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笑脸猫Dp kentbai
关注数: 94 粉丝数: 3 发帖数: 2,712 关注贴吧数: 60
人像摄影镜头扩展阅读2 人像摄影镜头扩展阅读(2) 前文曾花了小篇幅介绍了人像镜头,引起了很多朋友的讨论。 其中最典型的问题是:拍人像是不是一定要85MM以上的镜头,换算成DX是不是一定要50MM以上的焦段? 可能很多人也听说大师们说过任何焦段都适合拍人像。 那么两者有没有矛盾? 其实在拍摄环境人像时,只要有足够的腾挪空间,理论上绝对是任何焦段都可以拍摄人像。 但在拍摄面部特写(大头照)时,对焦段就有一定的限制。 (这里仅指正统的肖像摄影,新闻和纪实摄影不在讨论范围内) 有印象的人也许还记得我曾经说过镜头透视的原理——透视只跟拍摄的物距有关。 在物距小于3M时,这个透视感会非常明显,如果是特写面部,就会形成鼻部放大效应,类似于小丑鼻的效果。 当我们在使用超广角近距离拍摄人物面部时最为明显,有条件的可以试验一下。 既然如此,拍摄大头照最合适的焦段是多少? 答案是200MM+(全画幅) 150MM+(截幅) 当我们使用全画幅相机竖构图拍摄人物大头照时(不裁剪的情况),摄影师离模特的距离差不多是3M。 如果改为横构图,那么距离则增加为4M。 由此可见,焦段大于200MM时,我们离模特会更远,远大于3M这个数值。 所以200MM+的焦段拍摄大头照都是合适的。 如果是DX机型,因为取景范围变小,获得相同的构图需要后退. 因而当我们使用150MM+的焦段时,拍摄距离是3M左右。 聊到这里,可能很多人已经预估到标准像的理想焦段了,那就是全幅150MM+,截幅100MM+。 (标准像指胸部位置的肖像照) 如果是全身像,全画幅的50MM+就可以了。 大家的常用人像镜头85MM拍摄半身像是最合适的,当然有足够的距离拍摄全身像也可。 这就是为什么人像工作室大量使用70-200MM F2.8的原因。 最后附一张表: 焦段 50MM 100MM 150MM 200MM 400MM --------------------------------------------------------- 大头照(竖) 0.75M 1.5M 2M 3M 6M
意境在于心境 这就是职业摄影师的神秘所在。 接下来我们就要聊一下摄影师的拍片经验。 我认识一个非常有天赋的女摄影师,她有个非常奇怪的毛病。 就是拍摄的时候要看心情,心情好的时候她才拍,心情不好的时候你给钱她也不拍。 在她眼里,摄影是一种用心的艺术,心未净,不出镜。 (好在她有另外的事业可以谋生,不然作为职业摄影师她会很快破产。) 这跟中国内家拳的古训类似。 就是你练拳的时候一定要心情好,想练拳的时候再练。 尤其是站桩的时候,要抱元守一,心无杂念。 不然轻则功无寸进,重则走火入魔。 这一现象在国外摄影界也很普遍。很多摄影师在拍摄前都需要有一个静心的过程。 不同的摄影师采取静心的手段也不一样,从音乐到美食,从雕塑到绘画,从祈祷到朗诵,奇招百出。 比如著名摄影师爱德华. 维斯顿就习惯在拍摄前通过听巴赫的曲子来进入拍摄状态。 在他眼里,巴赫的曲子就是进入状态的钥匙。 我曾经尝试角色扮演法,效果非常不错,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例如我今天给自己定一个拍摄的题材——寻找孤独。 我会想象自己很孤独,游走在城市的边缘,被排挤,被冷眼,一些不开心的事情也会纷至沓来浮现于脑海。 然后我出去拍摄的时候很容易就留意到平时注意不到的极具孤独感的事物。 总而言之,我们拍摄的时候需要酝酿一种情绪。 不管是与生俱来的,还是我们刻意为之的,只要带上情感的烙印,你的片子就会精彩起来。 或者说摄影本来就是一种情感,正是这种情感驱使我们把那些值得记忆的事情拍摄下来。
三道坎 在前文中小生曾提到安全快门的问题,其实这里的安全快门指的是相对安全而已。 什么意思呢?摄影者的手持功底、是否有依靠和支撑、镜头是否防抖都会影响这个数值。 一般而言,能够让大家接受的安全快门就是指镜头焦段的倒数。 (绝对安全快门得小于1/500秒,只不过我们平时不需要放大到100%观看照片,要求不需要这么高) 至于截幅机型的安全快门需不需要乘以1.5系数(佳能是1.6),目前还存在很大争议。 还有一种说法是安全快门还跟机型的像素有关,像素越高,安全快门就越快。 其实大家根本不需要纠结,这只是一个参考数值,既然是参考数值就是允许修正的。 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拍摄体验,设定个性化的安全快门。 如果你真的是那种追求完美的人,就应该时刻用三脚架拍摄:) 由于使用截幅机型的都是初学者比较多,所以篇幅冗长啰嗦了一点。 等切入全幅机型后,由于面对的是专业型摄影师,我会以更加精炼的文字来表述。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在摄影之路上会遇到三道坎。 第一道坎:6个月内。 这是很多影友都没法迈过去的第一道坎。 我相信,很多人都是因为单反高大威猛、专业大气的外形而入手的。 当他们入手后发现单反的操作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用自动挡拍摄又不会给自己想象中的惊喜。 那些网络中泛滥的美图似乎变得遥远起来。 接着心情会变得低落和沮丧起来,甚至把单反转让了事。 那些没有转让机器的影友也往往会把单反当做高档卡片机来使用。 小生身边的亲戚朋友大多属于这个类型。 那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影友,通过自己的努力摸清了光圈、快门、ISO之间的曝光关系, 通过实践整理出了焦段、物距、光圈的关系,单反才真正成为手中的兵器。 他们则顺利的买过了第一道坎。 第二道坎:2万次快门。 这里的两万次快门指的是摄影水平。 一个初学者在经过两万次快门的实践后,已经基本掌握了单反的使用技巧。 也能拍出一些有别于普通人的照片。 可以说,他们已经成为合格的单反使用者。 但令人遗憾的是,他们的艺术水准不会再有任何的进步,即使拍摄再多的照片,水准依旧停留在两万次快门的阶段。 因为他们的照片还不能称为作品,仅仅是对美景、美食、美人的一种复制和记录。 这充其量只能反映摄影者的一种审美情趣,他们把拍摄的对象从自然界“搬运”到了数码底片和电脑上。 这是摄影师和摄影爱好者之间的门槛。 绝大多数人,一生都无法跨越。 第三道坎:从照片到作品。 这道门,也许只隔着一张薄薄的纸,但却是两个完全不同的境界。 只有少数摄影者能够在自己的照片中开始倾注情感,这里的情感是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的。 那些只能在自己独有的语境中才富含意义的照片,依旧不能称之为作品。 摄影之所以能成为艺术,是因为它能给观影者带来丰富的感染力,这种力量不弱于绘画、音乐和文学。 当然,也有一种可能,你的艺术水准已经超越了这个时代。 就像文森特梵高一样,他已经把时代的艺术水准远远抛在了身后。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