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gbh
ygbh
关注数: 5
粉丝数: 4
发帖数: 660
关注贴吧数: 6
大理网站现状 大理网站的现状,只能用三个来形容:杂、乱、差,大家感觉呢?
大理网站贴吧规则 大理网站贴吧规则:本贴吧只允许发布大理地区的网站,严禁发布其它地区网站!严禁发布违法违规信息及网址!
大理网站贴吧今天正式开通了,欢迎大家就大理网站的建言献策!
举报 鹤庆 吧 举报 鹤庆 吧吧主,长期不管理,吧内垃圾信息太多!同时申请成为鹤庆吧的吧主,谢谢
2008年大理经济房、廉租房---美丽的骗局!!!!!!!!!!!!! 2008年大理经济房、廉租房---美丽的骗局!!大理地区312套,廉租房628套子这就叫经济了吗???!!!到底能有几个人能买到???!!!
中国名兰之乡—鹤庆 中国名兰之乡—鹤庆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农民日报 从云南省鹤庆县兰协获悉:为更进一步推动“以诚信为本”、“讲信誉、讲品质、讲诚信”的兰花交易原则,努力保护好鹤庆名兰品牌,树立了鹤庆兰花产业的形象,让世人都简明易懂的认识云南名兰的特征特性,防止不法分子以假乱真、影响名兰的信誉,为购买者提供一个放心的兰花交易平台,保障兰花产业更好的做大做强。鹤庆县推行精品、名品销售使用《鹤庆县名兰(养植)出售证书》。 据鹤庆县兰协彭永胜会长介绍,持有《鹤庆县名兰(养植)出售证书》的精品、绝品兰花出售时,既保证了交易双方诚实守信,又扩大精品、名品知名度,使之形成品牌。该证书的施行是鹤庆兰协在全国兰界创品牌之首创。据了解,今后在鹤庆县进行“领带花(黄金海岸)”、“包草”、“奇花素”、“剑阳蝶”等50个精品名品莲瓣兰、春剑、春兰交易时,出售者将根据所出售的兰花品种向该兰协办理由该协会统一编制《鹤庆县名兰(养植)出售证书》,证书将编号登记入册,在出售兰花时向购买者赠送填满兰花品种、苗数、苗情等内容,必要时可另附出售兰花照片,最后由双方签字认可,作为历史备用依据;使用该证书所出售兰花的真伪由出售者全权负责,兰协只有监督作用。 该协会常务理事曹晓波介绍说:“鹤庆是云南莲瓣兰之乡,其拥有名兰品种、数量为云南之首,得天独厚外的养植环境条件和悠久的养植历史,使得当地兰花养植技术水平也是全省领先,也是云南最大的交易中心。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以假乱真、冲击了鹤庆兰花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因此实行带证销售精品、绝品兰花,能够使出售者诚信,购买者放心,更好的保护鹤庆名兰品牌,树立了鹤庆兰花产业的形象,进一步做大做强鹤庆兰花产业,让国人都知晓云南名兰,让世人共享名兰的幽香,共赏莲瓣兰春剑、春兰的奇、彩、异、蝶、秀”。文章来源:http://www.dali8.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63
兰文化与鹤庆 兰文化与鹤庆 作者:鹤庆县委宣传部部长:彭晓源 鹤庆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区位独特,资源丰富,山川秀美,人杰地灵,是茶马古道上的文化重镇。兰文化在鹤庆传播历史悠久,影响广泛,是鹤庆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鹤庆兰文化传播历史悠久。鹤庆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汉代属西南夷,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南诏在鹤庆置谋统部,是云南三十七部中极西极北的一部,也是滇西北重要的军事、政治要地。唐太和年间(公元827—835年)改谋统部为谋统郡,辖敛寻城(维西)、铁桥西城(巨甸)、铁桥东城(丽江良美)、塔城关。 大理国立国后公元963年,鹤庆改谋统郡为谋统府,为云南八府之一,辖剑川、兰坪、碧江等地。元明时期在鹤庆有大批的军屯和民屯,元代设鹤庆军民路,辖剑川。明代,设鹤庆军民府,辖剑川、顺州(今永胜西部)。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丽江改土归流,丽江木氏土知府降为通判,雍正五年,原丽江土知府木氏管辖的中甸厅、维西厅划属鹤庆府,由鹤庆跨境而治。 鹤庆自顺治十六年(公元1659年)设大鹤丽镇总兵行辕,一直管辖大理、丽江、中甸、维西、永胜、剑川等地军事事务。