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CaJQ馃惥 -
关注数: 0 粉丝数: 3 发帖数: 229 关注贴吧数: 2
[转载] 与龙芯不同命运的中星微电子(多媒体芯片) 2003年年底,信息产业部和中关村管委会在京联合宣布:历经5年,“星光中国芯工程”在数字多媒体领域以绝对的优势领先国际先进水准,位居全球计算机多媒体输入芯片第1名。“星光”芯片是如何入主世界多媒体芯片市场的呢?芯片研发负责人、中星微电子公司总裁邓中翰一语道破:“硅谷样板+政府支持”的模式是成功的关键。 “硅谷样板+政府支持”模式的确立中国有不少高新科技项目都是由政府拨研发经费给指定的高校,其弊端往往是研发时间过长,且成果难以市场化,商业回报率非常低。星光芯片的研发同样也是由政府倡导,但其一开始就跳出上述窠臼,围绕市场需求,创新地走出“硅谷样板+政府支持”的道路。《IT时代周刊》在采访中获悉,早在5年前,信产部在立项之初,就有一个信念:寻找一个既适合中国现在科技水平和生产能力,又具有巨大市场潜力的新领域,并以此作为突破口力争抢占该领域的世界领先地位。为此,信产部副部长曲维枝特意到美国硅谷考察,并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周光召的介绍,会见了留美芯片专家邓中翰博士。全球芯片的格局已经比较明晰,美国在CPU芯片方面形成垄断,韩国、日本在存储芯片领域占有重要地位。那么,中国要发展芯片产业的出路在哪里呢?曲部长和邓博士深入分析了上述国家成功的原因:韩国集中选择先进国家不做的记忆芯片,成了该领域霸主;中国台湾集中攻占美国等国不做的芯片制造领域,成了最大芯片制造基地;印度则在软件业集中突破,成了软件大国。中国要想在国际IT产业链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也必须走差异化竞争,避开与芯片大鳄的正面竞争,寻找有市场潜力的项目来做。达成共识后,邓博士同一批海外留学生回到中国组建中星微电子有限公司,由邓任总裁,在信产部的支持下,启动了“星光中国芯”工程。公司走的是“硅谷样板+政府支持”的商业模式:“硅谷样板”是指围绕市场需求,以高新技术攻关,引入风险投资机制创新,以市场驱动走向世界;“政府支持”主要是指政府给予一定先期投资,并提供相关保障。围绕市场需求的科技攻关邓中翰认为,公司的使命是不仅要掌握国际先进芯片技术,更要将技术产业化。中星微选取的突破口是数字多媒体芯片这个目前还未有领头羊的领域。这也是中星微在开发、摸索的过程中逐步明朗。在这过程中,邓认为有一思想始终不变,那就是“越是核心技术越要与市场结合,因为它的控制面宽。”最初,中星微认为自己要进的领域是数码摄像芯片领域。因为在宽带网络日渐普及的情况下,图像处理、压缩及传输芯片会成为国际市场竞争的焦点;全球电脑销售增长很快,如果每1台电脑都安1个数码摄像头,那么市场容量将非常巨大。而当时市场只有十几万门集成度的芯片,英特尔、SUN、IBM等都未介入这个领域。中星微敏锐抓住这一商机,决定做超大规模专用摄像芯片。事实证明,中星微的判断没错,2001年,百万门级超大规模数字影像专用芯片——“星光1号”问世后,立即被三星、飞利浦等国际知名品牌厂家采用。随着“星光”系列芯片产品的相继问世和投放市场,中星微越来越意识到自己的产品定位是数字多媒体芯片。邓中翰越来越肯定:“数字多媒体芯片技术是新兴的数字3C产业的核心技术,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和巨大的发展空间,是我国芯片产业实现跃进式发展一个历史性的机遇和中国信息产业腾飞的绝佳突破口”。中星微的研发始终瞄准全球市场,并集聚了众多相关领域的优秀人才,其中有不少是在跨国公司工作过的海归人士;还同北京软件产业促进中心、微软(中国)有限公司成立多媒体技术中心,采取联盟战略,博采众长。经过5年的努力,“星光中国芯工程”在数字多媒体领域尤其是在PC图像输入技术和市场领域实现了7大核心技术突破,居于国际领先地位。“借船出海”的成功营销科技攻关后,接下来最重要的是将成果商业化。有不少科研成果最终胎死腹中,并不是因为没有市场需求,而是缺乏必要的营销能力。星光芯片的市场情况如何呢?
