以国家展览形式产生的第一个"树王"——王者至尊。   首先从作品的产生与作品的品质做一个简单的叙述与赏析:   A、作品产生的疑惑   1、全国之前共进行了八届盆景展览,金奖作品至少也有几百件了。但送来参与瑰宝奖评比的数量很少。是不知道?未获邀请?不??参与?不得而知!   2、按照评比程序今年获金奖者也可获得评选瑰宝奖的提名,但是四盆瑰宝奖作品中只有一件本届的作品。这届的作品都不如往届的作品吗?这届的好作品去哪了?   3、四件瑰宝奖的作品,有三件原本都是一个人的作品,让人感觉很特别?是不是中国无能人啊!地大物博、大师云集、资源丰富、盆景迅猛发展的中国就没有别的人能制作出一流的作品?   4、自1985年在上海虹口公园的评比展览开始至今评比是为了推动盆景事业在中国的发展,对大多数盆景创作人员从事这一工作的肯定,宣传大众的劳动成果。而评出一盆"树王"表达了什么呢?对盆景的健康发展、引导、鼓励能起到正面的作用吗?   B、作品赏析   一、树王-王者至尊  1、植物名:香楠。   2、产地:海南。   3、原制作者:不详。   4、后收藏并制作成型者:吴成发。   5、成型后转售。   6、这样一件来龙去脉清楚的作品,收藏者是不能再以"作者"的身份参评。好比买来一幅齐白石的画签上自己的名字能告诉世人这是“我画”的吗!特别是大奖的评比更要注意作品的身份性质,收藏者与作者应有严格的区分。这也是所有艺术作品衡量作者品德的一个标杆。   7、中国盆景评比,是以景观、意境、造型、技艺、内含、创新、养护水平、成熟度等相结合的,这盆香楠"王者至尊"好像还没有那种帝王的身价。到是人为地被预知了"树王"的身份。   8、这盆香楠应说也是一盆不错的作品,树基,主干,树冠还是比较优秀的。但是,它做为最高奖项来说就不一样了。它用的是岭南盆景的表现技法,故然就要以岭南盆景技法来评判;从主干枝到各级分枝定位不好,粗细比例不协调,末端枝条也不太成熟。与展会中更好的岭南盆景作品还有不小差距。   二、瑰宝奖-翠净秋空  1、大板松。   2、植物产地:日本。   3、作者:上海植物园(非常明析的身份)   4、这是一盆上海植物园前辈盆景艺术家传下的作品。相信喜爱盆景的中国人是都会认识的,它已获得了中国所有的盆景大奖项名称,这次名誉也没有被提高。像这样的瑰宝奖对作品及现实已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5、盆友们都可以从照片中的左下角看到有一枝非常难看的小枝,整个造型结构也并不生动,画面很生硬,净与空境界并没有完美表现出来。   6、就这件作品而言,毕竟年数己高与当今的作品比较没有胜出的优势。它这次获奖反而圧制了新作品的生成。   三、瑰宝奖-中国龙  1、植物名:榆树。   2、这是一盆出场率很高,吴成发先生早年收购的半成品加工改作而成的作品,获得过不少的奖项。前几年售出   3、就作品而言,曲折弯度不太自然、技条跌岩起伏不太流畅过于做作,而且展出时对枝条修剪不好,部分死枝没有剪除(剪除会出现空缺)、结构??整。与现场很多的岭南作品相比没有任何的优势。   四、瑰宝奖-觅风  1、植物名称:雀梅   2、作者:吴成发   3、这也是吴成发先生早年在韶关购得半成品后改造加工而成的作品,在历届国展中获得了不少的奖项名称。   4、从图面观察可以看出主干枝的中段非常生硬,末端枝与中段枝条粗细比例失调,弯度太大形成硬伤使得整体结构并不完美!而且右边的托片枝叶太密,整体感观不好。   C、树王与瑰宝奖产生过程的疑惑   四盆瑰宝奖作品放在一起再评树王,其中三盆有明显的缺陷,明眼人一看就再清楚不过了,谁好谁坏一目了然。这种评比的巧妙设计是带有明显目标方向的,是要突出宣传、提升某个人的作品荣誉,将以全国盆景工作者的参与来衬托于某一个特定人物。   法国有一个杜郎多的《陪衬人》故事一文,可以告诉我们一个美与羞的秘密!请大家阅读一下吧!   D、分会不应是个人的名利场   分会经过三十多年来的风雨历程,在甘伟林先生等几屇领导人的带领下,打造了一个创事业、谋发展、求共存的和谐相处的学术组织,为中国盆景的发展,为中国盆景获得国际盆景界的认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1月5日有幸参加了在常熟召开的中日盆景学术交流会。让我最为感动的是:日本盆景协会强调的是一切以国家盆景发展、日本盆景向世界推广、日本盆景事业而工作,为会员、爱好者提供交流平台、技术服务。树立日本盆景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而今,我们的协会负责人确处处不忘为自己设计方便之门,争取各种类型的荣誉称号!   西方一位将军有句话让我难忘:“一个只会杀敌的将军不是完美的统帅,而善于培养士兵杀敌的将军才是好领袖”。   作为一名分会的副理事长,我认为目前分会的一些工作与行为不利于分会的健康发展,不利于扩展分会在全国盆友中的信任度。