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豆腐 江豆腐
关注数: 114 粉丝数: 573 发帖数: 4,700 关注贴吧数: 43
“海市蜃楼”再现成都 网友昨日早晨拍到的“海市蜃楼”照片      ●“这些山是真的,天气晴朗的时候会看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不是海市蜃楼。”    ●气温还会继续爬升,预计今日升到25℃,明天29℃,后天31℃,骄阳又来了。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王浩野)昨日清晨6点多,四川教育学院温江校区的学生吴小姐被吵醒,楼下不少女生都在尖叫:“快看啊,海市蜃楼!”不过,气象专家表示,这并非“海市蜃楼”,而是由于天气好能见度高,市民看到了平时看不到的远山。      而昨日中午,市民陈小姐在府青路举着手机狂拍,因为天空中出现了一丝一丝的“排骨云”。雨过天晴的成都竟然在一天内接连出现奇景。      “海市蜃楼”现城西      成温邛高速、IT大道、光华大道……昨日早晨不少住在成都城西的市民都目睹这一奇观。市民陈小姐上班,看见西边湛蓝的天空中,接近地平面的地方出现了连绵的山脉,而且这些山脉都仿佛飘在云上面一样,“海市蜃楼一般,美得像是一幅画。”      是海市蜃楼吗?很多网友开始在网上发帖请教。“这些山是真的,天气晴朗的时候会看到,太阳落山的时候也可以看到,不是海市蜃楼。”“我们看到的都是成都西边的山,比如崇州、大邑县一带。天气好的话,还能看见西岭雪山。”四川省专业气象台专家解答了大家的疑问,这是因为昨日成都雨过天晴,空气能见度大幅提高。      天上飞满“排骨云”      除了海市蜃楼,昨日成都还出现了“透光高积云”。昨日上午,天空中有很多地方云彩都呈“一丝一丝”的状态,如同排骨一般排列着。四川省专业气象台专家说,这种云是比较常见,“受冷空气影响后,高空气流波动,如果有强风,云层被强风一吹,就成了一丝一丝的‘排骨云’。”气象专家表示,这两种奇景都说明,雨过天晴的成都大气环境非常好。      雨过后,阳光也在“攻城拔寨”。昨天成都日最高温已经升到了23.3℃。经过昨晚的阵雨,今天成都依然是阳光明媚,气温还会继续爬升,预计今日升到25℃,明天29℃,后天31℃,骄阳又来了。      同步新闻      成都空气质量全面转优      华西都市报讯(记者刘鹏)由于降水的影响,昨日成都的空气质量全面转优。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发布的数据显示,昨日成都中心城区的空气污染指数(API)仅为24,空气质量达到“优”级。而其他郊县的空气质量也全部转为“优”级。这也是继10日以来,本月成都空气质量第二次全面转优。      据了解,此次成都全域空气质量的好转,与近日降雨、微风天气有密切的联系。降水可以及时洗刷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而因冷空气带来的微风天气,则可以帮助空气污染物的扩散。成都市环境监测中心站的有关负责人曾多次介绍说,只要经历大风、降雨之后,成都空气质量就能得到根本性好转。
5500万吨重小行星年底将与地球擦肩而过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5月6日消息,据《每日电讯报》报道,据美国宇航局专家预测,一颗重达5500万吨的小行星今年底将会从地球附近经过。      这块太空岩石的直径大约是0.25英里(0.40公里),11月它将从地球和月球之间经过,届时利用小型望远镜就能观测到它。英国公共天文学会的罗宾·斯卡格尔说:“我们很难看到一颗小行星从地球附近飞过。”