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影无奈 风影无奈
关注数: 2 粉丝数: 170 发帖数: 11,725 关注贴吧数: 10
自从普洱茶有了越陈越香,越老越升值的说法之后似乎一夜之间老茶就成了所有人的新宠,好像老茶什么都好。 本人随手写一点个人见解,不带任何立场,大家看看就过,不喜勿喷。 这两天在研究茶叶农残检测,发现一个问题,国标最早的版本是GB2763-2014,也就是说是2014年发布实施的,那么2014年之前呢?一片空白。是不是可以理解为2014年之前是没有茶叶农残检测的说法的?(本人见识浅薄,不知道是不是这样,有大神了解具体情况的欢迎补充。) 恰好是2014年,本人有幸去了某普洱茶大品牌的茶园参观,整整齐齐的茶垄头上是一堆堆的农药袋子,现在想想触目惊心,这可能也是本人不太喜欢大牌茶的原因之一,有了心理阴影了 说到老茶,起码是10年起吧,没有十年以上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是老茶,至于动辄好几十年的神级老茶本人没见过也就不说了。我们现在常见的老茶基本应该在10-30年之间,从年份上算大概就是1992-2012年,很不巧那时候我们国家对农药的使用还没有太多限制,茶地除草除虫催生基本就是靠农药和化肥,这是当时的普遍现象。然而那时候的茶也没有农残检测,甚至很多在市场上流通的茶连信息标都没有(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三无产品),茶里面的农残到底超没超标就只有天知道,喝这种茶到底健不健康就看个人机缘了。GB2763-2014我没好意思放上去,因为只有可怜的24项 从图上也能看出近几年国家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可惜前些年大肆喷洒农药化肥的残留药性就如跗骨之蛆,多年之后依旧流毒。应该不仅仅是普洱茶有这样的问题,其他茶种可能也差不多,国内大环境如此,我想这可能也是国标相对欧标来说标准如此低的原因之一吧,毕竟我们是茶叶出口国,而欧盟是全世界最大的茶叶进口地区,为难一下我们也是情理之中。 现在的普洱茶,大部分出厂的时候就有各种检测合格证书,具体怎么合格的我不清楚,但是据我所知,基本上是给钱就过,没什么公信力。有朋友可能会说买三品一标产品就行了,曾经我也很天真的以为是这样。这两天了解了一下,基本是明码标价,给钱就能用,真是呵呵了。 可以这么说,现在市面上的普洱茶,真正能通过国标检测的估计只有60%左右,还有40%农残超标。能通过欧标检测的,可能不到5%。至于真正说是零农残的,喝了这么多年普洱,总共只遇到过两三款,这可能就是健康的珍贵之处了 以上纯属闲得蛋疼瞎白话,不带有任何立场,纯属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本来不想说的,但是有时候不太能忍住,就随便说说吧,以下仅代表楼主本人个人观点,不针对任何人,如有对号入座还请见谅 楼主在普洱茶圈子也混了几年,虽然现在改行了,喝茶的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普洱茶越陈越香越升值的说法甚嚣尘上,也不能说不对。楼主自己也喝到过让人惊艳的老生茶,但是量很少,基本都是朋友很多年前自己留的,或者是很多年前忘记了的,偶然又拿出来,是个惊喜。 茶商都在不遗余力地宣传普洱茶越陈越香,但是真正自己大批量有目的地存茶的茶商不多,因为普洱茶的陈化过程需要的时间太长,条件相对苛刻,期间风险太大了。有人说勐海到处都是茶仓存满了茶,那是因为近几年普洱茶市场比较混乱,甚至供大于求,存满茶的茶仓不是因为他们想存,而是因为没有销路。 那么,是否有特意批量存储并且转化状态理想的老生茶?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种都是有坚实经济基础做后盾的,第一不怕市场冲击,第二不担心存储损耗,并且有很专业的仓储条件和仓储人才做管理。 综上所述,楼主觉得没有必要盲目的存茶,有的茶友仅仅是听人说老生茶好喝、能升值就盲目跟风存茶,殊不知自己小规模存茶周期太长,期间不确定因素太多,一不小心就损失惨重。想和老生茶市场上去找总能找到,或许价格会稍高,但是也远比不上自己辛辛苦苦把新茶伺候成老茶的付出,或者像楼主这种喜欢新茶口感的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心。 最后,祝各位吧友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茶,祝各位茶商春茶季生意红火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