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啊熊啊 lan520025
关注数: 77 粉丝数: 29 发帖数: 1,259 关注贴吧数: 16
2024年,邮市经过一个牛市,开始走向低谷,唱衰邮票声音加剧… 刚刚刷到李国庆老师的视频,他对集邮的现状分析。以下是视频同期声原文: 各位邮友大家好, 我是李国庆,中邮网李国庆。 本期视频我们就聊一聊,当前集邮的形势。 邮票作为我们收藏的对象,这么多年它实际上没有变化, 它作为这个被收藏的客体,变化不大。 我们存量的邮票,包括纪文编, 包括早期的JT,包括普航改欠, 没有什么变化。 信封还是那些信封,邮票还是那些邮票。 只不过随着编年邮票的进展, 每年有一些新增的邮票除外, 邮票实际上没有太大变化。 真正变化的是人, 是我们作为主体。 人的变化有两类: 一类变化,是集邮人口的变化。 我们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初期, 大概在92、93年, 中国的集邮人口达到巅峰。 当时官方有一个不完全统计, 据说号称,全国的集邮爱好者有两千万人。 这个数量确实可观,人太多了。 那么到了本世纪初, 新的世纪开始,新的千年开始, 那么中国的集邮人口在成逐渐下降了趋势, 这个是不争的事实。 另一方面,变化的是什么, 不是绝对的这个集邮人口数量, 而是我们的心态, 很多集邮的集邮者, 忘了初心,忘了自己小时候如何热爱集邮, 被一些言论蛊惑,被一些人唱衰邮票, 渐渐地失去了对邮票执着, 心态就……崩了。 或者有些人开始动摇了,放弃了集邮, 这种情况也是比较多。 那么现在整个网络自媒体, 看到很多人在有意识地唱衰邮票。 我经过仔细的考量,这里面分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完全就是集邮小白, 我们叫坐井观天,也叫以蠡测海,管中窥豹, 这三个基本上一个意思。 摸到一个大象的尾巴,就说大象是一根绳子。 根本就不知道集邮怎么回事, 什么叫邮票没搞清楚。 在这个自媒体上晒几张图, 一看,几本编年年册,一堆小破邮票, 告诉我现在放弃集邮啦, 集邮不值钱啦。 他们就属于浅尝辄止, 根本就没有摸到集邮的门儿,就放弃集邮了。 这一类人,真的不懂嘛。 也没关系啊,不用怪罪他们,不集就不集了。 另外一类人群,他们是有目的的,打压邮票价格。 好比就是打压竞争对手资产的估价一样, 打压价格,价格打得越低,他的收购越有利。 你看李老师也收购,李老师常年收购,天天收购, 但我从来都不会,特意去这个唱衰邮票, 让别人便宜卖,没有必要对吧。 所以呢,这些人在自媒体中唱衰邮票, 他的目的性非常强,那就打压价格, 打压猴票价格, 那各种奇谈怪论都出来了: “什么中国邮政还有很多猴票的库存”, “中国邮政偷偷印了一些猴票”, “中国邮政有一些珍罕的邮票,还会偷偷再加量印” …… 怎么可能呢? 邮政背不了这个锅,这不是开玩笑的事情。 所以呢,各位,大家一定要记住,畅衰集邮, 是一小撮人,少数这些人别有用心。 我们应该大力弘扬集邮的正能量。 要让更多的人,一方面提高邮识, 另一方面丰富收藏, 真正切实的,从这个心底从信念上喜欢邮票, 要增加我们对邮票的兴趣。 从而获得持续的动力,这样我们集邮才有意思。 所以将来我会不停地, 在大家提高丰富邮票的藏品的同时, 还要不停地给大家提高邮识, 提高我们对邮票的认知水平, 认知水平这个是非常关键的一件事情。 那么最后我们总结一下, 集邮人口的绝对数量下降,年轻人不爱集邮。 这是个趋势,不可否认。 李老师从来没有否认过, 但另一方面,一定要记住, 现在集邮人口的总量在减少,但质量在大幅提高。 我身边的集邮者,我认识了很多集邮者, 动辄一个人抵过去十个,一百个,一千个。 一个人的这种藏品的丰富程度,抵过去至少一百个一千个。 所以呢集邮人口总量减少,质量在大幅提高。 这个是跟我们整个社会环境, 跟我们贫富的差距拉开,有很大的关系。 收藏也一样,我们过去收藏平均化, 你们家有点票,我们家有点票,我们都差不多的。 现在收藏讲究差异化,而且差异化特别明显, 马太效应两极分化,这个是特别明显。 大家能够感知到,感觉到身边的很多集邮者, 他的收藏段位比我们高太多了 所以各位,数量重要,还是质量重要? 另一方面,我们如何正确地对待, 如何清晰地认知目前的集邮形势。 这个是我们每个人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