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看看---
听听看看我就是
LearnfromEngineerofBolshevik
关注数: 61
粉丝数: 809
发帖数: 6,712
关注贴吧数: 11
春天的十七个瞬间 译制片,回忆经典,缅怀英雄。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ba6Ldy2-_FFYiYlnR_sNQg&urlrefer=a9544545acd9c73a6c5f95a619b25441
哥穆尔卡回忆斯大林 哥穆尔卡这样的人本应该对斯大林没有好态度,不过事实不完全如此。斯大林在现实中的行动为他赢得了尊重。即使对方与他相异。不过,注意,哥穆尔卡的思想需要自己把握。
昂纳克回忆斯大林 选自昂纳克问答录,即使斯大林犯了一些错误,并长期被否定,他在反nazi时对德国的帮助依然有人记得。
胡志明狱中诗歌选
论法的jieji性与社会性 这应该也算法哲学和理论法吧,支持普法。
shzy生活方式的经济基础 苏,科索拉波夫 这篇就当做训练思维方式,立论点吧。
介绍自由软件运动 仅供对该运动的了解。具体内容还需继续研究。
mks的服务理论适用于当代服务业分析吗? 先发引言部分,反对拓展论。全文可见于领风者吧,以后补齐。
马克思的服务理论适用于当代服务业分析吗? 驳斥“拓展论”,本文也提到了日本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
为什么这本书是不对的 @历史唯物主义♬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aEMxgXCEB-nf65hP94G6WQ&urlrefer=27f68a64a9422af98091fced00aa304e 作者是余斌,余斌是谁就不用说了。
如图,发布书籍,感谢徐寻道tz的付出。@贴吧用户_07UKG 如图,发布书籍,感谢徐寻道tz的付出。 @贴吧用户_07UKGGK 说好的书。 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an.baidu.com%2Fs%2F1Qsr2okq12RUE5clk3r_YKw&urlrefer=5d85bee4d23c00f8e6780cb9d8d5e08b提取码:w69h
美史学界就非裔公民先祖社会生活的研究 推动社会进步的是真相而不是偏见。对某一群体的刻板印象在严谨科学的史学研究面前漏洞百出。
趣闻,波萨达斯主义其实网上他的描述不少,不过一般各自偏重于一 趣闻,波萨达斯主义 其实网上他的描述不少,不过一般各自偏重于一点
lenin与20世纪——科索拉波夫 科索拉波夫也是并不神秘的stalin系列的访谈人,在苏联时期反对developed s o c i a l i s m理论,并推动了为莫洛托夫恢复名誉,在当时因为stalinism收到批判。 这也是一篇访谈,同时也是150周年纪念。
佩里安德森谈马恩谈亚细亚生产方式 前言:马恩对于亚细亚生产方式的概念是存在摇摆的,甚至是存在一些历史认识错误的。
星火报社电台节目报单 在外宣上,我也该多说说话的,现在补一下。 这里介绍下我们的节目。给自己的每期节目定个位,检讨下自己的问题。方便我们的听众朋友。 logo镇贴。
即日起,本吧对@你故事的游客,实行一见即封。我们的忍耐是有限 即日起,本吧对@你故事的游客,实行一见即封。我们的忍耐是有限度的,死缠烂打的非马分子我们不欢迎。 鼓励检举,特此公告。
(2020.5.15)搞忘了这个吧我也有等级的,补宣一个 (2020.5.15)搞忘了这个吧我也有等级的,补宣一个
经典之声永流传 偶尔也谈点别的东西,比如老电影的配音,向老一代译制片工作者致敬。向艺术工作者前辈们致敬。 参看链接: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mp.weixin.qq.com%2Fs%2Fj2w8ITvcjebfJh8UgCgwRQ&urlrefer=3b085ddf7b592125986d5dee79bdc27a
敢问这位同学几个问题 1知识产权问题,你认为知识产权是一种生产资料,举证是写手利用相应的智力成果进行二次精神开发(抛开你混乱的用词),所以该智力成果是生产资料。那么我们是否可以认为马哲(形式为书籍)的精神生产,生产资料是黑格尔哲学?牛顿力学是量子力学的生产资料?敢问你的定义从何而来,至少马恩没这么教我们套用政经名词的。 2关于生产资料问题,你的举例概括一下,就是物质资料自己用就不是生产资料,雇工使用就是生产资料。那么各时期都存在着自有生产资料的小生产。你又如何解释?生产力的确是与一定社会关系相适应的,但这不代表只有满足zb增殖的诉求的生产资料才是生产资料。现实中的生产资料可以是多种社会关系下(老美的等等)不同社会结合形式的劳动中的。这不能说明生产资料就不是指相应的劳动资料,对象。这只是强调现实中的生产都是社会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
网易云音乐电台“星火报社”开播啦 由“新火星之声”改组而成的“星火报社”正式开播啦,在新的工作平台我们也将发出自己的声音,传递历史的声音。我们相信书卷经典也有自己的声音,改造世界的思想不会被禁锢在文字中,它的声音要让世人听到。 虽然本台目前的水平有限,我们也还在学习的路上摸索,我们吟诵文字,也倾听思想。我们有缺陷,有短处,但不因为自己的缺陷而沉闷。欢迎各位同志收听,与我们一起学习,一同倾听经典的声音。
纪念一位150年前的伟人 省略若干字
批“回归文本者”的连篇错误——再论张一兵后人的捉急水平 本文配合《从伯恩斯坦问题看张一兵,孙伯鍨的捉急水平》风味更佳