微软桌面软件有望全面免费! 引言:在Google网络平台的威胁下,微软已经做好迎击准备,开始酝酿推出一系列免费的桌面产品--以广告插入为盈利。虽然目前尚未有具体计划完成,不过微软高层管理人员已经在考虑应该推出免费的Microsoft Works、Money等桌面软件,甚至连操作系统都有可能囊括其中,不过,这些免费的软件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插入广告支持。“随着网络广告业增长以及消费部门收入缩水,我们有必要考虑推出以广告插入为盈利的微软软件产品。”两门微软调查人员以及一名MSN雇员在今年上旬提交给公司高层的一篇报告中指出。该文档为微软2年一度的Thinkweek准备,在该会议上,Bill Gates和微软其他高层管理者汇聚一堂,商讨未来公司有潜力的新道路。微软官方确认了这份报告的真实性,发布日期为2005年冬季,不过拒绝对其内容进行任何评价。不过,微软内部信息透露,这份报告已经开始在微软内部刮起“头脑风暴”。“这只是对软件提供方式的新探索,”微软内部人员表示,“并非一项政策,也不是计划,甚至还没有相关决定完成--只是我们调查商务部门的构思而已。”最近几周内,微软已经推出了一系列提高在线广告业务营收的新服务,当然,针对的自然是网络广告巨鳄--Google。也许将广告引入微软自己的产品和操作系统有些冒险,但是绝非不可行,或者说,是一个尝试创新的大好机会。有关Windows操作系统微软对插入广告业务的常识甚至有可能延伸到Windows操作系统,尤其在盗版盛行的国家,插入广告式免费操作系统更容易推广。微软调查人员预测,广告插入服务将每年从每个用户上赚取9美元。“看来,我们有可能通过广告收入来提高收入,不过用户界面方面有不少难题需要解决,要知道,操作系统很难在展示广告的同时不惹闹用户。”微软员工在报告中指出。另外一个提议认为,微软可以提供一款插入广告支持软件的低端Windows操作系统,其中包括支持广告的Works、Outlook Express以及Windows Media Player等桌面软件。不过这名员工也指出,“我们无法排除广告内容是否被用户自行删除。”
AMD向科技部转让X86芯片核心技术文字实录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10月24日 20:31 新浪科技  10 月24日晚7时,AMD公司与中国科技部在京正式签署微处理器设计技术授权谅解备忘录,以提高中国半导体工业的竞争能力。根据双方签署的合作备忘录, AMD公司将向科技部指定的技术受让机构——北京大学微处理器研究开发中心转让其所拥有的低功耗X86微处理器核心技术。以下为AMD向科技部转让X86 芯片核心技术暨AMD全球董事会访华答谢晚宴直播文字实录:将免费进行到底!联想研究院诚聘英才超级易容术 瞬间换脸蒙牛炼就航天员专用奶  芯植中国 共赢未来  AMD全球董事会访华答谢晚宴  时间:2005年10月24日晚  地点:人民大会堂三楼大厅  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晚上好!非常欢迎各位光临,我是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董洁,我是江华。很高兴今天能够代表AMD公司主持这个活动,希望能给各位带来愉快。几年来,我们大家都共同见证了AMD在中国的成功发展历程,自从进入中国的市场以来,AMD取得了大家有目共睹的成就,为了中国的持续发展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真可算是芯植中国,共赢未来。当然AMD在中国取得的成绩都离不开中国政府部门的支持和合作伙伴的支持,今天晚上我们请来了各界的嘉宾。