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核战争
反核战争
关注数: 0
粉丝数: 15
发帖数: 265
关注贴吧数: 3
【鑫起点·鑫征途】你觉得VITAS帅还是王栎鑫帅呢
【VV无极限】想看VV的童年可爱PP吗★★超级大爆料★★(图) 怎么样,震撼吧,哈哈哈哈!!!!!
【申请】FR2324883 请求批准
世界上最经典的25句话 1、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
[转天文吧] 奇妙的宇宙之旅---天文知识图片大赏 http://post.baidu.com/f?kz=153538826
[转天文吧] 2005年十大宇宙探索成果(图) http://post.baidu.com/f?kz=153564561
2005年十大宇宙探索成果(图) 在圣诞和新年来临之际,美国宇航局对其2005年的宇宙探索工作进行了全面总结并列出了以下十条比较重要的宇宙探索成果。 第一,重启航天飞机飞行任务。自“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以来,美国宇航局2005年重新启动了航天飞机的飞行工作。尽管下一次飞行将不早于2006年5月,但美国宇航局目前已经克服以前航天飞机失事给他们的造成的重大心理障碍,这毫无疑问是项成就。
宇宙“黑洞”的真面目 宇宙“黑洞”的真面目 天文学家通过长期观测发现,在宇宙中有一些引力非常大却又看不到任何天体的区域,这种奇异天文现象的主要特征是:1、这个区域有很强的磁场和引力,不断吞噬大量的星际物质,一些物质在它周围运行轨迹会发生变化形成圆形的气体尘埃环;2、它有很大的能量,可以发出极强的各类射线辐射;3、由于它极大的引力作用,光线在它附近也会发生弯曲变化。的确,通过观测到的大量间接征兆可以证实它的存在,却无论如何没能直接看到它。于是一些天文学家想象的认为它是一种恒星塌缩后,质量、密度很大的暗天体,美国物理学家惠勒给它取了一个有趣的名字“黑洞”。 在进入宇航时代的今天,世界各国已拥有各种先进的天文观测设备,如大口径配有极灵敏接受器的光学望远镜,大型射电天文望远镜,突破了地球大气层包围的哈勃空间望远镜等。天文观测已触及到距地球100亿光年以外的遥远天体,从河外星系到宇宙尘埃都可以一览无余,甚至像几万公里外一支小蜡烛那么微弱的光也能观测到,而唯独对“黑洞”却无能为力,确有些不合逻辑。如果它真是一种质量、密度很大,磁场、引力极强的“天体”,为什么至今看不到它的庐山真面目呢? 原因很简单,“黑洞”并不是一种实体星球,而是宇宙天体运动时产生的各种“磁场旋涡”现象,它的能量、射线辐射主要都是由磁场力作用产生的,因为它的构成物质密度非常稀薄,光线发射极其微弱,所以根本无法在远距离用光学仪器观察到它的形状,按其形态和性质说来它倒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黑暗磁场旋涡洞”。 设想如果“黑洞”是一种物质构成密度非常大的“天体”,那么,在“黑洞”与物质密度相对极小的宇宙空间两者应该是有分界面的。根据光的反射、折射原理,当光投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时会有反射和折射现象的,这一点已经从宇宙中所有不发光天体都能够反光得到证实,无一例外。所以,从“黑洞”不能反射光线这一点说明 “黑洞”虽然有很强的吸引力,但是它的物质构成密度非常稀薄,还不足以达到反射光线的程度(并不是光线由于被它吸引无法脱离而不能反射)。当光线与它相遇时,只能是穿它而过了,没有明显的光反射和折射现象。因此也就无法通过光学观测直接看到它的形状,而只能用其它天文观测方式,通过“黑洞”急速旋转运动中产生的极强各类射线辐射来证实它的存在。科学家通过哈勃望远镜上的高速光度计在1992年对天鹅座X-1的一批观察数据进行分析时,发现了两个迅速衰减并很快消失的紫外线脉冲阵列。这种现象与理论预言的物质落进黑洞视界时释放辐射的特征正相符合。至于光线在“黑洞”附近会发生弯曲的现象,是因为光波本身就是一种频率很高的电磁波,光现象本质就是一种电磁现象,所以,光线在“黑洞”附近由于受其磁场引力作用而发生弯曲现象是很自然的。 宇宙中一切天体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物质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相互内在联系。“黑洞”现象的产生也不是偶然的,而是在自然规律内物质循环演变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整个自然界是由不断运动着的物质所组成,绝对静止的物质是不存在的,物质运动必然会产生磁场,天体和磁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只要天体存在,它周围就一定有磁场存在。各类物质结构由于运动方向的不同,运动速度的差异,会产生无数大小不一、强弱不同的磁场旋涡,这种磁场旋涡就是神秘的“黑洞”。大的物质结构产生大的磁场旋涡,如星系中心的“黑洞”(银河系中心);小的物质结构产生小的磁场旋涡,如恒星之间的“黑洞”(天鹅座X-1)。 