实事求是地说,全国盆友的诽议之词会给分会的形象与分会的发展带来不良的影响!   E、批评与监督是组织生存发展不能缺少的良规   分会是群众性社会组织,特别是一个经历了三十多年艰难历程的组织,在国人的心中已有了深厚的感情,不要以个人一时的得失而损伤国人的情感。   建立有效的批评与监督是保障体制的最完善的方式。合情、合理、合法的批评与监督也是每个理事、会员的权力,这也是为事业、为文化、为生活、为弘扬盆景艺术所应当的工作。   国人均讲中庸之道。常会以脸面之情、朋友之交、商业之利而明哲保身,但事后又有吐槽之愤。好比杭州岳王庙中秦桧之像每天都有被吐痰一样。其实这是极不文明之举,为什么我们不事先对权力者多批评、严监督,而要等事后去吐"他一身”痰呢!   我们的民间文化早已千苍百孔。难得有今天的盆景艺术文化还留有一息尚存之气!好好珍惜她吧!但一盆"树王"己宣布显示了分会组织行为的浑浊之气!广大的盆友们!为了分会的健康发展、强盛前行,做一点我们该做的事情吧!   以上为个人看法与观点,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2016年11月11日于长沙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  ——兼答盆友@謌以詠植   文|林家辉盆景师(马来西亚青龙庄庄主)   问:@青龙庄庄主您怎样看待嫁接素材?   答:您改良果树,好!您做盆景,不好!   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转)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转)  ——兼答盆友@謌以詠植   文|林家辉盆景师(马来西亚青龙庄庄主)   问:@青龙庄庄主您怎样看待嫁接素材?   答:您改良果树,好!您做盆景,不好!   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转)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转) 文|林家辉盆景师(马来西亚青龙庄庄主)   问:@青龙庄庄主您怎样看待嫁接素材?   答:您改良果树,好!您做盆景,不好!   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转)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转) 文|林家辉盆景师(马来西亚青龙庄庄主)   问:@青龙庄庄主您怎样看待嫁接素材?   答:您改良果树,好!您做盆景,不好!   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转)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转) 文|林家辉盆景师(马来西亚青龙庄庄主)   问:@青龙庄庄主您怎样看待嫁接素材?   答:您改良果树,好!您做盆景,不好!   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转) 且说嫁接之用于盆景   ——兼答盆友@謌以詠植   文|林家辉盆景师(马来西亚青龙庄庄主)   问:@青龙庄庄主您怎样看待嫁接素材?   答:您改良果树,好!您做盆景,不好!   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
不是每一种树都可叫盆景的!!!!!! 不是每一种树都可叫盆景的!!!!!! 兄弟们的生活提高了,开始对家里的绿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种花种草的无可厚非。不管是在网上买或是在本地花鸟市场入手,在这里我不对草做评价,单对盆景做一个小结,总结不多欢迎大家来讨伦一下这个问题。为了说的简单点,我以评分的方式来谈下。 以十分为满分计,一个树有根为三分,俗话说根基不露如同插木。好的材料,首先是要有好的根脚。因为根脚是无法通过在花盆里培养出来的。好的根脚是那种粗壮,并且牢牢的抓住泥土的大根。有些须根,看上去很多,从上深入泥土,但是丝毫没有力量的感觉,容易给人一种“浮”在土上的感觉。或者有些树桩的主干直接从土里出来,根本看不到根脚,显得头重脚轻。所以,要选择有力,粗壮的根脚。 树型三分。好的材料,其主干的走势一定要好。这里包含2个意思:一是主干从下到上,要由粗到细。二是,主干有一定的弯曲或笔直的主干上内部有弯曲(个别大树型盆景除外)。从粗到细,直中有曲,这样的盆景树桩,就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及其生动,不死板。