先来介绍一下政府部门的领导:科技部部长马颂德先生,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压娅,北京大学校长许志鸿先生,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司长曲俞,国务院信息化办公室司长赵小凡,发改委高技术产业司司长许勤,信息产业部综合规划司司长王京长,信息产业部科技司副司长张新生,科技部高技术司司长冯敬春先生,科技部高技术司副司长廖晓寒,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副司长白平先生,国际和作司副司长陈建军,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理事长于中豫先生,中科院计算所院士李博杰、倪光南,科技部高科技发展中心主任赵玉海先生,中国电子商务协会理事长宋玲,中国计算机行业协会理事长陈正清先生。我们也邀请到了AMD公司合作伙伴的代表,其中包括联想、曙光、惠普、IBM、SUN等,欢迎大家。今天我们也请到了很多媒体的领导,AMD特别感谢各位长期以来对AMD的大力支持。  AMD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非常重视AMD在中国的发展,因为这是大家第一次把董事会会议在北京召开。为此,AMD全球董事会成员今天也来到我们中间,鲁毅智博士是美国商界的风云人物,同时还有AMD公司的很多高层管理者,可以说他们都是商界呼风唤雨的人物,鲁毅智博士,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还有AMD郭可尊女士。  今天晚上我们将会有一系列的活动,这些活动都体现了今天晚上的主题,AMD芯植中国的决定,还有和合作伙伴共赢未来的坚定信心。下面我们就将举行具有历史意义的签约仪式。我们将请上一些嘉宾共同见证这个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首先有请马颂德先生,有请陈小娅女生、王建长先生、张新生先生、许俞先生、冯敬春先生、廖晓凡先生、白平先生、陈建军副司长、朱慕菊女士,还要请出AMD董事会的成员,另外我们还将有请Karen、郭可尊女士。有请诸位到台上来。  下面我们要请鲁毅智先生和科技部副部长共同签署技术转上备忘录。通过这项协议的签署,AMD将向中国转让所有的低能耗X86微处理器技术,这项技术转让将再次张显AMD与中国共同致力于芯片发展的信心,这是中国芯片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调查Intel Sina援引据国外媒体报道,AMD透漏美国邦贸易委员会(FTC)正在开展对Intel的秘密调查,以查证Intel是否存在反垄断问题:"2001年,欧盟执行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开始对英特尔展开调查。去年期间,AMD向该委员会提供了与调查有关的信息。到了今年,AMD希望美国联邦政府机构也能对英特尔展开正式调查。AMD称,此前FTC一直在对英特尔展开秘密追踪调查,但并不了解其中详情。AMD发言人迈克-西蒙诺夫(Mike Simonoff)说:“FTC有自己的取证渠道,且他们的调查属于机密性质。如果他们曾这样做,我们对此不会有太多的了解。”西蒙诺夫表示,AMD希望FTC能针对英特尔启动正式调查程序。此前日本公平贸易委员会已裁定,英特尔违反了日本反垄断法。AMD称,针对英特尔的诉讼案不会很快进入庭审阶段,原因是英特尔会要求延长取证期限。尽管如此,AMD并不为此担心,称取证期限越长,将对自己越有利。AMD称,如果相应机构在全球范围内对英特尔展开广泛调查,将有更多英特尔合作伙伴站出来发表各自看法。"另外也许是迫于AMD的诉讼和其他各个方面的压力,Intel已经允许OEM客户采用AMD处理器,未来将有更多的新PC,包括Fujitsu-Siemens的Esprimo E和P型号,都将基于AMD处理器,该批产品将在下半年上市。虽然我们无法预测这起诉讼案胜负如何,但是从目前看来,AMD的法律手段已经在OEM市场起到了作用。