自然界决定物质能量大小有两个重要因素:一是物质的质量;二是物质的运动速度。由于磁场具有力和能的特征,所以“黑洞”虽然构成物质密度很小,但因为它有极快的旋转运动速度,当组成它的物质凝聚向一个方向作有序运动时,便产生很大的能量和极强的引力。宇宙中一些分散的呈气态的氢、氧类物质和呈固态的硅、铁类尘埃物质,受“黑洞”吸引力作用,在“黑洞”附近运动方向发生变化,向其中心高速旋进,会形成围绕“黑洞”中心运动的圆形气体尘埃环。“黑洞”虽然不能直观地看到,但可以通过它向外发出的各类射线辐射现象提示它的形态。国外有报道,哈勃望远镜已拍摄到“黑洞”周围边缘呈翘曲状的尘埃圆盘,这就更形象的证实了“黑洞”的旋涡性质和真实形态以及旋涡多呈漏斗状的特点。 其实宇宙中这些各类“黑洞”的运动形态和形成原理就像我们用肉眼可以观察到的许多自然涡流现象一样。如地球上大气运动产生的热带气旋--“台风”,在“台风”外围是急速旋转的气流形成的急风暴雨区域,能量非常大,而在空气涡流中心区域--“台风眼”,由于空气稀薄,压力相对较小,对周围产生很大吸引力,因此气流不易进入,反而是风平浪静的区域,从卫星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台风”的圆形旋涡状云团。还有江河湖海中的水涡流也是圆形旋涡状的,水涡流同样有很大的能量和吸引力,当物体接近时会被吸引进漩涡之中。“黑洞”就像 “台风”、“水流漩涡”这些可以直观的涡流现象,是宇宙中物质运动的产物。它的巨大能量和引力主要来自物质急速运动产生的磁场。“黑洞”中心是外界物质不易进入、有形物质极少的区域,所以,在“黑洞”的中心都是空白区域。因为它对周围物质的吸引力在各方向基本是均匀的,一般“黑洞”周围物质运行的轨迹都是圆形旋涡状的。由于“黑洞”物质分布密度的不同,周围还会伸出一些旋臂(如可见的星系旋臂),造成同方向辐射强弱程度不同的射线脉冲现象(即脉冲星)。 在“黑洞”引力吸积过程中,物质的数量和密度不断增加,磁场旋涡范围会相应增大,能量和引力明显加强,又会吸引更多的物质,如此像滚雪球一样不断发展。当“黑洞”周围物质达到相当体积和密度时,对光的反射、折射作用逐步增强,到了一定程度便发展成为可以通过光学望远镜直接观察到的有形天体--“星云”,正是从恒星级“黑洞”中孕育出新生的天体“星云”。这种初期的有形天体多呈环状(环状星云),它的构成物质相对仍很稀薄,所以,形状非常模糊。随着“星云”体积不断膨胀,便开始了几十亿年以上向“恒星”发展的演变进程。 宇宙中所有天体的存在形式和演变过程都是由自然规律所决定的,“黑洞”也不例外。一但我们通过表面现象揭示出它的本质和与自然规律的内在联系,包括“黑洞”在内的各种奇异天象便不难解释了。
大爆炸宇宙学 现代宇宙学中最有影响的一种学说。与其它宇宙模型相比,它能说明较多的观测事实。它的主要观点是认为我们的宇宙曾有一段从热到冷的演化史。在这个时期里,宇宙体系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膨胀,使物质密度从密到稀地演化。这一从冷到热从密到稀的过程如同一次规模很大的爆发。根据 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大爆炸的整个过程是:在宇宙的早期,温度极高,在100亿度以上。物质密度也相当大,整个宇宙体系达到平衡。宇宙间只有 中子、质子、电子、光子和中微子等一些基本粒子形态的物质。但是因为整个体系在不断膨胀,结果温度很快下降。当温度降到10亿度左右时,中子 开始失去自由存在的条件,它要么发生衰变,要么与质子结合成重氢、氦等元素;化学元素就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的。温度进一步下降到100万度 后,早期形成化学元素的过程结束。宇宙间的物质主要是质子、电子、光子和一些比较轻的原子核。当温度降到几千度时,辐射减退,宇宙间主要是气 态物质,气体逐渐凝聚成气云,在进一步形成各种各样的恒星体系,成为我们今天看到的宇宙。大爆炸模型能统一说明以下几个观测事实: 1大爆炸理 论主张所有恒星都是在温度下降后产生的,因而任何天体的年龄都应比自温 度至今天这一段时间为短,即应小于200亿年。各种天体年龄的测量证明 了这一点。 2观测到河外天体有系统性的谱线红移,而且红移与距离大体成 正比。如果用多普勒效应来解释,那么红移就是宇宙膨胀的反映。 3在各种 不同天体上,氦丰度相当大,而且大都是30%。用恒星核反应机制不足以 说明为什么又如此多的氦。而根据大爆炸理论,早期温度很高,产生氦的效 率也很高,则可以说明这一事实。 4根据宇宙膨胀速度以及氦丰度等,可以 具体计算宇宙每一历史时期的温度。大爆炸理论的创始人之一伽莫夫曾预言今天的宇宙已经很冷,只有绝对温度几度。1965年,果然在微波波段上 探测到具有热辐射谱的微波背景辐射,温度大约为3K。这一结果无论在定性上或者定量上都与大爆炸理论的预言相符。但是,在星系的起源和各向同 性分布等方面,大爆炸宇宙学还存在一些未解决的困难问题。
