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网警 赣州网警
关注数: 42 粉丝数: 107,760 发帖数: 5,856 关注贴吧数: 6
买房、购车、升学,各类营销,原来是他们在暗中交易……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到一些恼人的推销电话。有的让你买房,有的问你是否买保险,有的问你家孩子要不要报辅导班。 各个领域,各种方式,烦不胜烦,扰不胜扰。他们不仅可以精准地说出你的名字、职业、孩子年级等信息,甚至连你最近的所作所为都略知一二。 为什么他们对我们了如指掌? 究其原因是总有不法分子想尽一切办法来收集我们的个人信息,我们不经意的一个行为,就可能造成个人信息泄露。好同事一起创业 杭州一小微公司的创始人许某和合伙人周某是一对老搭档,曾连着在两家知名技术大数据公司做同事。多年的工作经历,让他们在大数据圈内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和人脉。 都说“富贵险中求”,他俩合计了几次,决心一起出来干票大的——创业开公司。 朋友推朋友,他们的公司很快初具规模,除了2位老板,还有1名技术、商务,以及2名业务员。许某和周某利用人脉关系,与北京一家专做信息贩卖的公司合作,该家公司的工作人员早期几乎都有运营商工作经验,他们私下与内部人员签订非法协议,从而私自获取公民信息进行贩卖。 许某和周某公司的定位则是中间商,对接需求客户和信息贩卖商。 例如客户提出需求,他们就把需求发给北京的公司,北京公司会把信息文件加密后传输过来。随后,他们进行解密,把文件传输给客户,最终实现交易。谁想要你的信息? 贩卖的信息便宜的4分至1毛一条,贵的几元。信息的价格有高有低,根据购买信息的量以及“用途”谈价决定。 该圈子鱼龙混杂,客户来自各行各业。例如教育类的,会有专升本、考研、中小学培训等人群信息需求;家装类的会想获取近段时间购房装修人群的信息;汽车类的会对近期买车、修车的人群下手……除了针对精准人群进行推广或电销,有些数据也会被用来电信诈骗。 正是生意兴隆时,可惜“好景不长”,许某和周某没做多久老板,就被警方盯上了……收网 7月26日,杭州桐庐网安工作发现线索,有人在网上买卖大量公民个人信息。随即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从公开售卖公民个人信息来源入手,对案件情况开展深入调查,迅速查明这个以许某和周某为首的团伙。 经过2个多月的深入调查和缜密侦查,掌握该犯罪团伙的全链条犯罪证据后,9月21日,杭州桐庐网安组织警力开展收网行动,抓获犯罪嫌疑人6名,扣押电脑12台、手机11部,涉案数据数千万条,涉案资金500余万元。 目前案件还在进一步深挖扩线中。
“断号”铲除黑产链,网安部门在行动 2022年9月开始,公安部网安局部署开展“断号”行动,集中打击整治网络账号黑产链。 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网安部门积极响应,各地公安网安部门强化侦查打击,打平台、追源头、断链条,今天来看贵州的典型案例: 一、以帮助老年人激活电子医保卡为由注册网络黑账号 近日,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观山湖分局侦查发现,李某等人以帮助老年人激活电子医保卡为由,骗取老年人手机,注册各类网络黑账号,并将这些账号在网上进行售卖。 截至案发,这伙人已累计售卖5000余条老年人的个人信息,涉案金额7万余元。 10月,贵阳公安机关将李某、牟某、唐某、姜某等8名犯罪嫌疑人抓获,查扣作案手机10台。 经审讯,8名犯罪嫌疑人对其行为供认不讳。目前,贵阳市公安机关已依法对李某、牟某采取刑事强制措施,对唐某、姜某等6人予以行政处罚,案件还在进一步侦办中。二、以赠送小礼品名义注册网络黑账号 近日,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公安局侦查发现,犯罪嫌疑人刘某、王某多次在湄潭县、凤冈县城周边乡镇集市,以免费领取小礼品的名义操作受害人手机。 他们在受害人不知情的情况下私自下载注册各类APP账号,成功注册一个网络账号获利几元至几十元不等。截至案发,已累计注册账号数千个。 10月,湄潭县公安局将犯罪嫌疑人刘某、王某抓获。 经审讯,二人对其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犯罪行为供认不讳。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刘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三、电信公司“内鬼”利用职务便利大量注册网络黑账号 近日,贵州省黔东南州公安局在专项行动中发现,2021年11月份以来,黔东南州天柱县电信公司工作人员姚某、蔡某等人利用职务之便,趁客户不注意,窃取验证码。 然后,他们以每个验证码12-20元不等的价格,出售给黑灰产违法犯罪团伙人员,用来注册各类APP账号。 经查,该犯罪团伙共有15名成员。其中,电信公司工作人员6人、电信外包网点工作人员9人。10月,黔东南州公安机关组织成功将以姚某为首的15名违法犯罪嫌疑人员全部抓获归案,查扣手机18台、电脑1台。 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1.致相关服务单位:电信、医院、银行、购物网站等掌握个人敏感信息的单位,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管理和监督,严防监守自盗、泄露用户隐私信息。 同时,相关单位应严格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措施,从制度上、技术上防范黑客入侵、数据外泄。 2.致不法分子:公民的个人信息受法律保护。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致网友:保护公民个人信息,从源头做起,不要轻易透露银行卡号、密码,手机号、验证码,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不轻易将手机交予他人操作;不点击用途来历不明的陌生网址;谨慎授权手机APP获取个人信息权限。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