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流氓 最后的流氓
关注数: 15 粉丝数: 103 发帖数: 720 关注贴吧数: 14
【博客】作者和角色/原来是独立的个体 空了很久没看一生,再打开的时候。恩。。。。大概是对三月十七的那篇作者心里话的博文的一些感慨。以此纪念。 说实话,看到作者的那段话忍不住从床上坐了起来。 现实这两个字不停的出现。其实,现实就是大家的生活中都有许多的不如意,求不得,难以抉择,悔不当初。于是在文字中,我们找安慰,找共鸣,找到力量。就像当初看绝爱的时候一样。我追了13年,迷恋了十三年。这是主导我爱情观形成的基石。但是去年完结的时候。。。结局已经被南小姐个人心理的阴暗与偏执给玩坏了........明明可以幸福的时候不幸福,而是双双寻死。 所以说,橘子小姐写的确实不是现实。现实应该是这样的——一生到尽头的时候,小花再也打不动了,蓝也看不清显微镜了。他们发现陪在身边的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哪里都可以是自己的战场,而当初偏偏选择了绕开对方的那一条。不是面对,不是努力。这个叫做逃避。一点也不如作者想象的美好,还有一种“想当初”的狗血无奈。或者两人都对这一生都觉得很满足。感谢当初对方的救赎与体谅,那时的纠缠困扰如过眼云烟,不能相守不过是不够爱而已。 所以,作者也不用为自己的文太过纠结。南小姐为了自己的救赎杀死了自己创造过的美好世界。你也可以为自己的苦痛心绪创造一些特别的理念。不过不管这个分别有多美好,不能在一起,说别的都挺无力,不如乖乖翻过这一章,再也不要提及。小花的不开心,不是因为你的影响。是你创造出来有血有肉的人物本性,是无法被你跳过的伤感。拼命向前看却仍有一部分停在原地的灵魂。 就像绝爱里死得不明不白却无奈被配上凄美旁白的悲催主角。他们被你们创造出来,都活得比您想象得更为坚韧,也本应该比您想象得更为幸福!!!
【迷茫】endless& unlimited “爱与死,永生一致。求爱的意志,即是甘愿赴死。” 尼采的这句话我原本是抱着幻想主义相信的,一直在追求的纯粹不过如此,没有掩藏和杂念的爱恋,也许就是这样强烈和极端,正是因为我没有如此强烈极端过,才憧憬和崇拜着吧。 但是 昨天听说停更9年的绝爱又有更新,我却很是后悔去看了结尾。尾崎南小姐这几年一定是快被现实逼疯了,以至于笔下的人物从内到外成了宣泄的出口,画风更加诡异,原本就没有什么配景的说,现在更是只剩下地板和门扇。此外还加入了家庭纠葛全民搅基新加入的人物身世复杂背景晦涩。。。却全都塞在300余页画纸里,觉得好拥挤。其中叫什么的医生在他策划全局摆了所有人一道以后亮出了自己的真正身份,整个过程我都在翻白眼,心里一直默念:这关你L事啊。翻到最后,完全是为看结局而看了。毕竟是我追了10年的漫画。。。那些角色已经有如故人。。我只想知道他们过的好不好。。。 如果停在沉溺の爱这一章我也比较老怀安慰,毕竟2人结局还算甜蜜,就算泉还是半身不遂就算南条画得变型到连他妈都不认识了,起码最后两人温情H走向幸福OOXX~但是拉到下面的评论发现大家都在哭诉最后的番外居然是殉情篇。。。我思虑再三。。还是放弃去点开了,就当我自欺欺人吧(泪奔)。尾崎SAMA,难道不了解这部漫画对我们的意义么。。。就算我腐海沉浮耽美漂泊,又有哪部作品让我荒废高考,从梦中哭醒,甚至差点选择医学院只为钻研骨科让泉的腿能够与时俱进的好起来。。。于是 我还是小看了南小姐的偏执,小看了南小姐想要表达的情绪。说到这一点,我还是非常自愧不如的。在我懵懂无知的时候,绝爱那种强烈鬼魅的表达塑造了我的三观,我开始从一种完全纯粹和平等的角度去看待每一样事物,比如同志,比如爱情。我不停的撕碎旧的自己,为跟上南小姐的崭新世界,我觉得那时候我是迫近的,有共鸣的。而时至今日,在我对一切的纯粹都懈怠了,对人 事 物都看淡了以后,南小姐的摧毁与创建却并没有停止,而我也突然冒出了“何必呢”的想法,这一刻,我好像离什么渐行渐远了。 成熟总是矛盾的,在丢失的同时就忘却。不过幸运的是,失去和得到的那些, 都是清晰的 由我自己写划的。 所以题目还是借用了南小姐在卷尾的标语——endless& unlimited,无尽的无限,她的诉说和情感永不枯竭,我也会继续思虑的更迭“因此,才有新的思想产生,才明白了解更多道理。”。“如果你们能够明白我的这种情绪的 哪怕是百万分之一。。。。”