奇妙的宇宙之旅---天文知识图片大大赏 太阳系太阳系是四十六亿年前伴随着太阳的形成而形成的。太阳星云由于自身引力的作用而逐渐凝聚,渐渐形成了一个由多个天体按一定规律排列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的成员包括一颗恒星、九大行星、至少六十三颗卫星、约一百万颗小行星、无数的彗星和星际物质等。太阳是银河系中一颗普通的恒星。根据恒星演化理论,太阳与其他大多数恒星一样,是从一团星际气体云中诞成的。这团气体云存在于约四十六亿年前,位于银河系的盘状结构中,离中心约 25亿亿公里。其体积约为现在太阳的500万倍,主要成份是氢分子。这就是“太阳星云”。经历四十多万年的收缩凝聚,星云中心诞生了一颗恒星,它就是太阳。在太阳形成以后不久,残存在太阳周围的一些气体和尘埃,形成了围绕太阳旋转的行星和诸多小行星和彗星等其他太阳系天体,包括的地球和月亮。太阳系九大行星与太阳的位置排列图。从左到右分别是太阳、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
五、篇尾 终于,对宇宙之三大元素——空间、物质及时间的最基础问题的再一次论述已完成;至于整个宇宙的结构及其演变规律,还有光的本性,力的大统一等等之问题则请在《宇宙透视》中去寻找答案。这里只想说:唯有深入到最基础,方能到达最顶的峰!!那么,如何才能够将无限的时空溶进自己的精神世界中呢?当你认真且用心地读完此书以后,你也许就能够办到!如果你还做不到,那么就请你将柯峭榕的这首诗再念上九十九遍吧—— 恒云飘 雪飘岁月滑过星辰远飘飘在我思绪中小小的一角
二、物质的基础 我们已知每一个原始态空间基元都崩离出一份物质;这一份物质与常态空间基元之中心体及运作体(亦可称之为循环体)乃互成对偶。由于那中间体乃稳定之平衡态而不发生分裂,故那一份分离出去的物质则比常态空间基元少了一份中间体——那么,那份物质的体积岂不是要小于空间基元?如果小于空间基元,那么那份物质所占据的那一份空间由于加进了物质而改变了结构,因而成为一份独立的空间体——这空间体的体积则也小于空间基元,而这与空间基元的定义是相违背的!所以那份物质的体积至少要等于空间基元的体积!!可是少了份中间体的那份物质从原始态空间基元中甚至刚刚崩离出一点点来,其体积就立即要至少与空间基元持平,这可能吗?于是要达到这一点,那份物质只能是一直与其所经过的常态空间基元共用中间体!那么这就是说,当那份物质刚刚一进入前面的那个常态空间基元,那个常态空间基元的中间体则立即成为了那份物质的一部份;由于那份物质其余的部份倘在原来的常态空间基元中(如果是刚从原始态空间基元中崩离的,那么一经分裂那原始态空间基元则也立即成为了常态之空间基元),因此这时的那份物质则同时拥有了两份中间体,于是那份物质的体积则等于空间基元之体积的两倍;而当那份物质完全地进入了前面的那个空间基元中,其所拥有的中间体则只剩下了一份,这时那份物质的体积则立即性地缩减了一半而刚好等于空间基元的体积——而这时的这份物质便是体积最小的一份物质,所以如果也要参入体积因素的话,那么这时的这一份物质则便是“物质基元”!但由于中间体乃空间之平衡态,每一份中间体的总质量应当为零;因此从质量的角度来衡量,物质基元便乃是从原始态空间基元中崩离出来的那份物质与所处的中间体(不论是几份)所构成的一个运作体系!!——为何说物质基元亦是由运作体系来构成的呢?我们在前面讲过,任何东西要拥有不能再进行分割的理由,那么其本身则必须是一个运作系统,且这系统的各方面乃以最小的限量来维持稳定有序的运作!因此,既然物质基元亦是不能再进行分割的,所以它必定也是要由一个运作体系来构成!由于物质基元中那份从原始态空间基元里分离出来的物质与常态空间基元之中心体及循环运作体是成对偶的,所以物质基元从一开始就拥有着现成的中心体及循环运作体!物质基元从质量上来讲的主体(即中心体及循环体)在宇宙中游荡着,它来源于原始态空间基元,是原始态空间的儿子,所以物质基元可称之“游空子”(意为“游荡着的原始态空间之子”);而那常态空间基元同样来源于原始态空间基元,但是它不发生位移,故可称之“静空子”。由于静空子安稳地自旋着,所以它的中心体应该是那密度较大的正空体,而外围那循环体则应是密度较小的负空体。那么由于对偶的关系,游空子之中心体则应是负空体而循环体则应是正空体。于是,物质基元“游空子”在结构上与常态空间基元“静空子”有点相似——都有着中心体和外围的循环体,而在中心体和循环体之间的则都是那传递着其相互作用的中间体。不过,虽然游空子和静空子的自旋皆起源于两者崩离时的反作用力,但游空子得到的反作用力有一部份被消耗在整体的位移上,因而游空子的自旋速度则远小于静空子的自旋速度!——也正因为这自旋速度的不同,所以游空子之自旋速度在得到一定的提高之前是无法与静空子再结合成为原始态之空间基元的(这是因为正空体与负空体的完全结合需要有一段两者同步方能进行的过程)!!在现实中我们知道,物质并非均匀地弥散在空间中,在不同的空间位置,物质之密度相差很多——那么这就说明,物质基元游空子可以许多个融合在一起而体积不变。于是我们便可以得知:游空子之循环体应是很细的一个环,而中心体则是很小的一个点。而由于对偶的关系,我们便得出:无论是游空子或是静空子,其中间体皆是占总体积的绝大部份;故中间体可以说是承载体。物质基元的结构已清晰可见,接下来要谈的乃是物质之运动。
