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JaySora CTJaySora
silence…
关注数: 88 粉丝数: 273 发帖数: 9,898 关注贴吧数: 96
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 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Posted on 2011 年 12 月 05 日 弦理论(string theory)认为,自然界的基本粒子和基本作用力是极小微小的“弦”振动的结果,人类生活在有十维空间的宇宙中,但日常生活中只能感知四维空间,另外六维空间则以奇妙结构卷藏在宇宙中,这个结构就是被丘成桐证明的“卡拉比-丘流形”。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也可以说是卡拉比-丘成桐空间,这个空间现在并不能被计算机通过固定模型展现出来,原因在于这个空间尺度非常的小,维度非常的怪,它的空间半径只有质子的亿万分之一,且有六个维度,我们只能意会的画出它的样子来。 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的证明过程也非常的有意思,1969年9月,20岁的丘成桐从香港来到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求师陈省身教授。他说,在那里,他每天在图书馆里度过。而且第一次听说卡拉比的猜想并着了迷。 意大利几何学家卡拉比1954年提出的想法是,在封闭的空间中,有无可能存在没有物质分布的引力场。这就是著名的卡拉比猜想。卡拉比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但是,包括他自己在内,没有人能证实。丘教授说,几乎所有的数学家都认为,卡拉比是错的,包括他自己在内,隐维(hidden dimensions)这个猜想太完美以至于不可能真实。 丘成桐花了相当多的时间思考如何证明卡拉比猜想是错的,而且他认为自己最终得出了卡拉比猜想是错误的证明。1973年8月,在斯坦福大学召开的一个有30多位顶级几何学家参加的会议上,丘成桐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卡拉比。卡拉比说:那就专门请你讲一下。于是,他们搞了一个小型的讨论会,从晚上7点开始,卡拉比带来了几个同事一起参加。丘成桐讲了大约一个小时,卡拉比很兴奋,在场的都认为问题解决了。 可是,一个多月之后,卡拉比致信丘成桐说,我一直在努力重建你的思想,我现在有一些困难,你能仔细给我解释吗?丘成桐于是开始重建自己的思路,并一下子发现了一个问题。这让丘成桐相当尴尬。他努力想修补这个证明,两个星期没有睡觉。他说,但每一次发现一个比较接近的例子时,证明总会在最后一分钟崩溃。丘教授说,这时,他感觉好像卡拉比应该是正确的。丘成桐开始发明新工具来理解卡拉比猜想。1975年,他终于解决了整个问题。之后几个月里,他写了证明卡拉比猜想的论文。这一年,丘成桐27岁。 卡拉比猜想的证明让丘成桐一举成名,他的证明所称为“丘定理”,他们所发现的新空间被称为“卡拉比-丘流形”,也就是说,除了我们日常能感知的三维空间和时间外,宇宙中还隐藏着六维不可见的空间,外在的四维空间是它们的表现。 包含六维空间的“卡拉比-丘流形”所拥有的特殊拓扑学性质正好是弦理论所需要的。如果这些空间真正模拟了弦理论所需要的六维空间,那么它们将有助于我们推导出隐藏在宇宙中的几何学和物理定律。尽管有待实验证实,但弦理论仍然是一个理论物理概念。有朝一日,弦理论的实验证明将从根本上改变人们对结构、空间和时间的认识。