这颗编号是YU55的小行星如果撞上地球,它造成的影响将相当于6.5万颗原子弹发生爆炸产生的影响,会形成一个直径超过6英里(9.66公里)、深达2000英尺(609.6,米)的陨石坑。YU55将从距离地面仅有20.1万英里(32.35万公里)的地方飞过,将成为如此接近地球的最大天体。      美国宇航局已经正式把YU55归类为潜在危险小行星(PHO),不过照当前的运行路线来看,它不会与地球相撞在一起。这颗小行星每14年围绕太阳运行一周,2010年4月从距离地球150万英里(约合241.40万公里)(at a distance of 1.5 million years)的地方越过。目前有874颗近地小行星,这些天体被认为对地球具有潜在危险。它们受到密切监控,随着天文学家不断在附近太空发现新天体,潜在危险小行星的数量会继续增加。据科学家估计,通常几百万年就会发生一次规模较大的小行星撞地球事件。(孝文)
四川诞生“双头婴儿” 同时笑同时哭      ●1次B超、两次彩超都显示,胎儿有2个胎头、1个躯体。      ●“双头婴儿”降临后,成为当地大新闻,医院产妇和家属,都争相前去,一看究竟。      ●父母无奈:“今后怎么养?怎么医?她们怎么生活?怎么就业?我们都没有底。”      5月5日晚10点04分,遂宁市船山区西宁乡农妇包桥英,剖腹产下一对连体女婴,体重达4050克。      与一般连体婴儿不同的是,两个独立的胎头共用一个躯体。专家称,这通常被称作“双头畸胎”,这是两胎连体结合到一起的一种极端现象,“双头人”中国还没有先例,在全世界也极为罕见。      A      孕检      接近预产期发现胎儿双头一身      包桥英,今年25岁。去年8月初,在广东打工的包桥英发现自己怀孕后,立即告诉给老公廖国军。夫妻到医院检查后,怀孕得到确认。      去年9月下旬,包桥英在广东当地一家医院打B超,B超显示胎儿正常。后来,她同她丈夫廖国军回乡静养。      今年2月21日,怀孕6个多月的包桥英到遂宁市第三人民医院进行B超检查。检查报告单上写明:宫内单活胎。      5月3日,包桥英到遂宁市妇幼保健院去作B超检查。“胎儿有两个头、一个身子。”医生很惊奇的告诉包桥英。包桥英和丈夫马上到遂宁市中心医院打彩超。彩超结果显示:连体双胎,两个胎头一个身子。      5月4日,廖、包夫妇到川大华西第二医院进行彩超检查。彩超报告同样显示:宫内查见2个胎头,1个躯体。结论为:胎儿发育异常(连体双胎)。      B      出生      无奈剖腹产双头婴儿降落人世      对这个结果,廖、包夫妇很是焦急,他们商量决定不要这胎儿。      预产期是5月11日。4日下午,心急火燎的廖、包夫妇赶回遂宁。包桥英住进了遂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希望打掉这胎儿。      但是,腹内胎儿很快“活动”起来,包桥英出现临产症状。“此时打掉胎儿,可能危及产妇性命!”无奈之下,医生在征得患者家属同意后,选择施行剖腹手术。      5日晚上9点05分,包桥英被推进手术室。产科病区副主任杨学荣亲自主刀。      经过1个小时手术,晚上10点04分,包桥英剖腹产下“双头女婴”,均为活胎。      在医护人员紧张打理下,“双头婴儿”发出“哇、哇”哭声。经医护人员测量,体重达4050克,体长51厘米。      罕见“双头婴儿”降临遂宁市中心医院,成为当地轰动一时的大新闻。在该院生娃娃的产妇及其家属,都争相前去,一看究竟。      C      无奈      爸妈很矛盾想要怕要担心养不起      5日晚上10时40分,华西都市报记者赶到遂宁市中心医院妇产科。      记者看见两个婴儿的小脸紧紧相贴,睡相憨态可掬。护士轻轻打开包裹,只见她们两个独立的头共享着一个躯体,躯体外表同常人无异。并且每个头上的眼睛、嘴巴、鼻子、耳朵都十分健全。