而且,如果是粗壮的主干,是很难通过铝丝囚扎或人工雕刻达到很大改变的效果。这是在自然界多年生长的结果。   嫁接树的认识: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日本好盆景没有嫁接一说,连松,柏一般都是原生,嫁接有点急功近利了) 看匹配。这里所讲的匹配也包含几种意思:一是;根脚、主干、侧枝的粗细和大小一定要成比例。如果是根脚很小,而主干比下面的根脚还粗很多,或者是侧枝比主干还粗,或者侧枝远远细于主干(侧枝太细)那就给人以牵强搭配的感觉。二是;侧枝从主干出来的位置,小枝从侧枝出来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对,比如很长一段侧枝上没有小枝或芽点,给人脱节的感觉;或在主干凹处生长侧枝,给人缩进去的感觉。这些都是树桩成型后的缺点。 看比例,一般来说(文人树除外),好的盆景,根脚(主干)直径与盆景高度的比例在1:1或1:2之间。如果根脚(主干)是5cm,而高度是40cm以上,可以想象,这样的比例,会显得盆景过于瘦弱。一旦侧枝出来,树叶丰满,就是典型的大头小身的感觉。如果是根部细小,主干从下到上,是从细到粗,多数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倒桩”,也是头重脚轻(极个别奇桩除外)。如果是文人树,同样最好是有坚实的根脚,扭曲的主干,粗细匹配的侧枝,并且很关键的是飘枝的长度要和主干的高度匹配。太长,显得轻浮;太短,显得生硬。 树种三分。买盆景树状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树状的品种,是大叶的,还是小叶的(罗汉松、枸骨、榆树、雀梅);是不耐寒的(北方盆友注意),还是不耐热的;比如金柳(雀舌黄杨)、金弹子、金豆、罗汉松,0摄氏度以下就容易被冻死。 看盆龄。杂木类,从侧枝的修剪,就可以大概看出盆龄。比如如果一个光秃秃的主干只有几根一级枝条,而没有其他侧枝,那即使卖家说培养很很多年(盆龄多年),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几年下来不可能没有侧枝和细枝。难道卖家把细枝也全都剪下掉了么,只留主干?如果是松柏类,那就看看一朵朵的松针是不是逼近主干和侧枝了。如果只是生长的枝条的顶端,而枝条内部脱节(无针毛),那说明也不可能培养多年(除非卖家本身不会培养)。另外,大家收到带盆运输的树木时,可以用手抓主干带盆摇动,如果树木和泥土紧紧连同盆一起摇动,那可能是老盆(树在盆里多年)。如果轻轻摇动,树就连根离开了花盆,或树根在泥土中松动,那基本上就不是老盆,而是卖家刚刚种进去的。 我强调的是:“价值不等于价格”。其实是否有价值,价格是否合理,关键是盆景的好坏和价格的比较。不同的盆景,并不是越便宜的价格越好。买10棵便宜的不好的素材,不如买1棵好的素材。买一个很差的大树桩,不如同样的价格去买一个小型的精品。因为,培养树桩是把它变成一种有艺术价值的生命,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树桩养活。可能你家里有50盆培养了多年的,无法成为精品的树桩,还不如拥有10盆成型的精品盆景。同样是浇水、施肥、养护、修剪、翻盆,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一分是给盆,盆景嘛没一个好盆,一个好架那能体显出它的美? 说个题外话不要完全迷信名家(大师)。名家的手里的确有很多优秀的藏品。但是名家如果是为了赚钱,往往就随便弄几棵树,做几下造型,简单的修剪,以很高的价格销售。其实个人名气不等于盆景价值。我也曾看到一个当地的盆景大师,一盆很普通的大阪松(市场价500元),开价4500元。这就是把自己的名气也当作钱来卖给别人了
不是每一种树都可叫盆景的!!!!!! 兄弟们的生活提高了,开始对家里的绿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种花种草的无可厚非。不管是在网上买或是在本地花鸟市场入手,在这里我不对草做评价,单对盆景做一个小结,总结不多欢迎大家来讨伦一下这个问题。为了说的简单点,我以评分的方式来谈下。 以十分为满分计,一个树有根为三分,俗话说根基不露如同插木。好的材料,首先是要有好的根脚。因为根脚是无法通过在花盆里培养出来的。好的根脚是那种粗壮,并且牢牢的抓住泥土的大根。有些须根,看上去很多,从上深入泥土,但是丝毫没有力量的感觉,容易给人一种“浮”在土上的感觉。或者有些树桩的主干直接从土里出来,根本看不到根脚,显得头重脚轻。所以,要选择有力,粗壮的根脚。 树型三分。好的材料,其主干的走势一定要好。这里包含2个意思:一是主干从下到上,要由粗到细。二是,主干有一定的弯曲或笔直的主干上内部有弯曲(个别大树型盆景除外)。