我们都没有资格对生命无动于衷 ————为什么人们要不断的回忆过去。。因为在那里有我们付出的太多感情————          我想不会有人对生命无动于衷,我们有什么资格无动于衷呢,至少我们都拥有生命,所以让那些吹毛求疵的人都见鬼去吧。没有人去掐指计算那些剧烈的断裂和崩塌是不是真的只有23秒,23秒,只不过是一个数字,可是却可以从角色的演绎中窥见到三十年前的一小片,也许。。只是亿亿万万中的一小片。。。          于母亲:中国女性的传统形象,自古是坚强的。因为内心有无限的纠缠和温柔,才愈加显得坚强。明明还在挣扎的丈夫的手,为什么余震还要继续吞噬得毫不留情;这时候骂的脏话,特别解气。明明可以救到的姐弟俩,为什么偏偏要二选一,32年的愧疚,从那一刻就决定了,无论做出的选择是什么。对她背着弟弟踉跄而行的画面印象深刻:没了,才知道什么是没了。。简简单单的话,简简单单的行走,让我觉得无比沉重。。。          于姐姐:从头到尾我没有觉得她是个很可怜的人。。最多 是个无辜的小女孩吧。五岁,知道什么呢。。我记得那时候我也为了邻居阿姨的一句 你奶奶有了弟弟就不喜欢你了,嚎啕大哭过。母亲在做出选择的同时,我开始为母亲揪心。。但是在姐姐执着的32年里,我没有办法感同身受。。在健全的家庭长大,有父母的疼爱,好的大学,和普通孩子一样的谈恋爱,犯错误,最后有一个给她幸福和依靠的丈夫。但是她一直把自己关在自己悲惨的小世界里,她不幸福。           于弟弟:和母亲的固执和善良很像,是个固执又善良的孩子。也许会觉得他在对待妻子的时候有些不近人情,但是面对这样养育自己的母亲,是经历过那样的生死的孩子:我母亲 生过我三次。我孬了,凶就凶点儿吧。弟弟对自己的前途有自己的想法,凌晨提着行李走在昏黄的胡同里的那七个背影,有一点羡慕,也有一点欣慰。姐姐最后说“那是我弟弟,他能活着。真好。。”那一刻我想起了我的弟弟,他也曾经很疯狂的恨过我,恨过我们给予他,或者未曾给予他的一切。我也非常非常的恨过他自私,不争气,不上进,以及很多很多。。可是他是我弟弟,是我唯一的亲弟弟,有个弟弟。。真好。。          于养父:宽容,爱妻子,爱女儿,有一票老友,老军人。。。是个好男人的典范。ANYWAY他在原著里是个什么猥琐角色,在电影里,他就是个很像父亲的父亲,包括他刮老师兄的那一巴掌,像极了爸爸教训那些欺负我的小朋友,恨不得在那一掌上灌注自己所有的力量,不是PA 也不是PIA。。。是为了保护女儿的父亲才有的力量。。。最后坐在沙发上委屈的大声吼着 你到哪去了?!我每天都在担心你!印着张静初有些惊讶的脸,是啊,爸爸老了。。他并不像我们一直以为的那样强,他很需要我们。。         于四川母亲:其实这是对于唐山母亲角色的一个补充,她让姐姐经历了她当年无法经历,无法感受到的另一端。所有人都知道,她要锯断女儿的腿,是为了保住她女儿的性命,也是不忍心让救援人员用生命去冒险,这是大爱,是理智。但是是自己要锯断女儿的腿啊。。她也注定会为这个决定内疚一辈子,也许女儿在长大以后会说 你要锯断我的腿,还不如不要救我,当初让我死了的好。。。张静初在死死抱住这个绝望的母亲的时候,她的世界也不知不觉的打开了。。在生命面前,才能谅解生命。。也许。。         于唐山,一开始本来想写大爱的,写着写着又把情感写小了,看来这时候把解放军什么的加进来也显得突兀。。。这确实是用小情感感动人的一部电影,可是如果不是将背景立足在生命之上,如果不是那些震后血肉模糊,尸横遍野的凄怆,如果不是唐山街道的夜晚那一点点亮着汇聚成一片片的烧纸钱的人们,如果不是那些写着感恩的冉冉升起的孔明灯,如果不是最后那走也走不完的刻着遇难者名单的绵长石碑。。。那么一切的故事,只不过是一个故事罢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