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啊熊啊
lan520025
关注数: 77
粉丝数: 29
发帖数: 1,259
关注贴吧数: 16
中国邮政就是牛,对于邮票发行,吧友再怎么喷都没用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view.inews.qq.com%2Fa%2F20250725V071JS00%3Fuid%3D8QIf3nxd5IEVuz3a4QM%3D%26chlid%3Dnews_news_top%26suid%3D8QIf3nxd5IEVuz3a4QM%3D%26cur_vid%3Di1190ywwm5y&urlrefer=cd62be424629c9c4cd3a9a98f4773fb3
最早的“中国”二字文字记载 篆书二小型张—何尊。 2018年央视《国家宝藏》里,何尊的"宅兹中国"让多少人热泪盈眶。 “宅兹中国”,出自西周国宝级青铜器何尊铭文,铭文记载了周成王继承周武王的遗志,迁都被称为“成周”的洛邑,何尊珍贵之处除了它凝重大气的造型和神秘华丽的纹饰外,更在于尊内底部发现了一篇12行共122字的铭文,记载了周成王营建洛邑,建筑新都的重要历史事件,极具史料价值,而铭文中的“宅兹中国”(大意为我要住在天下的中央地区)更是“中国”最早的文字记载。 这次邮票设计马立航老师肯定下了血本,既要展现铭文中那个"中国"的特写,又要把尊盘上的蟠螭纹处理得当。记得有专家提醒过:何尊内底的"中国"当时是作"中或",这里的"或"就是疆域的意思。
集邮 VS 集卡 集邮者大多中年—老年人,集卡者大多小学生—大学生。 集邮者,大多拥有一定财富自由度。集卡者,资金基本上靠家长或者压岁钱。 集邮和集卡,提供的情绪值似乎差不多。 当拥有一套老纪特六珍的时候,和集齐一套包含稀有卡的时候,那种满足感,成就感是不是很像。 集邮者那种满足感,情绪价值,一个人默默享受。集卡者,靠分享炫耀,吸引目光,让情绪价值翻倍,再翻倍,甚至持续很久。 花费:集邮几元—几万一套邮票,几十万可以集齐新中国已发行邮票大全套。集卡,几元—几百元,上百万未必能集齐奥特曼稀有卡。 —收集的邮票有用吗?集邮的未来如何? —收集的卡片有用吗?集卡的未来如何? ……
2024年,邮市经过一个牛市,开始走向低谷,唱衰邮票声音加剧… 刚刚刷到李国庆老师的视频,他对集邮的现状分析。以下是视频同期声原文: 各位邮友大家好, 我是李国庆,中邮网李国庆。 本期视频我们就聊一聊,当前集邮的形势。 邮票作为我们收藏的对象,这么多年它实际上没有变化, 它作为这个被收藏的客体,变化不大。 我们存量的邮票,包括纪文编, 包括早期的JT,包括普航改欠, 没有什么变化。 信封还是那些信封,邮票还是那些邮票。 只不过随着编年邮票的进展, 每年有一些新增的邮票除外, 邮票实际上没有太大变化。 真正变化的是人, 是我们作为主体。 人的变化有两类: 一类变化,是集邮人口的变化。 我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 大概在92、93年, 中国的集邮人口达到巅峰。 当时官方有一个不完全统计, 据说号称,全国的集邮爱好者有两千万人。 这个数量确实可观,人太多了。 那么到了本世纪初, 新的世纪开始,新的千年开始, 那么中国的集邮人口在成逐渐下降了趋势, 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变化的是什么, 不是绝对的这个集邮人口数量, 而是我们的心态, 很多集邮的集邮者, 忘了初心,忘了自己小时候如何热爱集邮, 被一些言论蛊惑,被一些人唱衰邮票, 渐渐地失去了对邮票执着, 心态就……崩了。 或者有些人开始动摇了,放弃了集邮, 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 那么现在整个网络自媒体, 看到很多人在有意识地唱衰邮票。 