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笑脸猫Dp
kentbai
关注数: 94
粉丝数: 3
发帖数: 2,712
关注贴吧数: 60
按照教程p出来啦,能看出那一缕阳光么,貌似不太明显哈哈 原图p后
水仙花&小美女 跑亲戚正好他们养了水仙,很漂亮,狂拍一通
水仙
没啥事,瞎搞一个
鸽子
祝复旦微来年更顺利 rt
猜地名
昨天拍的小草如何
小草
70mm 练习
年后看来ps是必须要学习了
看到很多朋友在纠结暗部细节和亮部细节的问题。 看到很多朋友在纠结暗部细节和亮部细节的问题。 本来这也是后面讨论的,既然有朋友问起,我先说个大概: 其实,并非所有的照片都需要呈现出亮部和暗部的细节。 比如在拍摄山体风光和建筑时,我们一般会刻意的让暗部没有细节,或者只有极少细节。 在处理的时候,你只要问自己一句: 暗部的存在是不是提高了画面的立体感? 暗部的存在有没有影响主体的发挥? 回答了这两个问题,你就明白暗部的去留问题。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我们会故意通过后期或者灯光提高光比,让暗部失去细节。 比如阴影里的细节丰富却非常的杂乱,如各种垃圾等等,我们会通过后期让他们消失在阴影里。 有时候,浓重的阴影会给你的画面增添神秘、阴郁的氛围, 如果你表达的主题和这个吻合,那让阴影成为你画面的一部分吧。 至于亮部的细节去留,原理也是如此。 比如我们在拍摄小清新时,会刻意让一些区域过曝,失去细节,如果你把高光部分救回来,反而失去了这种氛围。
70mm 杂,话说这个红叶一直被风吹的在抖,对焦对了半天
70mm
70mm
70mm 焦距景深练习
月季,刚拍的,请指正 这次没有红色溢出嘻嘻
月季花 这次没有红色溢出嘻嘻
竹围栏
下午拍的腊梅
蒲公英&无患子
雾霾天气拍太阳很爽
今天拍的,RAW处理了一下,不错吧
今天拍的,大家看看,请指正
冬日练习照,请轻拍
云霞
转---实在hold不住----看了非笑死不可 我认识一位老哥哥,退休了没啥别的爱好,特喜欢拍鸟(可能自己也养鸟),但似乎不会后期,所以出的片子总不是很理想。 最开始用300S+18-300,我曾经好意地暗示他,这种天涯镜虽好,但打鸟属于较为专业的工种,建议他可以换个“光圈大点的长焦”,结果一下子整了D800+24-70+70-200!可是嫌拍的不够远,所以又弄了个增倍镜X2,可是就影响到画质了,总也不满意…… 今天,老人家发了最新作品,器材是EOS 1Dx+800定~ 于是,我彻底石化了……
人像摄影镜头扩展阅读2 人像摄影镜头扩展阅读(2) 前文曾花了小篇幅介绍了人像镜头,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讨论。 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是:拍人像是不是一定要85MM以上的镜头,换算成DX是不是一定要50MM以上的焦段? 可能很多人也听说大师们说过任何焦段都适合拍人像。 那么两者有没有矛盾? 其实在拍摄环境人像时,只要有足够的腾挪空间,理论上绝对是任何焦段都可以拍摄人像。 但在拍摄面部特写(大头照)时,对焦段就有一定的限制。 (这里仅指正统的肖像摄影,新闻和纪实摄影不在讨论范围内) 有印象的人也许还记得我曾经说过镜头透视的原理——透视只跟拍摄的物距有关。 在物距小于3M时,这个透视感会非常明显,如果是特写面部,就会形成鼻部放大效应,类似于小丑鼻的效果。 当我们在使用超广角近距离拍摄人物面部时最为明显,有条件的可以试验一下。 既然如此,拍摄大头照最合适的焦段是多少? 答案是200MM+(全画幅) 150MM+(截幅) 当我们使用全画幅相机竖构图拍摄人物大头照时(不裁剪的情况),摄影师离模特的距离差不多是3M。 如果改为横构图,那么距离则增加为4M。 由此可见,焦段大于200MM时,我们离模特会更远,远大于3M这个数值。 所以200MM+的焦段拍摄大头照都是合适的。 如果是DX机型,因为取景范围变小,获得相同的构图需要后退. 因而当我们使用150MM+的焦段时,拍摄距离是3M左右。 聊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已经预估到标准像的理想焦段了,那就是全幅150MM+,截幅100MM+。 (标准像指胸部位置的肖像照) 如果是全身像,全画幅的50MM+就可以了。 大家的常用人像镜头85MM拍摄半身像是最合适的,当然有足够的距离拍摄全身像也可。 这就是为什么人像工作室大量使用70-200MM F2.8的原因。 最后附一张表: 焦段 50MM 100MM 150MM 200MM 400MM --------------------------------------------------------- 大头照(竖) 0.75M 1.5M 2M 3M 6M
