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灵·歪 幽灵·歪
关注数: 15 粉丝数: 31 发帖数: 1,058 关注贴吧数: 44
说说关於20141227这期节目还有奇葩说这个节目的一些个人看法 先说一下对於这个节目的一些看法。 不可否认,《奇葩说》是一个很有新意,很吸引眼球的一个节目。形式很新颖,不同於一般网络节目的题材,制作也是有一定的水平,话题也很直面现在社会上的一些现象。在吸引眼球的方面,是很成功的。 吸引眼球也就是节目的目的。有足够的话题性,才会有人去关注,节目组才拉得到赞助,才会有钱。 而在於比赛的形式上面,区别于正规的辩论赛,讲究的是打动那一百位评委。所谓的打动,从理性和感性的两个层面上去征服观众。和一般的辩论赛的共同点,就是在去说服别人,而不同之处在於,由於这是一个网络节目,没那麼多的条条框框去限制,氛围相对於会轻松很多,讲究逻辑的地方就大大的削弱。并不是说辩论就是有很多限制,思想是自由的,但是在辩论上,发言的顺序和时长都是有规定的,前后逻辑会很严密,观点和观点的对抗相对会激烈许多。 没发现这几期节目都变成是《奇葩说故事会》么?一个个选手都在节目上讲述身边的故事,企图在感性的层面去打动别人。 故事说得好的,比如肖骁,比如花希,很能抓住重点,尤其是花希,故事中的观点和理论很明确,不只是讲个故事去打动人。很讲究逻辑理论的选手,在这个上面是很吃亏的。 某一期高晓松说要淘汰一个人的时候说到,智商高的人只能打动一两个,而情商高的人可以打动更多的人。 要知道录一个节目,摄影棚内的气氛比在网络上观看视频完全不一样,选手的一举一动都不加修饰的呈现在观众面前。所以选手中有主持人的,在调动气氛上就占了优势。在现场氛围下,谁更霸气外露一点,谁更能抓住观众的注意力的人,谁就是王者,比如范湉湉。 而在网络上观看节目的人,会比在现场的观众理智得多。没有在现场感受那个氛围,才会有“比分怎麼这样”的感受。视频经过剪辑拼接还有后期,所呈现的东西会比现场要少,所看到的是节目组“引导”大家去看到的,节目组为了吸引眼球所去做的。 说白了,节目效应。上期节目的结尾,已经预告了刘思达要告白,吊足了人们的好奇心,那个时候已经预想到这期节目有多烂了。不出所望,这期节目真心很烂。 拜托,我想看到的是观点和观点的对抗。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