【小段子】新年快乐。 本来是应然的要求写的小段子 不过看那副囧rz的样子似乎是用不到了 所以, 就这样吧 新年快乐 “又开始了…” 少女如是叹道,左眼那悄然围绕的蓝淡了下来。 脚下,是冰冷的大理石地板,镶嵌着规则有致的黑白方格。半空中横亘着纯黑的锁链,丝丝铁锈的痕迹清晰可见。 “呼……” 深深呼吸,感受那丝丝凉意从四周传入四肢,再随着自己的血液流经全身最后流入…心脏。一阵一阵微凉的刺激似乎也不错。 等下…凉意? “Yuki…” 伴随着少女轻巧的话语,一片一片雪花从漆黑的天幕里缓缓坠落,把这个世界笼罩在温柔的微白里。 “时间在某些人身上残忍地流逝了。”少女再次呢喃出声,“不对…就算是我…”一丝苦笑爬上她的嘴角,“总有一天也会如你一般被人遗忘,然后命尽于哪里的吧?” “叮…”切金断玉的声音。 一把黑色的刀从空中坠落硬生生插进了地里。然后,再度恢复了原本的安静。 “下一轮的战斗又要开始了。我又会作为怎样的角色投影出去呢?” 零碎的影像,模糊的话语,朦胧的人影。纷繁错杂地闪现在她的脑海里。 Data Processing 伸出带着漆黑手套的双手,微微握住那把刀。 她不禁轻笑出声, “又开始了。” 在这样缓慢而庄严的折磨里,你忘掉了什么?你得到了什么? 找到了你的位置吗?觅得了你的方向吗? 但是至少: 但是有一件事现在得传达出来: 新年快乐……
无题 变化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东西 自古以来人们就没有停止过对于永恒这一概念的探求 当然 首当其冲的就是古希腊的家伙们 无论是原子论 亦或是灵魂的不灭性 古希腊的学说其实很直观 很富有那种令人向往的“健美感” 但是 这一切到了近现代之后改变了太多太多了 质能关系 也就是物理学的发展非常有趣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统一了时间和空间 而质量也不再是一沉不变的永恒了 取而代之的是“能量” 能量是什么? 能量是一个状态 一个过程 能量是非物质性的 能量能算是一种永恒吗?非物质性的东西是永恒的吗?我们要如何想象非物质……也就是不能被观察到之物呢? 超弦理论 平行世界理论 理论物理学实在是让我非常好奇。 换一个角度 以前我就提到过的论题 关于心理学的发展 当越来越多的现象可以被心理学所解释 所解析 当某些真正不可逆转的事情是由我们的身体内的激素所决定 这又会引导向什么样的思潮呢? 绝望和黑暗我已经看了够多 比如尼采 生长在一个宗教家庭里的哲学家 他的哲学对于那些古旧道德的反逆 我们真的可以用这些现实的理由来解释尼采的学说吗? 所谓环境的引导…………这让我感到悲伤 感到痛苦 不止如此 绝对理型 绝对理性……不要误会这是来自于两位哲学家的完全不同的东西 哲学家们仍然热衷于寻找论证那些先验的存在 换句话说:这也是一种永恒 真的找得到吗? 我只能看到哲学家们的努力却没有看到有人来证明这一行为的可行性 不不不 这其实是无关紧要的吧 扯到这一步应该就会关联到哲学的意义和目的所在了 所谓纯粹求知……我很能理解这一点 我就有这样的渴望……我想要知道!我想要了解!我想要获得更多更有创造性的想法 思辨 那些富有力量的建树让我感到身心的满足 这不仅仅是理性或者感性这样的词可以形容的 这是一种高度统一的 高度同一的 完整而不可分割的感觉 没错 如果愿意去考察一下现代的思潮的话 我偏执地认为主题至少包含了 变化 和 全 当然所谓“全” 对这一概念的讨论也从未停止过 而变化……也许的的确确是超越了决定论也就是因果关系的概念了 话说到这里就乱了…… 话说 好想学量子力学等等等让我感到好奇的学科啊