还是别上全副了 做人贵在知足常乐,在自己承受范围内玩得开心就好了,装备好坏换一个角度想就是另一回事。 比如我发现,用普通平民器材拍出来的片子如果好,晒出去倍儿有成就感,晒烂片也毫无压力。 换一套NB的装备,晒片稍烂就被喷,而且总有人乐于喷而不疲,你说鸭梨该多大呀?最后只好闷在电脑里自己看,多没乐趣~莫非谁还能真的张张出精华吗。
蛇年的活儿干完啦 放假啦
意境在于心境 这就是职业摄影师的神秘所在。 接下来我们就要聊一下摄影师的拍片经验。 我认识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女摄影师,她有个非常奇怪的毛病。 就是拍摄的时候要看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她才拍,心情不好的时候你给钱她也不拍。 在她眼里,摄影是一种用心的艺术,心未净,不出镜。 (好在她有另外的事业可以谋生,不然作为职业摄影师她会很快破产。) 这跟中国内家拳的古训类似。 就是你练拳的时候一定要心情好,想练拳的时候再练。 尤其是站桩的时候,要抱元守一,心无杂念。 不然轻则功无寸进,重则走火入魔。 这一现象在国外摄影界也很普遍。很多摄影师在拍摄前都需要有一个静心的过程。 不同的摄影师采取静心的手段也不一样,从音乐到美食,从雕塑到绘画,从祈祷到朗诵,奇招百出。 比如著名摄影师爱德华. 维斯顿就习惯在拍摄前通过听巴赫的曲子来进入拍摄状态。 在他眼里,巴赫的曲子就是进入状态的钥匙。 我曾经尝试角色扮演法,效果非常不错,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例如我今天给自己定一个拍摄的题材——寻找孤独。 我会想象自己很孤独,游走在城市的边缘,被排挤,被冷眼,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也会纷至沓来浮现于脑海。 然后我出去拍摄的时候很容易就留意到平时注意不到的极具孤独感的事物。 总而言之,我们拍摄的时候需要酝酿一种情绪。 不管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我们刻意为之的,只要带上情感的烙印,你的片子就会精彩起来。 或者说摄影本来就是一种情感,正是这种情感驱使我们把那些值得记忆的事情拍摄下来。
这个不错,建议童鞋看一下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dcbbs.zol.com.cn%2F67%2F1061_661882_4.html&urlrefer=b5088f093b5aad7ff1751d17266ce42a
态度 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自己的片子高看一头,对别人的作品低看一眼,这是一种态度。
态度 保持平和的心态,对自己的片子高看一眼,对别人的作品低看一眼,这是一种态度。
我很纠结 如果是一个画质控,就不会用ISO100以外的ISO。 弱光下靠脚架和灯。 如果不是画质控,噪点多一点又何妨,不必太纠结。
画皮
快放假了 快放假了
关于公共美学 所以,我们在模仿别人用光的同时,也需要逐渐了解自己的内心,并释放自己真正的情感。 直到有一天,你能骄傲的对世界说,看,这是我拍的。 而不是,看,这是我模仿的。 除了光这个最基本的摄影元素,不同的人对美的理解也有所差异。 一旦差异过大,就经常会出现摄影师本人觉得很美的片子,观众却觉得费解和糟糕。 按照道理说,摄影往往是很私人的东西,只要自己理解和喜欢就行。 但你一但从事商业摄影,或者需要得到别人的认同时,就必须遵循基本的公共美学。 也就是大多数人心目中对美的共识。 好比大家都会觉得日落和日出很美,觉得天鹅振翅的动作很优雅,骏马慢跑的姿势很矫健。。。 这都是千百年来人类对美学的共识部分。 当然,你非要觉得屎壳郎跑步的姿势很迷人,老鼠四处逃窜的步调很绅士,我也没话说。。。 你很强!我败给你了。 不过有一点要注意,摄影不一定都是追求美的,相反有些摄影必须展现丑恶的一面。 比如战争摄影,比如生态危机的纪实摄影,比如恐吓类广告摄影等等。
有关对焦速度 正好有个同学有个Kr,拿来玩了一下,感觉对焦速度比01快多了,毕竟对焦原理不同,单反是相位式,微单是反差式,唉...