批“回归文本者”的连篇错误——再论张一兵后人的捉急水平
打卡贴(这个问题说的挺清楚,打个卡)
马恩vs实证主义 找到的一些东西,看看这里的环境。
马恩vs实证主义 分享一些关于实证主义的材料(并不是很好找的样子),以后可能会补充,所以取了这么个很二的题目。
关于一场百年前争论的材料 marx and proudhonism(标题) 看看图片能不能发
Lenin's criticism of populism 找到点东西,发出来看看,学学历史。
(破事水)有人需要这个的密码吗? (破事水)有人需要这个的密码吗?
机器取代人类 转自:一支铁笔 正如前年两会期间广东省副shen长说的“全球经济复苏艰难曲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而随着外部需求锐减,出口订单大幅下滑,广东开始遭遇严峻的外贸出口形势,‘世界工厂’正在经历全方位转型。广东提出以‘机器换人’来完成转型升级。”而事实正是如此,广东的东莞佛山等地正在引进机器人用于机器制造业、汽配业等行业,一些地方的服务业也在引用机器人,美国亚马逊引进1.5万台机器人,一时间“机器人取代产业工人”成为热门话题。有人想,机器人生产效率高,取代工人,然后机器人生产机器人成为一个循环,人们就不用干活了。然而,这样只是在大脑里抛弃一切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现实社会的经济规律而进行的纯粹的想当然的逻辑推演后的结果。要真的科学的回答这个问题,还需要把现实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现实社会里的经济规律深刻的研究一番。这里面涉及大量的政治经济学知识,要想弄清楚这个问题,还要重头理清基本的政治经济学原理。
旧文重读(4p) 哀吾辈文笔拙劣,羡前人思路敏捷。
社民吠日,无力回天 转载自知乎,貌似我们并不是有影响力的媒体,暂且先转载。
什么是后马克思主义(修改字词版) 后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80年代前后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新思潮。实际上,原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1968年的法国巴黎五月风暴后逐步衰落了,而后马克思主义则是其后出现的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它已逐步取代原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而被视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想的新亮点。
什么是“后马克思主义” 后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80年代前后在西方兴起的一股新思潮。实际上,原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在1968年的法国巴黎五月风暴后逐步衰落了,而后马克思主义则是其后出现的新的“马克思主义”思潮,它已逐步取代原有的西方马克思主义,而被视为当代西方左翼思想的新亮点。
2017-05-28 马列之声【编者按】“物质”概念——唯物 2017-05-28 马列之声 【编者按】“物质”概念——唯物主义的前提不是可有可无的,它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世界观前提。同时,“物质”概念历来是那些企图瓦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小丑们热衷于攻击和歪曲的对象。唯心主义、西马、实践本体论者都很喜欢从物质出发发起责难,因此,科学地澄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概念意义不容小视。基于上述考虑,本吧在今年4月曾进行过关于“物质”问题的简略探讨。现将文字以语录体形式整理如下,供读者朋友们参考:
犯罪是工人无效的反抗途径 恩格斯谈犯罪,也请不要再复读什么犯罪教育工人走向社会主义。
有感而发 社会主义的必然性不是基于正义和非正义的观念
机器人的“劳动”
作者:孙乐强■二、“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对立:西方 作者:孙乐强 ■二、“自然辩证法”与“历史辩证法”的对立:西方马克思主义视阈中的“恩格斯问题” 如果说,广松涉主要讨论青年恩格斯在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的历史贡献,那么,到了西方马克思主义这里,问题则转变为晚年恩格斯与马克思关于辩证法的不同理解。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伯恩斯坦首先撕裂了恩格斯的光辉形象,直接预示了后来西方马克思主义和西方“马克思学”的未来走向。从第二国际到西方马克思主义,恩格斯的整个形象发生了惊人的转变:从“党的首脑”转变为“理论的教唆犯”。[4]27无论是卢卡奇、施密特还是科莱蒂,他们都严厉控诉了恩格斯的“自然辩证法”,认为恩格斯试图建立一种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自然辩证法”,进而将其指责为背叛马克思历史辩证法的空洞玩物[5]。由此引出两个问题:第一,如何理解恩格斯“自然辩证法”的精神实质?第二,如何理解“自然辩证法”在历史唯物主义中的历史地位?