第六章 论物质与意识之关系 哲学家们将宇宙分成两大类——物质与意识。然后,围绕物质与意识到底谁为本体的问题哲学家也分成了两大类——即唯物主义(坚决认为物质是宇宙的主体)与唯心主义(认为意识为宇宙之主体)。由于,人生关系到物质与意识,所以我想对这哲学的基本问题亦给出一个结论。其实,在彻底了解物质本身和意识本身之前,哲学家们的争论有多大的意义呢!物质是否无限可分?物质的最基础成份到底是什么?意识能否独立存在?意识的实质是什么?如此这一些最基础的问题都还没有弄清,谁能说服得了谁呢?由于,《宇宙透视(自然篇)》对自然界有了全面而清楚的阐述,我们知道了物质、空间、时间皆存在着不能再进行分割的基本单元(即物质基元、空间基元与时间基元);——于是现在我们首先可以问:对于任何的一件东西,那么在客观上存在着的到底是构成那件东西的那些物质基元或者是那件东西本身?我们已知:宇宙由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所构成;宇宙中除了空间基元与物质基元,其余一切的存在个体皆是这俩基元的运作形态之个体——而运作形态个体的存在则完全依赖于认知思维意识来给予确认!!于是,我们还得问:思维意识实质上又是什么东西呢?第一节 思维意识首先,从大体上来说,思维意识乃是动物之经验意识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身体的感官从外部获取信息贮藏在大脑里,于是个体意识从这些信息中获得了经验,产生出经验之意识;当个体意识在经验意识的基础上能够对各种信息及经验进行处理、加工、形成出判断、分析、推理之思维并产生出自我意识后,这远远超越于经验意识的思维意识便宣告诞生了!当初级的、一般的思维意识进一步发展到能够认识宇宙之终极真理的最高境界时,这便就是我们前面所说的“认知思维意识”!!从本源上来说,思维意识来源于感官及大脑;再者大脑如果从来没有从感官获取任何信息而一片空白,那么则是无法进行任何思维活动的。大脑亦是运作形态体,它只能将从外界获取来的信息转化为自己的信号形态而记录下来,这些信息信号首先让大脑形成了对外界事物个体的整体概念(大脑能够从较大层次的信号形态获取事物的整体概念这功能非常的重要,这其实也是大脑与电脑的区别之一),这“整体概念”乃是从原来大量信息信号浓缩而成的新的一种信息信号形态;这整体概念中最重要的概念乃是自我之概念;当大脑能够将各种整体概念所形成的因果关系作为新的概念而记录下来时,经验意识则随即产生了——这因果关系之概念乃是大脑从各种信息有规律的刺激中所获得的意识概念!这超越事物本身信息的大脑产生出来的因果概念(即经验意识概念)和自我意识概念是人类最初级的意识概念!!自我意识可以以经验意识概念作为依据而发出指令信号来调动身体作出动作反应!随着人的身心不断地投入到实践中去,自我意识则会发现经验意识显得不够准确和越来越不够用,于是在挫折和困难面前,已经储藏着丰富的个体整体概念和经验意识概念的大脑在自我意识的操纵下,从血液中获取能量而调动相关的某些概念来进行重新的组合以得到更合理的新的概念——于是思维意识则随即产生了(如果从宏观上讲,则是大脑进行了分析、推理、判断等等)!而当思想意识进一步发展到能够透过事物的表面而认知其实质,那么能够直达最高境界的认知思维意识则宣告诞生了!!第二节 物质与意识人体亦属于运作形态体(这运作形态体指的是某些基本成份或某些子个体的运作构成出统一的时间而形成为一个新的存在个体——因而这新个体的存在实质上亦是运作形态的一种存在;那客观实在的只能是新个体最末层次的成份基元),而自我意识乃是人体这大运作形态体所产生的在头脑附近之生命信息场,这信息场乃人体的子运作形态个体;这子运作形态个体作为亦是运作形态个体,那么它则应该是不间断地运作在大脑中(睡眠时乃是较弱地运作着——故依然有梦,梦中依然有着自我意识;而熟睡和被全麻醉时自我意识则是处在最微弱的运作状态而并非是停止——只有脑部被激烈震动或养份供给被切断,这自我意识之运作方会受破坏或停止下来)。由于人的感官可以将外界或自身的各种信息传递给大脑,因此人的自我意识可以感知外界运作形态体和自身的存在!在宏观世界里,我们认为量变会引起质变(如数量不同的质子、中子、电子、则会构成性质不同的原子),而其实,所谓不同性质的物质实际上乃是大层次存在个体的结构相对于我们人体或别的大层次存在个体的结构有所不同而显示出相互作用的结果亦有所不同而已——如果从最本质和最基础的层次上来看,不同性质之个体的差异无非是基元成份之数量及其运作形态的差异罢了!所以我们说:宇宙中除了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其余所有的存在个体其实皆为运作形态个体!!而运作形态个体其实质乃是运作形态的存在——犹如天空上那云卷云舒之情景的存在——而这种存在只能是依靠感官及思维意识来给予确认!!!由于物质皆由同一种基本单元(即《宇宙透视》中所命名的“游空子”)所构成,所谓不同性质的物质无非是其基本单元们的运作形态有所不同而已——因此宇宙中我们所谓的物质应分成两大类:其一是构成所有物质的物质基元;其二是所有的运作形态个体。至此,我们终于可以对物质与意识之关系问题来给出最终的结论了—— 从本源上应说:物质基元乃宇宙之主体!但由于物质基元所构成的一切存在个体皆为运作形态个体——而这运作形态个体的存在皆需要思维意识来给予确认;因而,对于基础单元层面以上的所有存在个体来说,思维意识则是绝对的主体!!总之:意识产生于物质基元,但却决定着物质基元所构成的一切个体的存在之确认!!!