我经过仔细的考量,这里面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完全就是集邮小白, 我们叫坐井观天,也叫以蠡测海,管中窥豹, 这三个基本上一个意思。 摸到一个大象的尾巴,就说大象是一根绳子。 根本就不知道集邮怎么回事, 什么叫邮票没搞清楚。 在这个自媒体上晒几张图, 一看,几本编年年册,一堆小破邮票, 告诉我现在放弃集邮啦, 集邮不值钱啦。 他们就属于浅尝辄止, 根本就没有摸到集邮的门儿,就放弃集邮了。 这一类人,真的不懂嘛。 也没关系啊,不用怪罪他们,不集就不集了。 另外一类人群,他们是有目的的,打压邮票价格。 好比就是打压竞争对手资产的估价一样, 打压价格,价格打得越低,他的收购越有利。 你看李老师也收购,李老师常年收购,天天收购, 但我从来都不会,特意去这个唱衰邮票, 让别人便宜卖,没有必要对吧。 所以呢,这些人在自媒体中唱衰邮票, 他的目的性非常强,那就打压价格, 打压猴票价格, 那各种奇谈怪论都出来了: “什么中国邮政还有很多猴票的库存”, “中国邮政偷偷印了一些猴票”, “中国邮政有一些珍罕的邮票,还会偷偷再加量印” …… 怎么可能呢? 邮政背不了这个锅,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所以呢,各位,大家一定要记住,畅衰集邮, 是一小撮人,少数这些人别有用心。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集邮的正能量。 要让更多的人,一方面提高邮识, 另一方面丰富收藏, 真正切实的,从这个心底从信念上喜欢邮票, 要增加我们对邮票的兴趣。 从而获得持续的动力,这样我们集邮才有意思。 所以将来我会不停地, 在大家提高丰富邮票的藏品的同时, 还要不停地给大家提高邮识, 提高我们对邮票的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 那么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集邮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年轻人不爱集邮。 这是个趋势,不可否认。 李老师从来没有否认过, 但另一方面,一定要记住, 现在集邮人口的总量在减少,但质量在大幅提高。 我身边的集邮者,我认识了很多集邮者, 动辄一个人抵过去十个,一百个,一千个。 一个人的这种藏品的丰富程度,抵过去至少一百个一千个。 所以呢集邮人口总量减少,质量在大幅提高。 这个是跟我们整个社会环境, 跟我们贫富的差距拉开,有很大的关系。 收藏也一样,我们过去收藏平均化, 你们家有点票,我们家有点票,我们都差不多的。 现在收藏讲究差异化,而且差异化特别明显, 马太效应两极分化,这个是特别明显。 大家能够感知到,感觉到身边的很多集邮者, 他的收藏段位比我们高太多了 所以各位,数量重要,还是质量重要? 另一方面,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 如何清晰地认知目前的集邮形势。 这个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打折编年票用来寄信,挺好。 每月至少写两封信,大家一起来消耗
