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阳太子 晋阳太子
关注数: 49 粉丝数: 185 发帖数: 10,799 关注贴吧数: 32
2012年大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初步核算,全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31.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0.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7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472.2亿元,同比增长10.8%;第三产业增加值409.4亿元,增长9.7%。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7%、50.4%、45.9%。三次产业结构比为5.3∶50.7∶44.0。全市人均GDP实现27813元。 价格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5.0%,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7%,居住类上涨1.1%,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1%,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5%,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0.2%,衣着类上涨0.5%,交通和通讯类下降0.1%。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5%。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5.5%。 就业:全年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5436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28587人;就业困难群体就业7899人;转移农村劳动力28820人;创业带动就业1417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9%。 二、农 业 播种面积:全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321.74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22千公顷。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8.94千公顷,增加2.12千公顷;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中,夏粮播种面积1.29千公顷,减少1.69千公顷;秋粮播种面积277.64千公顷,增加2.81千公顷;全市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5.8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34千公顷;蔬菜面积18.76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42千公顷,饲草作物种植面积2.23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04千公顷。 粮食产量: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94.90万吨,比上年增加9.00万吨,增长10.5%。其中,夏粮产量0.16万吨,比上年减少24.6%;秋粮产量94.74万吨,比上年增长10.6%。 畜禽产品产量:全年全市生猪出栏88.47万头,比上年增长4.5%;牛出栏7.88万头,下降3.7%;羊出栏114.45万只,下降1.2%;家禽出栏306.58万只,增长2.0%。全市肉类总产量12.8万吨,比上年增长6.5%。其中,猪羊肉产量10.97万吨,比上年增长7.3%;牛奶产量21.66万吨,比上年增长1.4%;禽蛋产量3.93万吨,比上年下降4.7%。猪存栏54.70万头,比上年下降1.3%;羊存栏131.56万只,比上年增长9.3%。 农业机械:全年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176.0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5.4%。机械耕地面积194.21千公顷,增长7.5%;机械播种面积139.62公顷,机械收获面积54.45千公顷,分别增长3.3%和23.4%。农村用电量3.24亿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7.3%;化肥施用量29.62万吨,比上年增长1.6%。全市有效灌溉面积130.11千公顷,比上年增加3.32千公顷;新增节水灌溉面积4.86千公顷。
2012年运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经济稳中有进,人均GDP突破2万元 2012年,全市经济整体呈“V”型走势:GDP一季度增长7.0%,上半年滑落至全年最低点5.8%,前三季度起逐渐回暖为6.9%,全年稳步回升至7.8%,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在经济疲软、结构调整的大环境下,全市经济实现了平稳增长,确属不易。全年GDP总量达到1068.1亿元,同比增加51.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6.8亿元,增长24.5%,总量位居全省第四。从发展水平看,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0618元,增长7.2%。同时,经济增长的质量总体保持健康平稳,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80.1亿元和41.5亿元,规模以上工业综合效益指数达到193.2%。政府对民生投入力度继续加大。2012年全市用于农林水事务、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的支出分别为25.9亿元、45.6亿元、18.6亿元、25.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6%、21.3%、11.6%和8.4%。 二、转型效应继续显现,结构调整取得积极成效 (一)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协调性进一步增强 2012年第一产业占GDP比重为16.6%,比上年上升0.4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3%;第二产业占GDP的比重为46.0%,虽比上年下降2.6个百分点,但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然达到44.9%,占据三次产业首位;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为37.4%,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1.8%,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明显提高。 1.粮食总产再创新高,为全市稳增长打下了坚实基础。2012年,全市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积极开展“双创”增粮活动,在有力的政策措施保障和适宜的气候条件下,农业生产稳定增长。《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市粮食总产量达30.4亿公斤,增长14.2%,首次跃上30亿公斤大关,创历史最高,为全市经济稳增长打下了基础。201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177.0亿元,增长6.4%。 2.工业生产企稳回升,新兴产业引领增长。2012年,全市工业运行缓中趋稳,呈现“两头高、中间低”的U型态势,一季度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上半年增长4.3%、前三季度增长4.9%、全年增长6.0%,工业经济逐步向企稳回升方向发展。特别在市委、市政府出台的“稳增长促发展”35项具体措施和工业强市战略的有效推动下,转型升级步伐进一步加快,在传统产业增速有所放缓的情况下,五个产业集群和新兴替代产业增长势头明显,成为全市工业运行中的亮点。全年五个产业集群实现增加值164.7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47.8%,高于上年4.7个百分点,增速14.5%,快于全市增速8.5个百分点,快于五大支柱行业增速8.4个百分点。工业新兴替代产业实现增加值135.6亿元,同比增长12.8%,快于全市增速6.8个百分点,快于五大支柱行业增速6.7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9.3亿元,增长35.4%;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11.3亿元,增长12.2%;酒饮料精制茶制造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增长58.7%;纺织业实现增加值5.3亿元,增长44.8%;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2.9亿元,增长37.9%。 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强。《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市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399.3亿元,增长8.6%,高于第一产业2.2个百分点,高于第二产业1.1个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41.8%。从主要行业看,金融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9.4%,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增长11.3%,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长5.0%。 (二)从需求结构看,投资高位运行,消费平稳增长,外贸进出口降幅进一步收窄 1.固定资产投资高位运行,工业投资增势强劲。2012年,全市以“工业强市”战略为抓手,紧紧围绕“项目落地年”的部署要求,上项目、扩投资、促转型。6月份以来,投资稳定运行在高位增长区间,累计增速保持在20%以上。工业投资强劲增长,各月投资累计增速稳定在35%以上。《统计公报》显示,全年全市实现固定资产投资826.8亿元,同比增长24.5%,比上半年提高4.4个百分点。三次产业投资比为5.4:63.2:31.4,与上年6.9:57.1:36.0相比,二产投资比重提高6.1个百分点。在二产投资中,99.7%是工业投资,全年工业投资完成520.8亿元,增长37.6%,占总投资比重63.0%,同比提高6.0个百分点。