第五章 宇宙之永恒概念 第一节 宇宙之本质原始态的宇宙由原始态之空间基元所构成,那无数的原始态空间基元分解出无数份的基本有质体,每一份的基本有质体皆是以三种成份(即正空体,负空体及中间体)所形成的循环活动变化来构成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即形成为物质基元或空间基元。也就是说,宇宙之基本有质体皆以构成空间基元或物质基元来作为自己的存在方式;因而空间基元及物质这基元乃是宇宙中真正的和惟一的客观实在之个体!由于宇宙之其余的存在个体皆乃这两种基元加上某种运作形式所构成;所以说:宇宙中除了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一切的存在个体(包括宇宙最大的存在个体——小宇宙)从实质上来讲则皆乃是某种运作形式的存在!!而既然宇宙中只有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是真正的客观实在体,那么宇宙之时间问题则应取决于这两种基本单元!!!前面已经说过,随着小宇宙的一次次整体循环变化,原始态空间基元及常态空间基元及物质基元则一次次地进行着分解、游离、结合还原,再分解、再游离……于是我们可以确定:对于任何一个空间基元(包括原始态空间基元及常态空间基元)或任何一个物质基元来说,其存在时间皆是有限度的!也就是说:随着小宇宙的一次次整体循环,旧的基元皆不断地转化成新的基元,因此宇宙中任何的一个基元都不可能是永存的!!那么,由于宇宙中只有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是真正的客观实在体——而它们的每一个个体却统统皆也不能永存——因此我们可以宣布:宇宙中绝对不存在任何永恒的客观实在体!!第二节 宇宙之永恒我们说过:“宇宙即无数个小宇宙的总称”,但我们如今却明白:小宇宙不过是一些空间基元及物质基元的某种运作形式!因而,如果要从客观实在的角度来说则应当是:宇宙即无数个空间基元及物质基元的总称!!这些基元所构成的最大的单位乃小宇宙!!这些基元本身是宇宙最小的存在个体!!可这些基元每完成一次小宇宙的整体循环后则皆转化成为新一代的基元!!于是,宇宙之定义则应是:宇宙乃无数的一代又一代的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的总称!!!我们已知,时间乃是个体性的。也就是说:时间是各个存在个体各自所形成出来的。那无数的空间基元们和物质基元们所构成出来的最大的时间单位乃是小宇宙之整体循环的一个周期;而它们构成出来的最小的时间单位则是每个基元自身内部循环活动变化的一个周期。小宇宙在完成一次整体循环后,原有的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则转化为新一代的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而继续着小宇宙的整体循环变化;因而,作为运作形态个体的小宇宙们由于其运作形态不会随着任何一代基元的消亡而消亡而是随着一代又一代基元所构成的整体循环的继续进行而永远地存在着——但小宇宙作为运作形态体,它的存在则需要思维意识来给予确认——所以只有当我们的认知思维意识出现,那么宇宙在时间上方能有着无限的概念!!总之,宇宙中只有运作形态体方能够永远地存在——而运作形态体的存在却需要思维意识来给予确认,故完全可以说:宇宙因为我们而永恒!!!
