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泉奇美 良泉奇美
关注数: 236 粉丝数: 356 发帖数: 17,471 关注贴吧数: 73
出枚拜占庭金币 拜占庭帝国,罗曼努斯三世,希斯塔梅隆纯金币 君士坦丁堡造币厂打制于公元1028-1034年, 直径约23.8mm,重约4.36克。 正面为基督正面坐像,头部后方有十字光环,手持福音书并举起右手做宣道状,周边铭文:“+IhS XIS REX REGNANTIhM”(Ίησους Χριστó Rex Regnantium)前半部分为耶稣基督的希腊文写法,后半为拉丁语“万王之王”,译为“耶稣基督,王中之王”。 背面为罗曼努斯三世头戴冠冕站在左侧,内着“主教帷衣”(Saccos,意思是“麻衣”或“谦卑的衣服”),外披“长袍”(loros,镶满珠宝的长布围巾,有特定的穿着方式),手持十字球。圣母站在右侧,头部后方有光圈,为罗曼努斯三世加冕。周边两侧铭文:“ΘCE bOHΘ RωMAhω”(Θεοτóκε βοήθει Ρωμανω 圣母助祐罗曼努斯),上方铭文“ΜΘ”(Μήτηρ Θεού 上帝之母)。 希斯塔梅隆(Histamenon)金币出现于尼基福鲁斯二世时期(963-969年)皇帝引进了一种新的货币,“特塔特伦金币”(Tetarteron)比原来的索利多金币轻2克拉(约0.4克)。巴西尔二世时期(976-1025年)为了区分两种金币,特塔特伦打的更厚更小,而索利多金币被打的又大又薄,即称为后来的希斯塔梅隆金币。君士坦丁八世时期(1025-1028年),开始打制不同图像以区分这两种货币。迈克尔四世时期(1034-1041年)开始把希斯塔梅隆打成碟状,可能是防止延展盗金行为,同时开始出现减重和降低成色的贬值。几十年后的阿莱克修斯一世时期(1081-1118年),这种碟形“金币”几乎彻底变为银币。因此,在1092年,阿莱克修斯一世进行了一次全面的货币改革,发行了一种新的高成色金币——赫帕派伦金币,以取代希斯塔梅隆金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