大金字塔是远古发电站?古埃及人用超声波工具? 19世纪后半叶,英国的埃及学学者弗林德斯·佩特里爵士在对考古挖掘出的大金字塔外层包石(表面装饰石)进行测量后指出,古埃及人的石材加工技术已经十分发达。当代的美国精密工程专家克里斯多夫·邓恩说,现代石材加工业的公差(标准值与实际数值之间被允许的误差)是0.6毫米,而大金字塔石材的公差则小于0.3毫米。但是,仅仅依靠紫铜或青铜工具是不可能加工出如此精密的直线或平面。邓恩因此推测,大金字塔的建造者一定拥有与现代水平几乎相当的机械和动力。 大金字塔内至今留存21个近乎完整的石棺,每具石棺都是由一整块花岗岩或玄武岩制成,重量在百吨以上。邓恩说,如果这些石棺的用途仅仅是安放遗体,那完全没有必要将整块石料凿空制成石棺,用六块石板组装石棺岂不更方便? 这些石棺的外表面被加工得几乎完全平直,内平面之间相接的边角部分呈圆弧状。邓恩认为,除非使用高性能的钻头,否则古埃及人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精度的。另外,加工如花岗岩、石英岩、闪长岩这样的高硬度石材,古埃及人使用的钻头(如果有的话)应该达到每旋转一圈能进刀约0.25毫米,而现代每分钟900钻的钢制钻头,对花岗岩的进刀速度是每圈0.005毫米。如此看来,古埃及人使用的钻头的性能至少比现代强500倍。 那么,古埃及人到底使用了什么样的高性能钻头呢?因石材表面没留下受过高热的痕迹,邓恩便提出了“超声波工具”假说。现代超声波切割工具的刀尖速度达到每秒1.9万~2.5万转。邓恩认为,大金字塔石材上留下的沟痕正是使用超声波工具的最好证据。 那么,石棺的用途究竟是什么?古埃及人使用的高性能钻头的动力何来?还有,在建造过程中或建成之后,大金字塔内部一片漆黑,古埃及人使用什么照明?为了回答这些问题,邓恩提出了大金字塔是“远古发电站”的构想。 大金字塔是“远古发电站”? 邓恩是在对大金字塔内部复杂的几何学构造进行调查后提出这一构想的。他说,整座大金字塔就是一个巨大的发电机装置。古埃及人倾全力建造大金字塔,其真正目的就是建造一座电力供给巨大的“中央发电站”。 那么,古埃及人从哪里获得产生巨大电力的能量呢?邓恩说,有人把旋转的地球比喻为一部利用在地心流动的电流产生磁场的巨型发电机,据此我们可以把地球看作一个可以发出一切频率的声波发生源,它每24小时旋转一圈的自转运动产生了各种频率的声波,其中超低频的次声波和超高频的超声波都是人耳听不到的。邓恩推测,大金字塔的形状使它成为能够有效放大来自地球内部振动波的谐振装置。大金字塔的地理位置和结构尺寸与地球密切相关,它被建成与地球的尺寸成“调和整数”比例的结构,目的是将地球发出的声波变为电能。 佩特里曾发现大金字塔各侧面中间略微凹进去,如果将这个因素考虑进去,就能确认大金字塔基座底边的长度按神圣时单位(1神圣时单位≈25英寸)测量三遍,分别表示地球的回归年、恒星年、近点年的天文常数。邓恩说,按谐振与谐波(整数倍波)的能量吸收原理,大金字塔或许对应着地球发出的基本振动频率,形成吸收地球能量的一种耦合振子。 1996年,美国宇航局的音响技师托姆·达利在大金字塔内进行音响实验,在国王墓室内外检测到四种人耳听不到的升F调音,而升F调音在古埃及被视为“大地母亲般的声音”。邓恩还推测,除了平时吸收每年在地球各处发生的100万次地震波的破坏能量用于发电以外,大金字塔还衰减蓄积在地下的压力,对防止地震灾害起到了重要作用。 国王墓室是“空腔谐振器”? 怎样把振动能量变为电能呢?邓恩的答案是:利用“压电效应”。所谓压电效应,是指地震等振动迫使地下岩石成分(特别是石英)放电。石英晶体通过压电效应能将声波等机械振动变成电气,反过来也能将电气变为机械振动,麦克风等现代电子仪器就是应用这个原理制成的。大金字塔里的国王墓室、石棺和分散重力室是由花岗岩建造的,而花岗岩成分中55%以上是石英晶体,邓恩因此断言,大金字塔是古埃及人将地球发生的各种振动频率同步、谐振、吸收其能量变换为电气的“地质力学发电站”。
1 下一页