第三章 现在·过去与未来 由于“过去”与“未来”皆由“现在”来确定——“现在”之前乃“过去”,现在之后则为“未来”;因而,没有“现在”则不存在什么“过去”,亦不存在什么“未来”!当然,有“现在”不一定就有“未来”——如果这“现在”是哪个时间体系的最后一个“现在”的话;而有“现在”也不一定就有着“过去”——如果这“现在”是哪个时间体系的第一个“现在”。第一节 宇宙之现在从《宇宙透视(自然篇)》中我们得知,宇宙乃无数个小宇宙的总称,而小宇宙乃许多的原始空间基元(简称空子)分化为同样多的常态空间基元(静空子)及同样多的物质基元(游空子),然后经历一定的时间静空子与游空子再还原为空子,然后再分化……再还原——就这样无限次地循环变化着。由于小宇宙乃是运作形态个体,因而以哪一轮的整体循环作为它的“现在”则是决定于能够解读宇宙之终极真理的认知思维是处在哪一轮的整体循环上——也就是说,这认知思维处在哪一轮则那一轮的整体循环是无数轮整体循环中的“现在”!那么,在“现在”的这一轮整体循环中还包含着许许多多更小层次的“现在”——这些小宇宙之中的“现在”又该如何来确定呢?由于,每一轮的整体循环从头到尾皆是由一批宇宙唯一之客观实在个体——空间基元及物质基元来构成的,因而这一批基元所构成的小宇宙之总时间体系可以作为其它存在个体之总参照系!由于这其它的存在个体本质上皆为运作形态个体,而时间又是个体性的,各存在个体各自确定着各自的“现在”——因此,如果不利用小宇宙之时间总参照系来进行对比,各存在个体则无法确定自己在小宇宙中的时间位置及自己与别的存在个体在时间上的相对的关系!!总而言之:构成小宇宙的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是一代一代的,而哪一代是“现在”的一代则由那现代的认知意识来确定——但在这一代里,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所构成的小宇宙之时间体系是最大层次和最实在的时间体系,因而这一代里所有存在个体各自构成的时间体系之间的相对关系则只能由这最大层次的时间体系来确定——即确定在小宇宙中哪一个存在个体存在于前,哪一个存在个体存在于后(或者可能是处于同一个时期)!!这也就是说:由于时间的本质是个体性的,故存在个体自己所构成的时间体系是绝对性的,其“现在”确定在哪里,那么在这之前的便就是“过去”,在这之后的则就是“未来”!但小层次的存在个体皆处在一个可以作为总参照的时间体系中,这总参照时间体系则由宇宙中唯一客观实在的个体——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所构成!!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虽然是宇宙中唯一的客观实在体,但由于每个基元体的存在时间皆是有限的并且皆不具有认知思维意识,故每个基元体纵然皆具有着一个个客观的“现在”,但却皆无法确定哪一个“现在”是正在进行着的真正的“现在”——而真正的“现在”无法确定则亦无法确定着所谓的“过去”与“未来”——但每个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由于其内部循环变化的速度随着小宇宙的大循环而变化,故它们那为数很多的“现在”则构成为一个更大层次的“现在”!也就是说,每一个空间基元或物质基元的存在过程乃是由许多小层次的“现在”构成为一个大层次的“现在”——它们的一生合起来可以说乃是一个大的“现在”而并没有什么“过去” 与“未来”!!第二节 意识与永恒而如果,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如果有处于同一时期的认知思维意识来给予确定正在进行着的“现在”那么它们则随即拥有了“过去”和“未来”!!而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以外的存在体皆为运作形态个体——它们的存在及所有的“现在”更全依赖于认知思维意识来给予确认——因而它们的“过去”及“未来”亦全仗于认知思维意识来确定!!所以可以说:宇宙全部的“过去”及“未来”其实皆是认知思维意识所确定下来的!!!这样说来,宇宙本不过是一代又一代无数的独立的个体(即空间基元和物质基元)的总称,而它们本身不具有永恒的时间体系!!但当宇宙中出现我们那认识终极真理的思维意识后,宇宙便随即有了永恒的小宇宙之时间体系及正在进行着的真正的“现在”;于是以这“现在”为界,宇宙便可以有着无限“过去”及无限“未来”之概念!!因而,完全可以说:宇宙因我而永恒!!!所以,亦完全可以说:我便就是一切!!我便就是永恒!!!
第二章 什么是现在 第一节 现在之个体性在我们确定时间基元的存在之前,“现在”一直是难以说清的一个概念。而今,时间基元确立了,于是我们则知晓:“现在”,乃正在形成着的整个的时间基元(也就是说,“现在”本身包含着完整的时间进程)!可是,我们又知道时间乃是个体性的,时间的本质乃存在个体自我形成之过程(即个体内部之循环变化的过程;每一周期内的变化之过程即是那个体的存在之时间单元——即那个个体所构成的时间体系之时间基元),于是各个存在个体各自拥有着自己的时间体系及自己的时间基元!那么,到底要以哪个时间体系里的哪个时间基元来作为标准的“现在” 呢??虽说时间是存在个体各自所形成出来的,存在个体在各自的时间体系中其时间基元是无所谓什么长短的——但存在个体如果与同时期的别的存在个体进行比较,那么其时间基元则会显示出长短来!——这么说来,“现在”不但是个体性的(即存在个体各有各自的“现在”);而且,“现在”所包含的时间相对来说亦不尽相同!这同时也说明了宇宙不可能存在有统一的时间体系!!既然,宇宙没有统一的时间体系,那么怎么会有什么“标准的现在”呢?这也就是说,“现在”亦是个体性的!各存在个体各有各自的“现在”!!第二节 现在之确立可是还可以再问:任何一个存在个体在时间上皆是由一个个它自己时间体系里的“现在”所构成的——那么到底哪个“现在”才是它真正的“现在”呢?我们知道,存在个体(指大于基础单元层面的个体)每次的内部循环变化过程乃构成为其存在之单元,而这循环活动变化过程是由物质基元及空间基元来构成的;但这些基本单元在宇宙中是共性的,它们与存在个体的个体性质并没有多大的关系,它们不过是从宇宙中暂借来的一些材料而已!因而从本质上来讲,个体之存在乃是一种活动变化的过程!!总之,宇宙中除了物质基元和空间基元,其余所有的存在个体本质上乃是某种运作形态的存在——这些存在个体皆可称之为运作形态体!!!而既然,个体(指大于基础单元层面的个体)的存在本质上乃是运作形态的存在——这运作形态即其内部之循环活动变化的过程,而由于所有“过程”皆是形式上的而并非是实在的东西,它只能依靠感官及意识来感知和确认其存在;因此,除了物质基元及空间基元外,所有的存在及其所有的时间则皆是由思想意识来确定的!!!因此,对于任何一个存在个体来说,它自身如果不具有思想意识,那么它的“现在”则需要靠同时期的别的存在体的思想意识来确定;而如果它自身具有着认知思想意识,那么当它在感觉自身的存在时,这个时刻便就是它真正的现在!!当然,在存在个体之思想意识暂不产生存在意识时,它可以利用同时期的别的时间体系来作为参照而计算和确定着自己的一个个“现在”!!总之,宇宙没有统一的时间体系,各存在体各自形成自己的时间基元,各个正在形成的长短不一的时间基元便就是各个存在体各自的“现在”;每一个的时间体系皆由各自的一个个时间基元——即一个个的“现在”所构成,而到底哪一个的“现在”是“正在进行的现在”则需要由各自的思想意识来作出确定!!!