从粗到细,直中有曲,这样的盆景树桩,就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及其生动,不死板。而且,如果是粗壮的主干,是很难通过铝丝囚扎或人工雕刻达到很大改变的效果。这是在自然界多年生长的结果。   嫁接树的认识: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日本好盆景没有嫁接一说,连松,柏一般都是原生,嫁接有点急功近利了) 看匹配。这里所讲的匹配也包含几种意思:一是;根脚、主干、侧枝的粗细和大小一定要成比例。如果是根脚很小,而主干比下面的根脚还粗很多,或者是侧枝比主干还粗,或者侧枝远远细于主干(侧枝太细)那就给人以牵强搭配的感觉。二是;侧枝从主干出来的位置,小枝从侧枝出来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对,比如很长一段侧枝上没有小枝或芽点,给人脱节的感觉;或在主干凹处生长侧枝,给人缩进去的感觉。这些都是树桩成型后的缺点。 看比例,一般来说(文人树除外),好的盆景,根脚(主干)直径与盆景高度的比例在1:1或1:2之间。如果根脚(主干)是5cm,而高度是40cm以上,可以想象,这样的比例,会显得盆景过于瘦弱。一旦侧枝出来,树叶丰满,就是典型的大头小身的感觉。如果是根部细小,主干从下到上,是从细到粗,多数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倒桩”,也是头重脚轻(极个别奇桩除外)。如果是文人树,同样最好是有坚实的根脚,扭曲的主干,粗细匹配的侧枝,并且很关键的是飘枝的长度要和主干的高度匹配。太长,显得轻浮;太短,显得生硬。 树种三分。买盆景树状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树状的品种,是大叶的,还是小叶的(罗汉松、枸骨、榆树、雀梅);是不耐寒的(北方盆友注意),还是不耐热的;比如金柳(雀舌黄杨)、金弹子、金豆、罗汉松,0摄氏度以下就容易被冻死。 看盆龄。杂木类,从侧枝的修剪,就可以大概看出盆龄。比如如果一个光秃秃的主干只有几根一级枝条,而没有其他侧枝,那即使卖家说培养很很多年(盆龄多年),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几年下来不可能没有侧枝和细枝。难道卖家把细枝也全都剪下掉了么,只留主干?如果是松柏类,那就看看一朵朵的松针是不是逼近主干和侧枝了。如果只是生长的枝条的顶端,而枝条内部脱节(无针毛),那说明也不可能培养多年(除非卖家本身不会培养)。另外,大家收到带盆运输的树木时,可以用手抓主干带盆摇动,如果树木和泥土紧紧连同盆一起摇动,那可能是老盆(树在盆里多年)。如果轻轻摇动,树就连根离开了花盆,或树根在泥土中松动,那基本上就不是老盆,而是卖家刚刚种进去的。 我强调的是:“价值不等于价格”。其实是否有价值,价格是否合理,关键是盆景的好坏和价格的比较。不同的盆景,并不是越便宜的价格越好。买10棵便宜的不好的素材,不如买1棵好的素材。买一个很差的大树桩,不如同样的价格去买一个小型的精品。因为,培养树桩是把它变成一种有艺术价值的生命,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树桩养活。可能你家里有50盆培养了多年的,无法成为精品的树桩,还不如拥有10盆成型的精品盆景。同样是浇水、施肥、养护、修剪、翻盆,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一分是给盆,盆景嘛没一个好盆,一个好架那能体显出它的美? 说个题外话不要完全迷信名家(大师)。名家的手里的确有很多优秀的藏品。但是名家如果是为了赚钱,往往就随便弄几棵树,做几下造型,简单的修剪,以很高的价格销售。其实个人名气不等于盆景价值。我也曾看到一个当地的盆景大师,一盆很普通的大阪松(市场价500元),开价4500元。这就是把自己的名气也当作钱来卖给别人了
不是每一种树都可叫盆景的!!!!!! 兄弟们的生活提高了,开始对家里的绿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种花种草的无可厚非。不管是在网上买或是在本地花鸟市场入手,在这里我不对草做评价,单对盆景做一个小结,总结不多欢迎大家来讨伦一下这个问题。为了说的简单点,我以评分的方式来谈下。 以十分为满分计,一个树有根为三分,俗话说根基不露如同插木。好的材料,首先是要有好的根脚。因为根脚是无法通过在花盆里培养出来的。好的根脚是那种粗壮,并且牢牢的抓住泥土的大根。有些须根,看上去很多,从上深入泥土,但是丝毫没有力量的感觉,容易给人一种“浮”在土上的感觉。或者有些树桩的主干直接从土里出来,根本看不到根脚,显得头重脚轻。所以,要选择有力,粗壮的根脚。 树型三分。