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璞归真/山野村夫 wangweihe1964
关注数: 5 粉丝数: 145 发帖数: 2,633 关注贴吧数: 9
国际乒联主要有哪些赛事?(AI) 问: 国际乒联主要有哪些赛事? 答: 国际乒联(ITTF)主办的赛事体系涵盖职业竞技、大众推广和奥运项目,以下是其核心赛事分类及具体说明: 一、世界乒乓球锦标赛(World Table Tennis Championships) - 历史与地位:始于1926年,是国际乒联最早主办且最具影响力的赛事,被誉为乒乓球界的“世锦赛”。 - 赛制与项目: - 原为每年一届,1959年后改为两年一届,现分为团体赛(偶数年)和单项赛(奇数年),共设男/女团体、单打、双打及混双7个项目。 - 每个项目对应专属奖杯,如男子团体冠军获“斯韦思林杯”(Swaythling Cup),女子单打冠军获“盖斯特杯”(Geist Prize)。 - 中国表现:中国队长期占据优势,多次包揽全部冠军。 二、世界杯系列赛事(World Cup) 1. 单打世界杯: - 男子世界杯始于1980年(香港),女子世界杯始于1996年,每年举办一届。 - 赛事以“埃文斯杯”命名,仅邀请顶尖选手参赛,奖金水平高。 2. 团体世界杯: - 首届于1990年在东京举办,2007年恢复后成为重要团体赛事,每届由男女各12支队伍角逐。 三、奥运会乒乓球比赛 - 历史与项目:1988年首尔奥运会首次将乒乓球列为正式项目,设男/女单打和双打;2008年改为团体赛,2020年东京奥运会新增混双项目。 - 影响力:作为四年一度的顶级赛事,奥运冠军是运动员职业生涯的巅峰荣誉之一,中国队多次实现金牌包揽。 四、WTT系列赛(World Table Tennis) 国际乒联为提升商业化水平推出的职业赛事体系,包含以下层级: 1. 大满贯赛(WTT Grand Smash): - 全年4站,如新加坡大满贯、中国大满贯,积分和奖金对标网球四大满贯,吸引全球顶尖选手。 2. 冠军赛(WTT Champions): - 每年6站(如重庆、仁川冠军赛),仅限单打,参赛门槛高(世界排名前32)。 3. 球星挑战赛(WTT Star Contender): - 分站赛形式,允许新秀与名将同台竞技,例如多哈球星挑战赛。 4. 混合团体世界杯: - 2025年新增赛事(成都站),采用创新赛制,强调团队协作。 五、国际乒联职业巡回赛(ITTF World Tour) - 历史与转型:1996年推出,2021年后逐步被WTT系列取代。原设男/女单打、双打,分站赛+总决赛模式,如中国公开赛、日本公开赛等。 - 晋级规则:资格赛+正赛单败淘汰制,总决赛积分排名前16选手参赛。 六、其他重要赛事 - 亚洲杯与亚锦赛:亚洲最高水平赛事,如深圳亚洲杯(2025年)、亚洲乒乓球锦标赛。 - 全运会与全国锦标赛:中国国内最高级别赛事,为国家队选拔人才。 2025年重点赛事日历(部分) 时间 赛事 地点 1月30日2月9日 WTT新加坡大满贯 新加坡 2月19日23日 亚洲杯 深圳 5月 多哈世锦赛(团体) 多哈 12月 混合团体世界杯 成都 总结:国际乒联赛事体系兼顾竞技性与商业化,既有传统三大赛(世锦赛、世界杯、奥运会),也有WTT创新职业赛事。中国选手在多项赛事中占据主导地位,而WTT的推广使乒乓球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扩大影响力。
你搞清楚了吗,wtt系列赛事是商业赛还是职业赛?(AI) 问: 体育比赛的职业赛和商业赛有何不同? 答: 体育比赛中的职业赛和商业赛在目标、规则、参与主体和运作模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具体区别如下: 一、核心目标不同 职业赛 以竞技成绩为核心,注重技术水平和比赛结果,运动员通过赛事积累积分、提升排名,并以此为职业收入的主要来源。例如乒乓球职业赛中,运动员会严格遵循技术规范,快速抢占前三板主动权,以高效得分策略为主。 引用案例:职业拳击、NBA联赛等均以竞技水平和长期职业发展为驱动力。 