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voHacker RevoHacker
关注数: 0 粉丝数: 14 发帖数: 1,900 关注贴吧数: 2
龙芯中科上市后交易分析 估计上市后还是要破发。不是不看好这家公司,而是不看好科创版。科创版接下来几个月反弹会有(科创50还有机会反弹到1000),但大趋势必然是迭创新低。今年外部冲击很严重(特别是5月),哪怕是优质股票一样狂跌。外加2021年切换指令,恐怕2022年的报表是个低谷,2023年才有机会逐步好转。2022年的业绩低谷(相对于其他信创)正好与2022年的大熊市、2022年的科创版流动性崩溃(50万的开通要求导致)相叠加。 另一方面,传言中的“新世界”至今未能就绪,就绪时间预计要到2023年中期之后(3A6000上市)。新世界不就绪会影响社区发行版的可用性,从而影响开放市场用户的购置意愿。也会影响兼容性,从而给想要大批量引入LoongArch的企业制造疑虑和障碍。 因此呢,不是特别看好龙芯中科上市后的短期表现。要做好破发准备。但是熟悉这家公司的股民,可以考虑做“困境反转”交易,也就是在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上半年,大盘和这家公司都表现最差的时候低估值买入,然后等2024年以后的戴维斯双击。 这里要注意一点,科创版一定会在2023年之后出现一轮类似创业板2015年的炒作行情。龙芯中科一定要在此之前积累足够的素材,赶上这次炒作,借机多融资。错过了就很难在找到借资本炒作快速做大的机会了。能把自己做进“科创50”,这家公司基本就稳了(可以分享ETF的流动性,买入科创50ETF不要求50万开户)。
国内CPU天天菜鸡互啄,超越世界水平才应该是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 龙芯开发布会,总是和国内厂商相比,以此来论证自己的先进性,对此我是不太满意的。龙芯何时堕落到这种程度了?我记得10年前,对比的都是世界级的CPU。 前进天,忘了是胡伟武还是张戈说的了,SPEC 2006跑分的国际先进水平大概在50左右,目前3A5000才做到30。即使不考虑生态羸弱造成的成本上升问题,对企业而言,也意味着实施成本翻倍。 龙芯要是真的想实践“为人民造龙芯”的愿景,就得努力把性能做上去,把成本做下来,实现相对Intel、AMD,更低的整机成本。而不是天天和国内的公司菜鸡互啄。 希望本吧能提高站位,多看和世界水平的差距,积极思考并参与解决方案的构建。天天和不如自己的小芯片厂做对比,个人认为并不体面。 目前根据我的观察,总结的龙芯的差距: 1. 和Intel、AMD相比,差距明显,大概还有5年以上的差距。 2. 自建指令集生态羸弱,至今没能发布全部指令集,特别是SIMD、虚拟化等关键指令集。 3. 二进制翻译技术成熟度还在早期,距离成熟不知道还有多少年。 4. LA距离进入民用市场路途甚远,在开源社区存在感不高,由于迟迟进不了上游,预计2年之内只能吃信创饭。 5. 企业级特性支持有限,关键云基础设施尚不支持(例如阿里云)。 6. 公司扩张很快,管理改革能否跟上存疑。管理跟不上,迟早出重大质量问题。 7. 公司规模又可能不够大,真的有很多企业开始接入LA的情况下,技术服务团队能不能跟上,跟不上就是坑甲方的行为。 时不我待,龙芯得赶紧努力啊!
3A5000之后,龙芯可以按照高端、中端、低端开始分别定价了 3A2、3、4我都用过,3A3000及以前的芯片,真的是慢的很难让人忍受。 不过,从3A4000开始,收发邮件、编写文档、浏览网页这样最经典的办公场景,已经基本在性能和功能上满足了。所以对最基础的办公用户而言,3A5000从性能上是存在不少冗余的。 那么接下来一段时期,3A4000、3A5000其实已经可以针对不同的办公场景分别供货了。3A4000主要解决相对成熟的办公场景,3A5000主要解决更高级的办公场景,和具有更多“企业特定需求”的办公场景。3A6000开始解决对性能要求很高的场景。 3A4000的性能,使其即使在3A5000销售后,依然能满足相当一部分市场,在3A4000库存逐步销售完毕后,基本上就可以全力推广3A5000应用了。 等3A6000开始销售后,3A5000依然可以作为3A6000的低端型号,继续面向那些对性能要求不那么极端的办公场景降价供货,以降低国有企业成本,继续销售2-3年,直到其它ARM追上来。 这样,从3A5000开始,龙芯可以开始仿照Intel,将2-3代CPU分开档次按照价格歧视原则分开销售了。用3A5000控制低端办公市场,3A6000获取持续的研发利润。 其实2K2000也不错,可以作为更低端的型号,供应企业市场。到2023年左右,如果别人IPC继续原地踏步,就会面临高中低端市场,全面被超越的问题。到时候就是2K默秒全的局面。
未来10年中美关系发展对国内电子信息产业的影响 未来10年,中美关系,毫无疑问会变得越来越坏。10年后,究竟是发展到冷战还是缓和,则取决于美国自身矛盾的发展变化。如果大统领们能够在中国的压力下,从新调整美国内部的利益分配,那么10年后就很可能发展向新冷战。如果调整不好,10年后就是内乱。内乱中的美国,反而有助于中外关系改善。 中国像苏联一样被打压,被妖魔化很可能是无法避免的。因而,对于美国不要抱有幻想。美国在接下来的10年里,为打压中国,会突破许多以前的惯例,不会完全按照既有的判例去针对我们的产业升级。因而基于美国的现有判例在科技制高点上依附美国许可的行为,未来都有可能出现问题。 美国不单单是指美国自身,由于美国的全球霸权依然存在,美国包含所有在美国军事、政治控制下,受到美国国内政策长臂管辖的盟国及半殖民地国家。 l-lW在2019后对美国仍心存幻想,最后被一轮轮制裁大棒制裁到无芯片可用。目前国内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厂家因为历史路径依赖问题,无法下定决心摆脱对美的技术依赖(比LC被制裁后,至今仍然玩命向企业推荐AR|\/|)。我几乎可以肯定,未来几年,美国肯定会开创一个判例,把知识产权授权也纳入出口管理,并强行要求对美存在依赖的公司回收对中国公司的授权。那么,国内这些在技术制高点上对美存在依赖的公司该如何自处? 看看龙芯公司,自己主动和M|PS做切割尚且是惊险的一跃,那么那些在美国压力下,被迫和AR|\/|做切割的公司又该如何?企业拿到一批失去后续维保的机器,真的是浪费资金。 所以,希望国内各个厂商,务必要注意来自美国的这种风险,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积极对外开放。对外开放,绝不是说在命脉问题是依赖于境外的仁慈,而是在独立自主掌握制高点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对外合作。因此,请国内的各家对境外技术制高点有依赖的公司,提前准备脱钩的预案,积极准备自主的技术路线。防止授权被收回后,措手不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