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不是“实践辩证法” 作者简介:竭长光(1977-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博士,吉林 长春 130024 内容提要:当前唯物辩证法正面临着来自“实践辩证法”的巨大挑战。为了澄清唯物辩证法与实践辩证法的区别,本文从三个方面展开比较分析:首先,在辩证法的“本体”上,应该坚持“物质本体”论而非“实践本体”论,“实践本体”论面临着辩证法与唯物论相脱离的困境。其次,在辩证法的“核心范畴”上,“矛盾”范畴比“否定”范畴更有优势和解释力。再次,在辩证法的“解释原则”上,与实践辩证法的“主体能动性原则”相比,唯物辩证法的“内因自决性原则”更能真实、合理地表达“改变世界”的逻辑和事物发展的逻辑。 标题注释: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恩格斯辩证法理论再研究”(14BKS124)和教育部人文社科一般项目“唯物辩证法研究的范式转换:从‘前主客关系’到‘后主客关系’”(10YJC710030)的阶段性成果。
从唯物史观到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必然性(转)
(节选/参考)马克思学说与资本主义的演变 作者:张光明 摘录部分简单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诞生时的背景和科学社会主义之“科学”的含义。
关于批判正义 ■正义原则的批判 自近代以来,正义首先作为一种规范和制约人的行为和思想的理论原则而存在。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指出:一种正义理论至少在其最初阶段只是一种理论,一种指导我们的正义感的原则。为此,罗尔斯特别提出了自己实现正义的“两个原则”。罗尔斯的“正义论”虽然继承和高扬了自由主义正义的大旗,但由于忽视或贬低了正义的社会历史前提和基础,仍是脱离社会现实的抽象理论自足和思想独断,因此只能给予人们一种关于“正义的幻象”,而不能获得“实质的正义”。这就是马克思批评的只是“解释世界”的“非批判的唯心主义”,也是近代以来自由主义正义理论的“通病”。 马克思坚决反对自由主义者以“永恒正义”原则和空想社会主义者以乌托邦正义原则来“改造现实”的做法和方案。在《资本论》中,马克思批判蒲鲁东先从与商品生产相适应的法的关系中提出他的“永恒公平的理想”,然后反过来又想按照这种理想来改造现实的商品生产和与之相适应的现实的法。针对空想社会主义者的乌托邦正义原则,马克思则批评“各乌托邦宗派的创始人”“企图用新社会的幻想图景和方案来弥补运动所缺乏的历史条件,并且认为宣传这些空想的图景和方案是真正的救世之道”。在论战和批判中,马克思愈发认识到:只有深入工人阶级运动中去探寻正义,才能真正实现对这些所谓“永恒正义”和乌托邦正义原则的突破和超越。
领风者吧吧主竞选:NO.0001号候选人
马克思主义十大法学基本原理 法学基本原理,指在法律领域中居于总摄地位的普遍规律,即针对基础而普适的法律基本问题进行研索的理论结果。对法律基本问题的思考视角、立场和结果的不同,奠定不同法学形态之间的学科差异。一般来说,支撑法学形态的基本原理,主要涉及法律的根本基础、直接来源、阶级归属、制度属性、特殊归属、规则能力和迫切任务等方面,归结为法律的基础、特征和基本运转三大题域。由此展开的原理,则能够统领其他原理的出现和功效。 马克思主义法学所以能够独具特色,主要在于它对基本问题的思考结果与众不同。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支撑该法学形态的一般框架。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基本原理,关涉法律的根本来源、基本运转和一般指向。对马克思主义法学来说,其基本原理体现自己强烈的价值取向。在其价值取向的统摄下,对法律本质、特征、运动和发展规律的一般思考,应该能成为法学一般原理。在一般规律之外,其法学主要观察领域的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中的法制形态,都构成总结基本原理的材料来源。因此,马克思主义法学原理应该涉及法律本质、产生和运转的一般问题和制度适域中的基本态势。尤其需要强调,在社会形态替换中的法律重大问题的理论思考,也是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原理中的重要构成。
发布资源 分享文章对非实践的实践哲学的批判,为防和谐,加我网盘,id与贴吧同名
转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吧
