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J_PaulJackson PJ_PaulJackson
az
关注数: 26 粉丝数: 104 发帖数: 13,398 关注贴吧数: 266
你有无限的时间 可支援有限 请展开战线 不要像没头苍蝇似的全从一条直线进点 敌人要做的只是把你方人力消耗干净 他们不会有人力的顾虑 只要战斗意愿强烈智商在线地形占优进攻方想赢很难 你得趁人力掉太多前占点 占点才能回复人力 (🎈🎈🎈🎈🎈) 直勾勾地进去不会让敌人有布置工事的时间 可一些图中直线是最长的线 但得有什么办法在一定时间内将敌人压制出点 并阻碍对方增援 —————— —————— 绕侧 单个敌人的注意宽度有限 再大的手子也没长屁股上也没长眼 你也是 有人要正面吸引注意 有人要在侧面包圆 尤其是绕侧时 没被发现就先打AI 怎么判断那具躯壳里是否存在灵魂 相信你有自己的见解 但别忘了 你盯着别人的时候 很可能也会有人盯着你 进攻方足够弱的话对方都能在点前布置坚固的防守 对面有脑子的话侧面也会有人照看 ———— ———— 拉烟 不要让他们看见你 烟雾弹没有足够数量形不成阻碍 知道对面大致方向就不要放脚底 别变成挡了自己眼 助了对面 相信你的超人臂力 把烟搁到他们视线上 诺曼底山头蹲了俩豹之类的论外 突尼斯就好一些 在对面眼上直接拉一条 好歹让赶路队友多活一段时间 ———— ———— 复活点 正面侧面都得起点 对面不是啥篮子都能看出来 你从复活点到他脸前的速度越来越快 最前面有点当然好 但更容易被大手子拔掉 理想状态是前面一个近点 后面一个补点 这样不至于太快失去这片区域的控制权 不至于点内过几分钟才能投送进几个给鲨剩下的兵员 ———— ———— AI 看情况散开队形密集队形 老爷们有时候能形成战力 有时候就是给你多出来的几条命 静止时可以给个个人命令把那么一俩人放前面吸引火力 跑路他们没你快 离远了队形自行变成排队送死 保护/利用好大爷们 不愿一个个操作带在身旁只能随缘 阿 原来你玩孤狼啊 ———— ———— 载具 引人注目的存在 地形劣势的时候更是如此 地面载具 有些时候敌方载具的质量比你强太多 不论出于什么原因你还是出场了 替己方步兵吸引敌人注意 向敌方步兵进行火力压制 —— 空中载具 只要敌人头顶没加盖 🚀💣随便玩 打不准就🇯🇵 ———— ———— 压点 进点前枪总要响 人总要死 进攻方总要难受一阵子 总得把战线往前推 载具质量真的很重要 尤其是一开始推进时 快进到进点后 人数足够 就不要全蹲在点里 在敌人来向拉几个铁丝网 窗口堵沙袋 部分人要负责阻截 迫击炮 火炮支援 🔥焰喷射器都能用上 地形开阔空中载具可以在敌人来向上分波次打击 地面载具能压就压 活着耗敌人时间 褂了给敌人掩体 (?) 占点人越多越好 对面在路上花费的时间更是越多越好 ———— ———— 标点 最多标仨 AI会朝点方向看(有用吗) 有载具标载具 没载具按看见敌人走向标仨 或者敌人大概范围框仨 打开地图alt+右键AI也会有反应(有用吗) 而玩家只能看见灰标 还是按V罢 目标没了记得取消标记 真的会有人看标记吗 但敌人在哪儿真的是很重要的信息 炮击迫击载具支援的引导全靠V 当然一些图可以自点自打 甚至能单纯凭经验判断盲捞步兵 ———— ———— 顺其自然 是的 这局队友都是AI/啥b 你还在练队/没有心力劲儿/萌新期 对面都是老屁股/开黑/辣脆超人萌棍金鹰 听天命尽人事 要么退了下一局 要么躲起来摸摸鱼 要么奋战到底让对面🍟难吃 不要让这局毁了你的樂☞ ———— ————
想戒游戏 就得了解游戏上瘾的原理 游戏开发者故意制造了“及时反馈机制”,这种机制,会在每次完成任务时,通过视觉、听觉给予奖励,比如,一个人声的表扬,或者一个炫酷的焰火,孩子喜欢打游戏最大的动力就是这种成就感,在虚拟世界,可以所向披靡,战无不胜,一级级打怪兽,自信心爆棚,找到了自我价值感。 相比之下,学习是延时反馈,往往需要过段时间才能看到成果,孩子的成就感不能得到及时满足,还要付出努力,遵循趋利避害原则,孩子当然会沉浸在游戏,而这种及时反馈,对一个人的危害是非常大的。 一个人开始堕落的迹象,是沉迷于短期快感,不再做长期投入,戒掉游戏的最好方法,是主动关掉“及时反馈”: 将手机切换成黑白模式 这样,主动切掉了游戏的视觉反馈,让视觉的吸引荡然无存。 打开静音,让手机处于静音模式 主动切掉游戏的听觉反馈,这样,用不了几天,你会发现,玩游戏变得索然无味。游戏的开发者在设计游戏时,苦思冥想如何让人上瘾,而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全力以赴克制自己,不中全套、不上瘾。 成长是在感受中完成的 和父母一起承担家庭危机,不见得是件坏事 疫情之下 ,如果,家庭遭遇重大经济压力,父母没必要对孩子刻意隐瞒,给孩子造成“天下太平,一切都好”的错觉,可以如实告诉孩子,尤其是初中以上的孩子,完全可以让其了解家庭的状况。 当然,和孩子谈家庭情况时,要注意情绪,尽量语气平和地说明现在的处境,不要悲观、失望甚至情绪失控,平和地告诉孩子,虽然我们遇到了困难,但是,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有信心、有希望走出困境,只有良好的亲子关系,哪怕困难再大,也会一起面对,孩子也不会惧怕,更不会因此自卑。 征求孩子意见,不妨一起算算帐 哪些开支可以缩减,哪些不必要的花费可以暂停,让孩子理解家庭的现状,承担该有的责任,不逃避,勇敢面对,承担生活的责任,才会承担学习的责任。 “了解才能理解”,成长是感受中完成的。 当孩子真正了解了生活的苦,才会理解父母的辛苦,才可能担负自己的责任,放下手机,努力学习。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