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oHacker
RevoHacker
关注数: 0
粉丝数: 14
发帖数: 1,900
关注贴吧数: 2
我尝试Hack了一1.04版的Game.exe,试图修复一些吧里说的Bug 使用的是IDA Pro和x32dbg,目前改了下面这些东西: 1. 为了避免疑兵SL,大幅提升了疑兵、瓦解、骚扰、破坏的成功率(这里的逻辑大概是“你的智力-对手智力+技能因数>rand(101)”,技能因数与你的技能等级、距离技能中心点位置有关),7级以上,智力超过敌人,基本成功率100%。 2. 尝试解决win10白屏故障,失败了,大致定位到白屏可能与directX有关,在视频播放结束的时候,重新执行了DirectDrawCreate并执行了一系列初始化。我平时很少用windows,对DirectX不熟悉,有熟悉的能给个修复思路吗?? 计划后续修复的问题: 1. 火攻、落石计算自己损伤的Bug(战术实际上就是个switch,火攻落石能找到)。 2. 吧里有人说火炮射界不对,我考虑修改一下(但是这个函数我还没找到)。 各位想想还有什么涉及exe的小Bug可以修(我只能直接patch汇编,涉及到编写新函数的很难搞),并且修Bug如果涉及到调用外部函数,需要原版game.exe的import符号表里有相关函数可以调用。 最后一枪秒杀Bug不打算修(估计也不好修),勇士化金星那关需要用。
至少从桌面场景来看,新世界问题几乎已经解决了 之前AOSC王邈搞得liblol,搞定了WPS、腾讯会议之类的旧世界软件。使得新世界只需要兼容层可以直接兼容越来越多的旧世界软件。 这次王邈又搞定了在旧世界固件(主要是去年之前卖的早期3A5000机器)启动新世界系统的问题。 这样搞下去,到新世界系统正式发布的时候,基本就没所谓的“新世界”问题了——但是仍然有旧世界问题,旧世界系统虽然可以在新世界机器上启动,但没法运行为新世界编译的软件——也就是新世界形成了对旧世界的“向下兼容”。 这样做基本上符合了软件行业的惯例。毕竟现在很多软件也不能在windows 7之前的系统上运行了,只能升级操作系统解决。 正式切换到新世界,意味着LoongArch的Linux生态,正式和其它指令集接轨,结束了这两年的新指令集的困难时期(这里说的困难主要是ARM天天拿生态问题攻击造成的)。
有人测试一下ARM和x86版本的龙芯浏览器是否支持ActiveX? 如果限定龙架构的话,这是以后逼我买台3A5000访问招商银行啊! 注:本人是纯Linux用户。
新版本年报出来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pdf.dfcfw.com%2Fpdf%2FH2_AN202204281562213421_1.pdf&urlrefer=1d403c1c995e9e6e42411400a4e324e4 研发费用大幅增长,光罩模具折旧余额大幅上升(说明2021年投产的新芯片比较多),销售费用大幅增长。信息化芯片销售额下降(估计2021年,3A5000卖得一般),终究还是受到切换指令集的影响了。2022年恐怕是最困难的一年,2023年应该就好转了。
Linux kernel-5.19有望合并LoongArch 最近看到Arnd Bergmann和Linus Torvalds的邮件交流,看来他们准备在5.19合并LoongArch了。这些日子Arnd Bergmann简直是手把手的教龙芯怎么搞一个新指令架构了。相信这个过程结束后,国内又增加了对Linux内核理解更深刻的人才。
希望龙芯中科趁科创版反弹赶紧IPO 近期科创版崩溃拉稀式的创下新低,根据传统技术分析,科创版近期应当会出现一轮反弹,科创50反弹的目标位置是1000点左右。从反弹到市场再次丧失信心语义能坚持2周左右。这两周左右就是最佳的IPO时机。如果错过了,后面科创50恐怕就要奔着600点去了,筑底回升再次返回1000点,恐怕要2023年了。在长达至少半年的低迷期IPO,估计就没法高价发行了。当然,也有可能出现更大的风险,就是IPO被一刀切的暂停。 当然,本人作为严控风险的投资者,不会参与IPO(以现在的中签率也未必能中签),但是会弄进自选股,并在大熊市末期用30%左右的资金买入。合理市盈率参考景嘉微(景嘉微的优势是创业板群众基础强更容易高估值,劣势是市场规模不及,但两者都属于吃信创饭)