好的材料,其主干的走势一定要好。这里包含2个意思:一是主干从下到上,要由粗到细。二是,主干有一定的弯曲或笔直的主干上内部有弯曲(个别大树型盆景除外)。从粗到细,直中有曲,这样的盆景树桩,就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及其生动,不死板。而且,如果是粗壮的主干,是很难通过铝丝囚扎或人工雕刻达到很大改变的效果。这是在自然界多年生长的结果。   嫁接树的认识: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日本好盆景没有嫁接一说,连松,柏一般都是原生,嫁接有点急功近利了) 看匹配。这里所讲的匹配也包含几种意思:一是;根脚、主干、侧枝的粗细和大小一定要成比例。如果是根脚很小,而主干比下面的根脚还粗很多,或者是侧枝比主干还粗,或者侧枝远远细于主干(侧枝太细)那就给人以牵强搭配的感觉。二是;侧枝从主干出来的位置,小枝从侧枝出来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对,比如很长一段侧枝上没有小枝或芽点,给人脱节的感觉;或在主干凹处生长侧枝,给人缩进去的感觉。这些都是树桩成型后的缺点。 看比例,一般来说(文人树除外),好的盆景,根脚(主干)直径与盆景高度的比例在1:1或1:2之间。如果根脚(主干)是5cm,而高度是40cm以上,可以想象,这样的比例,会显得盆景过于瘦弱。一旦侧枝出来,树叶丰满,就是典型的大头小身的感觉。如果是根部细小,主干从下到上,是从细到粗,多数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倒桩”,也是头重脚轻(极个别奇桩除外)。如果是文人树,同样最好是有坚实的根脚,扭曲的主干,粗细匹配的侧枝,并且很关键的是飘枝的长度要和主干的高度匹配。太长,显得轻浮;太短,显得生硬。 树种三分。买盆景树状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树状的品种,是大叶的,还是小叶的(罗汉松、枸骨、榆树、雀梅);是不耐寒的(北方盆友注意),还是不耐热的;比如金柳(雀舌黄杨)、金弹子、金豆、罗汉松,0摄氏度以下就容易被冻死。 看盆龄。杂木类,从侧枝的修剪,就可以大概看出盆龄。比如如果一个光秃秃的主干只有几根一级枝条,而没有其他侧枝,那即使卖家说培养很很多年(盆龄多年),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几年下来不可能没有侧枝和细枝。难道卖家把细枝也全都剪下掉了么,只留主干?如果是松柏类,那就看看一朵朵的松针是不是逼近主干和侧枝了。如果只是生长的枝条的顶端,而枝条内部脱节(无针毛),那说明也不可能培养多年(除非卖家本身不会培养)。另外,大家收到带盆运输的树木时,可以用手抓主干带盆摇动,如果树木和泥土紧紧连同盆一起摇动,那可能是老盆(树在盆里多年)。如果轻轻摇动,树就连根离开了花盆,或树根在泥土中松动,那基本上就不是老盆,而是卖家刚刚种进去的。 我强调的是:“价值不等于价格”。其实是否有价值,价格是否合理,关键是盆景的好坏和价格的比较。不同的盆景,并不是越便宜的价格越好。买10棵便宜的不好的素材,不如买1棵好的素材。买一个很差的大树桩,不如同样的价格去买一个小型的精品。因为,培养树桩是把它变成一种有艺术价值的生命,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树桩养活。可能你家里有50盆培养了多年的,无法成为精品的树桩,还不如拥有10盆成型的精品盆景。同样是浇水、施肥、养护、修剪、翻盆,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一分是给盆,盆景嘛没一个好盆,一个好架那能体显出它的美? 说个题外话不要完全迷信名家(大师)。名家的手里的确有很多优秀的藏品。但是名家如果是为了赚钱,往往就随便弄几棵树,做几下造型,简单的修剪,以很高的价格销售。其实个人名气不等于盆景价值。我也曾看到一个当地的盆景大师,一盆很普通的大阪松(市场价500元),开价4500元。这就是把自己的名气也当作钱来卖给别人了