对话 Sehnsucht 当然就是我 Imeroman 是某位正在国外读心理学的人 以下内容可能蛋疼到让你忘记你还有蛋这一存在了 Sehnsucht 有一个问题:关于心理学的发展使人的精神性越来越弱这一观点你有什么看法?(我最近在看西方哲学史的说 而且我确实感觉现在的人的精神强度没有以前的伟人强 当然这可能也是由于我的材料的接受有问题 Imeroman 历史是被人篡改的 心理学并没有使人的心理变弱 环境制造的 但如今人类越来越注重个人感受的社会 任何缺点都会被放大 看古代君皇有多少变态就知道了 他们的精神强度强? 特别是路易16 Sehnsucht 哲学家的精神强度明显比一般人强得多 坚信自己的哲学家能够在生活在践行自己的哲学 还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全是由环境制造的? 就好像洛克说的人是一张白纸而在某些程度上否定了纯粹思维所带来的真正崭新的东西?我不认为那些描述对立辩证的哲学是可以由环境造出来的(看重个人感受这一点我非常承认 而且我的意思是指:如果人类越来越多的行为可以依靠心理学来科学地解释而不是通过伦理学和意识之类的存在 那么这种科学的蔓延是否意味着人类越来越科学从而导致精神性的减弱? (好像描述地很有问题Orz Imeroman 这个 如果你想听的话 我也可以用科学来解释 我觉得大部分哲学家所谓的精神力 是科学中大脑潜力和情商 我只能说有部分人的大脑潜力开发度很高 所以思考能力很强 而EQ方面 我真不觉得古人比现代人强多少 再说 我有一个课题关于古今人类思维的 有几个学者做了一份很详细的报告 显示 如今人类的思维技巧是比之前的人更好的 再说 千万不要相信历史 我确信古时的人的精神承受能力是不可能超越现代人的 心理学认为的是人的心理是由智力、环境还有生理等各方面构成的 没有人说过全都由环境构成 但是好的环境影响是很大的 我的感觉是一旦一个人拥有足够的智慧(足够重复思考的智慧)加上环境引导(我知道你否认 但是我觉得这是不可能缺少的 像是盗梦空间里那段关于大象的对白 和之后对费舍尔的引导都能证明些什么 所谓的真正的灵感) 就会创造一些别人平时想不到的哲理、想法 所谓的天才病 潜在抑郁症也是一种类似的心理特征 Sehnsucht 我没有否认环境的作用 我是非常相信人类具有社会性的 人作为受动的主体能动地进行着活动 这体现出一种非常辩证的互相作用 也许我用精神力这个词就已经很容易产生歧义了 因为对这个词的定义可能不是那么明显而导致了主观感觉 lol 所以导致精神力完全划归到心理学范围内了么 那也许我说的话就变成废话和自我矛盾的疑问了Orz
Twilight 和Miku Append无关 中村遥(Haruka Nakamura)从与小濑村晶合作,然后推出大受好评的『Grace』专辑,揉合古典、电子、原音演奏的各种元素,在幽静淡雅的旋律之间,奠定了他在电子原音诗人的封号。 从自主乐团Kadan开始的『Casa』专辑,我们就可以听出中村遥逐渐偏爱乐器演奏的音乐形式,本次新作『Twilight』是他以个人名义推出的第二张专辑,顾名思义是以黄昏时刻作为主题,并请来萨克斯风手Akira Uchida、Araki Shin、作曲家Janis Crunch以及April Lee等音乐人与歌手合作。 当太阳从水平线上沉落,消失的阳光与黑夜变化交错的那一段时间,本次中村遥完全舍去了电子的元素,以最自然最原始,略带即兴的演奏,搭配复古收音机般的录音效果,温暖且自然的表现,营造出黄昏时刻的微光氛围,譬如在夕阳的河堤边奔跑-'' The Light '',独自一人的日落咖啡-'' カーテンコール '',还是光影逐渐微弱的森林-'' ベランダにて '',或是不希望他人打扰的傍晚时刻,光线经由透光窗帘注入微微淡橘色彩的房间-'' 窓辺 '',以及为这一日献上最真诚的祈祷-'' 音楽 '',特别推荐专辑中的两首演唱曲,分别是April Lee演唱的'' Twilight ''与Janis Crunch演唱的'' The Light ''最令人著迷,'' Twilight ''在钢琴旋律与背景的孩童嘻闹声流窜之间,纤细的情感涌出,丝丝入扣,无法言语,'' The Light ''则是加入口琴的伴奏增添了不少田园气息。 我什么都不想说 什么都不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