龙芯中科上市后交易分析 估计上市后还是要破发。不是不看好这家公司,而是不看好科创版。科创版接下来几个月反弹会有(科创50还有机会反弹到1000),但大趋势必然是迭创新低。今年外部冲击很严重(特别是5月),哪怕是优质股票一样狂跌。外加2021年切换指令,恐怕2022年的报表是个低谷,2023年才有机会逐步好转。2022年的业绩低谷(相对于其他信创)正好与2022年的大熊市、2022年的科创版流动性崩溃(50万的开通要求导致)相叠加。 另一方面,传言中的“新世界”至今未能就绪,就绪时间预计要到2023年中期之后(3A6000上市)。新世界不就绪会影响社区发行版的可用性,从而影响开放市场用户的购置意愿。也会影响兼容性,从而给想要大批量引入LoongArch的企业制造疑虑和障碍。 因此呢,不是特别看好龙芯中科上市后的短期表现。要做好破发准备。但是熟悉这家公司的股民,可以考虑做“困境反转”交易,也就是在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大盘和这家公司都表现最差的时候低估值买入,然后等2024年以后的戴维斯双击。 这里要注意一点,科创版一定会在2023年之后出现一轮类似创业板2015年的炒作行情。龙芯中科一定要在此之前积累足够的素材,赶上这次炒作,借机多融资。错过了就很难在找到借资本炒作快速做大的机会了。能把自己做进“科创50”,这家公司基本就稳了(可以分享ETF的流动性,买入科创50ETF不要求50万开户)。
二进制翻译场景下,有没有什么用户自行安装软件的方案? 这个场景很典型,券商通常会向用户提供windows上的炒股看盘软件安装包,这个安装包里会内置券商的交易网关地址。因此全国几百家券商,就会有几百个不同版本的安装包。 在x86体系下,直接使用wine可以非常方便的运行安装包,并执行安装后的可执行程序。但是,龙芯的二进制翻译似乎不是用的系统wine环境,因此似乎无法解决用户自行安装windows下炒股软件的需求。 二进制翻译下的wine是否有什么方案,可以由用户自行安装windows软件,且自动支持二进制翻译??
讨论性能和生态 对桌面和服务器应用而言: 性能越好(服务器看计算密度,终端看单核睿频的极限性能),解决生态问题就越有希望(但不是必然能解决)。 相反,生态如果足够好,性能即使差一些(不能太差,至少能保证正常使用),用户也能接受。
LoongArch.dev一直没有更新三季度社区动态 三季度已经过去一个半月了,社区动态一直没有更新
读完《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的感受 LX目中无人,自视甚高,3A5000的对比对象,没有国内的ARM、国内的x86、SW。所有对标对象,都是境外芯片、境外指令集。国内的ARM芯片,甚至连名字都无法出现在书中,更别提型号了。估计作者认为不配吧!
Linux内核估计距离接收arch/loongarch不远了 参考这封邮件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lore.kernel.org%2Flkml%2FCAK8P3a04K0z-ExztXisby506qz6pCuvx5pyOQU8hzFNULoHj8w%40mail.gmail.com%2F&urlrefer=621af998ff044991a8ef6dbb7c2982bf Arnd Bergmann称loongarch为upcoming(即将到来) 64K pages are allowed on arm64, powerpc, mips, microblaze, ia64, sh, hexagonand the upcoming loongarch port. The respective THREAD_SHIFT/THREAD_SIZEvalues on these are ...