不是每一种树都可叫盆景的!!!!!! 兄弟们的生活提高了,开始对家里的绿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种花种草的无可厚非。不管是在网上买或是在本地花鸟市场入手,在这里我不对草做评价,单对盆景做一个小结,总结不多欢迎大家来讨伦一下这个问题。为了说的简单点,我以评分的方式来谈下。 以十分为满分计,一个树有根为三分,俗话说根基不露如同插木。好的材料,首先是要有好的根脚。因为根脚是无法通过在花盆里培养出来的。好的根脚是那种粗壮,并且牢牢的抓住泥土的大根。有些须根,看上去很多,从上深入泥土,但是丝毫没有力量的感觉,容易给人一种“浮”在土上的感觉。或者有些树桩的主干直接从土里出来,根本看不到根脚,显得头重脚轻。所以,要选择有力,粗壮的根脚。 树型三分。好的材料,其主干的走势一定要好。这里包含2个意思:一是主干从下到上,要由粗到细。二是,主干有一定的弯曲或笔直的主干上内部有弯曲(个别大树型盆景除外)。从粗到细,直中有曲,这样的盆景树桩,就给人以“活灵活现”的感觉,及其生动,不死板。而且,如果是粗壮的主干,是很难通过铝丝囚扎或人工雕刻达到很大改变的效果。这是在自然界多年生长的结果。   嫁接树的认识: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日本好盆景没有嫁接一说,连松,柏一般都是原生,嫁接有点急功近利了) 看匹配。这里所讲的匹配也包含几种意思:一是;根脚、主干、侧枝的粗细和大小一定要成比例。如果是根脚很小,而主干比下面的根脚还粗很多,或者是侧枝比主干还粗,或者侧枝远远细于主干(侧枝太细)那就给人以牵强搭配的感觉。二是;侧枝从主干出来的位置,小枝从侧枝出来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对,比如很长一段侧枝上没有小枝或芽点,给人脱节的感觉;或在主干凹处生长侧枝,给人缩进去的感觉。这些都是树桩成型后的缺点。 看比例,一般来说(文人树除外),好的盆景,根脚(主干)直径与盆景高度的比例在1:1或1:2之间。如果根脚(主干)是5cm,而高度是40cm以上,可以想象,这样的比例,会显得盆景过于瘦弱。一旦侧枝出来,树叶丰满,就是典型的大头小身的感觉。如果是根部细小,主干从下到上,是从细到粗,多数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倒桩”,也是头重脚轻(极个别奇桩除外)。如果是文人树,同样最好是有坚实的根脚,扭曲的主干,粗细匹配的侧枝,并且很关键的是飘枝的长度要和主干的高度匹配。太长,显得轻浮;太短,显得生硬。 树种三分。买盆景树状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树状的品种,是大叶的,还是小叶的(罗汉松、枸骨、榆树、雀梅);是不耐寒的(北方盆友注意),还是不耐热的;比如金柳(雀舌黄杨)、金弹子、金豆、罗汉松,0摄氏度以下就容易被冻死。 看盆龄。杂木类,从侧枝的修剪,就可以大概看出盆龄。比如如果一个光秃秃的主干只有几根一级枝条,而没有其他侧枝,那即使卖家说培养很很多年(盆龄多年),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几年下来不可能没有侧枝和细枝。难道卖家把细枝也全都剪下掉了么,只留主干?如果是松柏类,那就看看一朵朵的松针是不是逼近主干和侧枝了。如果只是生长的枝条的顶端,而枝条内部脱节(无针毛),那说明也不可能培养多年(除非卖家本身不会培养)。另外,大家收到带盆运输的树木时,可以用手抓主干带盆摇动,如果树木和泥土紧紧连同盆一起摇动,那可能是老盆(树在盆里多年)。如果轻轻摇动,树就连根离开了花盆,或树根在泥土中松动,那基本上就不是老盆,而是卖家刚刚种进去的。 我强调的是:“价值不等于价格”。其实是否有价值,价格是否合理,关键是盆景的好坏和价格的比较。不同的盆景,并不是越便宜的价格越好。买10棵便宜的不好的素材,不如买1棵好的素材。买一个很差的大树桩,不如同样的价格去买一个小型的精品。因为,培养树桩是把它变成一种有艺术价值的生命,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树桩养活。可能你家里有50盆培养了多年的,无法成为精品的树桩,还不如拥有10盆成型的精品盆景。同样是浇水、施肥、养护、修剪、翻盆,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一分是给盆,盆景嘛没一个好盆,一个好架那能体显出它的美? 说个题外话不要完全迷信名家(大师)。名家的手里的确有很多优秀的藏品。但是名家如果是为了赚钱,往往就随便弄几棵树,做几下造型,简单的修剪,以很高的价格销售。其实个人名气不等于盆景价值。我也曾看到一个当地的盆景大师,一盆很普通的大阪松(市场价500元),开价4500元。这就是把自己的名气也当作钱来卖给别人了