在这里给老赵家点个赞 今天在吧里给老赵点个赞,希望老赵越来越好。 事情是这样的,本人于2023年7月30日拍下一件拍品纪123刘英俊盖旧混全,收到票后就直接装纸袋里(因为当时没有纪特定位册)。近段时间(2024年12月底)才开始整理纪特邮票,结果发现这套票六枚不全,其中6-6两枚重复。于是2024年12月26日向老赵客服提起申述复议,12月27日人工客服接受复议后,让我寄回。……当时我是很忐忑的,毕竟时间已经过去差不多一年半时间了,我没有及时发现问题,一般商品一年质保期都过了。……老赵收到我寄回的拍品后,2025年1月3日回复我,同意退货退款。 老赵这样的服务让我很感动,虽然之前经常抱怨老赵平台对拍品描述经常错误,现在想来,老赵作为中国最大的邮票拍卖平台,每天拍品数量巨大,一些小失误也能理解。 在这里希望老赵继续加强品鉴管理,继续保持良好的售后服务,希望老赵越来越好。未来等我老去,我的邮票还要送去老赵平台。
编年票里面有趣的异形色标 说实话,近年的编年票印刷技术得到很大提升,比JT票强太多了,更不用说纪特。香味油墨,无色油墨,雕刻凹版,三维压凸,多色雕刻,彩色荧光,冷烫,热烫,UV油墨,丝绸印刷,激光全息浮雕,这些最先进的印刷技术都轮番用在邮票上。不谈发行量,近年一些编年邮票实在很漂亮。 一些异形色标很有趣。
这套邮票,边纸中记载有一套修炼秘籍。 这套票估计让很多邮友烦恼,5枚连+2枚单,有的定位册排版分开了连票,有的定位册没有分开,排版不好看。连票不好放,边纸也舍不得撕开。三十多张中发现一张金色色标,金色标才配金杯,要是能凑一套三张金色色标就好了。 我喜欢乒乓球,也喜欢这套金杯邮票,边纸中记载着中国国球的秘籍。
干燥的晴天翻翻邮册,我的动物邮票 邮票用黑底比较好看,活页插册比定位页有乐趣。
难得广东省有如此干燥的天气 湿度低于40,真好。
何以解忧?唯有邮票。 今天持股的股票全部大跌,国庆前后吃进的#股市#一天都吐出。全仓套牢。郁闷,抽烟,喝酒都无效,翻开邮册,#集邮#才能平静心情。希望明天更好。
只喜欢古物古画邮票
有人开始抛近百版老JT,全品,是邮政清库存,还是大户离场了? 接盘人挺多。
赵涌拍邮品,有点赌的成分。 在赵涌平台看到一个拍品,74-82年T票型张全,描述“部分后胶,大多全品”,询问客服“哪些后胶”,客服拒绝透露更多,真像赌。怕万一几枚贵型张是后胶,最终最终31350元被某位大佬拍下,本人最后几秒钟没敢下手。
很大疑问,新邮都去哪里了? 新发行的邮票去哪里了?整个深圳市不到1000套,不是1000版,是1000套,都低价卖给大邮商了吗?集邮人只能在邮商手上买邮票?
要是赵涌接受这个建议,肯定会做大做强 建议:站在买家的角度,对所有票品用挑刺的眼光,拍出细节图,然后附上紫光图。 比如,把标注的软折,用侧光拍出细节图。 有黄的,也拍出细节。 有瑕疵的,拍出细节。 有折的拍出细节。 短齿缺齿的,拍出细节。 金粉氧化的,拍出细节。 贵的型张,标注尺寸。 …… 也就多两张图的功夫,可以教育广大集邮者,帮助新手增长基本的识别邮票知识。对整个集邮界都有很大帮助,帮助广大初级中级集邮者少交学费。体现公平,惠及集邮者,平台受益更多,成为中国第一邮品交易平台指日可待。
惊叹老藏友的邮票保存效果。 今天在一位老藏友那里买了几套邮票回来,清点的时候发现一个奇怪现象,每个护邮袋都很薄,很脏,还有一个邮票印子,邮票几乎和护邮袋粘在了一起,但是邮票保存非常完好,背胶完好,印刷颜色艳丽,取出几分钟后,邮票微微拱起。这让我惊叹,邮票保存得真好的。 这护邮袋是发霉了?还是受潮了?护邮袋有保质期吗,是不是隔几年要换一下护邮袋。
请教各位大佬一个问题,二胶,有黄,贴印,哪个更值得入手? 只从收藏角度(三十年内不考虑出手),大套的老纪特新票,全品价格太高,资金有限,不考虑全品。 二胶或者无胶(中上品),有黄(上品),贴印(上品),哪个更值得收藏?
倒卖假邮票,判了 广东省佛山市某区人民法院 宣判一起“倒卖伪造邮票案” 广东省佛山市男子潘某光 犯倒卖伪造的有价票证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二年 并处罚金人民币六十五万元 查获的二十多万枚假邮票 被依法销毁
册子上都是灰尘,头皮屑,吸附牢,擦不去。 用手指抹不掉,眼镜布也擦不去。用纸巾越擦越多。又不能用湿纸巾,大家遇到这种情况吗?