3A6000源代码已经冻结 来自官方公开的说法。至于是软冻结、硬冻结还是完全冻结,就不知道了。 我估计,3A6000可能会在指令手册全部发布之后(也就是排除掉全部知识产权隐患,指令集彻底定型后)送去流片。 如果当前版本的LA第二卷、第三卷存在知识产权隐患,可能3A5000不能使用有问题的那一部分指令集,在此之前会不会发布3A5500作为支持消缺后的全指令集过度产品不能确定,也有可能从3A6000开始指令集才是完全的。根据目前看到的各种说法,大约是基础指令集没什么问题了,至少在国内可以放心的用了。 至于加解密硬件加速问题,卫士通提供了加解密模块,至少在体制内的SM2/3/4场景下,应该可以起到比较好的硬件加速效果。
国内CPU天天菜鸡互啄,超越世界水平才应该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龙芯开发布会,总是和国内厂商相比,以此来论证自己的先进性,对此我是不太满意的。龙芯何时堕落到这种程度了?我记得10年前,对比的都是世界级的CPU。 前进天,忘了是胡伟武还是张戈说的了,SPEC 2006跑分的国际先进水平大概在50左右,目前3A5000才做到30。即使不考虑生态羸弱造成的成本上升问题,对企业而言,也意味着实施成本翻倍。 龙芯要是真的想实践“为人民造龙芯”的愿景,就得努力把性能做上去,把成本做下来,实现相对Intel、AMD,更低的整机成本。而不是天天和国内的公司菜鸡互啄。 希望本吧能提高站位,多看和世界水平的差距,积极思考并参与解决方案的构建。天天和不如自己的小芯片厂做对比,个人认为并不体面。 目前根据我的观察,总结的龙芯的差距: 1. 和Intel、AMD相比,差距明显,大概还有5年以上的差距。 2. 自建指令集生态羸弱,至今没能发布全部指令集,特别是SIMD、虚拟化等关键指令集。 3. 二进制翻译技术成熟度还在早期,距离成熟不知道还有多少年。 4. LA距离进入民用市场路途甚远,在开源社区存在感不高,由于迟迟进不了上游,预计2年之内只能吃信创饭。 5. 企业级特性支持有限,关键云基础设施尚不支持(例如阿里云)。 6. 公司扩张很快,管理改革能否跟上存疑。管理跟不上,迟早出重大质量问题。 7. 公司规模又可能不够大,真的有很多企业开始接入LA的情况下,技术服务团队能不能跟上,跟不上就是坑甲方的行为。 时不我待,龙芯得赶紧努力啊!
从甲方的立场来说,国内龙芯一家独大可能并不是好事 我们希望看到国内厂商更多的竞争。没有竞争的话,我们非常担心胡伟武又走上2010-2014年的弯路。有多个厂商的情况下,至少有个退路。保障关键部门、行业的供应链稳定连续,没有后门威胁,才是信创工作的初心。 希望国内各个芯片厂,都能苦练内功,将自己的设计能力提升上去。境外芯片才是我们最大的风险。 希望国内各个操作系统厂商,提升自己的研发水平,努力消除开源软件中的各种境外后门风险。
GS464X IPC大约在14左右 3A6000写的是 > 2.5GHz,SPEC CPU2006 base争取达到35 3A7000写的是 > 3.0GHz,SPEC CPU2006 base超过45 但其实3A4000就在办公方面就已经够用了。 熟悉CPU的人能告知一下,Intel、苹果是个什么水平吗?
GS464X处理器IP核,目前已基本完成方案设计,正在对性能进行评估 该说法出自1-1-138页。GS464X应该是用于3A6000的。再根据1-1-323的项目进度安排,那么大概在第四个季度,即明年4-6月3A6000去流片。明年7-9月流片回来测试调试,10-12月交付厂商做配套,1月2月春节,2023年3-5月期间,3A6000应该就上市了。 2025年7nm/10nm能否国产化存疑。如果到时候掌握了10nm国产工艺,那么3A7000应该是改工艺。如果没有,那么3A7000可能会变成继续改架构,拖到2026年年底才能上市了。即使是改架构,在充分的融资加持下,IPC可能会再进一步提升30%。 再考虑“同时多线程技术”(1-1-203)可能在3A6000被应用,那么桌面CPU 3A6000就是4核8线。3C6000就是16核32线。3E6000L就是64核128线,4路3E6000L 256核512线。