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大鹤丽镇改称鹤丽镇,仍为滇西北军事重镇,直至民国初年。唐以后对鹤庆的建制设置,以及连接南诏、大理国与吐蕃的重要通道的独特区位,说明鹤庆长期是滇西北军事、政治、文化、经贸中心。 鹤庆文化底蕴深厚。由于鹤庆地处南诏大理文化和吐蕃纳西文化的交汇地,明代江浙地区大量汉民充军云南落户鹤庆实行军屯和民屯,明朝追随洪武、建文皇帝的部分皇亲国戚充军鹤庆北衙银矿并在鹤庆安家落户,鹤庆马帮商帮的兴起和发展投资教育等诸多因素,汉文化在鹤庆传播较早。元至元八年(公元1271年)境内开始设立庙学,到了清光绪年间,已有书院4所,社学32所,义学12所。各民族中涌现出一批才华出众的文人学士,其中有翰林3人,进士29人,举人292人。 民国时期,先后创办了许多小学,还有县立初级中学、省立师范学校等。从元、明、清至民国,可查到的鹤庆人各类著述目录有70余种。在政界、军界、文化界较有影响的人物有蒋宗汉、丁槐、赵鹤龄、杨金铠、王昌禄、程子明、李宗黄、宣伯超等近百人。文章引用:http://www.dali8.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1900
鹤庆火腿 在富有诗意而又美丽的地方,有一种名传四方的特产,人们称它为“鹤庆火腿”,因为这里大部分居住着白族,因此也称为“白族鹤庆火腿”。这白族鹤庆火腿虽说没有浙江金华火腿、云南宣威火腿名气大。但它在色、香、味上却是可以与金华火腿、宣威火腿媲美,它是白族的名特食品。 每年农历霜降至来年立春的这段时间,是腌制火腿的季节。生活在这诗意般土地上的云南大理州鹤庆县的白族人民,家家户户都在腌制火腿。那年我在鹤庆对这特产做了了解。鹤庆火腿,采用当地白族群众厩养的油葫芦猪为原料,且最肥不超过50公斤。猪宰杀后,先把皮薄肉嫩的猪后腿刮洗干净,并把它旋成圆形,将猪脚弯曲盘插于边皮之中,搁放在通风处或阴凉处风干,再用签在肉上扎若干下,然后喷上酒,撒上食盐,并用手在肉上反复揉擦,使其入味。待肉皮回软便成批堆放,用重物加压把血水排出后再放入内。加工制作多的人家还可以放入自家专用来加工腌制火腿的窖内。腌上一个月后再取出,挂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晾开,这样火腿就加工成了。鹤庆火腿,因其腿圆脚弯曲,而外表又圆,形状如圆盘,因此,也叫“圆腿”或“盘腿”。 虽然那次的实地调查,让我对鹤庆火腿的加工制作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其历史只知一二。据有关专家考证,当地白族群众加工腌制火腿已有几百年的历史。相传很早以前,鹤庆火腿就作为纳贡的食品。另据清代康熙年间编纂的《鹤庆府志》记载:明代嘉靖年间明宦查伟就有“丰酒肥腿飨”的记载,而这肥腿就是盘腿,即鹤庆火腿。另据《鹤熙鹤庆府志记载》,鹤庆火腿除在本省销售外,经商人贩运,不仅已销售到西藏、四川一带,还远销到缅甸、秦国等国家,成了鹤庆著名的食品特产。 鹤庆火腿的整只火腿可以保存三至五年的时间,其色、香、味不变。食时食客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和爱好,把火腿切成片、丝、丁,进行蒸、煮、炖、煎品食,或与家畜、家禽、海味食品、山毛野菜、豆类烹饪出各种佳肴。 更为别具一格的食法是:当你来到这里的白族人家作客,主人会在家宴上备上一盘火腿瘦肉切成的片或丝,用酸、醋、酱油加上其他佐料蘸吃,又是一番别具风味。 参考资料:http://www.dali8.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4
鹤庆米糕 鹤庆米糕,制作精细,又分干糕和水糕两大类。制作干糕,先将上等白米泡软后,压磨成粉,然后用薄荷,橙皮汁加红糖将粉碾细,用细筛筛人甄子内,再用薄刀小心划成长2勺、宽一寸五分,厚五分的小块,用大火蒸熟;水糕,是糕粉制成后,加百分之一的糯米面,(蒸法亦如干糕,但不加糖)待糕蒸熟了再把红糖末撒在上面,糖充分熔化后再撤上芝麻或苏子而成。干糕,又以喜庆干糕为上品,喜庆干糕又分夹层糕和色糕两种。夹层糕呈棱形,比普通干糕稍厚略大,中有红糖、薄荷、橙皮、枣泥、龙眼的混合夹层;色糕呈正方形,中间有红色腰线,表层为红色罩面,红白分明,质细而美观。参与资料:http://www.dali8.net/Article_Show.asp?ArticleID=25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