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语嫣 古城语嫣
关注数: 152 粉丝数: 232 发帖数: 15,415 关注贴吧数: 105
朝台 咱们朝台去 活动名称 朝台是指佛教信徒到五台山朝山拜佛。朝山拜佛不同于旅游观光。旅游观光的目的是为饱览自然风光和名胜古迹;佛教徒朝台则是为朝拜圣迹,表示对佛和文殊菩萨的信仰。海外佛教徒朝台,一般是遍礼五台山诸寺和朝拜象征文殊菩萨“五智”的五台山五大高峰。同时,还要朝礼金刚窟、般若石等圣迹。般若石,即清凉石,在清凉寺。金刚窟,台台怀镇北五里的楼观谷。这些朝台信徒,出于对五台山的无比崇仰,他们一般都要将“五台山土石”作为圣物带回本国,有的还要在五台山供佛和做佛事活动。 中国内地佛教徒朝台,有所谓“大朝台”和“小朝台”之分。 所谓大朝台,是遍礼全山佛寺,并亲临东台、西台、南台、北台和中台五大高峰供佛和祈祷。中国蒙、藏地区的佛教徒,地五台山和文殊菩萨像极为崇拜,他们朝台,一般都是大朝台,而且形成了固定的路线和日程。从前,蒙藏佛教徒经过长途跋涉,“驱驼马牛羊数千里”,来到五台山的北大门鸿门岩或西大门济胜桥后,一般都是见庙进香,遇寺供佛。有人则一步一叩首地跪拜至五台山佛教中心区台怀镇。济胜桥距台怀镇约200余里,鸿门岩距台怀镇也有40余里,由此可见其虔诚。在台怀镇附近,蒙藏佛教徒首先要朝拜“塔院寺五圣迹”(亦称“塔院寺五景”)。即:佛舍利塔(大白塔)、佛足牌、文殊发塔、杂花园、般若泉。在大白塔前,蒙藏佛教徒一般均行五体投地之大礼拜佛,且剪发茶献佛祖。逐个参拜台怀镇及其附近寺庙和寺迹后,蒙藏朝台佛教徒便开始巡礼五台山的五大高峰。他们从南台开始,依次巡历中台、西台、北台、东台,历时4天,行程约150余里,旅行路线成一个环状。沿途经过的主要寺庙有:白云寺、千佛洞、金灯寺、南台普济寺、古南台寺、金阁寺、清凉寺、狮子窝寺、中台演教寺、清凉桥、西台法雷寺、北台灵应寺、东台望海寺等。住宿的地点是:第一夜,金阁寺;第二夜,中台顶演教寺;第三夜,东台顶望海寺;第四天早晨,在东台顶望海峰观日出。尔后,即寻路下山,傍晚时分,即可返回台怀镇了。蒙藏佛教徒多年来自然形成的巡礼五大台的日程和线路,实际上也是一个徒步游览五台山内地区的极好指南。 所谓小朝台,则仅在台怀镇附近各寺巡礼,并登临作为呈现台山五大高峰象征的黛螺顶。黛螺顶把五座台顶文殊菩萨的五种法像集中塑在一起,来到这里也就等于上了五座台顶,一次就能朝拜五尊文殊菩萨,所以就叫“小朝台”。要把五座台顶都转遍,不具备较强体质,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行的。而登黛螺顶,来回有半天时间就够了,同样能了却“朝台”的心愿。人们常说:不登黛螺顶,不算朝台人。
【原创文字】 我的母亲 这是我2009年写的一篇习作,都不好意思拿出手来呵呵 《我的母亲》 母亲今年71了,(2013年已经75高龄了)。多年来的教师生涯使她落下了不少的毛病,但是总体来说身体状况还是不错的。 母亲出生在一个中医世家,我的老外爷和外爷都是治伤寒杂症的中医。所以母亲很小的时候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母亲的毛笔字写的很好,母亲上小学的时候老师看她的毛笔字写的很好,有点怀疑不是她写的,以为是家长代写的,就让她在教室里当场写字,写完以后,老师是佩服的五体投地无语了呵呵。 母亲小的时候家境比较宽裕,在那个按成份论的年代属于中农。每户人家都免不了有个病痛的,那时候好多人看完病都赊账,一到过年的时候母亲就背着小口袋,出去收账了,因为家里我舅舅那个时候还很小,我大姨又身体不好,所以好多事情都落在了母亲身上,那个时候收账不像现在给现钱,好多人家都是给的麦子等粮食,一到过年的时候家里的粮食就会很多的,所以母亲在生活基本上没有遭过罪。 小时候母亲的学习很好,高小毕业了,就一个人奔赴省城上初中去了,住在她的一个叔叔家。那个时候我的外爷虽然有点重男轻女,但是在我母亲上学的事情上倒是没有阻挡。母亲在中学也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初中毕业时,母亲不想在省城上学了,所以就没有参加省城高中的招生考试,可是回到家乡,县城一中也已经招生完毕,就这样母亲与高中就失之交臂了。就这样母亲回到了家乡,去了邻村的一个一个叫喜村的小学当了老师,开始了她的教师生涯。 母亲在农村小学待了一年多,因工作需要就调入我县刚刚成立的综合师范学校,在学校当教导员。学校大多数是比母亲年长的老师,母亲还只是一个20出头的瘦弱女子。 外爷曾经对母亲说:“孩子,人家老师们都比你年纪大,能听你的话吗?”外爷是在替自己的女儿当心哦,当心在工作中老师们会给母亲出难题,实际上外爷的当心是多余的,学校的老师非常信任母亲。母亲的工作也干的非常出色。有一位外地老师,好像老家是北京的,因家里有事情,需请假,说的一口京腔:“裴老师我家里有事情,想请几天假,可以吗,”每当母亲讲到这件事情,就觉得有意思,觉得那个时代的老师真的很单纯,很淳朴很实在,老教师也没有一点架子。当然了母亲也很单纯。那年母亲本来考上了晋中师专,师专毕业就能当中学老师了。当学校领导得知此事时,对母亲说:“我们学校正急需一位汉语老师,我看你正合适,你可不可以考虑不去上师专。”那个时候母亲还年轻,家里的人也不怎么管她,就这样母亲服从领导安排,在师范学校当了一名汉语老师,可是一年之后,师范学校解散了。母亲就到了县一完小,就是现在的一小学,当了一名老师,那个时候的小学叫完小,是从一年级到七年级,也就是有小学和初中,母亲只有初中文化水平,要教小学生,还教了好多年的初中,在教学中很吃力,但是母亲要强好胜非常用功,教学质量总是名列前茅。 年年被评为模范教师。 母亲每次对我们讲到她没有上了师专就非常的遗憾,好多那个时候和她一起考上师专的,后来都当了中学老师,待遇和工资都比母亲高。 母亲还有许许多多的故事,可是我总怕写不好,所以一直就没有再写下去。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