根据财报估算3A4000清库存速度 根据财报中存货周转率、信息化芯片销售额估算,单纯龙芯公司2020年3A4000的出货量大约在120-150万片左右。按照存货周转率2.26,如果3A4000芯片有库存,大约5个月时间就能从龙芯中科清库存到整机厂手里。整机厂商的应付帐款基本都在6个月以内,胡乱估算一下,整机厂商清库存大致需要4-6个月。存货周转率包括在产品(即还在生产线上生产的3A4000)。 现在不确定的是,3A4000是否已决策停止生产。如果3A4000生产已停止,那么3A4000清库存大致需要10个月左右。如果3A4000未决策停止生产,那么清库存需要一年以上。 3A4000决策停止生产,可能需要等到3A5000的销路能确定的在信创市场中正常打开。 所以,如果有参与信创的人士,恐怕明年6月之前的招标,主要拿到的仍然是3A4000的MIPS。如果想用3A5000,恐怕需要在测试和招标时,明确向整机厂指定LoongArch办公机。 其实3A4000也不错,毕竟在MIPS上经营了20年,成熟度比LoongArch更高。
3A5000之后,龙芯可以按照高端、中端、低端开始分别定价了 3A2、3、4我都用过,3A3000及以前的芯片,真的是慢的很难让人忍受。 不过,从3A4000开始,收发邮件、编写文档、浏览网页这样最经典的办公场景,已经基本在性能和功能上满足了。所以对最基础的办公用户而言,3A5000从性能上是存在不少冗余的。 那么接下来一段时期,3A4000、3A5000其实已经可以针对不同的办公场景分别供货了。3A4000主要解决相对成熟的办公场景,3A5000主要解决更高级的办公场景,和具有更多“企业特定需求”的办公场景。3A6000开始解决对性能要求很高的场景。 3A4000的性能,使其即使在3A5000销售后,依然能满足相当一部分市场,在3A4000库存逐步销售完毕后,基本上就可以全力推广3A5000应用了。 等3A6000开始销售后,3A5000依然可以作为3A6000的低端型号,继续面向那些对性能要求不那么极端的办公场景降价供货,以降低国有企业成本,继续销售2-3年,直到其它ARM追上来。 这样,从3A5000开始,龙芯可以开始仿照Intel,将2-3代CPU分开档次按照价格歧视原则分开销售了。用3A5000控制低端办公市场,3A6000获取持续的研发利润。 其实2K2000也不错,可以作为更低端的型号,供应企业市场。到2023年左右,如果别人IPC继续原地踏步,就会面临高中低端市场,全面被超越的问题。到时候就是2K默秒全的局面。
未来10年中美关系发展对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未来10年,中美关系,毫无疑问会变得越来越坏。10年后,究竟是发展到冷战还是缓和,则取决于美国自身矛盾的发展变化。如果大统领们能够在中国的压力下,从新调整美国内部的利益分配,那么10年后就很可能发展向新冷战。如果调整不好,10年后就是内乱。内乱中的美国,反而有助于中外关系改善。 中国像苏联一样被打压,被妖魔化很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因而,对于美国不要抱有幻想。美国在接下来的10年里,为打压中国,会突破许多以前的惯例,不会完全按照既有的判例去针对我们的产业升级。因而基于美国的现有判例在科技制高点上依附美国许可的行为,未来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美国不单单是指美国自身,由于美国的全球霸权依然存在,美国包含所有在美国军事、政治控制下,受到美国国内政策长臂管辖的盟国及半殖民地国家。 l-lW在2019后对美国仍心存幻想,最后被一轮轮制裁大棒制裁到无芯片可用。目前国内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厂家因为历史路径依赖问题,无法下定决心摆脱对美的技术依赖(比LC被制裁后,至今仍然玩命向企业推荐AR|\/|)。我几乎可以肯定,未来几年,美国肯定会开创一个判例,把知识产权授权也纳入出口管理,并强行要求对美存在依赖的公司回收对中国公司的授权。那么,国内这些在技术制高点上对美存在依赖的公司该如何自处? 看看龙芯公司,自己主动和M|PS做切割尚且是惊险的一跃,那么那些在美国压力下,被迫和AR|\/|做切割的公司又该如何?企业拿到一批失去后续维保的机器,真的是浪费资金。 所以,希望国内各个厂商,务必要注意来自美国的这种风险,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积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绝不是说在命脉问题是依赖于境外的仁慈,而是在独立自主掌握制高点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外合作。因此,请国内的各家对境外技术制高点有依赖的公司,提前准备脱钩的预案,积极准备自主的技术路线。防止授权被收回后,措手不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