第一章 时间的本质 第一节 时间之本源及实质时间的本质是什么呢?可以首先肯定的是时间并非是独立存在的东西——它只能是存在体的活动变化(运动等等之变化)过程!如最简单的物体之直线运动是位置的前后变化过程,它先处在这个位置上,然后再处在另一个位置上——于是便有着先与后,于是这从先到后的过程便就是时间进行的过程。这也就是说,时间是存在个体所构成出来的——可是,存在个体外在活动所构成出来的时间需要外界的东西来确认,因此这时间绝非是最本源的时间!那么,存在体自身内部有没有时间的产生呢?其实,无论什么东西,它自身的各成份之间首先要不断地进行着相互的联系(如果不这样的话,那一些成份则没有构成出任何的东西;那客观存在着的只不过是那一些成份而已);而这“不断地进行着相互的联系”则意味着各成份自身始终存在着变化活动,这变化活动亦是存在体之存在过程;而不管这“活动”是什么形式的活动,只要存在着“活动变化”则有着“先”与“后”的产生,于是这活动变化的过程便亦是时间产生的过程!由于这时间的产生过程亦是这存在体的存在之过程,故这时间乃是来自最本源的时间!!因此,存在体自身内部不但有着时间的产生,而且这时间还是最本源的时间!由于时间在本质上乃是各存在体的存在之过程,故时间乃是个体性的!!本来,有着这么一个矛盾:存在体需要拥有时间以证明自己在宇宙中的存在;而宇宙中的时间又依赖于存在体的运作——那么到底谁是主角呢?现在,真相终于大白了:原来,存在体在自我形成的过程同时亦产生出了最本源的时间——也就是说:存在体与时间是同时产生的,它们是共生共存的!于是,我们终于可以宣布:时间的本质乃存在体之存在过程!!!第二节 时间之有限与无限时间的本质确定后,当我们重新来审视宇宙的概念,便会有着许多新的发现。我们原来认为:宇宙应是无限空间及无限时间所包含着的一切。宇宙在空间上是无限的,这永远都不用怀疑。而有人从类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内的一些现象得出所谓的宇宙起源于一个“奇点”及如今宇宙的范围为几百亿光年等等——这只能说明那一些人没有真正理解空间及空间的无限!如果说真有着那“奇点”,那么在其大爆炸之前那“奇点”难道不是处在空间中吗?空间是宇宙的基本框架,它是永远也消失不了的,因而在所谓的“奇点”爆炸之前,宇宙便应是早已就存在着的!而在无限空间的面前,几百亿光年的范围其实是多么的微小——形容其为沧海一粟那还不够准确,应称之为“太空一尘”还差不多!那么,宇宙在时间上是否也是无限的呢?由于时间的本质乃存在个体内部之活动变化的过程(即存在体之存在过程),那么这里应先说明一下这“活动变化过程”该是何种形式的活动变化之过程。首先,由于存在个体内部所形成出来的时间皆有着其最小的单元——元即“时间基元”(理由请参读《宇宙透视(自然篇)》);因而,存在体内部的活动变化则不能是无序的,无序的活动变化无法形成出个体之时间基元来;第二,由于存在个体完成一次自我形成的过程同时亦是其时间基元形成的过程,而时间的推进要求这样的过程应是重复地进行下去的,因此存在个体内部那有序的活动变化则应是一种循环变化活动!!那么,宇宙有没有统一的时间体系呢?由于时间的本质乃各存在体之自我形成的过程;而各存在体的自我形成过程是不尽相同的,因而在形成各存在体时所产生的各时间基元亦是不尽相同的;而时间皆由时间基元来构成,时间基元如果各不相同的话,各自所构成出来的时间体系则亦是不相同的——又因为宇宙其实乃是小宇宙的集合体而并非是一个个体,故从本质上来讲宇宙并不存在着统一的时间体系!!!我们如今所谓的时间不过是存在体表象的运作过程罢了!!!不同的存在个体以各自的时间基元来构成各自的时间体系——那么这一些时间体系之间该是什么样的关系呢?由于时间在本质上乃是存在体各自所形成出来的;所以对于任何一个存在体来说,自身以外的时间体系对于自己是没有什么实质上的意义的!!存在个体各自所形成出来的时间基元只有通过对比方能显示出其长短来——而这“对比”那其实不过是思维意识的产生罢了!所以,如果从本质上来看而不去进行比较和对比,那么任何一个时间体系里的任何一个时间基元便你认为其多长就多长,你认为其多短就多短。这也就是说,时间的本质决定时间乃是个体性而并非是统一性的!!!如果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时间的推进本身就必须要存在着其最小的单元——时间基元(推理请阅《宇宙透视(自然篇)》);而时间基元的产生则只能靠存在个体在自我构成时来形成(不然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在时间基元里头时间停止了推进——原来是:时间正和其载体共同处在形成之中);而时间皆由时间基元来构成——因此,时间的本质即存在个体之自我形成的过程(即前面所说的“存在体之存在过程”)!!!这也就是说,时间乃是各个存在个体所独立形成出来的,任何一个存在个体所形成出来的时间与别的存在个体所形成出来的时间并无什么本质的联系——所以说:时间乃是个体性的而非统一性的!!!当然,如果这个体产生于某个更大的个体的话,那么这一个体的诞生与那个个体的时间体系是有着关系的——但这关系仅仅是诞生事件与之的关系而已,一旦新的个体产生后,各自的时间体系又可以完成地独立了。宇宙由众多的一代又一代的小宇宙所组成(参阅《宇宙透视(自然篇)》)。小宇宙由于皆有着自身整体的循环变化而构成为客观存在之个体;而宇宙不过是无数小宇宙的集合体,它没有形成出自己的时间体系因而在客观上作为个体概念的宇宙则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宇宙是群体的一个概念而不应当作为个体的一个概念!!!因此,如果要回答那宇宙与无限时间的问题,我们则只能这样说:宇宙是无限代群体的总称——作为这样的概念它则是无限的!!真是太好了!整体的宇宙原来并不存在——客观存在着的只不过是一个个的个体!!于是,当我们临终前,我们可以这样对自己说:我们并非要离开什么宇宙,我们只不过是要离开一些个体罢了!!!