求交流,求双遗四山各四套,再加黄山乐山大佛各一 求双遗四山各四套(每套30米),再加黄山乐山大佛各一(2枚10米)。买了几个双遗盒子,没有散币入盒,求原桶新开币,包邮。有交流的吗?(仅限今明两天5.13-5.14有效)
请教一下大神,梅兰芳小型张的尺寸 请教一下大神,梅兰芳小型张的尺寸,各种资料上查到都是146x108,为啥老赵家拍的都是147x108?只听说裁剪缩小的,怎么还有变大的?不懂…~
西游记第五组邮票发行,随想 今天是中国邮票发行史值得纪念的一天,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邮票收尾封关的日子——《西游记》邮票第五组发行了。也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邮票全部收官之日。从1987年12月20日T123《水浒》邮票第一组到今天2023年4月27日,历时36年,20套邮票,14枚小型张。(如果加上T69十二钗的话,那就是42年),不得不赞一次,中国邮政“好题材,好规划”。 今日之后,一些要做《中国四大名著邮票》商品册的商人们准备发行大全集了,一些同题材的票品估计会应声涨一波行情吧。例如T43《西游记》、T69《金陵十二钗》邮票和型张,还有《西厢记》《聊斋志异》等等,不知道会不会带动一点点低迷已久的邮市呢。
入手了一套盖销纪94梅兰芳,完成一个小心愿。 新票梅兰芳太遥远,入手一套盖销原胶,也心满意足了。美中不足的是10分的有折印,22分背胶黄的厉害。
集邮,我喜欢用插册。 也许是小时候集邮的习惯,一直还是喜欢用插册,不喜欢定位册,也不喜欢年册。年册一年也翻不了几次,太精美了,一页也就这么几个可以看的内容,看几次就不不去翻它了。定位册翻看的时候总觉得少了点什么意思,都定死了。 插册很有意思,想怎么摆就怎么摆,可以摆的整整齐齐,也可以错位摆放。翻页时邮票歪了,就拿镊子整理一下。有时收获一套新票,就要操心插在哪个位置,分类很费脑筋,甚至常常要整页打乱重新摆放。满满的,很有成就感,很有满足感。 同一个题材的邮票放在一起,对比着欣赏更有意思。可以按照年代摆放,对比邮票里面的岁月历史。也可以按照印刷方式摆,雕刻版,胶印版,对比印刷技术的进步。 插册集邮,让我更爱集邮。
为何如此急切,想要得到J6三运会,这么出价不理解? [图片][图片][图片]
请教一下各位,邮宝上买到假邮票怎么处理? 邮宝上买到假邮票怎么处理?邮宝个人店铺买到的,抗疫邮票,确认了是假货。大家一般怎么处理呢?
终于有猴票了?第一次背着书包看到她的时候,她需要300元就可以娶回家,等我参加工作拿到一个月300元找她的时候,她要聘礼1200;等我工资涨到一个月2000的时候,听闻她已经要5000+的身价了。现在我的月薪工资终于追上她的身价了,一咬牙,这次我终于娶到你。回头一看,你还是你,我已经半头白发了。乐在哪里?哪有什么所谓缘分,一切都要靠自己,不努力,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心爱被别人娶回家。
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峨眉山、黄山、泰山、武夷山,齐了! 今天领币,四山齐了。
求助大佬帮看看这几张票是不是拼接的 求助大佬帮看看这几张票是不是拼接的,前几天在老赵家拍了一套T31公路拱桥,初看品相完美,银粉光亮,没有一点氧化,背面雪白,背胶正常。可是细看,发现有几张都有划痕。不像折痕,像刀划痕,难道是拼接的吗,可是又想一下,这套票价格不贵,银粉又完美,如果拼接的话,那技术也太高了吧,想来想去也想不明白。发出来请大佬们帮忙分析一下。
#华北电力大学聚餐事件当事人道歉#现在自媒体太发达
这是印刷问题还是人造假的 画面模糊,字迹有重影,按说这么便宜的票,造假不划算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