阳泉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2.0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3亿元,增长6.0%,比上年增幅回落4.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54.5亿元,增长10.1%,比上年增幅回落4.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38.2亿元,增长9.2%,比上年增幅回落0.9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中,金融业增加值31.7亿元,增长16.5%;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15.4%;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12.5%;房地产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6.8%。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3723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6926美元。 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1.5%、58.9%和39.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9%、63.0%和36.1%。 全年全市财政总收入141.0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一般预算收入56.9亿元,增长22.0%。其中,税收收入43.6亿元,增长15.4%,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和城建税共计完成税收37.4亿元,分别增长6.5%、30.2%、31.1%、-3.7%、3.2%和 -6.2%。 一般预算支出执行 88.6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20.6%,教育支出增长41.4%,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9.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7.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9.3%,节能环保支出下降15.0%,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5.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41.7%,公共安全支出增长19.2%。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2.3 %,其中食品价格上涨6.4%。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9 %。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99.0%,其中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98.8%,生活资料价格指数为107.6%;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指数为100.2%。 年末全市就业人员69.2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7.6万人。城镇新增就业岗位2.1万个,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达到13523人,其中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人数3678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95%。
太原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综 合 经济增长:初步统计,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11.43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6.02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1035.57亿元,增长9.7%;第三产业增加值1239.84亿元,增长11.3%。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68.44亿元,增长7.6%;批发零售及住宿餐饮业增加值430.13亿元,增长14.8%;金融保险业增加值241.22亿元,增长14.4%。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4440元,比上年增长9.8%,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达到8624美元。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215.67亿元,增长23.4%。其中:税收收入172.38亿元,增长21.7%,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共计完成税收112.20亿元。 全年一般预算支出277.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7.3%,教育支出增长22.9%,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3.1%,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17.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0%,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1.9%,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06.5%,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65.9%,城乡社区事务支出下降5.4%。 物价: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1%。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8%,非食品价格上涨1.4%;消费品价格上涨1.8%,服务项目价格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1.2%。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8.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4%。
2012年忻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一、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突破600亿元 201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上下加大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全面推进各项工作,全市经济保持平稳发展态势,基本上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统计公报》显示,2012年全市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达620.9亿元,比上年增长1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081元,按2012年平均汇率计算为3181美元。 三次产业呈现加快发展态势。第一产业增加值58.7亿元,增长5.6%,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9.4%;第二产业增加值319.0亿元,增长14.9%,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1.4%;第三产业增加值243.2亿元,增长9.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2%。 二、农业生产再续丰收,粮食产量再创新高 随着各项惠农政策逐步落实,以及市场导向作用等因素的共同推动,农业生产实现丰产又丰收。2012年,粮食生产再次取得好收成,全年粮食产量163.42万吨,比上年增加14.88万吨,增产10%。其中,夏粮0.09万吨,减产32.1%;秋粮163.33万吨,增产10.1%。 全市猪牛羊肉总产量9.83万吨,比上年增长13.5%。其中,猪肉产量5.8万吨,增长16.5%;牛肉产量0.72万吨,增长17.3%;羊肉产量2.88万吨,增长9%。年末生猪存栏48.34万头,生猪出栏58.99万头。牛奶产量5.06万吨,增长31.9%。禽蛋产量5.07万吨,下降5.9%。水产品产量0.23万吨,增长10.5%。 全年全市农作物种植面积47.6万公顷,比上年增加0.26万公顷,增长0.6%。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2.64万公顷,增加0.39万公顷,增长0.9%;油料种植面积3.28万公顷,减少0.19万公顷,降低5.6%。在粮食种植面积中,玉米种植面积24.75万公顷,增加0.48万公顷,增长2.0%。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