宇宙与人生 简 介《宇宙透视》由专利文献出版社出版,全篇由《宇宙透视(自然篇)》及《宇宙透视(人生篇)》所构成。现在,此书作者取其精华,写出其精华版《宇宙与人生》。此篇文章从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的哲学角度来论述宇宙及时空、物质之本质还有人生之意义。让科学的精神和以人为本的精神完美地融合在一起,于是,地球的人们从此将踏进一个永恒而美丽的精神世界。 二OO五·五·十六 序追求永恒,是从古至今人们心底里最大的梦想。但永恒这个美丽的词儿一直被文人们所滥用着——于是人们益发觉得其虚无飘渺!那么,能不能从科学上来客观地仔仔细细地诠释永恒呢?如果我们能够找寻到真实的永恒,并理解它、拥有它,那么我们的人生将会是多么的美丽无比!!那么,就让我明白地告诉大家:这个美丽的梦想完全可以实现,而且我将把它书写出来,与大家同享!!可是,人生只拥有着美丽的永恒,那还是不够的;在无比珍贵的人生中,我们还应当找出人生之意义!而人,是宇宙的产物——并作为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而生活在宇宙之中。因此,人生之意义应包含两个方面:其一是对于宇宙来说人生有何的意义;其二是对于自我个体来说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当我们认识了宇宙,明白了人生,我们的思想意识则将会升华到一个真实的、然而却也是美丽而永恒的最高之境界——有本人的一首诗为证:恒云飘 雪飘岁月滑过星辰远飘飘在我思绪中小小的一角 上部 宇宙透视(人生篇)前 言为何要将人生放在宇宙的框架上来论谈呢?只因,人类的命运与宇宙的演化、运作其实是息息相关的。正是因为宇宙那恰到好处的演化,方产生出了我们这具有着灵魂意识的、无以伦比的、最为高级的物种——人类!而宇宙将来继续运作与演化的模式,则直接决定着人类(甚至包括所有生物)之生存的继续与否!!所以,只需将眼光放远一些,我们就将会明白:当我们对宇宙还不甚了解的时候,对人生之意义的探讨则是不会有很大的意义的!那么,我们能够清楚地了解宇宙吗?虽然,宇宙浩瀚无边,亘古绵延;但只要我们探求其基础与其本质,我们就能够获知其发展规律,推断其运作演化模式,从而到达全面了解宇宙的最高之境界。不管是什么东西,我们越往基础的层面去了解它,那么我们对它的认识则会越全面。比如对于一个物体,我们对其结构如果了解到了其原子的层面,那么我们便能够知道其全面的性质与性能;而过去,我们的先祖则只能胡乱地猜测其成份是什么金、木、水、火、土,对其认识简直少得可怜。因而可以说,对于任何一个东西,只有了解到其最基础的成份,方能够真正地从本质上来认识它!!而宇宙无非由空间、物质与时间来构成,那么这三者是否存在着其最基础的成份呢?本人经过多年的努力,终于严密地论证出了这三者皆存在其最基础的成份单元(请参阅本书的下半部《宇宙透视(自然篇)》)!,而当了解了这三种基本单元后,我们对时空、物质及整个的宇宙便会有了全新的,然而也是最为本质的——甚至可以说是终极的认识!!! 对于人类来说,找出人生之意义绝对是最为重大的事情。因为不管是什么事物,如果它是没有意义的,那么它则一点价值都没有——因而如果人生是没有意的,那么整个人类则一点价值也没有——这难道不就成为人类最大的悲哀吗?反之,如果找出人生之意义,那么这难道不就是人类社会中最大的幸事?在这里,我要再告诉大家一个消息:这个最大的幸事就在下面的文章之中!!由于与永恒与人生关系最密切的乃时间,因而就让我们从时间开始谈起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