马克思主义多元论 来源:《马克思主义百科要览》 指认为“马克思主义以有多种流派”;“马克思主义是多元真理中的一元,只能同其他学说平起平坐”的一种错误的理论观点。“马克思主义多元论”的哲学基础是“真理多元论”。 西方持“马克思主义多元论”的人主张,马克思主义本身存在一种必然的“分化趋势”。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伯恩施坦抛弃辩证法、考茨基把辩证法主要理解为社会历史发展理论,普列汉诺夫和列宁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等同于批判现实主义开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多元化就成了既定的事实(普·弗兰尼茨基)。 “马克思恩格斯对立”论者甚至认为自马克思之后,从恩格斯起,这种分化就开始了。英国历史学家E·J·霍布斯鲍姆在其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史》中就把“多元化”列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特点。他们把众多冠以马克思主义之名的学说和理论均作为“马克思主义多元化”的证明,如所谓“正统的”马克思主义、“非正统的”马克思主义(卢卡奇、科尔施、葛兰西、布洛赫)、“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如法兰克福学派、“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主义马克思主义”(如“结构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新实证主义的马克思主义”)、“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如南斯拉夫“实践派”、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学派”、波兰的“人文学派”、捷克的“存在人类学派”)、“欧洲共产主义”、社会民主党人的“民主社会主义”以及其它各种地域性的马克思主义等。有人统计当代马克思主义至少有15种以上的模式和流派。这种“马克思主义多元论”必然导致为歪曲和任意解释马克思主义提供依据。 “多元论”者肯定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不同变体”都有存在的合理性,都有权以马克思主义自命,因此,不存在“真”、“假”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不能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作为判断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准绳。前联邦德国“马克思学”家T·罗克莫勒在《重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一书中则直言不讳地说:“就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面而言,已经没有为大家接受的标准,由于这一原因,所以也就没有假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多元论”把马克思主义的所谓“分化”等同于“多元化”,混淆了马克思主义的“本体”与“多体”的界限。马克思主义“本体”即马克思主义本身是一元的,马克思主义的“变体”即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思潮和流派是多种多样的。从马克思主义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意义上,从只有它代表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根本利益的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只有一个,这就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并为他们的后继者所坚持和发展的科学观点和学说的体系。凡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基本原则基础上所作的阐发和运用,或者是创立和发展,都应看作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所做的贡献,而不是创造什么新牌号的马克思主义。 反之,那种背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的“创新”就是创立另外的一种什么主义。西方学者所谓的马克思主义的各种不同“变体”,在本质上绝非是马克思主义的、甚至是反马克思主义的。尽管他们提出了一些对研究马克思主义有参考价值的思想材料,对扩大马克思主义影响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他们的学说同马克思主义学说属于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而且都程度不同地存在着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是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的。
转贴开坑
“以人为本”的“马克思主义”
反实践本体论 反实践本体论
一简评
海德格尔生存论批判(转自马克思主义哲学吧)
关于人性论的材料,仅供认识其性质
(参考)白刚 | 劳动的张力:从斯密、黑格尔到马克思 文章来源:《哲学研究》2018年07期 原由红浪转载,已被删。
卢卡奇的《历史与阶级意识》为何被捧为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经典 作者:侯惠勤 转载自公众号“思想火炬" 之前的转载已被删重发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