商业赛 以娱乐性和商业价值为导向,注重观众体验和品牌曝光。例如乒乓球商业赛中可能出现表演性质的“花式打法”,规则更灵活以增强观赏性。赛事常通过赞助、门票销售和媒体转播实现盈利。 引用案例:F1中国大奖赛通过本地化招商和媒体合作提升商业价值。 二、参赛资格与主体 职业赛 参与者需为注册职业运动员或俱乐部成员,通常有严格的技术门槛和资格审核。例如中超、CBA等联赛仅限职业运动员参与。 规则特点:职业赛规则标准化,裁判权威性高,运动员对判罚接受度较高。 商业赛 可对业余选手开放,甚至允许跨界参与(如明星表演赛)。例如马拉松赛事中业余爱好者可报名,而电竞商业赛则可能邀请网红或跨界选手。 规则特点:裁判权威性较低,需服务于赞助商或主办方需求,可能出现规则临时调整。 三、奖金与运作模式 职业赛 奖金来源于联盟分成、俱乐部投资等长期稳定渠道,同时与运动员积分和职业排名挂钩。例如网球四大满贯赛事奖金与全球排名直接关联。 运作特点:由职业联盟统一管理(如NBA的分工体系),强调长期生态建设。 商业赛 依赖赞助商和短期资本投入,奖金金额高但波动性大。例如“一球致胜”网球赛通过高额奖金吸引业余选手,并通过广告合作实现盈利。 运作特点:由企业主导,注重短期市场效应(如跨界合作、直播流量变现)。 四、社会功能与影响 职业赛 推动行业技术标准化,培养专业人才,并通过职业联赛体系(如中超、CBA)提升国家竞技水平。 商业赛 促进城市经济(如旅游、餐饮消费)、品牌推广和文化融合。例如上海马拉松赛事带动周边产业,同时提升城市国际形象。
追星要想得开 看到球迷在吧里互撕,互黑对方的球员,卖惨,阴谋论,我觉得真不值得,即使你嘴上赢了,内心一定很舒服吗?很多年前我看欣赏巴蒂,但是不得不承认罗纳尔多的厉害。运动员主要是因为他的运动风格,成就让人追捧,但是,如果你喜欢他本人也无可厚非。不过,有一点,你有时需要与自己和解。 说说具体情况吧,我从上大学开始喜欢乒乓球,也打球,虽然打了40多年依旧是菜鸟,但就是喜欢。现役球员男队喜欢小胖,但不得不承认马龙的成就更高,我不是马龙的粉丝,嫉妒也没用,就是欣赏小胖,可能不仅仅是因为球,也许还有其他,主要是因为球。小胖这么多年起起伏伏,坎坎坷坷,庆幸的是小胖圆满了。即使小胖巴黎失败了我也不会嫉妒马龙,我不是他的粉丝但我尊重他。 再说女乒,这一批球员比较早关注陈梦,非常欣赏她,后来莎莎,鳗鱼杀出来,我成了莎莎的铁粉。莎莎东京输给陈梦我其实没觉得有什么,陈梦本来就很厚实,而且我也非常欣赏她,莎莎输给陈梦我能接受。巴黎期间莎莎占上风,但是陈梦的厚度让她卫冕了,即使我替莎莎遗憾,但输的没话可说,好在没输给别人。陈梦如果没拿大满贯,双奥也很完满了,莎莎还有机会。我不是鳗鱼的球迷,但鳗鱼是莎莎的竞争对手必须承认,我从不攻击任何球员。 喜欢球员没错,既要为他的成功开心,也要接受他的失败,而不是为此卖惨,阴谋论,辱骂他人,这其实是与自己和解,世事难全,你不接受也不行。
你需要选什么车? 很久不关注这个贴吧了,因为这里天天互撕,和手机吧,各个足球吧,乒乓球吧,乌克兰吧,还有这吧那吧的一个德行。不过还是觉得有必要对各种车的选择说几句话,希望对买车的有点帮助。我开过3辆车,第一辆是2005款君威,当初这车号称坦克一样安全,有一次被一姑娘开车侧面顶了一下,我的车没事,对方车灯坏了。这车最大的缺就是油耗高,3.0的排量随便都能跑出12升油以上,另外曲轴油封漏油,当时美系车的通病,开10年后小毛病也不少。2016年15万公里换了帕萨特1.8T,比君威省油,不过城区通勤至少10升油,如今开了15万公里了,换了一次变速箱机电单元的一个模块花了4000,底盘平衡杆胶套,摆臂胶套老化有异响,特别是冬季,其他尚好。22年摇号买了一辆比亚迪驱逐舰05,我觉得这款比亚迪是一辆性价比很高的车,车本身档次不高,本来就是代步车嘛,但是这车比油车智能化一些,有辅助驾驶,手机可以代替钥匙,导航比手机方便,可以遥控空调,语音指令,很方便。这车最大的优点就是省油,120公里纯电续航,平时城区开可以不用油,跑高速长途可以混动模式,即使亏电油耗也不超过5升。现在的车选择很多,传统燃油车,纯电车,插电混动,增程混动,油电弱混(如普锐斯),如何选车呢?如果您是玩车的,讲档次的,不差钱,那请您绕行,我是写给刚需的,代步的人群。