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通熊 cartoonbear
关注数: 11 粉丝数: 210 发帖数: 20,499 关注贴吧数: 55
馆川瑞江作品 日本第3届万花筒全国公开征集展手持作品特别奖获奖作家馆川瑞江 细致的精加工之美和精湛的技术。注重优秀和色彩搭配的的完美感得到了玩家的高度认可。 这是被称为世界最大的“谢赫扎伊德大清真寺”的小塔形象的设计。 谢赫扎伊德清真寺是世界上最大的清真寺,共有80个穹顶、约1000根廊柱、24K 纯金吊灯,以及世界上最大的手织地毯,是纪念阿联酋第一任总统谢赫扎伊德而兴建的,是为数不多的对非穆斯林开放的清真寺。据说,整座清真寺的建造,耗资55亿美元。 在建筑外形设计方面,沿用传统模式,充分体现了伊斯兰的建筑风格,清真寺建筑主体中部有高达57米的圆顶,四周高墙及大门和侧门上有57个装饰性的小圆顶。清真寺内外墙壁和圆顶均采用顶级的汉白玉大理石和白色石膏。清真寺大殿门前有用汉白玉铺成的宽敞广场,地面所用的每一块汉白玉颜色纹理都近乎一致,拼接处并未采用常规的四方块拼接,而是随着玉石的纹理曲线进行拼接,在玉石表面还绘制有巨大的花枝藤蔓的纹饰。 虽然是用白玻璃简单的设计,但设计得很好。突出的点是,对象盒周围是4面玻璃,4色的各用不同色调的二向色玻璃设计。根据光的进入方法和角度不同,里面的空间色彩也会发生变化。二向色玻璃在每次旋转时,都会对以各种角度进入的光作出反应,图案也会发生变化,其色彩的变化也是由于光线而难以预料的,令人惊讶的色彩。转动欣赏的话,刚刚还完全没发色的透明的玻璃根据表面的不同,突然放出蓝色的光辉,再转动一下,花纹这次闪闪发光的可能是粉红色。实际上,对象外壳周围不仅是4种不同颜色的二色玻璃,光射入其中的对象本身也将二向色玻璃一个一个地选择认真地放入用燃烧器工作设计的东西的地方,很少有 是很棒的设计点。 绝妙的对象的配合感觉和量是尖塔2的真正顶峰。乍一看,容易让人觉得对象很少,这也是馆川先生的意图。如果把物体塞得满满的,光的透射率就会变差。光不透过的话,对象的影子会变强。如果阴影变深,光的反射率也会变差。越是有光的反射,颜色的变化也越能显示出多彩的表情。正是最大限度地利用了二向色玻璃的特性的设计、配合、感觉的高度,浓缩在这件作品上。 另外,最大限度地利用光的透射率和提高反射率是油。因为这个特性很难发挥,所以是干型的。中的影像是2个镜子,底边玻璃部分不是黑色,而是装饰性的透明玻璃,成为清澈的透明感溢出的空间美,到镜子的切割,合起为止完美无瑕。美丽聪明的对称影像,以及把光放在伙伴身上永远不会褪色的影像美,极致的享受。 对于喜欢精致美丽的万花筒的人特别推荐,是很棒的万花筒。
堀越顺子作品 帕特·德·韦尔(Part de Veil)是指公元前16世纪左右在美索不达米亚发明的玻璃工艺技法。公元前1世纪腓尼基发明了吹制玻璃之后,无法量产、难度较大的帕特·德·韦尔技法到了罗马时代几乎消失了。19世纪末的一些新艺术作家们(法国的陶艺家亨利·克罗、雷内·拉里克)等再次受到瞩目,同时也增加了许多想要使用古法玻璃工艺的作家。1970年,在考古学实验的过程中,研究了美索不达米亚时代的帕特·德·韦尔,改良的技术流传到现在。 在新艺术时代,堀越先生被雷内·拉里克也喜爱的难度非常高的玻璃技法所吸引,追求万花筒之一的新表现和可能性的努力也不是一般的。因为每一个都是手工制作的万花筒,所以是非常耗费时间和精力的万花筒,但每个作品都是用心可爱的万花筒。 堀越顺子对帕特·德·韦尔万花筒的热情是什么? 因为舒适、触感湿润的玻璃筒,独一无二的透明感玻璃特有的色调是这个帕特德维尔独有的。 还有,在这个美丽的玻璃上,堀越先生工作室所在的ハヶ岳的空气变成了气泡,被一一凝固在玻璃筒身中。 各自以玻璃筒的颜色相匹配的形象、物体也是以玻璃燃烧器工作为中心,女性般的温柔感性和感觉,在每一个万花筒中仔细表现出来。 堀越先生的万花筒,既美丽又费时费力而且难度颇高玻璃技法和万花筒的魅力,使之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吉田胜次作品 秩父銘仙(めいせん)是一种用“Hogushi印染”技法制作而成的一种丝绸染色的平纹织物。这种技法在衣服还是线的时候就进行印染上色,这样织物的表里都会染上同样的颜色。 铭仙的主要产地有伊勢崎、秩父、足利、桐生,号称“大正歌麿”的竹久梦二的美人画中常常可以看到铭仙织物。 铭仙的装饰艺术风格是东洋花朵图案和西洋几何艺术碰撞的结果,秩父的铭仙更以玉虫色的质感而闻名于世,鲜艳的色彩和绚丽的风格使之融入到大正、昭和浪漫迷幻的时代背景之中。 秩父铭仙在日本一般常用于和服及其他装饰,近些年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其他领域。全球著名的库苏达酒庄为了宣传推广秩父酒厂所在地-埼玉県秩父市的历史、文化及风光,秩父推出了一个官方装瓶年度单桶威士忌系列,其中一款其酒标插画展示的是穿着铭仙绸和服的日本女性,在收藏界享有盛誉,价值不菲。另外,还有一辆日本西武铁道推出的,名为“52席的至福”列车,“52席的至福”列车外观和内装是由隈研吾设计。列车内部装饰以溪谷等自然景观为主,运用了部分沿线的传统工艺品和当地木材,车内和连廊的隔断就使用了被指定为日本国家传统工艺品的织物——秩父铭仙。 师从于傍屿飞龙的吉田胜次就住在埼玉县秩父市,他对这种当地的铭仙织物非常着迷,以秩父铭仙为素材创作出只有纺织品才有的,带有独特的纤细的触感和色彩的万花筒。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