三道坎 在前文中小生曾提到安全快门的问题,其实这里的安全快门指的是相对安全而已。 什么意思呢?摄影者的手持功底、是否有依靠和支撑、镜头是否防抖都会影响这个数值。 一般而言,能够让大家接受的安全快门就是指镜头焦段的倒数。 (绝对安全快门得小于1/500秒,只不过我们平时不需要放大到100%观看照片,要求不需要这么高) 至于截幅机型的安全快门需不需要乘以1.5系数(佳能是1.6),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 还有一种说法是安全快门还跟机型的像素有关,像素越高,安全快门就越快。 其实大家根本不需要纠结,这只是一个参考数值,既然是参考数值就是允许修正的。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体验,设定个性化的安全快门。 如果你真的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就应该时刻用三脚架拍摄:) 由于使用截幅机型的都是初学者比较多,所以篇幅冗长啰嗦了一点。 等切入全幅机型后,由于面对的是专业型摄影师,我会以更加精炼的文字来表述。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摄影之路上会遇到三道坎。 第一道坎:6个月内。 这是很多影友都没法迈过去的第一道坎。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因为单反高大威猛、专业大气的外形而入手的。 当他们入手后发现单反的操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用自动挡拍摄又不会给自己想象中的惊喜。 那些网络中泛滥的美图似乎变得遥远起来。 接着心情会变得低落和沮丧起来,甚至把单反转让了事。 那些没有转让机器的影友也往往会把单反当做高档卡片机来使用。 小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大多属于这个类型。 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影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摸清了光圈、快门、ISO之间的曝光关系, 通过实践整理出了焦段、物距、光圈的关系,单反才真正成为手中的兵器。 他们则顺利的买过了第一道坎。 第二道坎:2万次快门。 这里的两万次快门指的是摄影水平。 一个初学者在经过两万次快门的实践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单反的使用技巧。 也能拍出一些有别于普通人的照片。 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为合格的单反使用者。 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艺术水准不会再有任何的进步,即使拍摄再多的照片,水准依旧停留在两万次快门的阶段。 因为他们的照片还不能称为作品,仅仅是对美景、美食、美人的一种复制和记录。 这充其量只能反映摄影者的一种审美情趣,他们把拍摄的对象从自然界“搬运”到了数码底片和电脑上。 这是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之间的门槛。 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无法跨越。 第三道坎:从照片到作品。 这道门,也许只隔着一张薄薄的纸,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只有少数摄影者能够在自己的照片中开始倾注情感,这里的情感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 那些只能在自己独有的语境中才富含意义的照片,依旧不能称之为作品。 摄影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是因为它能给观影者带来丰富的感染力,这种力量不弱于绘画、音乐和文学。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你的艺术水准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 就像文森特梵高一样,他已经把时代的艺术水准远远抛在了身后。
快速扫街大法 如果出去是为了快速扫街抓拍,请把你的设置变成傻瓜机。 以18-105为例。 场景:白天,户外,光线等级良好。 模式:A档 对焦模式:AF-S (并设置点对焦) 测光:矩阵测光 光圈:F8 焦段:24MM(畸变最小,相当于最佳人文视角35MM) 镜头对焦:手动对焦,对焦点定在4M左右。 (对着离你4M远物体对焦,清晰后切换成手动即可) 这样你在拍摄时只要是2M之外的景物都会是清晰的。
海鸥数码相机出来了,顶国产相机的复兴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mydrivers.com%2F1%2F289%2F289483.htm&urlrefer=93662a7de48eff3bcda77aec4ea8a797 cmos是1/1.7的,就是个卡片机,也不容易,千年等一回啊
关于微单Vs单反高手的建议 高手建议俺微单先用着,对焦稍微慢些有啥呢,有道理啊,看来这个微单要再用2年了,昨天跟LP申请的经费也可还给她了
拿老赵的宾的单反和我的宾得微单的对比实验 对焦速度:单反完善,所见即所的:微单完胜,对于测光高手的俺,貌似单反更适合啊
公司股票又涨鸟 公司股票又涨鸟
公司股票狂涨 可惜俺一股木有,啥世道啊
上贴吧看摄影,水平越看越差了,唉
昨天拍人都拍糊了 室内,灯光比较暗,1/50s 1600,同事700D拍的倒没感觉糊,唉,手有严重问题啊,图就不上了
渣图一箩筐
沉思系列
受不了,发个帖还要验证码 受不了,发个帖还要验证码
相当吧主要发十贴
公司创业板转主板啦,祝贺 越来越牛了
全年招聘软件测试工程师 岗位职责: 1.参与嵌入式软件开发过程的测试工作; 2.嵌入式软件的测试用例设计,设计和开发测试工具。 职位要求: 1.计算机、电子或通信类本科及以上学历; 2.两年以上的嵌入式软件开发经验,一年以上的嵌入式软件测试工作经验; 3.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4.熟悉C语言开发,熟悉嵌入式软件开发,熟悉智能卡原理及应用者优先; 5.诚实正直、积极主动性、客观公正、服务意识、坚韧性。 其实有无经验都可以投简历
请教个问题,拍人像的镜头购买问题 半身或全身,是DA50还是DA35好,还有其他什么选择没有,手动头的不要,太累。 谢谢!
逆光,不错吧
农业很行
夜景,不好拍,容易抖掉
第一帖,咱就是复微人 咱,复微的人,就是不一样
陆家嘴的高楼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