不是每一种树都可叫盆景的!!!!!! 不是每一种树都可叫盆景的!!!!!! 兄弟们的生活提高了,开始对家里的绿化有了一定的认识,种花种草的无可厚非。不管是在网上买或是在本地花鸟市场入手,在这里我不对草做评价,单对盆景做一个小结,总结不多欢迎大家来讨伦一下这个问题。为了说的简单点 ,我以评分的方式来谈下。 以十分为满分计,一个树有根为三分,俗话说根基不露如同插木。好的材料,首先是要有好的根脚。因为根脚是无法通过在花盆里培养出来的。好的根脚是那种粗壮,并且牢牢的抓住泥土的大根。有些须根,看上去很多,从上深入 泥土,但是丝毫没有力量的感觉,容易给人一种“浮”在土上的感觉。或者有些树桩的主干直接从土里出来,根本看不到根脚,显得头重脚轻。所以,要选择有力,粗壮的根脚。 树型三分。好的材料,其主干的走势一定要好。这里包含2个意思:一是主干从下到上,要由粗到细。二是,主干有一定的弯曲或笔直的主干上内部有弯曲(个别大树型盆景除外)。从粗到细,直中有曲,这样的盆景树桩,就给人 以“活灵活现”的感觉,及其生动,不死板。而且,如果是粗壮的主干,是很难通过铝丝囚扎或人工雕刻达到很大改变的效果。这是在自然界多年生长的结果。   嫁接树的认识:嫁接技术乃现代改良品种,加速成长率所不能或缺的农业技术,但应该只限于农业用途,甚至花卉园植都值得支持,唯独盆景不该长此风气。   难道说盆景不属于农业生产吗?也不尽然,只是盆景的宗旨规则促使盆景生产过程不合适运用这种技术来达到量产和借势的目的。因为盆景艺术乃模仿大自然为依归,故此一切有违大自然的行为和效果都不适用于盆景制作中,毕竟 大自然生就的大树形态,恒古以来都没有任何人工的痕迹,也没有刻意的人工技术加于其上,所以当盆景制作时亦应该尽量避免出现这类弊端。或许许多人会不甚支持这一说法,觉得我对素材的要求过甚并到了排斥异己的地步,其实不 然,大家且听我说道说道。   嫁接的运作工序如下所述,首先须培大量桩苗用于嫁接工程,至于选桩选种之类的技术,咱就略带过不述了,因为与我这篇论述关系不大。嫁接桩为了方便工作一般都会培养至半寸、一寸粗才进行嫁接,当嫁接成功接皮后再培育干 和枝以备制作盆景时,其桩的粗度至少在一寸以上,根本过了造型的黄金时期,光是这一点它就被淘汰不用了,何况那嫁接的接口那人工痕跡明显得连瞎子摸亦能清楚分辨,倘若用于制作盆景能不碍眼吗?纵然为之亦品质枉然。   盆景的唯一管道只有用种子培育,由小缠扎造作,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徢径能达到完善的盆景境界。一步一脚印,第一步一错,将是一条不归路,这第一步就那么简单。模仿自然,以自然的规律为规律,以自然的形成面貌为面貌,以 对自然的感悟为盆景的感悟,一切以造物主既定的步履为依归,成功培育盆景已不远矣。(日本好盆景没有嫁接一说,连松,柏一般都是原生,嫁接有点急功近利了) 看匹配。这里所讲的匹配也包含几种意思:一是;根脚、主干、侧枝的粗细和大小一定要成比例。如果是根脚很小,而主干比下面的根脚还粗很多,或者是侧枝比主干还粗,或者侧枝远远细于主干(侧枝太细)那就给人以牵强搭配 的感觉。二是;侧枝从主干出来的位置,小枝从侧枝出来的位置。如果位置不对,比如很长一段侧枝上没有小枝或芽点,给人脱节的感觉;或在主干凹处生长侧枝,给人缩进去的感觉。这些都是树桩成型后的缺点。 看比例,一般来说(文人树除外),好的盆景,根脚(主干)直径与盆景高度的比例在1:1或1:2之间。如果根脚(主干)是5cm,而高度是40cm以上,可以想象,这样的比例,会显得盆景过于瘦弱。一旦侧枝出来,树叶丰满,就是 典型的大头小身的感觉。如果是根部细小,主干从下到上,是从细到粗,多数情况就是我们所说的“倒桩”,也是头重脚轻(极个别奇桩除外)。如果是文人树,同样最好是有坚实的根脚,扭曲的主干,粗细匹配的侧枝,并且很关键的 是飘枝的长度要和主干的高度匹配。太长,显得轻浮;太短,显得生硬。 树种三分。买盆景树状的朋友一定要注意,树状的品种,是大叶的,还是小叶的(罗汉松、枸骨、榆树、雀梅);是不耐寒的(北方盆友注意),还是不耐热的;比如金柳(雀舌黄杨)、金弹子、金豆、罗汉松,0摄氏度以下就容 易被冻死。 看盆龄。杂木类,从侧枝的修剪,就可以大概看出盆龄。比如如果一个光秃秃的主干只有几根一级枝条,而没有其他侧枝,那即使卖家说培养很很多年(盆龄多年),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几年下来不可能没有侧枝和细枝。难道 卖家把细枝也全都剪下掉了么,只留主干?如果是松柏类,那就看看一朵朵的松针是不是逼近主干和侧枝了。如果只是生长的枝条的顶端,而枝条内部脱节(无针毛),那说明也不可能培养多年(除非卖家本身不会培养)。另外,大家 收到带盆运输的树木时,可以用手抓主干带盆摇动,如果树木和泥土紧紧连同盆一起摇动,那可能是老盆(树在盆里多年)。如果轻轻摇动,树就连根离开了花盆,或树根在泥土中松动,那基本上就不是老盆,而是卖家刚刚种进去的。 我强调的是:“价值不等于价格”。其实是否有价值,价格是否合理,关键是盆景的好坏和价格的比较。不同的盆景,并不是越便宜的价格越好。买10棵便宜的不好的素材,不如买1棵好的素材。买一个很差的大树桩,不如同样的 价格去买一个小型的精品。因为,培养树桩是把它变成一种有艺术价值的生命,而不是简简单单的把树桩养活。可能你家里有50盆培养了多年的,无法成为精品的树桩,还不如拥有10盆成型的精品盆景。同样是浇水、施肥、养护、修剪 、翻盆,得到的结果是完全不同的。 最后一分是给盆,盆景嘛没一个好盆,一个好架那能体显出它的美? 说个题外话不要完全迷信名家(大师)。名家的手里的确有很多优秀的藏品。但是名家如果是为了赚钱,往往就随便弄几棵树,做几下造型,简单的修剪,以很高的价格销售。其实个人名气不等于盆景价值。我也曾看到一个当地的 盆景大师,一盆很普通的大阪松(市场价500元),开价4500元。这就是把自己的名气也当作钱来卖给别人了