AMD处理器Q2销售创新高 中国市场贡献良多  AMD于美国时间13日公布的第二季度营收要比预期的好,但这似乎和他们最近所宣称的Intel在PC市场的垄断行为有点自相矛盾了。  AMD第二季度的销售收入为12.6亿美元,纯利1130万美元,折合每股纯利3美分,而去年同期的纯利为3220万美元,每股纯利9美分。此前分析家对他们的预测是每股亏损9美分。   AMD表示其Opteron、Athlon、Turion和Sempron的销售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8%,而收入更达到了7.67亿美元的新高。收入增长的主要贡献来自于服务器和移动处理器的销售创了新高以及对其最大客户惠普和Sun的销售额也传了新高。  AMD的首席财务官Bob Rivet在声明中说,“双核Opteron处理器的强劲销售让服务器产品销售收入比上季增长了89%,这显示Athlon64平台已经为企业客户所接受;另一方面,获得超过60项设计大奖的Turion64也在轻薄笔记本领域带动移动产品销售创新高。”  AMD表示,本季度中国和北美市场的表现尤其突出。总体上来说,销售和2004年同期相比大致持平。现在,他们期望微处理器业务的销售增长能超越季度效应的影响。  不过,AMD的强劲收入似乎和他们最近所宣称的Intel的垄断商业模式让处理器市场停滞不前的说法有所矛盾。  AMD在第二季里少数出现亏损的部门之一是其存储产品部。其中正筹备价值6亿美元公开上市的Spansion闪存业务部的亏损额为9000万美元,比今年第一季减少2000万美元。至于另一个亏损部门—个人连通解决方案部,AMD的CEO鲁伊兹称这是对x86架构的一项长期投资。  财报发布后,AMD的股价上升了2.3%,报19.70美元。
AMD杂谈:营销策略、DDR2和双核FX处理器   日前,数位国际传媒的记者有幸与AMD公司的三名高管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交谈,过程中所透露出来的关于AMD在营销策略上的内容颇有新奇之处,或许也可以帮你解答脑子里挥之不去的对其产品发布的疑问。  AMD的营销策略  首先大家提及的第一个议题便是AMD在市场及广告方面投入的不足,尤其是在美国本土。大家所见的铺天盖地的都是Intel的电视及互联网广告。尽管凭借牢靠的性能、技术及价格优势,AMD也完全有足够的资本向普通大众发动一场轰轰烈烈的广告攻势,而非仅仅只面对电脑发烧友。但高管们对此的回答是,AMD所拥有的性能及技术上的优势已经在对熟知并理解这些优势的用户中取得了声望。而对于普通的消费群体而言,他们可能不会从这种大规模的广告宣传中有所得益,因此这也是AMD对广告重视不足的主要原因。  新技术  会谈间,关于AMD的技术改造以及其他产品线的话题也被提了出来。其中所谈及的第一桩技术改造便是AMD将在2006年、将内存控制器由DDR向DDR2升级的转变。有记者问道,在用户和内存市场之间,哪一方的需求对这种转变起到了更多的促进作用。毕竟当所有的内存制造商都向DDR2过渡的时候,仍然保留基于DDR1的产品最终会对其市场的价位造成损害。对于这个问题AMD表示,来自消费者和市场双方的影响都存在。从性能方面来讲,对DDR2最具有迫切要求的市场是在服务器领域。因为DDR2内存在超越667MHz的速度之后,会与DDR1之间拉开一段可观的距离。AMD预见到了这种需求,因此他们会提前做好对DDR2提供支持的准备。而另一方面在对成本较为敏感的移动市场,AMD也要为其准备相应的DDR2产品是因为届时DDR2的生产率超过DDR1之后,两者之间的成本比率会逆转。至于台式机市场的需求则介于这两个市场之间。  双核游戏CPU  当有人提到想拥有一颗双内核的FX处理器时,一名AMD代表指出,今年年底将推出的一些“大牌的游戏”将充分体现出双内核处理器的强大性能,这将使FX处理器从单内核到双内核的过渡过程大为缩短。不过当然这也要取决于游戏开发上如何去利用现有的硬件。也许到时候就会出现支持多线程的、类似于UE3的引擎产品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