现在的燃油车即便是卡罗拉,在城区也是比较费油的,如果非要买油车,而且是代步,我觉得丰田双擎不错,省油,也不需要充电。如果以城市通勤为主,而且充电方便,纯电车是不错的选择,现在纯电车价格范围很大。如果充电不太方便,可以考虑插电混动或者增程,至于纯电续航多大好,也看您充电条件,如果充电条件还行可以买纯电续航大一点的,短距离可以纯电模式,长距离或亏电用混动模式。如果充电不方便,纯电续航50公里足矣。增程和插混选哪个?如果以城市通勤为主,增程不错,甚至可以选长续航增程,增程的缺点是长途特别是高速公路油耗高于插混,市区不错。最后谈谈电池安全,锂电池,特别是三元锂电池,撞击起火的确是弱点,希望固态电池能解决这个问题以及续航问题。最后谈谈智驾。我开的比亚迪有ACC自适应巡航,高速上车少时能节省一部分体力。但有两个问题,一是车道识别有时会失败,再有就是遇到前方静止目标时刹车问题。我从不依赖ACC,只是累了,车少时用,但是随时准备接管。现在的智驾除了ACC功能,主要是和地图结合,有望使一些驾驶技术一般的人也能开车,但是安全问题没有彻底解决。所以目前不能太依赖自驾。
我怎么就成了阿迷 大学毕业那年看了墨西哥世界杯,因为那个半人半神的男人喜欢上了阿根廷足球,打那时起一直到现在都是阿迷,一晃快四十年了。退休后我还经常逛和阿根廷足球,阿根廷球员有关的贴吧,有时我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为啥足球,特别是阿根廷足球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了如此的位置? 最重要的因素肯定是那个人,没有他我不太可能成为阿迷,但是那个人不踢球了甚至不在了,我还是喜欢阿根廷足球,说明吸引我的应该是阿根廷足球本身,因为人种和文化甚至宗教都不是重要因素,我们那年代崇拜的是美国,再加上年轻时在美国接受教育和工作的经历,喜欢美国的各个方面,除了治安和足球。 年轻时很喜欢运动,运动一直是我的爱好,爬山,游泳,长跑,乒乓球,当然也有足球。现在除了足球踢不动了,还坚持跑步,打乒乓球,游泳和爬山,现在5公里跑配速还能达到5分半,还能引体向上10次,撑双杠10次,站立式健腹轮12次,俯卧撑20次。我想喜欢运动肯定是我成为球迷的重要原因。 但是,我觉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性格。我一直是个做具体工作的人,做了一辈子的科研,虽然没啥大的成就,但至少在自己的领域还是有点知名度的。我尊重领导工作,但是即便是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也从未想过做管理,最大的领导做到研究室主任,相当于正科级。到现在我还能写代码,退休前还试图学python但是不愿意打扰年轻人就放弃了,因为有很多配置的东西不会,语言本身没问题。喜欢做具体工作最大的好处是有更多自己支配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这是一种性格,甚至可以说有点浪漫的性格,因为足球和科学研究一样,是艺术,我喜欢艺术,但做不了经纪人。 年轻时因为足球也疯狂得不得了。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社媒,我最常去的是论坛,比如阿根廷风暴,估计吧里会有人知道。经常去巴西论坛攻击,攻击罗纳尔多,甚至人身攻击。也攻击过荷兰,英格兰,当然少不了德国,在多个论坛被群殴。我从来不是理中客,只是人老了才不屑于干那些,现在想起来很没意思,所以有时我也会劝阻球迷不要那样,但是谁没年轻过,自己以前那样凭什么剥夺人家年轻的权利?年轻时读书,考托福,考G,工作,在球坛骂人一样不少,年轻的时候不折腾,老了拿什么去回忆?天天在墙根晒太阳? 都说人到老了才活明白,真明白了吗,没有,只是做不同的事,本质一样。现在看书,和一两个好友喝茶,爬山,陪家人,当然少不了看球,和年轻时做的内容上没有本质的区别,只是安静了一些而已,不那么疯了。还有,老了喜欢唠叨,但是今天就唠叨这些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