树木盆景金属丝缠绕技法(转) 以金属丝对树木盆景进行加工造型,是一种快速、便捷的方法。操作者针对树干、枝条的粗度和硬度,选择不同粗细的金属丝缠绕其上,利用金属丝的可塑性,改变加工对象的原来形态,塑造合乎理想的造型。这一方法比棕丝剪扎技法简便易行,在树木盆景加工中被广泛应用。 加工树木盆景所用的金属丝,专业工作者多采用专门生产的外表镀古铜色的铝丝,规格齐全,十分适用,色彩亦与树皮十分接近。业余爱好者常根据自身情况,选用多种多样的铜丝、铁丝或铝丝。笔者以为铜丝较好,其次为铝丝。铁丝虽然价格便宜,但容易生锈,且扎在树上较长时间后,硬度会变大,拆除时比较困难。 用金属丝加工树木盆景,必须掌握一定的加工技巧。加工的顺序是先主干后枝条,先大枝后小枝,但有时不一定一个枝条一个枝条地完成,而是先将各个主要枝条都缠上金属丝,然后摆布各个枝条的角度、位置,确定总体构架。大形确定以后,再以粗细适宜的金属线缠扎各个小枝,处理各个细部。加工过程中结合修剪,去掉一些不需要的枝条。 用金属丝力工树木,有以下十点需要注意: ①缠绕主干时,应将金属丝的一端紧贴树干基部斜向插入盆土,尽量插至底部,然后由下而上缠绕主干,缠绕结束后进行弯曲造型。 ②缠绕每一根枝条时,必须先固定起始端。固定的方法,一般是将金属丝一端先弯成钩状,钩在前面较大的枝条上,缠绕第一圈时,要压住弯钩的端头,然后~圈一圈地向前缠绕。缠绕的角度(金属丝与枝条形成的夹角)大约呈45度,也可根据情况略宽松一些。缠绕时,一手捏紧金属丝和枝条,另一手抓住金属丝向前缠绕。随着金属丝向前绕行,后一手紧随其后将金属丝与枝条揿紧,防止金属丝游移而损伤树皮。 ④缠绕时,顺时针、逆时针方向均可,但金属丝绕行的方向应与枝条扭转的方向一致。如此缠绕,金属丝紧贴枝条,有利于弯曲矫型,反之则松散无力,影响造型效果,同时亦不美观。缠绕金属丝不要太密,也不要太疏,每圈距离、角度大致相等为好,这样受力比较均匀,也较为美观。 ④有时遇到较硬的枝条,缠上~根金属丝后,发现其强度尚不能有效地使枝条弯曲定型,此时可追加一根金属丝,紧挨着前一根金属丝作同方向缠绕,依靠两根金属丝的强度达到调整形态的目的。 ⑤遇到两根枝条出枝位置靠近时,可用一根金属丝缠绕两根枝条。这样做,既减少了金属丝端头的出现,显得干净、漂亮,而且定型效果也好。 ⑥对于一些树皮较薄的树种,为防止损伤树皮,可在金属丝上预先卷上纸条或布条,然后再用它缠扎加工。 ⑦每绕完一根枝条,多余的金属丝要留出一小截作回头弯曲固定。 ⑧弯曲任何枝条,均应防止折断,弯曲时要掌握合适的力度。正确的方法是,双手拇指在弯曲枝条的内侧运力抵按,其他手指在外侧按压弯曲。弯曲的弧度不可过大,动作不可过猛,应使被弯曲部位受力均匀,拿弯应由小渐大,往往需要经过多次试弯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⑨同一种金属丝,其粗度与强度成正比,所选金属丝以能使枝条弯曲定型为准,太细不能满足定型需要,过粗又有失雅观。选择金属丝时,可用手先试一试枝条的硬度,再试试金属丝的硬度,从而作出正确的选择,所取金属丝的长度,一般应为枝条长度的1.5倍以上。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只要看一下枝条长度就可知道该用多长的金属丝了。 ⑩在加工过程中,有时会因操作不慎而出现枝条断裂的情况,如果断裂严重,那只有忍痛割爱截去一段了,剪截后再将造型作相应调整。如果断裂不严重,可立即松开已经缠绕的金属丝,让伤口复位,然后在断裂处裹上布条,或在裂口外侧垫上棕皮等保护物,重新缠绕金属丝,小心地调整造型。 树木盆景定型后,应该及时拆除树上所有的金属丝。如果不及时拆除金属丝,随着树木的长大、枝条的变粗,金属丝会陷入树皮,严重妨碍树木生长并影响美观。拆除的方法,可用手或尖嘴钳,按照缠绕时的相反顺序,即先小枝后大枝最后主干的顺序,一圈一圈地将金属丝反方向松缚,一根一根地拆除。另一种方法是,用专用的断丝钳将金属丝一小截一小截地剪断、清除。这种方法多用于硬度较小的铝丝。 一件造型理想的盆景并不是一次就能成型的,往往需要经过多次加工改进,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初次定型的盆景,只是大致的成功,随着树木的生长,仍有修改、提高的必要。因此,定型后的盆景必须要通过长期的修剪整理和改造才能实现造型的完美。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